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部業績評價的行為內涵分析

2022-11-10 03:36:05 字數 2905 閱讀 7591

企業管理

趙淑惠 (東北財經大學研究生院)

摘要:理論界關於「業績」、「業績評價」內涵的界定尚未達成共識。本文

從行為過程和行為結果的雙重角度對企業內部業績評價展開行為內涵分析,認為企業內部業績評價本質上是企業的管理決策行為,是企業內部業績評價主體對內部評價客體(業績主體)過去行為的效率和/效果進行量化及綜合的價值判斷,並在此基礎上通過管理決策對評價客體行為實施影響,引導業績主體實現企業目標的行為過程。

關鍵詞:內部業績評價內涵行為分析o引言

問的經營業績做出客觀公正和;佳確的綜合判斷。池國華(2005)認為,對於乙個企業而言,業績評價就是指其利益相關者根據特定目的,選擇特定指標,設定特定標準,並運用特定方法對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的經營管理活動過程及結果做出客觀、公正和準確的綜合判斷,這種判斷屬於一種專業性的技術判斷。上述定義有很大的共性,

表現為①從「企業」的組織層面上進行闡述;②定義兼顧企業內部

和外部,概括了不同評價主體從不同目的出發對企業業績所做出的綜合評判;⑧國內多數學者的定義受到財政部統計評價司對績效評企業內部業績評價本質上是企業的一種管理決策行為。作為提公升

企業業績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企業內部業績評價研究一直倍受理論和

實務界的關注。鑑於業績產生及業績評價過程中明顯的行為特性,本文將以業績的行為過程分析為基礎,考察企業內部業績評價的行為內涵。

1業績、績效與效績

目前理論界對業績、績效和效績三個概念的使用並未統一。會

計學中,有學者認為效績和績效的內涵比業績更廣(孟建民,2002);也有觀點認為,三個名詞的英文表達均為在本質上並無差異(張蕊,2002;池國華,2005)。本文提出,對基本概念的界定應從字源學、不同的學術傳統、不同的問題意識三個方面進行,得出的結論為,業績、績效和效績可統一於業績,業績(績效、效績)是指經過努力而完成的事業或建立的功勞,這一事業或功勞的取得內含著「做、執行、完成」過程中行為的效率和效果。會計學對「業績」的定義有兩種明顯的傾向,即行為為導向和結果導向。

根據安迪尼利的歸納認為業績是被引導的行為和認為業績是一系列相互補充,有時甚至相互矛盾,可描述的引數和指示器,以期獲得不同型別產出和結果以及則提出,業績是「效率和效果乙個公司的績效水平就是其效率和效果水平」我國學者對業績的定義,大體上借鑑了西方的定義模式,同樣存在「結果」和「行為」兩種導向,在此基礎上,將兩種導向融合的觀點較為流行(財政部統計評價司,2002:馮麗霞,2002;陳共榮等,2004;陸慶平,2006;)。本文認為,業績是介於完全的行為與單純的結果之間的一種狀態:

對於全部的行為而言,業績必須是可測量、可評價的,只有可度量的行為才有可能稱之為業績;而對於單純的結果而言,業績又是導致這一結果的過程要素,因此,業績連線著行為和結果,它是將行為導向預期結果的一種途徑,具體表現為安迪尼利描述的「效率和效果」。業績的要素特徵為:①主

體性:②目標性;③可度量性;④歷史性。

2業績評價的定義與企業內部業績評價的行為內涵

業績評價的行為過程包含著邏輯一致的測量和判斷兩個環節。

「測量」在會計學中即為「計量」選擇衡量標準、確定計量規則、分配具體數量;「評價」是人類的一種認識活動。馮平從哲學角度對評價的定位是:一種以揭示客觀世界的價值,觀念地建構價值世界的認識活動。

理想狀態的評價過程包括:確立評價的目的和評價的參照系統、獲取評價資訊、形成價值判斷。財政部統計評價司沿襲這一思路認為,評價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運用特定的指標、比較統一的標;隹、採取規定的方法,對事物做出價值判斷的一種認識活動。

簡單地說,評價就是通過比較分析做出全面判斷的過程。如同「業績」概念所具有的強大內在張力,理論界賦予「業績評價」的涵義也並不統一。國內機構、學者對業績評價的定義多遵循評價的行為過程,從

方法和程式的角度對業績評價進行描述性闡釋。較有代表性的觀點

為財政部統計評價司認為,企業效績評價是指運用科學、規範的評

價方法,對企業一定經營期間的資產運營、財務效益等經營成果,進行定量及定性對比分析,做出真實、客觀、公正的綜合評判。王化成(2004)認為,業績評價就是按照企業目標設計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根據特定的評價標準,採用特定的評價方法,對企業一定經營期7

價定義方式的引導,因此,在對問題本質的把握上基本沒有異議。但定義過程中的這種思想統一性,引發了我們對國外業績評價定義的考察。與國內相同,在西方業績評價一直都是學術和實務界討論的熱點,但對其界定卻並不多見和認為,業績評價就是乙個確定指標的過程,這些指標用於報告組織的成績和發展情況。

安迪尼利認為,業績評價就是對以往行為進行量化的過程,即對以往行為對當前業績產生的影響進行量化的過程。在將業績界定為「效率和效果」之後,安迪尼利進一步將業績評價定義為是對以往行為的效率和/或效果進行度量的尺度,並將績效評價系統定義為是通過對適當資料的採集、整理、分類、分析、解釋和傳播,來對以往行為的效率和/或效果進行量化,並據此做出相應決策,採取相應行動的過程。中西方定義中較明顯的差異在於,西方對業績評價概念的界定更加強調「量化」,且強調量化結果最終要服務於企業決策:

我國定義的落腳點均為綜合的判斷,更強調價值評判。事實上,企業業績評價是測量與判斷的統一。因此,本文以業績評價的行為過程為基礎,綜合上述定義,提出企業業績評價的一般性行為定義,即業績評價是-re企業行為,是與企業相關的業績評價主體對業績評價客體(即業績主體)過去行為的效率和/效果進行量化及綜合的價值判斷,並在此基礎上通過決策對業績評價客體行為實施影響的過程。

定義中我們強調對企業行為的量化,同時兼顧價值判斷,將業績評價行為在測量和判斷兩個層面上展開,並將測量和判斷兩個環節統一於目標(承諾)。順承以上定義,企業內部業績評價的行為內涵為:企業內部業績評價是企業內部的管理決策行為,是企業內部業績評價主體對內部評價客體(即業績主體)

過去行為的效率和/效果進行量化及綜合的價值判斷,並在此基礎

上通過管理決策對評價客體行為實施影響,從而引導業績主體實現企業目標的行為過程。其行為過程如下圖所示:

…財政部統計評價司,企業效績評價問答【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2]池國華.內部管理業績評價系統設計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

版社,2002.

馮平.評價論【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5

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促進企業全面評價內部控制的設計與運 況,規範內部控制評價程式和評價報告,揭示和防範風險,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 制定本指引。第二條本指引所稱內部控制評價,是指企業董事會或類似權力機構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全面評價 形成評價結論 出具評價報告的過程。第三條企業實施...

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方法

介紹了目前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方法,包括詳細評價法和風險基礎法,並認為這兩種評價方法主要關注財務報告的可靠性,而對內部控制對企業經營效率和效果的促進作用不夠關注,關注外部審計內部控制評價需求,而對企業管理當局內部控制評價需要不夠關注。最後,在總結現有內部控制評價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了基於財務報表分析的內部...

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

附件2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促進企業全面評價內部控制的設計與運 況,規範內部控制評價程式和評價報告,揭示和防範風險,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 制定本指引。第二條本指引所稱內部控制評價,是指企業董事會或類似權力機構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全面評價 形成評價結論 出具評價報告的過程。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