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建造師建築實務

2022-11-24 12:57:04 字數 5077 閱讀 3008

**平面控制測量步驟:

1)應先建立場區控制網;

2)分別建立建築物施工控制網;

3)以平面控制網的控制點為基礎,測設建築物的主軸線;

4)根據主軸線再進行建築物的細部放樣。避免誤差的積累

**施工和使用期間應進行變形測量的:

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的建築;

復合地基或軟弱地基上的設計等級為乙級的建築;

加層或擴建的建築;

受鄰近深基坑開挖施工影響或受場地地下水等環境因素變化影響的建築;

需要積累經驗或進行設計反分析的建築。

**.應及時增加觀測次數或調整變形測量方案的情況:

1)變形量或變形速率出現異常變化;

2)變形量達到或超出預警值;

3)周邊或開挖面出現塌陷、滑坡;

4)建築本身、周邊建築及地表出現異常;

5)由於**、暴雨、凍融等自然災害引起的其他變形異常情況。

**深基坑支護

支護結構的選型有排樁或地下連續牆、水泥土牆、逆作拱牆或採用上述形式的組合等。

1.排樁支護:基坑側壁安全等級為一級、二級、**;適用於可採取降水或止水帷幕的基坑。

2.地下連續牆:基坑側壁安全等級為一級、二級、**;適用於周邊環境條件複雜的深基坑。

3.水泥土樁牆:基坑側壁安全等級宜為

二、**;基坑深度不宜大於6m。

4.逆作拱牆:基坑側壁安全等級宜為**;淤泥和淤泥質土場地不宜採用;基坑深度不宜大於12m;

**基坑的級別:一級基坑條件(符合之一即是):1)重要工程或支護結構做主體結構的一部分;2)開挖深度大於10m;3)與鄰近建築物、重要設施的距離在開挖深度以內的基坑;4)基坑範圍內有歷史文物、近代優秀建築、重要管線等需要嚴加保護的基坑。

**基坑為開挖深度小於7m,且周圍環境無特別要求時的基坑。

**降水方案:1.真空(輕型)井點:

適於滲透係數為0.1~20.0m/d的土以及土層中含有大量的細砂和粉砂的土或明溝排水易引起流砂、坍方等情況。

降水深度:單級小於6m,多級小於20m。

井點管的布置應根據基坑平面與大小、地質和水文情況、工程性質、降水深度等確定。

2.噴射井點:適於基坑開挖較深、降水深度大於6m、小於20m,滲透係數為0.1~20.0m/d的填土、粉土、黏性土、砂土。以上兩種適合於:上層滯水或水量不大的潛水

3.管井井點:適於滲透係數較大,地下水豐富的土層、砂層或用明溝排水法易造成土粒大量流失的情況。降水深度大於5m.適合於:含水豐富的潛水、承壓水、裂隙水

4.截水:截水帷幕目前常用注漿、旋噴法、深層攪拌水泥土樁擋牆等。

當地下含水層滲透性較強、厚度較大時,可採用懸掛式豎向截水與坑內井點降水相結合或採用懸掛式豎向截水與水平封底相結合的方案。

5.井點回灌技術:防止引起鄰近建(構)築物、管線的不均勻沉降或開裂。

**無法驗槽的情況

(1)基槽底面與設計標高相差太大;

(2)基槽底面坡度較大,高差懸殊;

(3)槽底有明顯的機械車轍痕跡,槽底土擾動明顯;

(4)槽底有明顯的機械開挖、未加人工清除的溝槽、鏟齒痕跡;

(5)現場沒有詳勘階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報告或基礎施工圖和結構總說明。

**推遲驗槽的情況

(1)設計所使用承載力和持力層與勘察報告所提供不符;

(2)場地內有軟弱下臥層而設計方未說明相應的原因;

(3)場地為不均勻場地,勘察方需要進行地基處理而設計方未進行處理。

***基坑(槽)開挖後,應檢驗下列內容(基坑驗槽的主要內容):

(1)核對基坑(槽)的位置、平面尺寸、坑底標高是否符合設計的要求,並檢查邊坡穩定狀況,確保邊坡安全。

(2)核對基坑土質和地下水情況是否滿足地質勘察報告和設計要求;有無破壞原狀土結構或發生較大的土質擾動現象。

(3)用釺探法或輕型動力觸探法等檢查基坑(槽)是否存在軟弱土下臥層及空穴、古墓、古井、防空掩體、地下埋設物等及相應的位置、深度、性狀。

基坑(槽)驗槽,應重點觀察柱基、牆角、承重牆下或其他受力較大部位。

**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在基坑底進行輕型動力觸探:1.持力層明顯不均勻;2.淺部有軟弱下臥層;

3.有淺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觀察難以發現時;4.勘察報告或設計檔案規定應進行輕型動力觸探時。

**錘擊沉樁法沉樁順序:

當基坑不大時,打樁應逐排打設或從中間開始分頭向四周或兩邊進行;

對於密集樁群,從中間開始分頭向四周或兩邊對稱施打;

當一側毗鄰建築物時,由毗鄰建築物處向另一方向施打;

對基礎標高不一的樁,宜先深後淺;

對不同規格的樁,宜先大後小、先長後短。

**大體積混凝土在振動界限以前對混凝土進行二次振搗的目的:

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鋼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

提高混凝土與鋼筋的握裹力;

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現的裂縫,減少內部微裂;

增加混凝土密實度,使混凝土抗壓強度提高,從而提高抗裂性。

***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施工,溫度控制應符合下列規定:※※(案例考點)必考!

1)混凝土澆築體在入模溫度不宜大於 30 攝氏度,混凝土澆築體最大溫公升值不宜大於 50℃。

2)在覆蓋養護或帶摸養護階段,混凝土澆築體表面以內 40-100mm 位置處的溫度如溫度與混凝土澆築體表面溫差值不應大於 25 攝氏度;結束覆蓋養護或拆模後,混凝土澆築表面以內40-100mm 位置處的溫度與環境溫度差應大於 25 攝氏度。

3)混凝土澆築體內部相鄰兩側溫點的溫度差值不應大於 25 攝氏度。

4)混凝土的降溫速率不宜大於 2.0 攝氏度/d;當有可靠經驗時,降溫速率要求可適當放寬。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控制方法

1)優先選用低水化熱的礦渣水泥拌製混凝土,並適當使用緩凝減水劑。

2)在保證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前提下,適當降低水灰比,減少水泥用量。

3)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控制混凝土內外的溫差25℃以內(另外還有50℃、20℃的概念)。

4)及時對混凝土覆蓋保溫、保濕材料,並進行養護。

5)可預埋冷卻水管,通入迴圈水將混凝土內部熱量帶出,進行人工導熱。

6)在拌合混凝土時,還可摻入適量的微膨脹劑或膨脹水泥。

7)設定後澆縫。可以適當設定後澆縫,以減小外應力和溫度應力;同時,也有利於散熱,降低混凝土的內部溫度。

8)大體積混凝土必須進行二次抹面工作,減少表面收縮裂縫。

**鋼筋代換原則:

構件配筋受強度控制時,按代換前後強度相等的原則進行代換;

構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時,或同鋼號鋼筋之間的代換,按代換前後面積相等的原則進行代換鋼筋。

當構件受裂縫寬度或撓度控制時,代換前後應進行裂縫寬度和撓度驗算。

鋼筋代換時,應徵得設計單位的同意

**幫浦送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1)幫浦送混凝土的入幫浦坍落度不宜低於100mm;

2)用水量與膠凝材料總量之比不宜大於0.6;

3)幫浦送混澱生的膠凝材料總量不宜小於300kg/m3;

4)當摻用引氣型外加劑時,其含氣量不宜大於4%。

**施工縫

1)施工縫的位置應在混凝土澆築之前確定,並宜留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且便於施工的部位。

2)施工縫的留置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柱:宜留置在基礎、樓板、梁的頂面,梁和吊車梁牛腿、無樑樓板柱帽的下面;

(2)與板連成整體的大截面梁(高超過1m),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處。當板下有梁托時,留置在梁託下部;

(3)單向板:留置在平行於板的短邊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樓板,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梁跨中l/3範圍內;

(5)牆:留置在門洞口過梁跨中1/3範圍內,也可留在縱橫牆的交接處;

(6)雙向受力板、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拱、穹拱、薄殼、蓄水池、鬥倉、多層剛架及其他結構複雜的工程,施工縫的位置應按設計要求留置。

**後澆帶的設定和處理

後澆帶通常根據設計要求留設,並保留一段時間(若設計無要求,則至少保留28d)後再澆築,將結構連成整體。

填充後澆帶,可採用微膨脹混凝土(補償收縮混凝土)、強度等級比原結構強度提高一級,並保持至少15d的濕潤養護。後澆帶接縫處按施工縫的要求處理。

**冬期施工(加)

(1)冬期施工混凝土攪拌時間應比常溫攪拌時間延長30~60s。

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機溫度不宜低於10℃,入模溫度不應低於5℃

(2)混凝土分層澆築時,分層厚度不應小於400mm。在被上一層混凝土覆蓋前,已澆築層的溫度不得低於2℃。

***(3)冬期澆築的混凝土,其受凍臨界強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採用蓄熱法、暖棚法、加熱法施工時,採用矽酸鹽水泥、普通矽酸鹽水泥配置的混凝土,不應低於設計混凝土強度值的30%;其他水泥不低於設計強度的40%;

2)當室外最低氣溫低於-15度時,採用綜合蓄熱法、負溫養**施工的混凝土受凍臨界強度不應低於4mpa;-30度時,不應低於5mpa。

3)強度等級等於或高於c50的混凝土,不宜低於設計強度的30%;

4)對有抗凍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宜低於設計強度等級值的70%。

(4)模板和保溫層應在混凝土達到要求強度,且混凝土表面溫度冷卻到5℃後再拆除。

(5)冬期施工混凝土強度試件的留置除應符合現行標準規定外,尚應增設與結構同條件養護試件,養護試件不應少於2組。同條件養護試件應在解凍後進行試驗。

***焊縫缺陷分為六類:裂紋、孔穴、固體夾雜、未熔合和未焊透、形狀缺陷。

1.裂紋:產生熱裂紋的主要原因是母材抗裂效能差、焊接材料質量不好、焊接工藝引數選擇不當、焊接內應力過大等;產生冷裂紋的主要原因是焊接結構設計不合理、焊縫布置不當、焊接工藝措施不合理,如焊前未預熱、焊後冷卻快等。

處理辦法是在裂紋兩端鑽止裂孔或剷除裂紋處的焊縫金屬,進行補焊。

2.孔穴:產生氣孔的主要原因是焊條藥皮損壞嚴重、焊條和焊劑未烘烤、母材有油汙或鏽和氧化物、焊接電流過小、弧長過長,焊接速度太快等。

處理方法是鏟去氣孔處的焊縫金屬,然後補焊。

產生弧坑縮孔的主要原因是焊接電流太大且焊接速度太快、熄弧太快,未反覆向熄弧處補充填充金屬等。

處理方法是在弧坑處補焊。

3.固體夾雜:產生夾渣的主要原因是焊接材料質量不好、焊接電流太小、焊接速度太快、熔渣密度太大、阻礙熔渣上浮、多層焊時熔渣未清除乾淨等,

處理方法是剷除夾渣處的焊縫金屬,然後焊補。

產生夾鎢的主要原因是氬弧焊時鎢極與熔池金屬接觸,

處理方法是挖去夾鎢處缺陷金屬,重新焊補。

5.未熔合、未焊透: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焊接電流太小、焊接速度太快、坡口角度間隙太小、操作技術不佳等。

一級建造師《建築實務》核心考點

建築工程管理與實務 核心考點 建築工程技術 本部分考試以選擇題為主,要注意材料和施工技術部分內容可以在案例題中出現,尤其是可以結合施工技術與工藝的環節,相對重要。考點一建築結構平衡的技術要求 1.力學部分尤,難度較大,分值不高,因此在複習時注意取捨。2.傾覆問題,m 抗 1.2 1.5 m 傾,注意...

一級建造師建築工程實務

建築工程實務重點整理 一 建築結構工程的可靠性 1 結構設計的主要目的是保證所建造的結構安全適用,能在規定的期限內滿足各種預期的功能要求,並且要經濟合理,結構應包括以下幾項功能 安全性 在正常使用條件下,結構應能承受各種荷載作用和變形而不發生破壞 在偶然事件發生後,結構仍能保持必要的整體穩定性。廠房...

一級建造師建築工程實務總結

第一章 結構及裝飾工程技術 次要部分大約5 7分考點 1a411000房屋結構工程技術 1a411010房屋結構工程的可靠性技術要求 1a411011掌握房屋結構的安全性要求 一結構的功能要求 安全性 適用性 耐久性概括稱為結構的可靠性。1 結構應具有安全性 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的條件下,結構應能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