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

2022-11-24 11:06:06 字數 5231 閱讀 5840

我的百科

我的貢獻

草稿箱窗體頂端

窗體底端

目錄[隱藏]

什麼是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的主要內容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

微觀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微觀經濟學.圖書

1. 內容簡介

2. 作者簡介

3. 目錄

4. 內容簡介

5. 作者簡介

6. 目錄

什麼是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的主要內容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

微觀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微觀經濟學.圖書

1. 內容簡介

2. 作者簡介

3. 目錄

4. 內容簡介

5. 作者簡介

6. 目錄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巨集觀經濟學的對稱。微觀經濟學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的生產者、單個的消費者、單個市場的經濟活動)作為研究物件,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消費上以獲得最大的滿足。同時,微觀經濟學還分析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使用的生產要素數量和利潤如何確定;生產要素**者的收入如何決定;單個商品的效用、供給量、需求量和**如何確定等等。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理論。

微觀經濟學 ——分析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在此基礎上,研究現代西方經濟社會的市場機制執行及其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並提出微觀經濟政策以糾正市場失靈。

微觀經濟學關心社會中的個人和各組織之間的交換過程,它研究的基本問題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其基本理論就是通過供求來決定相對**的理論。所以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範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進行的供給和收入分配。

「微觀」是希臘文「 μικρο 」的意譯,原意是「小」。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理論。

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乙個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託(pareto) 有效的。

[編輯本段]

微觀經濟學的主要內容

微觀經濟學包括的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編輯本段]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

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數數值的決定。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準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的資源取得最大的收穫,並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穫的條件。

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市場**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訊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潤。

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供求關係表現出來,通過**變動進行協調。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作用,均衡**的決定,考察市場機制如何通過調節個體行為取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與途徑。

微觀經濟學也就是關於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它以**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稱作**理論。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時,**如何採取干預行為與措施的理論基礎。微觀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均衡**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蘋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後逐步建立起來的。

凱恩斯主義的巨集觀經濟學盛行之後,這種著重研究個體經濟行為的傳統理論,就被稱為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巨集觀經濟學只是研究物件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並無根本分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系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

[編輯本段]

微觀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微觀經濟學的歷史淵源可追溯到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20世紀30年代以後,英國的羅蘋遜和美國的張伯倫在馬歇爾的均衡**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廠商均衡理論。標誌著微觀經濟學體系的最終確立"它的體系主要包括:

均衡**理論,消費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廠商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等。

微觀經濟學的發展,迄今為止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7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是早期微觀經濟學階段,或者說是微觀經濟學的萌芽階段。

第二階段: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葉,是新古典經濟學階段,也是微觀經濟學的奠定階段。第三階段:

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觀經濟學的完成階段。第四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是微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擴充和演變階段。

通觀微觀經濟學的發展過程與全部理論,始終圍繞著**這一核心問題進行分析,所以微觀經濟學在很多場合又被稱為「**理論及其應用」。

微觀經濟學與巨集觀經濟學的區別

(1)研究物件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物件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正如美國經濟學家j·亨德遜(j·henderson)所說「居民戶和廠商這種單個單位的最優化行為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

而巨集觀經濟學的研究物件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執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薩繆爾遜所說,巨集觀經濟學是「根據產量、收入、**水平和失業來分析整個經濟行為。」美國經濟學家e·夏皮羅(e·shapiro)則強調了「巨集觀經濟學考察國民經濟作為乙個整體的功能。

」(2)解決的問題不同。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即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以實現個體效益的最大化。巨集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範圍內的資源利用問題,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即研究經濟變數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而巨集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則是總量分析,即對能夠反映整個經濟運**況的經濟變數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係進行分析。

這些總量包括兩類,一類是個量的總和,另一類是平均量。因此,巨集觀經濟學又稱為「總量經濟學」。

(4)基本假設不同。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資訊,認為「看不見的手」能自由調節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巨集觀經濟學則假定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有能力調節經濟,通過「看得見的手」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

(5)中心理論和基本內容當然也不同。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理論,還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市場理論、產權理論、福利經濟學、管理理論等。巨集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還包括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週期與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等。

一、微觀經濟學理論的新發展

(一)新消費理論

傳統的西方微觀經濟學對消費者行為的構建,是建立在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假定前提下的。而對於消費理論研究的發展,正因源於對這前提假定條件的反思。

1.顯示偏好理論。

顯示偏好理論是由薩繆爾遜率先提出的,後經霍撒克(h·s·houthakker)、裡克特(m·k·richer)等人的補充逐步成體系。它的產生導源於傳統需求理論的效用不可檢測性。在傳統的微觀需求理論中,消費者實現效用最大化商品組合的選擇行為,只有在消費者效用函式已知且具有良好性質時才易分析。

但實際生活中卻並非如此,因為效用或偏好不能被直接觀察、能直接被觀察的只是消費者的選擇行為。如果能找到選擇行為與偏好之間的某種關係,進而言之,如果消費者的「選擇」能顯示「偏好」,那麼,需求理論和偏好理論就可建立在可觀察的消費者行為的基礎上,這就為檢驗消費者行為與最大化公理的一致性提供了可能。顯示偏好理論的基本思想正在於此。

2.風險條件下的選擇問題。

在風險大量存在的市場上,如何有效選擇資產徵狀組合以迴避風險就變得十分重要,因此,對保險市場、**市場、**合同等問題的研究,就成為微觀經濟理論乙個十分活躍的分支。尤其是20世紀60、70年代以來,隨著認知心理學和其他心理學分支的發展,人們開始對古典經濟學理性假設和預期效用理論進行檢驗,結果發現:在確定條件下,理性公理假設成立,而在模糊或不確定條件下,人們的行為常常違背公理性假設。

因此,在不確定條件下進行決策,必須考察人們的複雜心態,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觀望理論、遺憾理論及模糊模型。具體到市場中資產徵狀組合決策時,出現了風險資產理論(衍生**)、**理論、資產組合選擇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和套利定價理論等。與這一理論相應產生的是闡釋消費者在不同條件下對消費和儲蓄的不同選擇的跨時期選擇理論。

動態的跨時期選擇理論在現代經濟學中已有普遍應用。

3、消費也是家庭生產的理論。

貝克爾認為,家庭類似於一家小工廠,家庭把「資本品、原材料和勞動組合起來,……以生產一些其他的有用商品」。按照這個較為寬泛的觀點,新古典微觀經濟學中的消費者,現在既是家庭消費者又是家庭生產者,是具有雙重身份的角色。認為,商品的生產和消費(在貝克爾的模型中,有時把孩子看成是消費商品)要耗費時間。

時間是一種機會成本,它必須同任何物品之市場**或制定經濟決策的行為之市場**計算在一起。正如把孩子撫育**需要耗費人力資源、資本和時間等投入一樣,任何最終物品或勞務的生產和消費都可以看成是為獲取一種產出而需要耗費的各種投入的組合。例如,乙個人在其家庭生產中(在以貝克爾為代表的新微觀經濟理論中,消費被看作是家庭生產)所獲得的最終產品,比如「健康的體魄」,需要許多「市場物品」(那些由消費者直接在市場購買的物品)和時間投入的組合。

體育器材、各種健康食品、醫療服務以及花費在鍛鍊上的時間和消費這些物品所需的時間,就是生產這種最終物品的所有投入。個人或家庭把這些投入轉化為產出(包括孩子的成長、舒適的家庭生活、健康的身體、精神的怡悅等等),亦即家庭的生產或消費過程,體現一種生產函式。

像一般生產企業實現生產的最優化要考慮生產要素應用的機會成本一樣,實現家庭生產的最優化也要考慮各種要素應用的機會成本。例如,看一場戲、讀一本書、或者吃一頓美食(這些都可看成是家庭生產中的投入要素)都需要花費時間,所以這些行為的完全**必須包括用於這些行為的時間的機會成本。這種機會成本可以根據個人的市場工資來計量。

例如,假設某人工作一小時可以掙到10美元,他或者用一小時在餐廳進餐,或者用15分鐘吃快餐。再假設這兩種就餐方式的花費都是6美元。儘管這兩頓飯需要相等的貨幣花費,但其消費的完全**卻明顯不同。

快餐消費的完全**是8.50美元(6美元加上放棄2.50美元的收入),而在餐廳進餐的完全**卻是16美元(6美元加上放棄10美元的收入)。

個人最終選擇的決定因素將是每頓飯中的每一美元花費(完全成本)所帶來的效用量(亦即家庭生產的產品價值)。其他諸如生育孩子、做各種各樣的家務、維護活動等家庭生產的價值,也可以用機會成本的概念來表示。同樣,當把時間成本與市場物品成本同等看待的時候,便在工作和閒暇之間的傳統選擇之中注入了新的見解,現在則成了在工作、閒暇和家庭生產之間的選擇,並且,按照質和量的概念,家庭消費型別的新觀點都是可以成立的。

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 期末考查作業 姓名 專業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學號 日期 年月日 一 微觀經濟學 內容小結 二 微觀經濟學案例分析 公園門票降價或漲價的啟示 1.研究背景或意義 2001年夏,蘇州樂園門票從六十元降到十元。一時間,趨之者眾,十天該園日均接待遊客量創下歷史之最,累計實現營業收入四百萬元...

微觀經濟學A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 微觀經濟學 課程2006 2007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模擬試卷 a 一.單項選擇題 每小題1分,共10分 1.小王經營一家企業,他支付給自己的年薪是2萬元。有人給他找了乙份年薪為3萬元的工作。小王自己經營時間的機會成本是 a.1萬元b.2萬元 c.3萬元d.5萬元 2....

微觀經濟學

一 考試說明 題型 選擇題 判斷題 填空題 計算題 分析題 分析 選擇 填空和判斷關鍵在記概念,主要是 關鍵詞 部分的黑體字,其他應該是簡單的邏輯和計算 計算題主要是看圖表,計算難度應該在小學水平,至於可能會考的題目在 各章重點 部分會指出。至於分析題,在掌握基本思想後,言之有理即可。注意 考試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