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導遊詞

2022-11-08 10:15:03 字數 3184 閱讀 3696

古人曾留下了「驪山晚照光明顯,雁塔晨鐘在城南」的佳句。我們的大雁塔高高聳立在西安南郊雁塔路南端的慈恩寺內。我們現在來的就是慈恩寺了。

它始建於隋代,最初叫做無漏寺。無漏就是沒有煩惱的意思。到了唐代,當時的太子李治,也就是後來的唐高宗。

為了追念死去的母親文德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長安一代則一處「夾帶林泉,物盡形勝』之地,為其母親修建寺院,祈得冥福。並取:「報答慈母養育恩德」之意。

取名為「慈恩寺」,為皇家寺院。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大慈恩寺的門口了,我國佛教的寺院大都建在深山密林之中,因此寺院的正門也成為「山門」又叫「三門」。中間位空門,左右兩側分別為無作門和無相門。

象徵著佛教的入佛三解脫。所以我們也常常把出家人稱為是「遁入空門」。走進三門,我們就可以看到左右兩邊鐘鼓樓對峙,東邊的這座叫鐘樓,內懸掛有一口明代的大鐵鐘。

上面刻有「雁塔晨鐘」四個字.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鼓樓了,鼓樓裡面有大鼓一面。鐘鼓樓主要都是有來報時的,寺院的僧人們每天聞鐘而起,聞鼓而眠。

晨鐘暮鼓交相輝映。

眾所周知,一般的寺院殿,慈恩寺也不例外。大殿裡供奉著佛教的三身佛。中間為法身佛,左右兩邊分別為報身佛和應生佛。

佛像的兩側是佛的兩大**。大雄寶殿之後是藏經閣。上層藏有玄奘法師曾翻譯的經卷,下層是法堂,也就是佛教徒講經說法的地方。

裡面供奉的是西方世界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我們再來看看東面牆壁上的三張拓片。中間這張為「玄奘負笈」圖。

說起玄奘,大家一定很熟悉。《西遊記》中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了。他的原型就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旅行家和翻譯家——玄奘法師。

玄奘,俗姓陳,名褘。河南偃師人。自幼聰慧好學,十三歲在洛陽剃度出家,出家後遍訪了佛教名師。

並在各地遊學。在對佛經不斷地研習後哦,因惑各派學說分歧難以定論。便決心到佛教的發源地——天竺。

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去探求佛法,以解從惑.唐貞觀三年,他衝破了禁令,取道玉門關西行,歷經了艱險才抵達了天竺,在窮盡各家學說,名震五竺之後。

於公元645年返回長安。並攜帶了大量的經卷,期間他有根據旅途見聞寫下了《大唐西域記》,至今仍是研究許多國家自然和人文的寶貴資料。此圖描述的就是玄奘揹負著經卷,前掛路燈,風塵撲撲,不畏艱難,兼程返回長安的情景。

兩側的拓片是他**,當然,不是孫悟空和豬八戒。而是新羅王之孫圓測和唐朝開國功臣尉遲敬德的侄子窺基。兩位名門之後,都是拜玄奘為師。

可見玄奘法師的地位之高了。咱們繼續往前走,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聞名遐邇的大雁塔了。公元648年玄奘被請任慈恩寺上座,搬到慈恩寺來譯經,此塔就是玄奘上表修建的,用以儲存從印度帶來的佛經。

最初塔只有五層,為磚表土心。後來在風雨剝蝕之下,他的磚縫裡草木

叢生。逐漸塌損,後來到了武則天時期,玄宗統治年間均有修葺。五代是再次改建為七層佛塔。

人們常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大概由此而來。現在得大雁塔高64.7公尺。

整座塔由塔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是典型的樓閣式磚塔。每層四面都有券門。

塔內裝有樓梯,可盤旋而上。而在塔的南門兩側嵌置著唐太宗所撰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高宗所撰的《述三藏聖教序記碑》。兩碑均由褚遂良書寫書寫的。

是難得的唐碑中的精品。

其實,佛塔並不是我國原有的建築,他起源於印度。塔的起源與佛祖釋迦牟尼有著緊密地聯絡。佛陀圓寂火化後的舍利子,在佛教徒的眼裡,是無比珍貴的。

他們普遍認為,佛陀的舍利是法力無邊的神物。於是就用佛陀的舍利來建造佛塔,有著拜塔如拜佛的信仰理念。佛塔也就應運而生了。

我們的大雁塔,最初尚無「雁塔」之名。塔的得名有很多種說法。一說是他來自梵文的音譯。

還有一種說法是按照印度佛教傳說。當初佛教有兩個派。大乘和小乘派。

小時、小乘佛教不忌葷腥。有一天,正是菩薩的布施日,一座寺院的和尚沒有肉下飯。這時天空正好飛過一群大雁,乙個小和尚望著雁群自言自語說「今日僧房無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薩應該知道啊。

」話音未落,領頭的大雁便折翅墜地。全寺和尚大驚失色,認為這是菩薩顯靈來教育他們的。於是便在大雁落地處建造了石塔,取名「大雁塔」並戒絕葷腥,改信大乘更佛教。

說到「雁塔」我們可以在這裡看到數十通《雁塔題名記》碑,那麼何為「雁塔題名」呢?實際上是一種非常有意思的文化活動,它始於唐中宗神龍年間,當年凡在長安考中狀元和進士的人都會來齊集大雁塔。在雁塔上賦詩,並將自己的姓名,籍貫,及第時間用黑筆提留於雁塔牆壁上。

日後若公升為氣卿相,還要用朱筆改寫。「雁塔題名」被視為是頗具「唐風遺韻」的榮耀之事。著名詩人白居易就留下了「慈恩塔下提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佳話。

千百年來,高聳入雲的大雁塔一直是古城西安的象徵。其造型簡潔,氣勢雄偉。就是我國佛教的建築佳作。

好了,遊客朋友們,我們來到的是玄奘三藏院繼續參觀,他是一組仿唐風格的建築,是油中院的大遍覺堂,東院的般若堂,西院的光明堂三院組成。其中在大遍覺堂裡供奉著玄奘法師的頂骨舍利。是本寺的鎮館之寶。

大堂裡還有一尊玄奘法師的青銅坐像。供人瞻仰憑弔。如今,玄奘法師的其它舍利已廣布世界各地。

象徵著玄奘的精神與日月同輝天地同在。好了,各位朋友,參觀完了大雁塔和大慈恩寺。我們接著一起去看一下,雁塔北廣場。

它位於大雁塔腳下,這裡有全亞洲最大的**噴泉,還有文化廣場,園林景觀,旅遊商貿等設施。是一處將古都風韻和現代風采完美結合之地。自2023年以來建成開放起,就是全國唯一的一座唐文化廣場,也被譽為是我們古都西安的「城市客廳」和「城市名片」。

大家如果喜歡這裡的話,不妨多來我們客廳裡坐一坐。我們整個大雁塔景區是深處在曲江新區之內的,曲江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漢武帝時期因其水波浩瀚,池岸曲折,「形似廣陵之

江」,取名「曲江」,隋代大規模營建大興城,曲江被納入其中。改稱為「芙蓉曲」唐代大規模營建曲江鑿黃渠。築夾城。

建大雁塔。曲江池成為水域千畝,名冠京華的遊覽勝地。「曲江流飲」「雁塔題名」等典故,更使曲江聲名遠播,文脈留長。

如今,曲江新區,再現了盛唐繁榮的「曲江盛宴」除了大雁塔外。這裡還有中國第乙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主題公園——大唐芙蓉園。它建在唐芙蓉園遺址以北,公園總體設計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建築設計師張錦秋女士擔任。

主要包括了紫雲樓,仕女樓,陸羽茶社。等眾多景點。此外院內還有全球最大的戶外香化工程和全球最大的水幕電影。

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芙蓉園裡華燈齊發,流光溢彩,亭台樓閣,美輪美奐,身處其中,彷彿夢回大唐中絢麗光華。自2023年開園以來,大唐芙蓉園接待了許多重要領導,其中就有國民黨主席連戰先生,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值得一提是,這裡還有秦二世胡亥墓。

寒窯,裡面就有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載的淒美愛情故事。如果大家想感受海洋氣息的話。這裡還有曲江海洋館。

可以看到神奇的海洋動物。

如今,古老的曲江正以「曲江新區」的面貌續寫著歷史的輝煌。真心希望每位遊客能在今天的遊覽中收穫喜悅,我的講解,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大雁塔導遊詞

今天我們參觀的是大雁塔景區和曲江旅遊區,首先我們去參觀舉世聞名的大雁塔。大雁塔位於雁塔路南端的大慈恩寺內,大慈恩寺,初名無漏寺,始建於公元589年的隋代,到了公元648年,太子李治為了追念慈母文德皇后大恩,要求選擇 挾帶林泉,務盡形勝 之地,建造佛寺,為其母祈求冥福,於是重修隋代無漏寺,並改名為大慈...

西安大雁塔介紹

五層大雁塔五層,陳列著一通釋迦如來足跡碑,是依據唐代玄奘法師晚年於銅川玉華寺請石匠李天詔所刻製的佛足造像複製而成。上有諸多佛教圖案,內涵十分豐富,素有 見足如見佛,拜足如拜佛 之說法。在五層的塔室內,還收集展出有玄奘鮮為人知的數首詩詞。可窺見玄奘高超的詩詞藝術造詣。六層六層懸掛有唐代五位詩人詩會佳作...

從《大雁塔》與《有關大雁塔》看朦朧詩和新生代詩兩者的區別

從內容上來看,韓東的 有關大雁塔 是令人深思的一首詩,在這首詩中,詩人消解了歷史和權威,消解了英雄和崇拜,消解了富貴和精英,詩人關注的是當下的日常生活,是平常人的平常生活,是這個沒有英雄了的年代的凡人的世俗化生活。我們可以從詩歌知識裡學習到,淵源的文化歷史及厚重的詩歌傳統不僅是中國第三代詩歌的養料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