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軍事理論思考題 附答案

2022-11-22 15:24:07 字數 4770 閱讀 9428

思考:1、 你認為中、美應如何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在哲學層面, 就中美關係來說, 問題的核心在於中國是否能夠避免國際關係文獻中所說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 這一命題,是由古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在闡述西元前 5 世紀在雅典和斯巴達兩國發生的戰爭時提出來的。簡單地說,故事是這樣的:

到公元後兩國之間爆發了戰爭,在長達 30 年的戰爭之後,最終雙方都被毀滅。修昔底德總結說,「使得戰爭無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壯大的力量,還有這種力量在斯巴達造成的恐懼」。「修昔底德陷阱」翻譯成當代語言就是:

乙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來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這幾乎已經被視為國際關係的「鐵律」。人們發現,自 1500 年以來,乙個新崛起的大國挑戰現存大國的案例一共有 15 例,其中發生戰爭的就有 11 例。

最顯著的就是德國。德國統一之後,取代了英國成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在 1914 年和 1939 年,德國的侵略行為和英國的反應導致了兩次世界大戰。

在亞洲也有類似的經歷。 日本崛起之後, 就想挑戰歐洲殖民地在亞洲建立起來的或者正在建立的秩序, 確立以日本為中心的亞洲秩序, 最終爆發了日本以反對西方列強為名而侵略亞洲其它國家的戰爭。現在,「重返亞洲」表明美國的中國政策的現實主義性質。

儘管美國人說,其「重返亞洲」的目標是亞洲的秩序及和平,不是要「圍堵」中國,而是要「威懾」中國,防止中國破壞亞洲的現存秩序,但實際上很清楚,美國是出於對「中國崛起」的恐懼。亞洲的一些國家為了克服自己對「中國崛起」的恐懼,選擇站在美國這一邊,另一些國家則在觀望。這種情形, 又和修昔底德當年所觀察到的希臘其它國家的行為何其相似:

「雙方 (指雅典和斯巴達) 都竭盡全力來備戰;同時我看到希臘世界中其餘的國家,不是參加了這一邊,就是參加了那一邊;即使那些目前還沒有參戰的國家,也正在準備參戰。」 美國和亞洲一些國家對中國的恐懼已經成為事實, 其行為已經陷入了 「修昔底德陷阱」 。 很清楚,中國如何反應,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亞太地區的和平與戰爭。

中國如果也陷入這個陷阱,戰爭不可避免,只是時間的遲早問題。 從一定意義上說, 中國針對與美國的關係所發展出來的種種政策話語, 就是為了避免陷入這個陷阱。中國的領導層也一直在重複中國並不相信這種陷阱。

但是,現實地說,要避免戰爭,光有主觀上的政策話語並不足夠,而是要找到確實的方法來避免陷入這個陷阱。從現實的情況看, 正是因為這些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政策話語, 並不具備導向任何能夠實現這些理想的工具和手段,一旦形勢惡化,中國感受到外在的「威脅」時,就必然出現另外乙個極端的話語。從今天中國各方面所表達的情緒性語言,或者所進行的各種政策爭論時,人們有理由相信,中國也在很快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要避免陷入這個陷阱,中國必須拋棄對美國的理想主義認知,而對其(或者任何乙個其它國家)有乙個清醒理性的認識。無論是對自己本身的國家利益,還是對他國的國家利益的思考,不能注入任何的理想和人為的感情。越現實,越有可能找到避免戰爭的方法。

畢竟, 從歷史上看,國家之間也有和平的權力轉移。 認清美國在亞洲的利益如何避免中美之間可能的亞太戰爭?這就要從認識美國在亞太的戰略位置和其國家利益的相關性開始。

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地緣政治位置, 人們會傾向於說, 亞洲是中國的亞洲。

但在實際層面,情況並不是這樣。中國當然是亞洲大國,不過自近代以來,其和亞洲其它很多國家的關聯和影響力甚微。很多美國人和亞洲人會說,亞洲首先是美國人亞洲。

近代以來亞洲的塑造首先由歐洲殖民地主導, 後來是美國人主導。 日本曾經想取代歐美來主導亞洲秩序的塑造,但以失敗告終。從近代到冷戰,美國和亞洲一些國家的各方面的關係高度制度化。

中國和亞洲的關係,尤其是主權**之間的關係,直到改革開放之後才開始有了發展。在後冷戰時代,因為美國把注意力放到了反恐戰爭,中國和亞洲的關係尤其是經貿關係有了實質性的進展。也就是說,中國在亞洲區域的國際空間擴充套件迅速。

這不僅導致美國人的恐懼,也導致亞洲一些國家的擔憂。不難理解,在亞太地區,美國最為擔心的,就是中國是否會像當年美國把英國趕出美洲那樣, 把美國趕出亞洲, 也就是人們所說的中國版 「門羅條約」。中國並沒有這樣的意圖,也不相信中國本身的崛起會有損於美國的利益。

但這並不能在任何程度上減少美國人和亞洲一些國家的擔憂。 但不管怎樣,中美兩國如果在亞太地區迎面相撞,激烈的競爭必然導致衝突。這既和乙個國家的「良好願望」無關,也和乙個國家的「**用心」無關,而是和這裡所說的「修昔底德陷阱」有關。

近年來,亞洲局勢的劇變正好說明了這一點。如果中國恐懼於美國,必然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也就是互為敵人的陷阱,最終沒有一家會是贏家,就像雅典和斯巴達一樣。 如何重新思考中美關係?

中國首先必須回答的問題是:在亞太地區和美國競爭為了什麼?有幾點很清楚,第一,中國是亞洲國家,只要中國在發展,其影響力必然要增加。

不管美國或者一些亞洲國家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他們必須調整政策來適應這個新環境。中國**如果政策得當,影響力擴大會快一些。第二,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仍然會繼續,但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的影響力會逐漸減少。

美國**如果政策得當,影響力衰落會慢一些。第三,中國並無意願把美國趕出亞太地區。儘管中國的影響力在提高,但並沒有能力獨家來履行國際甚至是區域責任。

美國的存在合乎中國的利益, 因此需要中美合作的空間還是巨大的。 從最糟糕的結局來說,假定美國能夠在亞洲把中國「遏制」住,使得中國不會挑戰其在本區域的利益, 但這並不能在任何意義上保障美國可以維持其世界霸權的地位。 如果美國把中國視為是「敵人」,這個「敵人」過於龐大,必然消耗其大部分資源與精力。

這必然導致美國所構建起來的支撐起世界霸權的大廈的解體。 今天的美國霸權地位, 是美國自一戰之後尤其是二戰以來精心構建起來的。 「重回亞洲」 必然要求美國減少其在其它地方 (包括歐洲、 非洲、中東等地)的存在,其在這些地方的影響力也必然衰退。

實際情況也如此。美國在其它地區的霸權地位,動搖速度之快也超出人們的預料。即使在亞洲,美國也今不如昔,說得多,做得少。

美國「重回亞洲」的戰略要求亞洲有關國家承擔更多的責任,這和美國冷戰後通過「馬歇爾計畫」和營建「北約」的戰略,營造乙個歐洲秩序的努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實際上,人們可以再次回到修昔底德所觀察到的另乙個現象: 「如果沒有充裕的財庫,要想

支撐乙個長期的戰爭是不可能的。」這也可應用到中美兩國的關係上。如果美國要單純從戰略上圍堵中國,其很難有可持續性。

對美國的「重返亞洲」,中國的恐懼是可以理解的,但顯然沒有必要恐懼到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在亞洲,兩國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間;而在美國力量急劇衰落的中東、非洲,甚至是美國傳統勢力範圍的歐洲, 中國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不僅太平洋兩岸能夠容得下中美兩國,這個地球更是容得下中美兩國。

既然中國沒有意圖挑戰美國,實在沒有必要恐懼,所需要的僅僅是理性。

2、 試用安全威脅理論方法就日本對我國安全構成的威脅進行分析

書p184

3、 結合國際形勢,談談你對當前我國周邊安全環境問題的認識

書p174

4、 試述國際行為主體、國際戰略力量、極或力量中心三者的區別

答:國際行為主體影響國際戰略力量,國際戰略格局的構成要素是國際戰略力量;國際行為主體達到一定的影響力,才能成為一種國際戰略力量,並成為國際戰略格局的構成要素。

5、 試分析國際戰略格局三種基本型別的特徵及其對世界安全的影響

書p151

6、 面對我國屈辱的近代史,當代大學生應如何選擇真正的愛國舉措

自己可以說的

7、國防教育為什麼要弘揚民族文明

材料1: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乙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從而使戰爭不可避免。

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 「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通過建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打破「崛起國與守成國必然衝突」的歷史魔咒,以互利互尊的「新答案」解決互爭互戰的「老問題」。

不衝突、不對抗。就是要客觀理性看待彼此戰略意圖,堅持做夥伴、不做對手;通過對話合作、而非對抗衝突的方式,妥善處理矛盾和分歧。

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求同存異,包容互鑒,共同進步。

合作共贏。就是要摒棄零和思維,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對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不斷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材料2:

***提出,雙方要朝著6個重點方向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

第一,加強高層溝通和交往,增進戰略互信。我願同歐巴馬**保持經常性溝通。雙方應該更好發揮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人文交流高層磋商等機制性對話的作用。

希望雙方共同舉辦好下月在芝加哥舉辦的第二十五屆中美商貿聯委會,爭取盡可能多的實際成果。

第二,在相互尊重基礎上處理兩國關係。中美作為國情不同的兩個大國,應該尊重彼此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各自選擇的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不把自己的意志和模式強加於對方。這是兩國關係保持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第三,深化各領域交流合作。中美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和堅實合作基礎。雙方應該擴大和深化經貿、兩軍、反恐、執法、能源、衛生、基礎設施等重要領域務實合作,為兩國關係注入新的動力。

積極促進兩國**、議會、地方、智庫、**、青年等各界交流,夯實兩國關係社會基礎。

第四,以建設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問題。中美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分歧不可避免。雙方應該堅持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敏感問題,不做損害對方核心利益的事,全力維護兩國關係穩定發展大局。

第五,在亞太地區開展包容協作。我曾多次說過,寬廣的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雙方應該致力於在亞太地區開展積極互動,鼓勵包容性外交,共同為地區和平、穩定、繁榮發揮建設性作用。

第六,共同應對各種地區和全球性挑戰。中方願同美方加強在伊朗核、朝核、阿富汗等地區熱點問題以及反恐、氣候變化、傳染病防控等全球性問題上的溝通、協調、合作,共同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強調,中美要構建同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相適應的中美新型軍事關係。兩國國防部簽署了建立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信任措施機制的諒解備忘錄和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諒解備忘錄,雙方應該在此基礎上深化兩軍交流、互信、合作。中方願意同美方繼續推動兩軍在高層交往、機制**流、聯演聯訓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

大學生軍事理論課的意義

我是生長在新世紀的一代大學生,是肩負祖國建設勇往的一代。我們在和平中快樂成長,父母把我們從天真浪漫的童年時代小心翼翼的扶我們走過來,在溫暖和無微不至的懷抱中,得到了嚴父的教誨和慈母的重愛。對於我們一踏入青年的行列有了獨特的思維,完整的性格和較穩定的人生觀。但是正缺乏一種精神的指引,一種 我以我血薦軒...

大學生為什麼要學習軍事理論

高校國防教育能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革命英雄主義思想,激發大學生愛國主義熱情,提高集體主義觀念,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可以促進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熟悉戰爭謀略,學習領導方法和藝術,並能從戰略高度去觀察 分析 ...

大學生學習軍事理論課的意義

軍事理論課是大學生必修的一堂重要的課程,它給予我們大學生不僅僅是多少點的學分,乙個績點的評介,更是一種人格素養的提公升,知識體系的完備,國防意識的強化,國家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養成。它對於我們大學生一生的操守必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對普通高校大學生進行軍事教學,既是適應新時期軍事鬥爭準備 加強後備人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