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6602涵洞工程施工工藝

2022-10-15 19:39:09 字數 3988 閱讀 4657

1.1.編制依據及原則

根據g326線金沙縣新民橋至楠木公路改建工程第二合同段的《招標檔案》、《施工圖設計》和《施工合同》,新楠公路第二合同《施工組織設計》、總體施工計畫安排,《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範》(jtj041-2000)、《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等編制。

1.2、工程概況

1.2.1 概述

本分部工程是g326線金沙縣新民橋至楠木公路改建工程第二合同段的涵洞工程。本合同段共有涵洞24道,總長617.3m。

該段路線共設有蓋板涵20道、總長436.2m。拱涵4道、總長181.

1m。石拱涵:基礎.

涵臺均為m7.5砂漿砌mu30片石,拱圈為m10砂漿砌mu50片石,護拱為m7.5砂漿砌mu30片石,防水層為10cm厚膠泥防水層。

鋼筋混凝土蓋板涵:基礎.涵臺均為m7.

5砂漿砌mu40塊片石,臺帽.蓋板為c30鋼筋混凝土。其他結構:

進出口牆為m7.5砂漿砌mu30塊片石,帽石為m7.5砂漿砌粗料石或c25混凝土預製塊或現澆c25混凝土。

涵洞洞身每隔4~6公尺設定一道沉降縫,縫寬2cm,設定於基岩上的涵洞可不設沉降縫。

1.2.2 地形、地貌

本合同段沿線路段地表水系較發育,地表水系與溝谷溪流為主,隨季節變化極強,基本上為季節性溪流,暴雨季節形成山間洪流。根據路線走廊的地形地貌、岩石型別和地下水的賦存狀態,將沿線的地下水分為碳酸鹽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鬆散堆積層孔隙水三大類。

1.2.3 氣象、水文

2.1、施工組織及施工總體部署

2.1.1現場施工組織機構

2.1.2施工便道

箱形涵洞施工工藝流程:

施工準備——測量放樣——基礎開挖——砂礫墊層——混凝土基礎澆築——箱底鋼筋綁紮——箱底模板支立——箱底混凝土澆築——箱體鋼筋綁紮——箱體模板支立——箱體混凝土澆築——橋面及附屬工程。

2.2.1、施工準備

開工前,根據設計圖紙,結合現場實際地形、地質情況,對涵洞的位置、方向、基底尺寸、高程等進行複核、定位。當涵底設計標高、涵位、角度等與實際不符時,經報請設計單位、監理工程師同意後,根據實際作適當調整。在既有排水溝、渠中修建的涵洞,先挖好排水溝,或在涵洞上游不影響施工的地方挖好集水坑,用汙水幫浦排水,同時根據涵洞基坑四周地形,做好地面防排水工作。

2.2.2、 測量放樣

施工準備各項工作完成後,根據結構物設計圖對涵洞進行施工放樣,要求點位偏差嚴格符合設計要求,放樣結構報監理測量工程師審批。

根據放樣點位用白灰定出涵洞施工介面,並做好施工樁界的保護工作,必要時可將施工界樁引出施工界外。

2.2.3、基礎開挖

基礎開挖採用人工配合機械開挖。開挖尺寸根據基礎大小每邊增寬0.8公尺,按1:

1.5放坡開挖,挖掘機挖至基底設計標高以上10~15cm後,人工清基,以防止機械對基底的擾動。開挖過程中,遇有地下水滲出時,在涵洞基坑周圍挖30cm深、20cm寬的排水溝,在上下游對角處設集水井,用汙水幫浦集中排水。

地基處理:如遇基底地基承載力不符合設計要求時,經報請設計、監理單位同意後,採用小型振動壓路機壓實,或採用換填級配砂石分層填築壓實處理。

當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時,報請現場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後,開始放樣施工基礎。

2.2.4、基礎施工

1)、片石選擇:本專案漿砌圬工石料採用片石。檢驗試驗要求:

砌體工程的片石應質地堅硬,不易風化,無裂紋;

石料表面應潔淨,如有汙漬應予清除;

普通片石的形狀不受限制,但其中部厚度不應小於15cm;

用作鑲面的片石宜選用表面較平整,尺寸較大者,且邊緣厚度不小於15cm;

片石的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強度等級由中心試驗室測定。

2)、砂漿拌和:砂漿的理論配合比由試驗室提供,施工配合比由試驗員根據現場情況適當調整。工地計量採用磅稱。

砂漿的拌合採用攪拌機或砂漿拌合機拌合,條件不具備時,砂漿可人工拌合或用砂漿攪拌機拌合。

砂漿中所有水泥、細骨料、水等原材料的質量要求,應符合施工及驗收規範的有關規定,具體試驗驗證由經理部中心試驗室負責。

3)、砌築:砂漿砌體的砌築應符合下列規定:

混凝土預製塊砌體的砌築應符合下列規定:

砌體應採用擠漿法分層、分段砌築,不得有通縫、空洞現象。垂直度或坡比和平整度符合設計規範要求。預製塊間的砌縫應互相交錯、咬搭,砂漿密實。

預製塊不得無砂漿直接接觸,也不得先乾砌預製塊,而後鋪灌砂漿。

2.2.8、兩側回填

涵洞兩側臺揹回填,底邊最小寬度不小於2公尺,填築時,採用8%的石灰土,在設計範圍內水平對稱分層填築、壓實至密實度不小於96%。機械填築時,禁止從單側偏推、偏填。涵頂填土在頂板砼強度達到100%以後時進行,第一層填土最小攤鋪厚度不小於30cm。

填築時避免劇烈衝擊,涵頂填土達到規範要求後,施工機械、車輛方可通行。

2.3、施工技術要求

2.3.1 鋼材檢驗試驗要求

本工程中使用的鋼筋符合國標gb1499-1998、gb13013-1991中的有關規定,各種鋼材進場均有材質單,並經中心試驗室檢測合格。焊接按規定做好試件,經試驗室檢驗合格後方可施工,焊條種類符合規定,ⅱ級鋼採用502或506焊條。

(1)、鋼筋存放

鋼筋按不同的等級、牌號、規格分批堆放,且立牌以便識別,鋼筋在運輸、儲放過程中,注意加強遮蓋,避免鏽蝕和汙染,鋼筋應墊高堆放並遮蓋嚴密。

(2)、 鋼筋檢驗

a 每批鋼筋應由同一牌號、同一爐罐號、同一規格、同一交貨狀態組成,並不得大於60t。

b 每批鋼筋的外觀質量應滿足:鋼筋表面不得有裂紋、結疤或摺疊;表面的凸塊和其它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於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許偏差(帶肋鋼筋為橫肋的高度);測量本批鋼筋的直徑偏差。

c檢驗出廠合格證等相關質量證明資料。

(3)、 鋼筋試驗

由專案部試驗室對進場鋼筋完成檢驗試驗,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

(4)、鋼筋加工

鋼筋在加工彎制前應調直,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a、 鋼筋表面的油漬、漆汙、水泥漿和用錘敲擊能剝落的浮皮、鐵鏽等應清除乾淨;

b、 鋼筋應平直,無區域性折曲;成盤的鋼筋和彎曲的鋼筋均應先調直後使用。

c、 加工後的鋼筋,表面不應有削弱鋼筋截面的傷痕;

d、 當利用冷拉方法矯正鋼筋時,鋼筋的矯直伸長率為:級鋼筋不超過2%;級鋼筋不超過1%;

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不得超過下表的規定。

鋼筋加工的允許偏差(mm)

(5)、鋼筋的焊接

鋼筋的焊接可採用搭接焊或幫條焊。

搭接焊接時,兩鋼筋搭接端預先掰成一定角度,使兩搭接鋼筋軸線一致,雙面焊接的接頭長度不小於5d,單面焊接的接頭長度不小於10d。(d為鋼筋直徑)。

幫條焊時,幫條採用與主筋同級別的鋼筋,其總截面面積不小於被焊接鋼筋的截面面積。幫條長度:雙面焊接時長度不小於5d,單面焊接時長度不小於10d。(d為鋼筋直徑)。

⑦、焊接時,對施工現場設定適當的防風、雨、雪、嚴寒設施。環境溫度在5。c至20。c,施焊時要採取技術措施,低於-20。c時,不得進行焊接。

(6)、鋼筋骨架的現場綁紮和安裝:

①、現場綁紮鋼筋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a、鋼筋的交叉點應採用鐵絲綁紮結實,必要時,也可用點焊焊牢;

b、除設計有特殊要求外,箍筋及水平筋要與主筋保持垂直;

c、鋼筋搭接時,轉角處的鋼筋彎鉤與模板成45度。

e、為保證保護層厚度,應在鋼筋與模板間設定混凝土墊塊,墊塊應與鋼筋紮緊,並呈梅花狀相互錯開。頂、底板鋼筋骨架的多層鋼筋之間,應用短鋼筋支墊,以保證位置準確。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2.3.2 骨料

本專案工程選用的砼骨料為中砂和碎石,分別按批次送專案部中心試驗室試驗,各項技術指標合格後方可選用。

2.3.4 水泥

本專案工程的水泥由專案部統一**。專案部試驗室負責每一批次水泥的檢測試驗。水泥儲、運、用過程中應符合下列規定:

裝運水泥的車應有棚蓋。

(2) 袋裝水泥在裝卸、搬運過程中不得拋擲。

(3)水泥應按品種、標號分批堆垛,堆垛高度不宜超過1.5~2.0m,堆垛應架離地面0.2m以上,並距離四周牆壁0.2~0.3m,或留一通道。

(4)水泥應先進先用。如貯存距生產日期已達三個月,應另行取樣,試驗合格後方可使用。

2.3.5 混凝土的檢驗、試驗要求

1)、混凝土的拌制

標準工程施工工藝

目錄一 施工工藝改進措施 2 1.水路施工工藝 2 2.電路施工工藝 2 3.防水施工工藝 2 4.廚房 衛生間門套防腐防水施工工藝 2 5.石膏線固定施工工藝 2 6.開槽防裂施工工藝 3 7.磁磚分縫施工工藝 3 8.廚房 衛生間包立管隔牆防開裂措施 3 二 施工技術工藝 3 1.測量放線 3 ...

路基工程施工工藝

第三節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方法 一 路基挖方 所有挖方及工程所需的整形和修理邊坡,準備和完成所有的路基 路塹 平面立交和引道的施工,嚴格地與圖紙所示的路線縱坡,標高和斷面相一致。恢復定線,依據開挖深度 地面橫坡度 開挖邊坡率,計算出上坡頂 下坡腳到中心位置的距離,然後放出上坡頂 下坡腳的邊線樁,用木樁...

地面工程施工工藝

1 工藝流程圖 2 操作要點 1 基層處理工作包括樓面落地面鏟淨 清掃及樓面標高的複核處理等,其重點是樓面標高的整體複核,施或採用由樓梯口 電梯口 大門口等處為標高控制點,彈出50線進行標高控制的方法,對區域性超出標高位置的混凝土採用剔除到位的辦法。2 室內房間套方採用拉廣線的方法,著重複核4大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