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十年不可能有比這更好的圖景了

2022-11-19 13:15:03 字數 4800 閱讀 3824

資本論*** zibenlun0

功能介紹揭秘資本內幕,透析金融大戰;洞觀經濟大勢,傳播全民金融。

洞觀經濟大勢,透析金融大戰

1、中國未來十年的外部環境

所謂的世界大事,其實古往今來的幾千年,國與國之間只有三件事:戰爭,和平與發展。戰爭是和平的前提,和平是發展的前提,經濟發展的失衡又會帶來新的戰爭。

戰爭發生,是因為國與國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需要進行再平衡,以使國與國之間的形成新的力量均衡。新的均衡完成之後,就會產生和平。乙個和平的國際秩序,進而帶來經濟發展。

有的國家發展的好些,有的國家發展的差一些,新崛起的國家,就要向舊的霸權發起挑戰,來重新劃分世界利益格局。

地緣政治,和獅王爭霸,侯王爭霸,本質都是一樣的。把世界文明史上的帝國興衰,替換成新老獅王之間的爭雄角逐,會發現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它們都遵循乙個古老而恆常的法則:

叢林法則。畢竟人類也是動物,脫離不了動物界的那套普世法則。

直到核威懾這個恐怖平衡的新法則,取代了一貫的叢林法則。人類的戰爭形態,發生了根本改變。核大國之間,再難以像往常那樣,擱個幾十年上百年,就要來一套侯王爭霸。

因為核威懾的恐怖平衡的法則是,沒人會贏,也沒人會輸,只會兩個一起死。

所以,作為再平衡手段的戰爭,對於核大國之間而言,沒有輸贏,費那麼大代價除了同歸於盡也撈不到什麼好處,作為手段的戰爭失去了意義。軍事只是手段,利益才是目的,自古以為都是如此。

中國是乙個核大國。核大國之間,在恐怖平衡新法則下,輕易不會發生戰爭。而非核國家,想要以武力挑戰中國,無異於痴人說夢以卵擊石。

所以,中美之間,不會爆發全面戰爭,俄美之間也不會爆發全面戰爭,中俄之間也更不會爆發全面戰爭。如果世界上前三名的軍事大國,相互之間都不會發起全面戰爭,那麼第三次世界大戰,根本就打不起來。

第三次世界大戰不會到來,但是不意味著一切都風平浪靜。在全面戰爭不可行的情況下,敵對國之間,技術性禍害就是新的遏制與再平衡常規手段。比如**人戰爭,比如輸出恐怖主義,比如各種互相噁心。

禍害與反禍害,遏制與反遏制,依然是世界地緣政治和全球經濟中的長期主題。這就是未來10年裡,中國將面臨的外部環境。至於台海問題,南海問題,東海問題,本質上,都是中美關係的延伸。

2、海權的沒落與陸權的崛起

在美洲大陸上,沒有可以與之匹敵的對手。兩邊都是大洋,縱使有強敵,也很難進犯到美國本土。而美國卻可以通過超級海軍,控制兩個大洋,一手北約,一手亞太,來控制全世界。

過去的幾十年,也就是所謂的二戰秩序,便是以美國所主導的海權時代。

海權的象徵,便是航空母艦戰鬥群。航母的作戰範圍可以達到方圓1000海浬,像乙個移動的黑洞一樣巡弋在大洋上,常規的**,很難靠近它,更不要說攻擊並摧毀它了。航母真正的天敵只有兩個,乙個是用航母打航母,另乙個是陸地。

因為航空母艦無法在陸地上航行,艦載機對敵對大國的岸基空軍作戰,也並沒有什麼優勢可言。

所以,美國的地緣優勢,也是它的地緣劣勢。乙個整合連線起來的歐亞非大陸,面積,縱深,人口,資源,經濟總量,市場規模,都對美洲大陸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就會把美洲大陸變成島嶼。整合起來的歐亞非大陸,則象徵著陸權力量的崛起。

而陸權的崛起,則會把曾經興盛的海權,擠壓到歷史的故紙堆裡去。陸權興,則海權廢,這是必然的。

隨著兩場反恐戰爭,08年金融海嘯,伊斯蘭文明和俄羅斯對美國的反擠壓,美國的全球統治能力,越來越力不從心。到了利比亞、敘利亞戰爭期間,作為地球實際統治者的美國,甚至連個面都不露了。石油,美元,航母,這是美國實行全球統治的三**寶。

中東局勢越來越複雜,對於美國而言,已經快要不能掌控。不能掌控中東,則就無法掌控石油。而美元呢,則因為之前的量化寬鬆,極大的透支了美國的主權信用。

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其份額漸漸的從歷史峰值的70%以上,向50%的方向下滑。

如果石油和美元失控,那麼單純靠航母,根本無法實行全球統治。航母威懾小國有用,對大國並沒有什麼決定大局的價值。霸權在衰落,作為霸權之劍的海權,也隨之衰落,這就是正在形成的趨勢。

另一邊,則是一番正在上公升的新趨勢,新的秩序也正在悄然到來。所謂此消彼長,地球這個大舞台,從來就不容許存在權力和秩序的真空。一方退一步,另一方必然的要進一步。

隨著美國海權力量的沒落,那麼一支新興的陸權力量,正在尋求將歐亞非三塊大陸整合並連線在一起。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但是它卻更符合歐亞非三塊大陸人民的利益。人心背向,不可阻擋。

3、中國經濟系統性風險可控

中國經濟,每一年都在被一些人詛咒著會崩潰。被口頭詛咒了幾十年,不僅沒有崩潰,還發展的越來越好了。一直都覺得奇怪,這些人是出於什麼心態,老詛咒著渴盼著自己的國家經濟崩潰。

好像國家經濟崩潰了,他們就能過上好日子一樣。

好比乙個坐船的人,老念叨著快沉船啊沉船,好像船沉了,只淹死別人,不會淹死他。牆倒了,只砸死別人,不會砸死他。友邦的船,可並沒有多餘的船票賣給自作多情的精神外國人。

友邦都是精明的生意人,他們的船上不拉只會抱怨詛咒卻沒錢買船票的人。

乙個人有什麼樣的價值觀,那是人各有志的事。上面兩段,並不是要爭價值觀上的政治正確或者不正確。而是想說,經濟分析的乙個根本前提是,不可以有心理主義傾向,而是要客觀,要超脫。

唯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洞察力,找出經濟現象的問題癥結和本質。

而抱怨,憤懣,情緒,詛咒,對經濟分析的價值是零。甚至可能是負價值,因為基於心理主義出發得出的判斷和結論很可能全是錯誤的,那麼根據錯誤的判斷出發,又會導致錯誤的決策。錯誤的決策,必然的會招致損失。

中國經濟,每乙個階段,都會有新的問題和風險出現。歷史上,世界上,都沒有先例,也沒有什麼模板和歷史經驗可供參考借鑑。很多現象,用既有的主流的經濟學模型,甚至連解釋都無法解釋。

這導致一些照本宣科的學者們認為,不是模型錯了,而是中國經濟錯了;不是理論錯了,而是現實錯了。如同拿著張圖去找馬,發現現實中的馬和圖里的馬不一樣,就宣布現實中的馬不是馬。按圖索驥,也是經濟分析的大忌。

如果模型解釋不了現實,那顯然是模型錯了,理論錯了。在經濟分析領域,教條主義也是沒有前途的。

現階段的中國經濟,客觀存在的風險和問題在於:上乙個週期遺留下來的問題需要解決,新的增長點還沒有找到和發揮引擎支柱作用。解決上乙個經濟週期的問題,就要排洪排澇,自然導致流動性枯竭,於是增長失速。

經濟轉型關鍵期,結構要調整就要疏浚阻礙新經濟的舊的生產關係,那就要深化改革。從上乙個週期,如何平穩的過渡切換到下乙個景氣週期,是v型過渡,還是u型過渡,還是l型過渡,這都是擺在當前的問題。是問題,也更是風險。

如果是v型過渡,那麼就是大破大立,一些激進的政策出台,把之前的舊模式都打的稀巴爛,劇烈的陣痛過後,然後再重生。短期內,即可過渡切換到新模式。

相信,這不符合穩健的基本思路和方針。因為這個選項,是風險失控的選項。既然要穩健,那麼風險控制肯定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所以,未來中國的經濟,不會出現v型過渡。睡一覺,第二天天一亮就好了,這樣的事,可能性不大。

如果是u型呢,那麼就會是乙個中等週期的調整。7%左右的低速增長,會持續好幾年的時間。風險會控制的更穩健。

新常態,並非是指新模式和新經濟,而是指兩個景氣週期之間的調整期過渡期。解決遺留問題,尋找新的增長引擎,如何實現呢,唯有通過改革。

如果是l型,則說明,不論是外部環境還是國內的環境,都遇到了更複雜的難題。那麼這個調整週期就會加長。在改革的政策舉措上,也會更加的深耕細作。

深度上,也會更深。無論是u型過渡,還是l型過渡,中國經濟出現崩潰的風險,可能性都很小。因為激進高風險的v型過渡選項,已經被排除。

最大的洪澇,已經安全過境。所以,後面,不會再有更大的洪澇出現,中國經濟的崩潰風險,可以認為,已經被排除。排除了三戰的外部風險,排除了經濟從內部崩潰的風險,並已經確立了高遠的新的戰略決心和使命,滿足了這三點前提,那麼才有資格有條件談後面的經濟轉型和新的經濟戰略。

中國未來10年的新的增長點在**呢?哪些產業會成為未來的發展引擎呢?下面從具體的細分領域進行分析。

4、三農問題與農業現代化

建國以來,中國前後經歷過三次土改。第一次是把土地從地主手裡分給了農民。第二次,又從家庭裡面把土地拿走,集中到了集體裡面成立農村人民公社。

第三次,解散了人民公社,又把土地以家庭為單位分給了農民。這就是現行的小崗村模式,家庭聯產承包製。

小崗模式,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卻無法解決農業現代化的問題,因為這個模式,是小農經濟,是原始農業的生產組織方式。三農問題,從其本質來看,就是中國經濟基本完成了現代化,但是農業卻仍處於前現代化的水平。

正是因為農業的塌陷,才導致了三農問題。而不是三農問題,導致了農業現代化的滯後。

現在,農村土地已經開始出現了經營權流轉和規模農業。這是生產力自下而上的倒逼出來的農業現代化嘗試。現在的土地制度,已經無法滿足現實的生產力發展,更無法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歷史使命。

第四次土地改革,呼之欲出。

土地制度,是乙個國家制度架構裡最底層的制度,它遠僅僅是非三農問題和農業現代化的問題,而是乙個可以左右和影響中國未來幾十年的基本制度。從目前看,中國現階段的制度改革,已經不是給上一代系統打補丁那麼簡單了,而是要徹底的更換一套全新的作業系統。不然也不會頻繁提到頂層設計這個概念。

如果要自上而下的重新設計中國經濟的作業系統,那麼這個新系統的架構設計裡,土地制度,則是最最底層的一層。它是其他各層的基礎。比如,所有的人都知道房子值錢,其實房子之所以值錢,房地產之所以紅火,究其根本,它不過就是當前土地制度所衍生的經濟現象。

有什麼樣的土地制度,才會演生出來什麼樣的房地產業態。

第四次土改,牽涉到的歷史和政策包袱比較大。所以一直遲遲不見實質性的動靜。都知道這麼拖著不是辦法,但是也一直沒有更好的解答。

因為,如果響應生產力的需求,那麼就要再次把土地從農民手裡拿出來,集中起來規模經營,這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延續條塊分割效率低下的原始農業,就永遠不可能實現農業現代化。

但問題是,一旦給農村土地確權,可以自由流動和買賣,那麼必然的會導致大規模的土地兼併。這會造成一系列社會問題。而如果不給農村土地確權,很多農村人口已經在城市定居和生活,土地也處於流轉承包狀態,甚至是失耕。

農村成立股份制公司,把土地集中到公司名下,這實質上是現代版本的人民公社。並且,股份能不能轉讓,又如何繼承,如果像私產那樣,可以自由買賣和流動,又會出現大規模的土地兼併問題。

讀《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有感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說過,對待學生要因材施教。我想 蘇霍姆林斯基的 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中講的正是這樣乙個道理。學生是乙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個性 有特點。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須拋去功利心,心中有學生,清楚地了解每乙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然後從學生的成長思考,根據每位學生不同的性...

「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讀後感

給教師的建議 之 新營小學孔令霞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乙個高尚的人談話 多麼經典的概括啊!不管是誰,只要是遇到一本好書,你就會如飢似渴地閱讀,讓自己豁然開朗,從中受益無窮!甚至可以給自己指明方向,成為自己心中的一盞明燈!蘇霍姆林斯的著作 給教師的建議 讓每乙個新教師或是老教師都能感同身受,讀後讓自己突然...

再讀經典之 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讀 給教師的建議 有感 溫雯在我開始讀這本書之前,我在猜想,蘇霍姆林斯基的第一條建議會是什麼?後來我問自己,假如要我,現在的我,給n年前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我,提點建議的話,我會首先提出什麼樣的建議呢?我想,我會建議 研究學生,了解學生,是教學成功的前提。當我開啟厚厚的書,驚訝地看到蘇霍姆林斯基的第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