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媒介分析 傳播技術神話的解讀

2022-10-11 10:30:02 字數 4737 閱讀 3401

【本書提要】

乙個領域:媒介分析

西方傳播學的傳統研究專注於「大眾傳播媒介所傳遞的訊息內容及其所產生的效果」,也就是「傳媒內容分析」。但是麥克盧漢「媒介及訊息」直接將研究視野定義在了「傳播媒介分析」上。

研究內容涉及:

媒介技術的產生與發展;

各種媒介技術的特徵及作用;

媒介技術及其發展史同人類社會變遷和文明發展史的關係等。

兩個趨向:麥克盧漢與威廉斯

麥克盧漢繼承英尼斯的思想,開拓了媒介分析這一嶄新領域,其研究特點在於重視「媒介技術」的作用,並顯現「唯技術是重的絕對化傾向」。

威廉斯的研究思路則試圖在關注技術與文化形勢中保持平衡,其強調的不是產播技術本身,而是產播技術的社會應用以及應用過程中涉及的社會因素。

七個人物

【英尼斯】傳媒的時空偏向理論

【麥克盧漢】媒介及訊息、**是人體的延伸、冷媒介與熱媒介

【威廉斯】技術不僅是科技的產物,而且是文化形式的表現,並根植於社會歷史條件中

【梅羅維茲】「情景論」理論:情景即資訊系統,不同情景的分析決定不同的行為

【貝尼格】控制革命論:媒介技術產生於「物質經濟運轉速率提高引起的社會控制危機」

【洛基奇】基於人類傳播基本特徵的「獨白、對話與電子對話」

【席勒】「數字資本主義」論

第一章媒介技術與傳播學

第一節傳播技術的重大突破與現代大眾傳媒業的崛起

1符號層面的重大突破。 (文字的發明,喚起對媒介層面的革命。)

2從近代印刷術的誕生推廣,到印刷傳媒向大眾化進軍。

3現代大眾傳媒業的全面問世和(大眾)傳播學的孕育。

第二節從傳播學的正式確立,到麥克盧漢媒介理論的問世

1傳播學的誕生。

【杜威】john dewey,美國著名實用主義哲學家。

他關注到了在工業化社會中,由於直接社群中將人們聯絡到一起的結合力的鬆散而造成的問題;關注到大眾消遣問題;討論到傳播與消遣的關係,以及經驗、參與、意義等問題。

他認為,傳播在「由共享的符號和實踐所構成的公共經驗世界」中發生,傳播即參與,即參與創造乙個集體的世界。他還認為,傳播的功能是使個人自由和社會責任相協調。

【霍克海默】法蘭克福學派早期核心人物。

20c30s大眾傳播和大眾文化成為一大主題。霍克海默在30s末**了西方社會中的文化產業和大眾傳播媒介。他曾將個人精神生活的崩潰,與作為傳統社會結構中的主要社會團體的「家庭」的瓦解,以及大眾傳播媒介提供的消遣娛樂產品聯絡起來進行**,認為家庭的瓦解,大眾傳媒的滲透最終會導致人內心精神生活的崩潰。

【公尺德】george herbert mead,美國象徵互動論的創立者。

其學生出版了他生前的講義,表達了公尺德對個人的社會化過程,以及傳播在其中的作用的觀點。公尺德認為,個體的自我分為i和me。i體現了個人本能的、獨特的特性,而me則是社會環境的內化,是個長期的社會化過程,這個過程離不開傳播。

2電視業的發展及其對大眾傳播研究的推動。

3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的問世。

第三節資訊傳播新技術和社會學家貝爾等人關於資訊化社會的理論

1傳播新技術、新媒介。

2丹尼爾·貝爾的理論。

【貝爾】daniel bell,以面向未來的研究著稱的美國社會學家。

率先系統提出有關資訊社會的理論——「後工業社會」理論。他**了社會的急劇變化以及起決定作用的智力技術和科學技術,提出將社會劃分為「前工業社會」「工業社會」「後工業社會」三階段的論點。

他指出,後工業社會這一概念包括五個要素:經濟部門、職業分布、軸心原則、未來方向、決策,這些方面都截然不同於以往社會的特徵:

1後工業社會最顯著的特徵,是經濟形態從商品生產經濟形態,向服務型經濟形態轉變。

2第二特徵,是職業分布中,專業和技術階級佔首位。

3貝爾認為,對於觀察社會系統和結構來說,軸心原則極為重要;而軸心即社會中居於中心地位的事物。後工業社會第三個特徵,即社會活動從以經濟增長為中心,轉為以系統的理論知識為中心。社會對理論知識的依賴日益增長。

4技術發展的未來方向上,對技術進行規劃和控制是又一重要特徵。

5決策方面,後工業社會特徵是新的智力技術興起,並成為制定決策的新型工具。

3未來學家托夫勒和奈斯位元的理論。(都受貝爾的影響,具體理論不同,思路頗為相似)

【托夫勒】alvin toffler,美國未來學家。

20c70s《未來的衝擊》,論述社會在包括組織機構和資訊在內的五個領域出現的急劇變化,這種變化導致了永續性的滅亡,以及短暫性、新奇性、多樣性的興起。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資訊超載。

1980《第三次浪潮》,用三次浪潮概括人類社會在經濟形態方面的三次轉變。第一次是農業的興起,社會由採集、狩獵轉向農業社會;第二次是工業革命,社會從農業社會邁向工業社會;第三次是資訊科技的革命,社會轉變為以資訊為基礎的高度電子化的社會(托夫勒稱為超工業社會)。資訊領域的革命和以電腦技術為核心的智慧型環境的出現,是第三次浪潮的重要標誌。

同時,他認為傳統大眾傳媒已不能承擔傳播重任,極為重視非群體化的傳播媒介;並敏感觀察到了整個傳媒業都在向著非群體化轉化(即受眾細分)。

【奈斯位元】john naisbitt,美國未來學家。

1982《大趨勢:改變我們生活的10革新方向》,強調從工業社會轉變為資訊社會,是美國社會變化的十大趨勢中最重要的變化。資訊成為新社會的最重要的產品,知識產業已成為最主要的產業;同時人們的時間傾向性發生變化,人們更強調面向未來。

他**了由工業社會向資訊社會過度的五個重要問題:

1資訊社會究竟是一種真實的經濟存在,還是僅僅是乙個抽象的思想問題。

2有關資訊流動的問題。包括資訊氾濫成災。

3技術的發明階段問題。

4教育與科學技術發展脫節的問題。

5高技術和高思維的關係問題。此問題後成為他長期探索的問題。

第四節資訊高速公路建設熱與新形勢下的媒介研究

1近年來國際傳播學界的傳播新技術研究熱

2傳播學界正在開拓的研究新課題 (網路時期)

對社會傳播系統結構格局的新變化和不同傳播方式的特點的再認識。

網路的社會影響。

社會的整個經濟運作方式及社會的資訊傳播政策,對網路發展的影響。

傳播高新技術和傳媒業的社會管理。

3未來學家奈斯位元的新思考

【奈斯位元】1999與人合著 high tech,high touch:technology and our search for meaning 《高科技·高思維:科技與人性意義的追尋》。

集中**了高新科技突飛猛進的世界中,科技與文化的關係問題。

他認為,高科技與高思維的關係,代表著科技與文化的結合,而不是僅僅是兩個獨立衝量的平衡。他審視了先進的科技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尤其批判考察了美國文化和科技上癮現象。他警醒的呼籲應從有益於人性的角度來思考、討論科技,應對科技保持清醒的認識。

第二章麥克盧漢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論

第一節英尼斯的理論 harold innis

一、概述

加拿大經濟史學家、政治經濟學家。畢生致力於研究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經濟關係的發展。通過對經濟史中的兩個重要問題的探索:

社會體制變遷的原因,和社會經濟生活穩定的條件,引領他把研究領域拓展到傳播媒介;進而把傳播至於人類歷史運轉的軸心位置進行探索。

50s發表《帝國與傳播系統》《傳播系統的偏向性》《變動中的時間觀》《政治經濟學和現代國家》,廣泛分析了人類傳播的各種形式、各種技術手段,提出了一種把傳播技術及其發展同人類社會變遷、文明發展史聯絡起來考察的媒介理論。他的理論認為:一切文明都有賴於對空間領域和時間跨度的控制,與之相關的是傳播媒介的時、空傾向性,因而文明的興起衰落,同佔支配地位的傳播媒介息息相關。

二、主要觀點

1傳播媒介的偏向性(核心觀點)

2 「傳媒的時空偏向之間的平衡」對社會穩定的影響

三、理論特點

1體現經濟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學科背景

2研究思路、方式、方法獨具一格。巨集觀思路、整體考察、文獻研究方法。

3對科技理性的懷疑態度。對科技態度方面的悲觀論調、懷舊情緒不足取,但對現代西方文明過於強調物質科技的力量,忽視道德力量的批判性思考卻值得重視。

第二節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 marshall macluhan

一、概述

傳播學界有關電視的研究,多遵循行為主義的、實證性的研究模式,從分析電視內容、調查受眾的反應入手,研究電視的影響效果。尤以電視暴力內容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為熱門話題。這也引發了有些學者對電視這一媒介本身的特徵以及其他媒介的特徵的理論思考,媒介技術本身被當坐騎社會影響的源頭來探索。

從而突破了對以媒介內容、效果為中心的傳統傳播研究。如麥。

麥在20c60s發表三本重要專著:《古騰堡群英:印刷文人的誕生》《理解媒介:

人體的延伸》《媒介即訊息》。他把大眾傳播的媒介技術本身當做大眾傳播效果的源頭,而且把媒介技術及其發展看做社會變遷和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其理論對各種媒介的特點進行了深刻分析,並聯絡社會文化分析,聯絡同人類感官之間的相互作用及知覺過程。

他把社會中佔主導地位的媒介技術視為劃分文明歷史時期的標誌,認為在每一時期,媒介技術都影響了社會,影響了人類感官之間相互作用以及思維方式的特點。

二、主要觀點

1媒介即訊息。媒介是社會變遷和文化發展的動因,媒介技術是劃分文明歷史時期的標誌。

2媒介是人體的延伸。恢復感官平衡。

3冷媒介與熱媒介。爭議很大。

三、麥的媒介理論同英尼斯的媒介理論的聯絡

相同點:將傳播媒介技術與歷史程序聯絡起來加以探索。具體來說:

1都把媒介技術及其發展看作歷史程序中的重要動力;

2英借助媒介技術的時空偏向為突破,說明媒介技術的性質對社會發展的影響,麥則加以繼承,發展為人體的延伸;

3均對文字印刷媒介及書面文化提出批評,推崇口語。

不同點:1闡述媒介對歷史程序的影響時的關注角度不同。英關注社會體制、權力結構的變化,是政治經濟學、經濟史學的視角;麥體現(社會)心理學的視角。

油液分析技術綜述 2

機械故障診斷與維修 題目 油液分析技術綜述 班級 機0801 1 姓名 張立志 學號 20080529 2011年12月25日 油液分析技術綜述 張立志班級機0801 1 學號 20080529 摘要 磨損 疲勞和腐蝕是機械零件失效的三種主要形式和原因,而其中磨損失效約佔60 左右。由於油樣分析方法...

技術與設計2內容分析

技術與設計1 與 技術與設計2 重點內容 技術與設計1 一 技術與設計1 的總體分析 技術設計1中四個主題的教學內容實際上分成了技術的性質和技術設計兩個部分。後三個主題中的設計的交流和設計的評價要貫穿於設計過程的始終,是技術設計的組成部分。這兩部分又不是相互獨立的。技術的性質是技術設計的依據和基礎,...

習題2高陡斜坡施工技術分析

輸氣管道經過地區行政區劃屬於四川省宜賓市高縣及珙縣,線路走向大致為東南 西北方向。管線起於珙縣上羅鎮寧201 h1井,出場站後沿西北方向敷設至慶符鎮五公村,然後管線轉向北進行敷設,在瀠溪鄉高石村管線轉向東北方向進行敷設,最終達到雙河閥室。沿線經過上羅鎮 下羅鄉 孝兒鎮 嘉樂鎮 落潤鄉 文江鎮 慶符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