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導遊詞

2021-03-14 06:06:01 字數 2908 閱讀 1959

1.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導遊詞(字數:2567)

各位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導遊員***,歡迎大家來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參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為基礎,以秦始皇遺址公園為依託的一座大型遺址博物院。

今天由我帶領大家參觀這「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它之所以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是因為2023年9月法國總理希拉克在參觀後說:「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兵馬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

」 從此,「世界第八大奇蹟」便成了秦兵馬俑的代名詞。

那麼在參觀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秦始皇,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位皇帝,姓贏名政,他13歲繼位,22歲加冕親政, 39歲時力挽狂瀾,一統天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乙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秦。統一以後,秦王嬴政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自稱為皇帝,為了鞏固統一,加強統治,秦始皇建立了以皇帝為中心的三公九卿制度;以郡縣制代替分封制;同統一法律、統一文字、統一貨幣和度、量、衡;修築通向全國各地的「馳道」、「直道」;統一車軌、統一思想、焚書坑儒、為北擊匈奴、南平百越;在北京修築長城;在南方開鑿興安運河;秦朝的疆域逐漸擴大。

2023年4月,幾位農民在抗旱打井時意外發現了許多陶俑殘片和古代青銅兵器開始,經考古工作者的鑽探、發掘,目前共發現三座兵馬俑坑,我們按照發現的先後順序編為一號坑、二號坑和三號坑。

現在,展現在您面前的就是兵馬俑一號坑,它是整個軍陣的主體,也是三個俑坑中最大的乙個。它東西長230公尺、寬62公尺、均深為5公尺、面積為14260平方公尺,相當於兩個足球場那麼大,為坑道土木建築結構。經探測,看出土陶俑6000餘件,戰車50余乘,是乙個戰車、步兵混合編組的長方形軍陣。

一號坑由前鋒、主體、側翼、後衛組成,整個大軍基本面東而立。前鋒分三排,站在俑坑最東端的長廊裡,均手持長兵器;南北兩側合尾端分別站著一列面向外的武士傭,他們是方陣的兩翼合後衛,擔任著整個軍陣的警戒任務,防止敵人旁敲側擊或從背後偷襲;在由10道隔牆隔開的11個過道裡,排列著38路面向東的縱隊,每路中間都排有駟馬戰車,而陶俑則身披鎧甲,手持長兵器,他們是一號坑的主體。參觀到這裡,有人就會問,像這樣氣勢恢巨集的兵馬俑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呢?

我們說秦俑的製作過程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即「模塑結合、分段製作、入窯燒製、出窯彩繪」。他們是以泥土為原料,模塑結合,再輔以推、捏、刮、刻等技法,然後燒製而成的,燒製時的溫度一般在950---1050攝氏度之間。

現在我們來參觀二號坑,二號坑是2023年4月23日發現的,位於一號坑東端以北20公尺,面積只有一號坑的一半,約為6000平方公尺,據推測可出土陶俑、陶馬1300餘件。二號坑是乙個由步兵、騎兵、車兵、弩兵共同組成的曲尺型軍陣,由四個部分組成。第乙個是弩兵陣,在俑坑東端突出的部分;第二個是位於南半部的車兵陣;第三個是位於中部的位於中部的由戰車、車兵、步兵、騎兵混編的縱陣;第四個是位於北半部的騎兵陣。

這四個方陣有機結合,能守能攻,自我保護能力強,反應敏捷,可謂是「大陣套小陣,大營套小營,陣中有陣,營中有營」,是當時世界上反應最快的軍陣。二號坑是正在發掘中的俑坑,經初步挖掘,出土了很多典型的陶俑,其中有將軍俑、跪射俑、立射俑、騎兵俑、鞍馬俑等。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跪射傭,他左腿蹲曲,右腿跪地,上身挺直,雙目凝視左前方,手握弓弩,做準備射擊狀,造型真實而優美,是秦兵馬俑雕塑藝術的代表作,再看看旁邊的這座將軍傭,他頭戴雙卷尾鶡冠,身著雙重戰袍,腳蹬翹尖履,雙手交叉做拄劍狀,顯得氣度不凡,甲衣上共有8朵花結,顯示出他軍階的高貴,塑塑造出了一位果敢睿智的秦軍高階指揮官的形象。

大家可能都聽過「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這句名言,那麼秦始皇的這支地下軍隊,它的指揮中心又會是什麼樣的呢?相信三號坑的參觀將會給大家乙個滿意的答覆。三號坑是三座俑坑中最小的一座,面積僅為520平方公尺,平面呈凹字形,僅有四馬、一車和68件陶俑。

坑內武士環繞周壁、兩兩想向,夾道式排列,手中所持的是一種無刃兵器---銅殳。在二號坑的北廂房內還發現了殘鹿角一件,動物朽骨一堆,可能是專供戰前占卜或祈禱所用的。縱觀三號坑的布局並結合史料分析,專家們得出了一致的結論,這裡是整個軍陣的指揮中心----軍幕。

如果說兵馬俑是奇蹟,那麼銅車馬則是奇蹟中的奇蹟。2023年在秦陵西側20公尺處,發掘出土了兩座大型彩繪銅車馬,按照發現的順序分別命名為一號和二號銅車馬。當時它們都被埋在了7公尺深的坑里,外面用乙個木槨(guo)裝著,因年代久遠木槨腐朽,上面填土重壓,銅車馬被砸成3000多個碎片。

但慶幸的是,車馬坑未被盜掘,車的原始位置,車輿結構、系架關係基本清楚,經過考古學家近八年的修復,終於恢復了原貌,其中秦陵一號銅車馬修復技術在2023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據考證,這兩輛銅車馬的體積均為真車真馬的1/2,它們處處都是依照真人、真車、真馬製造的,當時秦始皇曾經五次巡遊天下,這兩乘車就是秦始皇車隊中的兩輛。當年,這兩乘銅車馬的出台曾使多少人讚嘆不已!

因此它們被稱為「青銅器之冠」。

下面,我們看到的是兩輛銅車馬修復後的實物。銅車馬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之一,象徵著皇帝鑾駕的一部分。前車駕車人站立駕車,後車駕車坐姿駕車,根據古代的「立式為高,坐式為安」的原則,我們把前車叫「立車」,後車叫「安車」,是供主人出行乘坐。

前車「立車」車體較小,通長2.25公尺,高1.52公尺,總重量1061公斤。

高高的車棚蓋似車廂撐起的一柄傘,既能遮陽避雨,又使乘車者遠望四周,「傘」頂呈圓形,車廂為橫向長方形,因為古代的人以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每個車輪上有三十根輻條,古代人以三十天為乙個月,以車輪象徵著日月輪轉。當車子轉動起來,駕車人立於其中,頭頂天,腳踩地,就將乙個「天圓地方」,日月輪迴的宇宙觀念蘊含其中。接下來,我們看二號車「安車」,安車結構較為複雜,通長3.

17,通高1.06公尺,總重量1241公斤。車上有一橢圓形的車棚蓋,車廂分為前後兩室,前室較小,供御手乘坐,後室寬大,有三窗一門,是主人乘坐的。

此車也叫轀輬車,門窗「開之則涼,閉之則溫」。西元前,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途中病死於河北沙丘,就用的是這種車運回咸陽的。

秦始皇兵馬俑自開館以來,已接納了海內外遊客4000多萬人,但目前發現的仍只是秦始皇帝陵的冰山一角,隨著博物院的建成,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秦陵會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五洲賓朋的到來。屆時,歡迎大家再次光臨!

好了,今天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講解到這裡就結束了,謝謝大家。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導遊詞

現在我們來參觀二號坑,二號坑是1976年4月23日發現的,位於一號坑東端以北20公尺,面積只有一號坑的一半,約為6000平方公尺,據推測可出土陶俑 陶馬1300餘件。二號坑是乙個由步兵 騎兵 車兵 弩兵共同組成的曲尺型軍陣,由四個部分組成。第乙個是弩兵陣,在俑坑東端突出的部分 第二個是位於南半部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