質疑心理過程探析

2022-11-28 05:00:05 字數 5104 閱讀 3340

朱福生在閱讀書面材料中,質疑是指閱讀者對閱讀材料發生疑問,提出問題。這種問題,或者是閱讀者覺得閱讀材料中有他不理解的地方,教學中的質疑主要是這類問題;或者是閱讀者認為閱讀材料中有錯誤的或值得懷疑的地方,許多學術爭鳴文章便常常以「質疑」冠名。

目前我國教學界對質疑的研究,大體可分三類:1.有關質疑教學的心得體會;2.對質疑教學結構的**;3.對質疑中心理活動的描述。這三種型別一般說來都是建立在傳統的質疑理論的基礎上。

本文力圖運用現代教育心理科學的研究成果,對質疑心理過程做一粗淺的探索。

(一)質疑的核心便是產生疑問,提出問題。「疑」是思維成果的一種形式,沒有積極的思維活動,也就不可能產生疑問。當然,疑問又能進一步促進思維活動的開展。

但這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活動方式,前者重在生疑,後者重在釋疑。有人說,疑問是思維的開始,這實際是指重在釋疑的思維活動。愛因斯坦說:

「提出乙個問題,比解決乙個問題更重要。」這說明,重在生疑的思維活動比重在釋疑的思維活動更為重要,正如人們所說:「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一半。

」產生疑問的過程無疑是最具魅力的。質疑便是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疑問,從而促進思維活動的深入開展,以提高閱讀質量,而在產生疑問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品質也得到鍛鍊和發展。

產生疑問的過程是個複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從質疑實踐活動來分析,這個心理活動過程是由兩個心智作業系統共同協作完成的,乙個是閱讀認知過程,這是乙個由閱讀主體對閱讀客體的資訊加工過程;另乙個是自我監控的過程,即閱讀主體的自我意識對主體的閱讀認知過程實施監控。

閱讀過程是乙個不斷獲取資訊的過程,在閱讀元認知的參與下,實際上也是乙個審定資訊的過程。這也說明,在獲取資訊的同時,始終伴隨著以是非判斷為基本形式的思維活動,和以「知」與「未知」為基本形式的反饋體驗。其中的「不對」(即「非」)和「未知」便是產生疑問的基礎。

這種「疑」可能表示:①這種資訊,我未遇到過;②和我想的不一樣;③這好象不對吧?④這是錯的;等等。

這種疑問,在很大程度上傾向於主觀上的否定,儘管實際上未必是錯,甚至從實際上說,絕大多數沒有錯,但這種「疑」很有價值。

質疑是閱讀認知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順利進行依賴閱讀主體的兩大系統的協調與配合,反過來說,兩大系統內的缺陷以及配合失調,則會影響質疑活動的順利進行。

根據現代資訊加工和有關認知理論,參考吉爾福特對問題解決模型和加涅對執行性控制的研究,質疑問題兩大系統的協調工作可用下圖表示:

閱讀元認知監控系統

該圖表示閱讀元認知監控系統影響著一切資訊加工的流程。在閱讀認知過程中,讀者從接受閱讀資訊始,調動自己的記憶儲備(包括形象資訊、符號資訊、語義資訊、行為性資訊等)對所接受的閱讀資訊進行加工。加工的結果可能有兩種,一種是「知」,在這種情境下,閱讀認知活動將繼續進行下去;另一種是「未知」,即尚未理解,產生疑問,這便是質疑的聚焦點,通常,讀者會重讀原文,進行研究,以消釋疑問。

也可能由於閱讀要求(如精讀、略讀)和個體閱讀習慣的差異而採取繼續閱讀、跳過疑點,繼續往下讀,把問題留待讀後再來解決。

閱讀元認知監控自始至終參與認知活動的全過程,它從接受閱讀任務起,就執行著確定目標、制定計畫、實施監控、檢查反饋等一系列功能。而「知」與「未知」便是典型的元認知體驗,它促使產生進一步的調控措施。

(二)在閱讀認知過程中,影響質疑活動的主要因素有三個:一是內部動機,一是認識水平,一是思維品質。下面先對這三個因素與質疑的關係作些簡略的分析。

一、內部動機

任何活動的進行都離不開動力機制的支援。質疑是閱讀者自身對閱讀意義的探索行為,如果沒有閱讀者主體的積極參與、主動探索,那麼,質疑是無法開始和進行的。質疑的這種內部智力活動的特點,決定了它的動力歸根到底要來自於內部動機。

如何形成質疑的內部動機,是質疑教學的關鍵。

從根本上說,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具有對知識的渴求願望和探索精神,能產生強勁的,持久的內驅力。這也是教育工作者始終抓住不放的重點工作。

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來說,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則是質疑教學的重要策略。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非常強調學習的內部動機,認為內部動機是促進學習的真正動力。許多引導質疑活動的具體方法,就是以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形式來激發他們的內部動機的,如「利用驚奇」、「激發疑惑」、「提出具有幾個解答的不確鑿的問題」、「提出矛盾」等等,這些方法挑起學生天生的好奇心,調動起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促使學習的內部動機的形成。

學習的外部動力也十分必要,在一定的條件下,學習的外部動力能夠轉化為內部動力。 如提供難易度適中的閱讀材料,對學生質疑動機的產生和維持就相當重要。過於淺顯或深奧的課文,其實並不適合質疑。

過於淺顯、一覽無餘,不會激起探索的興趣;而過於艱深,則和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差距太遠,也會導致學生放棄探索。而難易度適中的閱讀材料,既給學生樹立了探索成功的信心,又產生了探索的興趣和勁頭。他知道,憑他的水平,只要頑強不息的探索,也就勝利在望,由此激發了他的內部動機的形成和保持。

寬鬆的環境、民主的氣氛,對於培養學生的積極探索的精神和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顯得十分必要。問題是鑽研的結果,而鑽研需要時間,因此僅靠讀一遍、或者瀏覽一下,甚至聽一遍錄音,是很難提出有質量的問題的。因此要根據閱讀材料的長短、難易度等因素,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能力,提供較為寬裕的時間,讓學生去閱讀、去鑽研,從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教師對學生的理解與寬容、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允許學生的提問有個逐步提高的過程,也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從而在探索閱讀中積極主動地發展自己。

質疑教學,也在於讓學生學會學習。閱讀質疑,有俗語說,叫會者不難。這就有個方法技能的因素在內。

學會閱讀,才能提出有質量的問題。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也必須教會學生閱讀。如從課題入手,**課文內容,把握閱讀重點,聯絡上下文等方法。

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質疑也就有了信心。教師也可以就如何質疑作出示範,幫助學生掌握質疑方法。

二、認知水平

閱讀理解是建立在閱讀者的認識水平的基礎上的。閱讀問題的產生是閱讀者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與閱讀材料所提供的資訊發生矛盾而引起的。這就是所謂認知衝突。

有關研究表明,認知發展水平越高的讀者越能發現問題。在質疑教學中,我們發現具有一定質量的問題往往是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提出來的,而閱讀能力差的學生則往往提不出問題或僅提出一些表面的、膚淺的問題。這似乎同人們的常識相反,因為人們總認為閱讀能力差的學生應該提出更多的問題,而事實卻相反。

解釋這種現象,可以拿智力操作的生手和熟手來打比方。乙個僅是棋類的愛好者下出一步棋,通常他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而乙個有經驗的職業棋手卻能發現許多問題。同樣,一張x光**,病人看不出什麼名堂,而醫師卻能做出很好的鑑定。

這就在於乙個有較高的認知水平和加工技能,對問題有敏銳的判斷力,而乙個卻缺乏對物件的深入認識,也就發現不了問題。閱讀心理學認為,閱讀有兩個層面,乙個是解碼的過程、乙個是獲取意義的過程。許多年紀小的或閱讀能力差的讀者只要求能讀出那些容易讀出的詞語,而不能找出能夠提供資訊,獲取意義的詞語,因此在閱讀中,除了不認識的字詞外,他們提不出問題,他們認為自己已經讀懂了,沒有問題,而實際上並沒有理解。

產生疑問,更多的是依賴直覺,一部分也依賴分析。蘇聯科學家福克曾說:「偉大的,以及不僅是偉大的發現,都不是邏輯的法則發現的。

而都是由猜測得來,換句話說,大都是憑創造性的直覺得來的。」在閱讀質疑中,其實也如此。質疑中的直覺是智慧型水平對問題的快速反應,彷彿不假思索,一眼就發現了問題。

但這種近乎神奇的直覺是和個人的認知水平、閱讀經驗以及心智操作技能相聯絡的,個體智慧型水平的差異導致個體直覺的靈敏度和準確性也不同。訴諸理性的分析也許更可靠些,它需要確定課文的中心和重點,清理課文的邏輯結構,綜合利用課文資訊,掌握規則,進行周密思考和推論。

由此我們也能得出結論,提高認知水平,發展閱讀技能是培養質疑能力,提高閱讀水準的基本途徑。當他的知識達到一定程度、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相應的,他就能提出一些質量較高的問題,而質疑能力的發展又促進了認知水平的提高。應當說,在質疑教學中,質疑能力是和認知發展水平相互促進,同步發展的。

三、思維品質

質疑是閱讀者思維品質的綜合反映,又培養和發展閱讀者的思維品質。思維品質是思維活動中智力特點在個體身上的表現,體現了每個個體思維的水平和智力的差異。對思維品質成分的分析,有許多種說法,前蘇聯心理學家斯公尺爾諾夫等提出,思維的個別品質有廣度和深度、獨立性和靈活性,順序性和敏捷性等;波果斯洛夫斯基等認為是求知慾、鑽研性、智慧型的深度、智慧型的靈活性、邏輯性、論據充足性、批判性等等。

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將思維的創造性品質分析為:對問題的敏感性、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細緻性和再定義能力。我國學者朱智賢和林崇德認為應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個方面。

從以上各家觀點來看,思維品質的成分很多,對其中重要成分的看法,各家有認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我們覺得,同質疑聯絡最緊密的,是思維品質的深刻性、靈活性、周密性、批判性和敏捷性。

思維的深刻性集中表現為在智力活動中能深入思考問題,善於概括、推理,善於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開展系統的理解活動,善於預見事物的發展程序。在閱讀中,表現為善於分析、綜合課文的各種資訊,能夠把握文章中心和重點,善於結合文章的中心和重點來考慮問題。在質疑中、能夠扣住中心和重點來提問,提出的問題往往較有思維價值。

思維的靈活性表現在能夠多角度地思考問題,運用求異思維、具有多向性,善於組合、善於分析,遷移能力強。在質疑中善於聯絡新舊知識、生活經驗、多方比較、追求多種可能性結構,常能提出出人意料的問題。

思維的周密性表現為深思熟慮,善於考察和分析事物間的聯絡和多種因素的影響、運用邏輯思維,進行嚴密地推論。在質疑中,能充分運用規則,如中心與材料的關係、段落的邏輯順序,上下文的一致性等等,綜合分析課文提供的資訊、瞻前顧後、左右旁通,提出的問題準確、嚴密、往往經過反覆的斟酌、周密的思考。

思維的批判性在質疑中的作用特別大。它是思維活動中獨立發現和批判的程度。在質疑中,能獨立思考,不依傍成見、墨守成規、人云亦云;當遇到他認為有錯誤的地方,也能堅持自己的看法,不迷信,不盲從,敢於懷疑,善於懷疑,因而往往能揭示矛盾,指出閱讀材料的不足,甚至錯誤。

思維的敏捷性表現為思維活動的速度,實際上是各種思維品質的集中體現。如果各方面的思維品質都發展良好的話,敏捷性就表現為能有效而迅速地對閱讀的問題作出反應。

思維的這些品質是互相聯絡、密不可分的、在質疑教學中,它們共同為質疑提供思維的基礎、發揮思維的功能,同時質疑活動又促進了這些方面的思維品質得到發展。在質疑教學中,培養和發展思維品質,能夠促進質疑能力的提高。

以上我們簡要分析了在閱讀認知過程中,和質疑活動聯絡密切的三個要素。在質疑活動中,這三個要素是融合在一起的,它們共同支援了質疑在閱讀認知過程中的發生和發展。

(三)與此同時,甚至比閱讀認知過程開始得更早些,質疑的自我監控系統已開始工作了,從確定閱讀目的、任務,到閱讀認知過程的執行、閱讀策略的運用、閱讀效果的檢測等實施全程監控,取得資訊反饋,從而調整閱讀行為和策略,最終發現疑問,提出問題,完成質疑階段的目標,為進一步釋疑、獲取意義打好基礎。

第五章性心理過程與管理

人的行為既要受到個性心理特徵 個性傾向性的影響,也要受到其心理過程的影響。心理過程包括認識過程 情感過程與意志過程。我們在這一章中主要 認識過程 情感過程對行為的影響及其在管理中的應用,還將 職業生涯設計與開發。第一節認知的差異及其應用 一 感覺與知覺 認識過程首先產生於感覺,由感覺再到知覺 記憶。...

數學問題解決的心理過程分析

可見與都有關係 二元函式 故設,得 於是,經過變形 換元 消元,函式有了 自變數也有了 這時,定義域應該從自變數 即條件1 出發去尋找,其實質是找 二元函式 的值域 由 兩數和 兩數積 的結構想到基本不等式,由 定義域也有了 設,則 解題的思路已經打通 如何表達?需定方法 找起點 分層次 選定理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