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專題複習四 區域可持續發展

2022-10-10 22:21:08 字數 4155 閱讀 9759

一、《考試說明》解讀

二、安徽卷考點統計

三、溫故知新

(一)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1.荒漠化及其防治(例:我國西北地區的荒漠化)

(1)荒漠化概念及表現

(2)荒漠化的成因

a.自然原因

a.乾旱的氣候(基本條件)

b.疏鬆的沙質沉積物(物質基礎)

c.多大風天氣(動力因素)

d.氣候異常(重要影響因素)

b.人為因素

a.人口激增對生態環境壓力加大

b.人類活動不當,對資源利用不合理,表現為過度樵採 、過度放牧 、 過度開墾 、過度灌溉 。

(3)荒漠化防治的對策和措施

合理利用水資源 、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體系 、 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關係 、 採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 、 控制人口增長

2.水土流失的形成、危害與治理

(1)形成原因

a.自然因素:地表物質性狀、地形坡度、降水強度、地表植被覆蓋率等;

b.人類活動:人類活動主要是通過改變地表形態和植被狀況來影響水土流失。

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黃土特徵:土質疏鬆、垂直節理發育,易於侵蝕。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植被稀少

人為原因:開墾坡地、毀壞樹木、過度放牧、開礦、無計畫修建窯洞

(2)水土流失的危害

a.造成土壤肥力降低,甚至表層土壤流失殆盡;

b.給農業帶來巨大的影響和危害;

c.使河道淤塞,河流資源難以開發利用;

d.地下水位下降,水旱災害頻繁發生;

e.環境質量變差,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

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①水土流失源頭地區——山區——侵蝕和淤積。

②水土流失下游地區——淤積江河湖庫,加劇洪澇災害。

③生態惡化——乾旱災害頻繁。

④影響水土資源的綜合開發和有效利用。

(3)水土流失的治理

①工程措施

②生物措施

③農業技術措施

例.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①根本措施:改善植被條件——生物措施——植樹種草;

②應急措施——工程措施:興修水庫、修建水平梯田、打壩淤地等;

③全面規劃、標本兼治——小流域綜合治理。

3.森林的開發與保護

(1)森林資源是一種可再生自然資源。

(2)森林種類和分布(見右圖)

(3)森林資源的作用:

a.自然資源;旅遊資源;環境資源

b.森林的生態環境效益

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調節氣候,淨化大氣

減弱雜訊、阻滯粉塵

防風固沙,保護農田

繁衍物種和維持生物多樣性。

4.濕地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1)濕地的概念和分類

(2)濕地的功能和效益主要有

濕地的產出功能

濕地的調節功能

濕地的生態功能

濕地的降解功能

濕地的其他功能

(3)濕地資源存在的問題及產生原因

(4)濕地的保護措施

退田還湖、退田還沼、退耕還林還草、防治水汙染、保護野生動植物、禁止濫捕濫獵;建立保護濕地的法規,增強保護濕地意識。

(二)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1.河流的綜合開發

(1)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

①自然條件:

區域位置;自然環境條件(氣候、地形、水系水文特徵);自然資源(礦產資源、水能資源)。

②人文條件:

生產力水平;經濟基礎;交通航運條件;生態環境與社會問題。

(2)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

以河流的利用與治理為核心

具體內容包括:①防洪;②發電;③航運;④灌溉;⑤旅遊;⑥土地利用;⑦提高水質等。

2.能源資源的開發

乙個地區內的資源狀況影響著區域的發展方向,而對區域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則事關區域的可持續發展。以山西能源基地和德國魯爾區為例,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1)山西能源基地與魯爾區發展區位條件的異同

相同點:兩者歷史上都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能源充足。

不同點:

山西省位於我國北方地區,地形以高原為主,降水的總量較少,水資源短缺,水運條件差,鐵礦資源少,生態環境脆弱。

魯爾區位於歐洲西部平原地區,地形平坦,降水豐富。地處歐洲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水陸交通運輸發達,靠近鐵礦產區。

(2)「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實行戰略性轉移。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第三產業,

綠化、美化環境,治理環境汙染。

四、知識網路

五.例題精講

(一)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例題1】 (2008山東文綜,26(4),6分)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充分發揮地區優勢,加強區域聯絡,協調人地關係,是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下圖表示的是我國某地區及該地區某時近地面天氣形勢。**是圖中a、b、c三省和東北三省以及全國兩個年份的糧食總產量、糧食播種面積和糧食單產變化資料。讀圖、表回答下列問題。

(4)針對圖中a省湖區某種生態環境問題,有關專家指出了「治湖必須治江,治江必須治山」的治理思路。該生態環境問題是什麼?結合地理環境的基本規律,談談你對這一思路的理解。(6分)

【答案】

(4)泥沙淤積造起湖泊萎縮及引起洪澇頻繁的問題;該問題主要是由於入湖泥沙增多,入湖泥沙增多又與上游山區濫墾亂伐導致水土流失有關,因此要湖、江、山綜合治理。(6分)

【解析】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審清題意,「湖區某種生態環境問題」是關鍵資訊。然後根據專家的治理思路可以看出,該環境問題與長江、長江沿岸的山地有關。最後依據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說明它們之間的關係即可。

【例題2】 (2012海南卷地理14~15)表1為我國某區域2023年主要土地覆被型別的面積。圖5示意該區域1999~2023年土地覆被型別面積變化率,正值表示增長,負值表示減少。該區域生態環境已呈退化趨勢。

據此完成下面兩題。

表114、改善該區域生態環境首先應

a.治理鹽鹼地 b.退耕還草 c.保護沼澤地 d.植樹造林

【答案】b

【解析】考查提取資訊能力。該地生態惡化,由圖5可知耕地面積增加速度最快、草地面積下降速度最快,所以改善生態環境首先應該退耕還草,選b. 本題考查「以某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荒漠化發生的原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綜合治理措施。

」15、該區域可能位於

a.雲貴高原東部 b.松嫩平原中部 c.黃土高原中部 d.內蒙古高原西部

【答案】d

【解析】考查中國地理區域荒漠化問題差異。結合**:區域草地面積為主,但荒漠化(鹽鹼地面積大,雲貴高原東部石漠化嚴重,黃土高原中部沙漠化嚴重)土地面積大,沼澤濕地面積較小(松嫩平原中部較大),與內蒙古高原西部接近。

選d.【例題3】(2023年高考福建卷37題)(37分)圖14為r河流域及周邊地區圖。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峽谷,峽谷平均深度達1600m,r河中上游地區年降水量約為250-500mm,下游地區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國在r河幹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庫和大型引水工程,促進了該國西部的城市和工農業的發展。

(3)分析r河河口出現斷流現象的人為原因。(8分)

(4)運用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原理,分析r河徑流量減少對下游自然環境的影響。(13分圖14

【答案】

(3)甲國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對水的需求量不斷增多,r河梯級開發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來水.使下游的徑流量減少,河口出現斷流現象。

(4)徑流量減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鹽鹼化加劇,水質變差;來水來沙的減少。使沿岸土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漁業資源減少;海水入侵,海岸線侵蝕加劇;濕地減少、影響動植物的生長與棲息;蒸發旺盛、氣候更加乾旱,大陸性增強;荒漠化加劇,下游生態環境趨向惡化。

【解析】

(3)r河河口出現斷流說明上游來水少,注意題目的提示「人為原因」,結合材料中資訊「甲國在r河幹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庫和大型引水工程,促進了該國西部的城市和工農業的發展」,則說明了甲國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對水的需求量不斷增多,r河梯級開發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來水.使下游的徑流量減少,因而河口出現斷流現象。

(4)注意題目的提示「運用地理環境整體性的原理」,地理環境某一要素發生變化就會引起其它要素跟著發生變化,「牽一髮而動全身」,參照這個思路來回答,最終會導致下游地區生態環境趨向惡化。

高三區域地理總複習

地球與經緯網 一 地球的形狀 赤道半徑 極半徑 平均半徑和赤道的長度 形狀 赤道略鼓 兩極稍扁的不規則球體 赤道半徑 6378km 極半徑 6357km 赤道周長 40000km 二 地球儀 地軸 兩極 赤道 地球儀 地球的模型 地軸 地球的旋轉軸 兩極 地軸穿過地心,與地表相交於兩點,指向北極星附...

專題10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

高考命題展望 學習地理的基本知識 基本原理,其最終目的是要解決地理問題。儘管不少的地理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但是,具體地理問題的解決,都必須結合具體區域的來說明,所以,以區域地理各要素的空間分布為背景,對考生進行多角度 多層次的綜合分析能力考查,是近年來高考試題能力立意命題的基礎 通過不同地區的區...

2019屆高考地理二輪複習訓練 專題十區域可持續發展

時間 45分鐘分值 100分 一 選擇題 60分 2013 山東省實驗中學第二次診斷 讀某地區年等降水量線分布圖,完成1 2題。1 下列關於甲 乙 丁三地氣候特徵的敘述,正確的是 a 丁地比甲地氣溫日較差大 b 甲地比丁地太陽輻射強 c 甲地比丁地氣溫高是由於其海拔低 d 乙地比甲地降水多是受海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