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蠶桑緊缺人才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和應用

2022-10-01 17:27:04 字數 4911 閱讀 3394

摘要: 桑蠶產業快速發展急需培養桑蠶方面的應用型技術人才,蠶桑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規劃和規範管理是完成培養蠶桑緊缺實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障。本文以河池學院為例,分析桑蠶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背景和現狀,從基地建設的目標、定位、原則、內容及實踐方式等方面**蠶桑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規劃和管理的做法和經驗。

關鍵詞: 蠶桑產業緊缺人才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4 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培養緊缺人才的蠶桑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背景

「十五」期間廣西桑蠶生產完成了數量上的跨越式發展,連續十年成為我國桑蠶第一大省,但是桑蠶人才缺乏,桑蠶產業技術人才不及全國平均的1/3,繭絲綢加工及經營、管理的人才缺口更大,形成了制約桑蠶絲綢產業自主創新、高效優質、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人才緊缺現狀與桑蠶產業快速持續發展態勢形成強烈反差,加快桑蠶產業人才培養是我區桑蠶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1],宜州市大力發展桑蠶業,把種桑養蠶作為重要支柱來抓,蠶繭收入是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2023年至今都是全國最大的桑蠶生產縣級市,快速發展的蠶桑業需要通曉與桑蠶產業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專門人才[2]。河池學院地處宜州市,是桂西北唯一的高等院校,在為宜州蠶桑業進行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方面占有地緣優勢。為適應蠶桑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根據現有的基礎條件,以服務地方支柱產業為目標,培養蠶桑實用技術人才,近年來,我院開設生物技術及應用(蠶桑方向)高職高專專業,在生物科學、生物技術本科相關專業設定蠶桑選修模組,在專業建設過程當中,構建非桑蠶專業桑蠶技術人才培養模式,蠶桑人才培養方案已初步形成體系並得以實施,深化了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等方面的改革,尤其突現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建設[3],實踐環節的教學質量與教學實踐基地的建設水平密切相關,強化實踐能力培養是我院桑蠶人才培養的著力點,成為培養能為地方服務的桑蠶業緊缺的技術實用型人才的培養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包含實驗室、校內實訓基地、校外實踐基地的蠶桑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是決定人才培養質量的乙個重要指標 [4]。

本文以河池學院為例,分析桑蠶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背景和現狀,從基地建設的原則、目標、內容及實踐方式等方面**蠶桑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規劃和規範管理的做法和經驗。

2蠶桑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的定位和目標

高校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的定位和目標根據學校性質不同而異,基地的功能有關,研究型大學建設高水平、高效率、綜合性的實踐教學基地 [5],農業類教學基地需要完成各相關專業學生的專業勞動、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實施和相關科學研究任務還要承擔農業科技示範和農業技術推廣以及青少年素質教育任務[6-7]。根據河池學院蠶桑人才培養的目標「在現有相關專業中培養具備蠶桑生產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當地蠶桑生產行業從事蠶桑生產管理、服務等崗位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並在蠶桑生產技術的推廣與應用、蠶病防控研究等方面形成特色和人才優勢」。我院培養的不是理論型和研究型人才,也不是農業類的桑蠶專門人才,是在非桑蠶專業生物科學、生物技術中培養蠶桑生產一線的技術管理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人才在桑蠶生產一線留得住,用得上。

我院基於學生的就業及當地蠶桑業快速發展的要求,以增強實踐教學環節為目標,制定蠶桑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目標設定為:建設具有一定規模且相對穩定,為學生完成桑蠶課程的實驗、實訓、見習、實習、畢業**、社會實踐以及科技活動等組成的實踐教學環節提供所需的條件和服務。基地建設的內容包括規劃建設桑蠶實驗室、校內示範中心、生產基地和校外實踐基地,確定實踐基地的建設要求和標準及基地的管理方案。

3 蠶桑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規劃的原則和內容

蠶桑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堅持專業對口為原則,以教學為主,教學、科研生產、服務相結合的原則,結合服務科研和就業;兼顧校內為主,校內外相結合的原則;從為教學、科研服務的時效性來看, 蠶桑實踐教學基地應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考慮到學生平時教學任務重,校外實踐基地的選擇應具有可操作性的特點,要適當考慮與學院的距離,應就近安排,保證學生平時隨時能參加生產和其他管理,基地建設、節約實習經費,建立相對穩定的長期協作關係。經費投入以學校自籌資金為主,學校、**、企業、社會多渠道投入相結合;基地建設具有先進性水平和示範性作用;基地建設具有綜合性和一定的規模性;基地還要具有效益性。實踐教學內容與各個實踐教學環節合理配置, 有主有次, 從低年級到高年級, 由簡單到複雜, 循序漸進, 同時還要與蠶桑生產季節相適應[8],

桑蠶實驗室要有一定的規模和儀器裝置及較高素質的技術人員,能滿足實踐教學任務,適合開展蠶桑實踐教學的教學、科研;桑蠶校外教學基地建設是在河池學院教務處頒發的院校外基地建設的條例基礎上, 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農業生產管理的特點,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實現學校與社會有機結合, 合理利用校外教學資源,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目的,依託當地的養蠶村屯、農戶、小蠶共育企業,蠶種場、繭絲綢加工企業等建立校地共建基地。校外桑蠶實踐基地應優先選擇生產***蠶桑生產企業及有優質代表性的養蠶村屯、和具有特色的基地[7],要能滿足學生生活、食宿、學習、勞動保護和衛生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最好與學生的就業和創業掛鉤。

4 蠶桑實踐教學基地完成的實踐教學任務

蠶桑實踐教學基地主要完成實踐教學環節的任務,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任務,同時還利於教師完成相關的科研活動,促進學校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和完善, 提高學科整體水平;還實現先進科技成果的示範推廣, 形成帶動和輻射周邊產業和具有較大影響的示範點功能。

4.1 完成桑養主要課程的實驗和實訓內容

通過參與基地的桑蠶生產,主要以學習採桑、桑園管理、喂蠶、桑蠶病蟲害防控等技能為主,開展科學養蠶的調查活動,讓桑蠶主幹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在實踐基地及生產中得以落實和完成,保證每位學生在生產中的實踐時間不低於1年,培養具有種桑養蠶技術和掌握蠶病診斷防治技術的能服務於桑蠶業生產一線的技術人才。

4.2完成課程見習、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主要實踐教學環節任務

蠶桑實踐教學基地為學生完成課程見習、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主要實踐活動提供場所,在組織這些活動之前,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大綱的要求及桑蠶實踐教學基地單位的條件,制定包含目的、內容、人員、時間、經費、考核標準的見習、實習計畫,並嚴格組織實施;每門主幹課程安排2-3次課程見習,每次4個學時,使學生在基地中驗證課程知識,並深入生產、大田了解當地養蠶業的狀況;專業實習一般安排為5-8周時間,學生通過參加具體的勞動,把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實踐中檢驗、鞏固、補充和提高。在安排這個階段的實踐活動時注意做到兩個方面的結合:集體實習和自主實習現結合,集體實習就是大家一起在基地接受統一的指導,安排有實習指導老師,還有基地的指導老師統一監管,自主實習是具備較好基礎,自己在基地完成實習任務的方式,滿足部分學生就業的需求;學校的教學任務的完成和基地單位勞動崗位需要的結合;另外還創造條件探索專業實習的新模式,使實習和「產學研」相結合,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一定的經濟效益。

4.3完成以蠶桑服務為主題的社會實踐和課外科技活動

由於時間有限,加強蠶桑實踐能力在教學計畫範圍內很難保證,組織學生進行專業考察、科技服務、見習等,開展的第二課堂活動,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科技、「三下鄉」活動,讓學生多實踐,通過參與科技諮詢、科技推廣,增強學生了獲取桑蠶方面的資訊、運用桑蠶知識和農業生產組織管理的能力;鼓勵一部分學生直接參加教師的在研專案和課題,學生通過參與教師在基地的課題研究的部分工作, 既提高了觀察、設計和寫作的通識能力,又提高學生對科研程式、科研思維和科研能力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

5 蠶桑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成效及存在的問題

經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蠶桑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探索有效的「就近選點、校企合作、集中實習和自主實習結合實習模式,蠶桑基地建設已具備一定規模和成效,整合了實驗室資源,建成了桑蠶及蠶病3個實驗室、校內桑園及養蠶基地30畝,能滿足當前桑蠶教學需要;校外實踐基地也在建設完善中,宜州建有相對穩定的桑蠶實踐基地:包括宜州市蠶種站,河池市蠶種場,洛西、太平小蠶共育點,洛西妙調山背屯蠶病防控基地,為了擴大就業面,還和忻城六塘小蠶公育點、廣東思源蠶業公司簽訂了協議,8年來已有400多學生在這些實踐基地完成相關實踐活動,畢業的學生能在桑蠶生產行業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已有多名學生從事桑蠶方面的技術工作。通過修訂和完善教學計畫優化整合實踐教學內容,增加實踐環節的課時數,實踐課程佔所開課程的比例由原來的20%-25%上調到28%-35%,重新編寫實驗教學大綱、見習實習大綱及實驗教學指導書,加大實驗課時,保證驗證性實驗的同時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不斷整合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將桑蠶的三門主幹課程中相關的實驗內容提煉整合,所涉及的材料的選取盡可能從基地採集和獲取,實踐活動的開展場地以基地為主,使學生在基地這個平台上受到完整的、系統的綜合性訓練,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理論聯絡實際的作風。

基地建設尚處初期階段,還存在一些問題:實驗室數量不足,校外基地的經費落實不到位,管理的長效機制尚未建成,由於行業特點及招生就業的壓力,桑蠶高職招生人數有限,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學生選修的積極性不高,選修桑蠶方向的學生不多,辦學規模還比較小,造成基地使用效率不高;專業實習指導老師配備不足、與基地建設相關的制度、標準、考核、評價等方面還需進一步規範和完善。

桑蠶實踐教學基地在提高桑蠶實踐教學的質量和適應產業發展的人才培養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強化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培養,加強和規範校外教學實踐基地的管理,積極拓展和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努力建成一批穩定優質的、能滿足生物專業蠶桑方向實踐教學需要的教學實踐基地,為學生的實習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屈達才,藍樹思,顧家棟. 廣西蠶絲產業科技人才培養的思路與設想[j]. 廣西蠶業(科技版),2007(01): 1-6.

[2] 覃玥,李楠,陳保善. 宜州市蠶病發生現狀及防治對策[j]. 安徽農業科學,2008(27): 11826-11829.

[3] 崔萍,安慧. 夯實理論基礎加強實踐教學——關於河池學院桑蠶方向建設的思考[j]. 河池學院學報,2009,29(a02): 49-51.

[4] 李林法,張英香. 加強實踐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22(8): 82-85.

[5] 楊友才,歐陽中萬,李貴成. 推進農科實踐教學基地規範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 高等農業教育,2003(11): 77-79.

[6] 王天曦,李鴻儒. 建設世界一流的實踐教育中心——清華大學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s2): 1-5.

[7] 金佩華. 研究型大學農業學科專業發展問題思考[j]. 高等農業教育,2004(1): 48-50.

[8]王俊東,冀滿祥. 加強校外基地建設提高實習教學質量[j].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3): 263-266.

關於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通知

教務處 2005 68號 各教學單位 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是本學年教學工作要點之一。建立穩定的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保證,也是迎評的需要。為此,各教學單位要做好以下兩點工作 1 做出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規劃,並努力實現規劃。校內基地建設規劃的主要內容包括建設實踐教學基地的必要性...

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與大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

作者 黃小燕張力盧集富 文教資料 2014年第22期 摘 要 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有利於培養複合型人才,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通過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科學構建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採取創新創業專案科研訓練等有效措施,對大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 業務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等...

擴招形勢下教學基地建設的思考與實踐

摘要 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加強高校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意義重大。高校人力資源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高校應圍繞如何調動人的主動性 積極性和創造性與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而尋求多樣的管理模式,進一步樹立 以人為本 的管理理念,注重人才的合理使用和培養,完善考核與激勵競爭機制,優化高校人力資源,提高高校的核心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