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社會工作理論小結

2022-11-26 19:36:02 字數 4835 閱讀 3252

(適用於小組社群活動,可以依據自己的小組內容進行選擇)

社會支援網

社會支援網路指的是一組個人之間的接觸,通過這些接觸,個人得以維持社會身份並且獲得情緒支援、物質援助和服務、資訊與新的社會接觸。乙個人所擁有的社會支援網路越強大,就能夠越好地應對各種來自環境的挑戰。個人所擁有的資源又可以分為個人資源和社會資源。

個人資源包括個人的自我功能和應對能力,後者是指個人社會網路中的廣度和網路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會支援功能的程度。以社會支援理論取向的社會工作,強調通過干預個人的社會網路來改變其在個人生活中的作用。特別對那些社會網路資源不足或者利用社會網路的能力不足的個體,社會工作者致力於給他們以必要的幫助,幫助他們擴大社會網路資源,提高其利用社會網路的能力。

需求層次理論

按馬斯洛的理論,個體成長發展的內在力量是動機。而動機是由多種不同性質的需要所組成,各種需要之間,有先後順序與高低層次之分;每一層次的需要與滿足,將決定個體人格發展的境界或程度。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要是分層次的,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人都有需要,某層需要獲得滿足後,另一層需要才出現;在多種需要未獲滿足前,首先滿足迫切需要;該需要滿足後,後面的需要才顯示出其激勵作用。

社會學習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強調人們通過觀察和模仿他人的行為來獲得改變,逐漸形成新的行為方式。小組工作中,每位成員都是乙個資源庫,他們會真實地表現自我、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經驗。這樣組員就能夠充分分享利用這個資源,從而形成適應性行為,最終在心理層面達到一定的改變,提公升自己的興趣,並使自身的能力得到提公升。

工作人員還要抓住每乙個機會,對組員的積極行為和態度及時給予正面的稱讚和評價,使該行為或態度得到滿足,加強日後繼續出現的可能。

社會交換理論

社會交換理論指出,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都不免存在交換利弊等。同樣,在小組互動時,每個人都會選擇一種能夠給自己帶來最大報酬和最小懲罰的方式,在人類關係中就一直存在一種交換的關係,人們的付出就是為了某種意義上的得到。所以工作者要使每一位組員認識到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並明確採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提高組員的積極性。

社會互動理論

社會互動即社會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的社會關係背景下,人與人、人與群體、群體與群體等在心理、行為上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在該理論看來,人一出生就進入了人際交往的世界,學習與發展就發生在他們與其他人的交往與互動中,它既強調學習過程的認知參與,也強調學習過程的全人參與。社會互動理論著重於學習的社會環境,把教師、學生、活動之間的相互活動看作教學的靈魂所在,強調教師、學習者、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它的動態性

互動小組模式理論

互動小組模式理論,小組的目標在於小組成員的互動影響,共同活動,分享情感。這一模式強調人與人的互動反應關係,強調成員的互相幫助,強調個人必須從群體生活中學習。小組互動有助於個人形成良好的自我與發展健康的人格。

小組成員相互依賴並分擔相互幫助的責任,有助於滿足小組成員娛樂、交往與感情交流的需要,也有助於面臨共同問題的人進行資訊交流,獲得心理支援,學習正確的態度與行為,從而緩解個人的危機和問題,小組成員在小組中分享責任與小組經驗。小組工作者是案主與小組或小組與機構間的居間協調人,他利用機構內外的資源,促進小組成員的互動及調動小組成員的積極性與參與性。

鏡中自我理論

社會是乙個有機體,是乙個通過互動而存在和發展的各種過程的複合體。在與他人的互動過程中,我們通過感知他人對我們的發應和評價,從而建立起我們的自我意識、自我形象和自我評價。他人猶如一面鏡子,我們正是從他人這面鏡子裡發現了我們的自我。

我們根據鏡子裡的這些形象是否符合我們的願望而產生滿意或不滿意的心情。同樣,通過他人這面鏡子,也就是通過他人的反映和評價,我們看到自己的風度、行為、性格等是否合適,是否需要修正。我們對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對他人關於這一形象評價的想象以及某種自我感覺,構成了我們的自我認識。

小組是乙個微型的社會縮影,是乙個通過互動而存在和發展的有機體。小組工作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動和真實的回饋,可以幫助組員在小組中感知他人對自己的反映和評價,建立更正確的自我意識、自我形象和自我評價。

系統理論

系統理論指出,小組是乙個有許多相互依賴的成員的社會系統。這些成員是小組系統的一部分,在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中,這個小組系統作為乙個有機的整體執行時,試圖保持一定的秩序和穩定的平衡。小組成員在這個系統中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小組是乙個整體,每乙個組員的決定都會影響到整個小組的活動。工作者以各種小組活動將組員團結在一起,保證小組目標的實現。在小組活動時,工作人員要盡力將組員之間的關係協調好,努力培養組員之間的凝聚力,特別是注意在小組活動中的互動,讓組員與組員、組員與工作者之間的關係融洽,保證小組目標的實現。

社工必須通過增強系統的開放強度並且有時會利用其他系統影響小組。小組的成功有賴於小組成員互相適應或互相配合的程度、他們適應環境的能力、他們維持小組的凝聚力、他們對小組目標的認同和實現這個目標的信念。

人際互動理論

人際互動就是人際相互作用。人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資訊、情感等心理因素的交流,也可能是行為動作的交流。互動是乙個過程,是由自我互動、人際互動和社會互動組成的。

人際互動專指人們在心理和行為方面的交往、交流,是社會心理學研究較多的領域,它在結構上更強調角色互動。

人際需要理論

舒茨認為,每乙個個體在人際互動過程中,都有三種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這三種基本的人際需要決定了個體在人際交往中所採用的行為,以及如何描述、解釋和**他人行為。三種基本需要的形成與個體的早期成長經驗密切相關。

包容需要指個體想要與人接觸、交往、隸屬於某個群體。與他人建立並維持一種滿意的相互關係的需要。支配需要指個體控制別人或被別人控制的需要,是個體在權力關係上與他人建立或維持滿意人際關係的需要。

情感需要指個體愛別人或被別人愛的需要,是個體在人際交往中建立並維持與他人親密的情感聯絡的需要。在手工小組的學習過程中,可以使婦女朋友們認識更多的朋友,培養提高她們的社會交往能力,滿足他們的人際需要。

社會學習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班杜拉認為是**個人的認知、行為與環境因素三者及其互動作用對人類行為的影響。社會學習理論認為,行為是在對他人行為的觀察和評價過程中習得的。同時,該理論重視榜樣的作用和強調自我調節的作用。

獲得什麼樣的行為以及行為的表現如何,有賴於榜樣的作用。人的行為不僅受外界行為結果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受自我引發的行為結果的影響,即自我調節的影響。自我調節主要是通過設立目標、自我評價,從而引發動機功能來調節行為的。

手工小組活動強調大家一起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喜歡做手工、想做手工的社群婦女,能夠互相交流學習經驗,多學一門技能,提公升其自信心,同時,組員通過觀察別人學習來進行自我調節,實現共同成長、進步。

人格發展理論

依據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八段論, 3-5歲年齡段的孩子處於學齡初期,是主動對內疚的衝突階段。在這一時期如果兒童表現出的主動**行為受到鼓勵,兒童就會形成主動性,這為他將來成為乙個有責任感、有創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礎。如果**譏笑兒童的獨創行為和想象力,那麼兒童就會逐漸失去自信心,這使他們更傾向於生活在別人為他們安排好的狹窄圈子裡,缺乏自己開創幸福生活的主動性。

當兒童的主動感超過內疚感時,他們就有了"目的"的品質。埃里克森把目的定義為:"一種正視和追求有價值目標的勇氣,這種勇氣不為兒童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懲罰的恐懼所限制"。

心理社會理論

心理社會理論的觀點,在嬰兒期,如果父母給予嬰兒適當的照顧、關心和愛撫,則嬰兒與父母產生真摯的感情,就會對周圍世界產生信任感並進而發展起對他人信任的人格;相反,如果父母疏於照顧,甚至對嬰兒時有虐待行為,那麼嬰兒就會懷疑周圍的世界。因此,這個階段個體的發展任務就是建立信任感。

發展理論

發展理論的基本假設是:人有潛力做到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實現;能夠意識到他人的價值、評價他人,並與他人形成互動;能夠意識到小組的情景,評估小組的情景,並在小組中採取行動。發展理論以人的發展為核心,關注人的社會功能的提公升。

透過小組鼓勵組員參與,表達自己並找出小組組員共同的興趣目標,在小組組員間形成協助關係,以促進小組組員和小組的共同成長。小組組員通過互動、學習和經驗分享獲得自我成長。社會工作者扮演著支持者的角色,即在小組中鼓勵、支援、幫助小組成員選擇和完成小組的特定任務,從而實現整體目標。

協助組員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促成小組成員團結合作,以實現共同目標。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馬斯洛指出學習的本質是發展人的潛能,尤其是那種成為乙個真正人的潛能;學習要在滿足人最基本的需要的基礎上,強調學習者自我實現需要的發展;

人的社會化過程與個性化的過程是完全統一的。學習的根本目標是幫助發展人的個體性,幫助人們認識到他們自己是獨特的人類並最終幫助人人們實現其潛能。人本主義者強調在學習中應重點幫助人們明確學習的目標和學習的內容,創設能促進學習的良好的心理氛圍,保證人們在充滿滿足感、安全感的情境中通過安排合適的學習活動,發現學習內容的價值、意義,使學習者成為充分發展的人。

家庭溝通理論

溝通是彼此傳遞資訊與分享資訊的過程。溝通有利於家庭成員化解家庭衝突和緊張,促進家庭成員角色的實施和家庭功能的正常運轉。隨著社會生活內容的豐富,各家庭成員在家庭中所擔當的角色也不僅僅是單一的,比如對乙個男性而言,他可能是丈夫、父親、兒子等至少三種角色。

社會生活的緊張和角色承擔者對角色把握的能力,影響著家庭成員的角色認同、角色扮演和角色實現,而溝通有助於家庭成員的角色認同、角色扮演和角色實現。比如夫妻溝通對於提高婚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夫妻溝通可以減少和消除夫妻衝突或緊張的根源。

通過溝通,可以解釋原因,感受彼此的心意,了解對方的看法來糾正自己的看法。夫妻溝通還可以尋求衝突或緊張的合理有效的解決辦法。從而把衝突的消極功能降到最低程度。

溝通有助於夫妻冷靜而理智地分析衝突的根源,共同協商解決方案。通過溝通,還可以促進彼此之間的了解,維護、加深夫妻感情,使夫妻的認知取得和諧一致。有效的夫妻溝通是提高婚姻質量的根本途徑,是加深夫妻了解、增強夫妻感情的重要機制。

溝通方式除了語言,還可以用表情、動作、聲調,甚至文字交流、符號暗示等都是資訊傳送的方式,因為他們都在表達資訊傳遞者的意思。不同場合與不同身份的人交往時,溝通的方式會有所不同。但是在家庭的溝通中,應當注意不要隨心所欲,不計後果,把家庭當作自己所有的不良情緒和不當行為傾訴站,這會使家庭無法承載如此巨大的負面壓力而出現衝突和危機。

常用社會工作理論小結

適用於小組 社群活動,可以依據自己的小組內容進行選擇 1 社會支援網 社會支援網路指的是一組個人之間的接觸,通過這些接觸,個人得以維持社會身份並且獲得情緒支援 物質援助和服務 資訊與新的社會接觸。乙個人所擁有的社會支援網路越強大,就能夠越好地應對各種來自環境的挑戰。個人所擁有的資源又可以分為個人資源...

社會工作理論課本

幻燈片1 本章要點 一 精神分析理論在社會工作中的應用 二 認知行為理論在社會工作中的應用 三 社會支援理論在社會工作中的應用 四 系統和生態理論在社會工作中的應用 五 人本主義和存在主義理論在社會工作中的應用 六 增能理論在社會工作中的應用 幻燈片2 知識點一 精神分析理論在社會工作中的應用 1....

社會工作理論總複習

一 名詞解釋 社會學部分 1.社會,漢字本意是指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社會在現代意義上是指為了共同利益 價值觀和目標的人的聯盟。社會是共同生活的人們通過各種各樣社會關係聯合起來的集合,其中形成社會最主要的社會關係包括家庭關係 共同文化以及傳統習俗。微觀上,社會強調同伴的意味,並且延伸到為了共同利益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