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高考歷史卷第37題命題芻議

2022-10-10 12:51:05 字數 3645 閱讀 6836

呂準能(浙江師大附中浙江金華 321004)

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高考歷史命題穩中求變、變中求新、新中求活,在強化考查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考查考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問題,使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達到了有機的統一,進一步體現了歷史學科的基本特點,如按文明史正規化要求命題、吸取新的學術成果、注意時代熱點的隱性介入,充分凸顯出歷史學科的社會功用。為了進一步優化高考,使命題趨向更為嚴謹精密,本著求實、求新及求精原則,很必要進行見仁見智的反思,在此筆者針對2023年全國卷ⅰ第37題以掛一漏萬式的剖析。

近年高考歷史材料題管窺

自2023年以來,高考歷史試卷中首次推出了史料分析題至今,歷史材料題的多種功能,正在波及多層次、多角度地深入發掘,顯示了其越來越強大的「生命力」。近幾年的命題者不斷挖掘材料題的考查潛力,逐漸側重於由能力立意轉化為問題立意,因而現實中的一些重大的、熱點事件往往成為命題的切入點。在命題技巧和設問方式上日益趨向完善和成熟,能力考查的力度不斷加大,試題並不拘泥於表面並力圖深化到能力甚至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層面,可見命題者對於強化能力考查的良苦用心。

歷史考試「要注意其科學性、有效性和多樣性的統一」,近年來的高考歷史材料題在命題思路上有如下特點:

注重運用講求多元

試題盡可能體現歷史學科的本質內容,講究基礎性、時代性,關注史學理論,針對現實問題整合知識,注重綜合素質的考查,具體分析以「見微知著」或 「淡中見奇」,從而擁有了很大的想象空間來考察歷史的應用能力。試題一般著眼點在於教材的重點或難點知識上,命題意圖旨在以本學科為主體的綜合,盡可能向其他學科遷移和輻射,不僅限於對事物的某一區域性或側面的描述,而且更注重於整體過程的把握,最終逐步實現融會貫通。以往考生靠死記硬背拿高分的局面逐漸被打破,促使我們引導學生轉換分析歷史事件、歷史問題的視角,即運用文明史、現代化史及全球史觀等新正規化去認識教材中的重要的歷史問題。

從某種角度看歷史是一種感悟,對它的理解應是多元的,多元理解可以改變學生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評判非此即彼的單一模式,學會尊重和寬容不同文明與個體。

證史一致史論結合

歷史學科的基本方法在新的一輪課程改革中被概括成十六字:「史由證來,證史一致;論從史出,史論結合」。 歷史往往材中沒有,又與教材相關,材料與教材可相互印證、注釋,或材料僅以教材知識為背景依託;答案一般在教材中沒有或沒有現成的文學表述。

通過簡潔、平實和形式多樣的文字或**材料,其中思維能力由淺入深,分析問題要求學生按內在邏輯關係題分解為有機聯絡的各要素以分別論證,分析問題要有針對性、合理層次性、整體性。材料題要求學生要有歷史感,在閱讀史料的基礎上去歸納提煉材料的有效資訊,深化歷史思維,做到以基本史實為答題要素。適應高考歷史強化能力考查的這一指向,其命題思路是——題目的答案只能與材料結合;材料有可能與教材的內容相關,但教材的內容只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材料,而並不能現成提供答案。

靈活組合別出心裁

學科內和學科之間的綜合給予命題人員更大的運作餘地,設問角度靈活,能力層次分明,答案濃縮簡要,試題的巧妙之處在於看起來「意料之外」但又在「清理之中」。「 歷史」**的就是就是「古今之變」,多角度、多層面考查考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遷移能力。以大跨度專題模組為命題視角,以小切口分析為設問形式,借助「金線串珠」式的試題設計,不僅使一些看似無關的知識點在新的主題下實現了重組,在同一主題下找到了契合點。

然後利用提煉資訊的有效內容和價值,並對其進行梳理與整合,基於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把握來作出正確的闡釋。

高考命題的三要素即情境、立意和設問決定的。其中,立意是靈魂,體現考試的目的,情境是立意體現,設問則是聯結立意與情境的紐帶。考試測量的試題應該有三個命制目標:

乙個是命題的立意,即試題要有一定的主題思想;乙個是能力考察的目標;乙個是通過作答使認識得到提公升,也就是使考試測量本身實現教育功能的過程。由此,我們要認真分析命題的方式、特點及其規律,提高歷史的思維能力,逐步形成把歷史材料與科學的歷史概念、具體歷史時期的歷史特徵及歷史發展規律相聯絡的能力。

2023年全國文綜卷ⅰ第37題的亮點略論

試題的價值取向、試題內容和試題形式是高考試題創新的三個重要方面,2023年全國文綜卷ⅰ第37題設定了三則材料4個小問題,既檢驗了考生閱讀古代史料資訊的能力,又考查了古代史的文化、民族關係和政治制度專題的綜合、歸納、分析能力,同時也考出了考生的民族認同感,可謂一石三鳥。下面從三方面略作分析:

從價值取向來看。在試題形式相對穩定的情況下,試題的價值取向就顯得尤為重要。該題主題立意鮮明,通過能夠感悟、體驗的情境材料,對考生的思維品質、心態和公民道德品質進行測試。

注重歷史的史鑑功能和人文意識,主要是引導學生從人類文明的角度來思考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立場、觀點和方法,從而考查學生對文明發展的道路、方式和對人類文明發展的經驗、教訓的認識。從而引領學生進一步關注少數民族,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傳統,以開放的胸懷汲取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最終讓學生產生維護祖國統

一、民族團結的責任感以及振興中華民族的使命感,外冷內熱,寓意深遠。聯絡當今世界全球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中國的民族文化正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維護民族文化的獨立性與強化民族文明的傳承成為我們亟待思考與解決的問題。因此,理解和掌握人類文明在發展過程中的傳承和交融,正確認識古今文明、中外文明的關係,從歷史中吸取經驗,從而科學應對當今的挑戰,在多元文化的社會中,學會判斷與選擇,是極有現實意義的。

這樣的歷史理念,進而說是一種歷史的智慧型,是跨世紀人才所應具備的一種素養,歷史學習正是要堅持正確的意識導向,引導和生成這樣的素養。在此,十分強調使考生在考試中更多地獲得歷史體驗,彰顯民族精神,養成強烈的愛國情感和早日實行祖國統一的歷史責任感。

從試題內容來看。該題一如既往地以巧妙的立意賦予題目以綜合性和時代感,依據新課程標準著力描繪的「文明史觀」,挖掘了民族文化史的巨集觀內涵,縱貫古今,不乏歷史的厚重、寬闊與睿智,以民族文化為切口,以民族的融合為主題,以引起變化的政治經濟為考點,深刻地反映了中華文明的形成發展過程。所引材料比去年規範真實。

試題顯得平實、自然、親和,既考查了從春秋時期到東漢中國文化發生的變化極其成因, 也聯絡了漢唐時期少數民族在豐富發展中華文化上的貢獻, 一直延伸到遼、金「行漢法」, 最後讓考生從中華文明歷史的發展中獲得啟示,與時俱進,表現了文明間的交流碰撞、發展創新。通過隱性介入的方式考查社會熱點問題,通過對歷史的分析和反思, 進而理解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演變的軌跡及特點, 有機地將歷史與現實相結合,考查了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這主要是「教材的相對穩定性和高考要求學生突破因教材的「超穩定」而形成的某些思維定勢,以新的視角思路、觀察思考問題和解析問題,都向我們傳遞這樣乙個資訊『教材並非「絕對權威』,突破某些方面的思維定勢,學會獨立地思考問題,值得回味。

從試題形式和命題技巧看。近年來的命題以歷史課本的內容為依託,但不侷限於教材的直接表述,通過引入新穎的材料、情境和視角,設問方式和能力要求比較突出強調知識的內在聯絡,不是以書本原來體系的簡單呈現,而是需圍繞新問題、新情境重新建構。總體來看,試題越來越趨向開放,具有廣而淺,活而新的動向,要求在夯實知識基礎的前提下,注重能力的發揮和運用,鼓勵獨立思考和有創意的答案。

文字資訊簡短,又作了部分注釋,減輕閱讀障礙,有利於心理放鬆。從中體現了跨度大、高歸納式的題型特徵,該題將四個分段性問題與乙個統領性問題相結合, 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用更開闊的視野觀察人類文明的演進,考查考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歷史意識。因此本題的命制不僅隱性介入眼下的時事熱點,而且切合目前高中歷史課改,巧妙地實現了歷史與現實的有機滲透。

這與2023年文綜卷ⅲ第12—15題比較類似,以「在中國歷史上,可以經常見到各種思想文化之間的相互借鑑和吸收」為主題展開,其中「各種思想文化之間的相互借鑑和吸收」題與「文化教育的發展與社會變革及社會進步密切相關」題都屬於精神文明史方面的內容。

美中不足**

高考語文2023年全國卷新課標卷

一 現代文閱讀 9分,第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 3題。黑箱 是控制論中的概念,意為在認識上主體對其內部情況全然不知的物件。科技黑箱 的含義與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種特殊的存貯知識 執行知識的設施或過程,使用者如同面對黑箱,不必開啟,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識,只需按規則操作即可得到預期的結果。...

2023年高考物理全國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卷 理科綜合能力測試 物理部分 河南 河北 山西 江西 湖北 湖南 廣東 安徽 福建 山東 第 卷 選擇題共126分 二 選擇題 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第14 17題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第18 21題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

2023年高考物理全國卷

2015年高考 14.2015新課標 兩相鄰的勻強磁場區域的磁感應強度大小不同,方向平行。一速度方向與磁感應強度方向垂直的帶電粒子 不計重力 從較強磁場區域進入到較弱磁場區域後,粒子的 a.軌道半徑減小,角速度增大 b.軌道半徑減小,角速度減小 c.軌道半徑增大,角速度增大 d.軌道半徑增大,角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