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教學計畫

2022-10-21 03:12:10 字數 3689 閱讀 5903

一、學情分析

通過上學期的期末測試,發現學生總體成績不太理想。從學生作答來看,基礎知識不紮實,計算能力較差,思路不靈活,缺乏創新思維能力,尤其是解難題的能力低下。總體上來看,低分很多,兩極分化較為嚴重。

從上學期的教學觀察與測試結果看,學生的學習態度較端正,學習習慣較差,跟不上教學進度的多。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師生習慣於接受性學習,自主、合作、**的風氣尚未形成。作業習慣抄襲,勤思好問的少。

從抽查的情況看,學生對要理解記憶的知識掌握得不夠好,讀題、理解題意的能力弱,綜合分析題目資訊,確定解題思路、方法的經驗不足,答題書寫隨意,格式不規範

二、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教育方針,以七年級數學教學大綱為標準,堅決完成《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各項基本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生活入手,結合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方案。通過本學期數學課堂教學,夯實學生的基礎,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幫助學生初步建立數學思維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重點抓兩頭,即穩住優等生,提高中等生,從而帶動學困生,最終圓滿完成七年級下冊數學教學任務。

三、教學目標

本學期的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積極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歸納數學問題,要鼓勵學生去探索、發現數學的奧妙,用學到的本領去解決不同層次的數學問題。教學中既要注意知識的覆蓋面,關注重點、熱點和難點,又要突出數學知識在社會、科技中的運用,讓學生在學習、練習中熟記知識要點、考試內容,掌握應試技巧和數學思想方法,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創新意識和探索能力。

四、教材簡析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內容包括:相交線與平行線,平面直角座標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組,不等式與不等式組,資料的收集、整理與描述等六章,且章章都是重點,如:相交線和平行線這一章涉及對頂角相等,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都是以後幾何證明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組成部分;平面直角座標系,是今後學習函式圖象的基礎,是數與形之間的橋梁,三角形這一章仍是正式介紹證明的準備階段,是本套教科書採用螺旋上公升的編排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二元一次方程組,不等式與不等式組,這二章是數與代數部分的重點內容。

1、平移

從《新課程標準》看,圖形的變換是空間與圖形領域中一塊重要的內容,圖形的變換主要包括圖形的平移,通過對圖形的平移、摺疊等活動,使圖形動起來,有助於發現圖形的幾何性質,因此圖形的變換是研究幾何問題的有效的工具,平移是一種基本的圖形變換。

2、三角形

三角形一章章節結構是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與三角形有關的角多邊形及其內角和課題學習鑲嵌。這與以往的內容安排有所不同。按照以往的教材,受三角形、多邊形、圓順次展開的限制,這些內容分別屬於不同年級。

而新的結構是一種專題式設計,以內角和為主題,先三角形內角和,再順勢推廣到多邊形內角和,最後將內角和公式應用於鑲嵌。這樣的安排更適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3、二元一次方程組,不等式與不等式組

二元一次方程組,不等式與不等式組編寫特點是實際問題情境貫穿全章始終,有關不等式的概念、解法的討論都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實際問題在這兩章中占有突出地位,教科書依討論實際問題的線索而展開,這個特點也是本套教科書有關方程的幾章中所共有的與老教材不同的地方。

4、資料的收集、整理與描述

人教版在七年級下冊的最後一章,這一章是新加入的內容,把老教材中的實數一章移到了八年級上,這一章內容是要培養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對生活中的相關資料進行收集、整理,並能用相應的統計圖把資料描述出來。本章屬於資料統計的範疇,在以後的每冊書中都有一章關於統計的內容,知識是逐漸深入的。

現行教材、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從身邊的實際問題出發,乘坐觀察、思考、**、討論、歸納之舟,去探索、發現數學的奧妙,用學到的本領去解決複習鞏固、綜合運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師在靈活選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應適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數學各單元的知識明晰化、條理化、規律化,激勵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學習興趣和習慣品質。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做好教學六認真工作。把教學六認真作為提高成績的主要方法,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鑽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製作測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學習。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如是說。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介紹相應的數學趣題,給出數學課外思考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構建,營造民主、和諧、平等、自主、**、合作、交流、分享發現快樂的高效的學習課堂,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享受學習。引導學生寫小**,寫複習提綱,使知識**於學生的構造。

4、引導學生積極歸納解題規律,引導學生一題多解,多解歸一,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根本途徑之一,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處於一種思如泉湧的狀態。

5、運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教學,積極更新自己腦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將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有助於學生穩步提高學習成績,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彌補智力上的不足。

7、成立課外興趣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開展對奧數題的研究,課外調查,操作實踐,帶動班級學生學習數學,同時發展這一部分學生的特長。

8、開展分層教學,布置作業設定a、b、c三等分層布置,課堂上照顧好好、中、差在三類學生。

六、教學進度

第5章相交線與平行線

3周(第1至第4周)

第6章平面直角座標系

1周(第5至第6周)

第7章三角形

4周(第6至第9周)

中考複習

1周(第10至11周)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組

3周(第11至第13周)

第9章不等式組

3周(第13至第16周)

第10章

資料的收集、整理與描述

3周(第16至第19周)

期末總複習

2周(第20至第21周)

單靠「死」記還不行,還得「活」用,姑且稱之為「先死後活」吧。讓學生把一周看到或聽到的新鮮事記下來,摒棄那些假話套話空話,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篇幅可長可短,並要求運用積累的成語、名言警句等,定期檢查點評,選擇優秀篇目在班裡朗讀或展出。這樣,即鞏固了所學的材料,又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等,達到「一石多鳥」的效果。

期末考試

「師」之概念,大體是從先秦時期的「師長、師傅、先生」而來。其中「師傅」更早則意指春秋時國君的老師。《說文解字》中有注曰:

「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師」之含義,現在泛指從事教育工作或是傳授知識技術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長值得學習者。「老師」的原意並非由「老」而形容「師」。

「老」在舊語義中也是一種尊稱,隱喻年長且學識淵博者。「老」「師」連用最初見於《史記》,有「荀卿最為老師」之說法。慢慢「老師」之說也不再有年齡的限制,老少皆可適用。

只是司馬遷筆下的「老師」當然不是今日意義上的「教師」,其只是「老」和「師」的復合構詞,所表達的含義多指對知識淵博者的一種尊稱,雖能從其身上學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識的傳播者。今天看來,「教師」的必要條件不光是擁有知識,更重於傳播知識。

唐宋或更早之前,針對「經學」「律學」「算學」和「書學」各科目,其相應傳授者稱為「博士」,這與當今「博士」含義已經相去甚遠。而對那些特別講授「武事」或講解「經籍」者,又稱「講師」。「教授」和「助教」均原為學官稱謂。

前者始於宋,乃「宗學」「律學」「醫學」「武學」等科目的講授者;而後者則於西晉武帝時代即已設立了,主要協助國子、博士培養生徒。「助教」在古代不僅要作入流的學問,其教書育人的職責也十分明晰。唐代國子學、太學等所設之「助教」一席,也是當朝打眼的學官。

至明清兩代,只設國子監(國子學)一科的「助教」,其身價不謂顯赫,也稱得上朝廷要員。至此,無論是「博士」「講師」,還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師應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七年級數學第二學期練習

7.1軸對稱現象 7.2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班級姓名座號評分 一 填空題 1 abc中,ad bc於d,且bd cd,若ab 3,則ac 2 等腰三角形的乙個角為100 則它的兩底角為 3 abc中,a 40 b 70 則 abc為三角形。因為 4 底角等於頂角一半的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畫出此三角形斜...

七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教學計畫

一 指導思想 根據七年級的具體實際,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在研究狀態下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在新課程的背景下,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和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為根本目標,力爭使七年級的數學教育教學工作上一新台階。二 教學目標 1 在學生已有的基礎上,結合新課程標準,使學生加強對基本理論及基本概念的...

2019七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教學計畫

教師 李治民 一 學情分析 這批學生整體基礎較差,小學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上學期的努力,任務還很艱鉅。在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上,對優生來說,能夠透徹理解知識,知識間的內在聯絡也較為清楚,但對待大多數學困生來說,簡單的基礎知識還不能有效掌握,成績較差.學生的邏輯推理 邏輯思維能力,計算能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