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院和小雁塔

2022-11-16 23:18:02 字數 2739 閱讀 3281

西安博物院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門外友誼西路。由文物展館區、小雁塔以及薦福寺為核心的歷史名勝區、園林遊覽區三部分組成。西安博物院總投資2.

2億元,占地面積245畝。2023年5月18日西安博物院正式對外開放。西安博物院在國內博物館(院)中獨樹一幟,以千年古塔園林式遺跡休閒景區以及古都西安現代型歷史博物館而聞名,西安博物院以著名唐代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小雁塔為中心,整體按文物鑑賞、旅遊觀光、綜合服務三大功能區設計,形成集博物館、名勝古蹟、城市公園為一體的歷史文化休閒場所。

小雁塔: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安市薦福寺內,是一座唐代密簷磚塔,也稱「薦福寺佛塔」,自唐代儲存至今,小雁塔建於唐代景龍年間,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

4公尺,塔形秀麗,被認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築藝術遺產,是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小雁塔及其古鐘即「雁塔晨鐘」列入「關中八景」。是西安市著名的旅遊地。

現在的小雁塔為西安博物院的組成部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23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小雁塔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小雁塔在唐、宋朝時期一直叫「薦福寺塔」,至於「小雁塔」之名,則和「大雁塔」的名稱有關。公元652年(唐代永徽年間),朝廷資助在長安大慈恩寺內西院建用於安置玄奘由印度帶回經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公元707年(唐代景龍年間),朝廷資助在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薦福寺塔。

後來,因塔形似雁塔並且小於大雁塔,故薦福寺塔叫作小雁塔,而大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小雁塔規模雖不及大雁塔巨集大,但環境清幽,風景優美。現今小雁塔是西安市著名古蹟,現位於西安博物院內。

開放時間:9:00-16:00(每週二閉館)

門票:免費(散客每日限3000名,包括小雁塔、薦福寺古建築群、西安博物館)。

交通:經過"小雁塔"站的公交線路:18 .

203 .204 .218 .

21 .224. 29.

32. 407. 40.

410 .46 .508 .

521 .700 .707 .

713 .720. 遊7 .

遊8西安博物院西門內(三彩騰空馬雕塑)西安博物院西門內西安博物院簡介西安博物院(小雁塔)平面圖西安博物院(小雁塔)導遊圖西安博物院院內景色西安博物院院內指路牌西安博物院展廳正門(東門)

薦福寺薦福寺位於陝西西安市南門外友誼西路。始建於唐睿宗文明元年 (684年),是高宗李治死後百日,皇室族戚為其獻福而興建的寺院,故最初取名「獻福寺」。武則天天授元年(690年)改為「薦福寺」。

神龍二年(706年),擴充寺廟為翻經院,成為繼慈恩寺之後的乙個佛教學術機構。寺址原在唐長安城的開化坊南部,即唐太宗之女襄成公主的邸宅,唐末因遭兵禍破壞,將其遷建於安仁坊小雁塔所在的塔院裡,即今址。

相傳景龍元年(707年),唐中宗李顯令宮人攤錢,在安仁坊建造一座秀麗的高塔,形似慈恩寺大雁塔,唐宋時期被稱為「薦福寺塔」。後世因它比大雁塔小巧,又改名「小雁塔」。塔身原為15層,高約45公尺;後為**震坍,只剩下13層,殘高43.

3公尺。塔的平面呈正方形,為密簷式建築,塔為青磚砌築。塔平面為正方形。

原為15級,約45公尺高,現存13級,2023年測定塔的總高度是43.395公尺,底邊長11.38公尺,高與底邊的比例是100比26。

小雁塔的基座為磚方台。基座下有地宮,為豎穴。基座之上為塔身,塔身底層較高,二層以上逐層高度遞減,故塔的輪廓呈現出秀麗的卷剎。

塔身寬度自下而上逐漸遞減,塔身輪廓呈現錐形形狀。小雁塔塔形玲瓏秀麗,造型優美,比例均勻。小雁塔的塔身單壁塔內中空,塔壁不設柱額,塔身上為疊澀挑簷,塔身每層磚砌出簷,簷部迭澀磚,間以菱角牙子,塔身表面各層簷下砌斜角牙磚。

塔底層南北兩面各開有一券門,青石門相。門框上布滿精美的唐代線刻,尤其門楣上的天人供養影象,藝術價值很高。塔底層以上各層南北兩面正中均開有半圓形拱券門洞。

小雁塔內設有木梯,可登臨塔頂。

塔底層北券門外緊靠塔體的磚砌門樓,系清代後期所增建。塔基座南側有清代石門坊,南額刻有「萬匯霑恩」,北額刻有「不二法門」。塔底層南門入口的石質弓形門上,刻有陰文蔓草花紋和天人供養的影象,與大雁塔的門楣相同。

但因年久及保護不善,已殘缺不全,模糊不清。原來在小雁塔底層環繞塔身有磚木結構的大簷棚,被稱為「纏腰」。在金、元朝交戰的年代「纏腰」毀沒。

薦福寺布置圖薦福寺南山門薦福寺南山門內中軸線(由南向北) 南山門內東側石獅南山門內西側石獅

薦福寺金剛殿遺址簡介

薦福寺金剛殿遺址薦福寺天王殿遺址簡介薦福寺天王殿遺址

南看南山門

北看慈氏閣

鐘樓簡介

位於中軸線東側的鐘樓

鼓樓簡介

位於中軸線西側的鼓樓

慈氏閣簡介

位於中軸線上的慈氏閣

「雁塔晨鐘」簡介

雁塔晨鐘

慈氏閣北側

薦福寺大雄寶殿

薦福寺藏經樓和小雁塔

薦福寺藏經樓南側

薦福寺藏經樓北側小雁塔正面 (南面)

小雁塔正面(南面) 薦福寺**碑簡介

位於小雁塔前西側的薦福寺**碑

《補修薦福寺寶塔記》碑簡介

位於小雁塔前東側的《補修薦福寺寶塔記》碑

世界遺產-------小雁塔小雁塔簡介

小雁塔南側

小雁塔塔底南門

小雁塔塔底南門小雁塔塔底北門小雁塔西面北面小雁塔東面北面

白衣閣簡介

白衣閣白衣閣和小雁塔

白衣閣和小雁塔北側西安博物院和小雁塔北門內的傳統文化交流中心------- 皮影展覽

西安博物院和小雁塔北門小雁塔簡介

南京博物院實踐

概論 課內實踐教學方案 一 實踐目的 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本程課內容,尤其是對黨的十八報告提出的經濟 政治 文化 社會 生態 五位一體 社會發展格局規劃的理解,提高教學的吸引力,在理論教學過程中開展課內實踐教學。二 實踐內容 課內實踐的內容主要是參觀南京市部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博物館 科技產業園 生...

遊南京博物院有感

南京博物院是中國第二大博物院,它坐落於中山門旁,寬廣的13萬占地面積令我嘆為觀止,大門上的飛簷似乎有上天之勢,飛馬石雕透露出英姿颯爽,渴望自由的神態。僅僅是正門,南博恢弘的氣勢就讓令人有許些怯步。南京是六朝古都,文物繁多 歷史悠久 人文薈萃 人傑地靈之地。我好歹也是半個南京人,卻從未細細端詳過這靜靜...

河南博物院調研報告

河南省工藝美術學校 河南博物院是現代化的歷史藝術類博物館,坐落在河南省會鄭州市,由1927年在開封建立的河南博物館發展過來的,在70年的發展過程中,她曾先後易名民族博物館 省立博物館等,並於1961年由開封遷至鄭州。館區中心部位為主展館,高45.5公尺,以元代登封的觀星台為外觀雛形,建築平面以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