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鑑賞篇

2022-09-19 15:48:03 字數 5021 閱讀 7598

高三語文總複習資料集

一、古代詩歌鑑賞備考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1、學會利用已有的資訊,如利用標題、注釋、作者生平經歷等因為標題一般能揭示詩的內容和情感(如《傷田家》,提示了詩的類別);注釋、生平經歷能揭示詩的背景,鑑賞詩歌若能做到「知人論世」,對詩歌的內涵和情感就一定會有更深入的了解。如能有效地利用命題中的這些資訊,對解讀詩人的心境情感、作品的內涵意蘊是很有幫助的。

2、注意合理的鑑賞流程詩是由意象構成意境,再由意境體現詩情的。意象是詩的基礎,意境是詩的畫面,詩情是詩的內涵。鑑賞一首詩必須從意象著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詩情。

「意象→意境→詩情」是鑑賞古詩從區域性到整體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

可見,①誦讀(考試時則是默讀,)全詩——②(通過領悟語言)感受詩歌描繪的形象——③(通過聯想和想象)理解形象和意境——④進而理解形象並與形象產生共鳴——⑤感悟、評價形象的審美價值(也即作品的主題、社會意義等)——⑥創造自己心中的新的形象,才是詩歌鑑賞的正確步驟。總起來說就是,先明確寫什麼,再弄清怎麼寫,最後讀懂為何而寫。

以上是鑑賞詩歌的步驟及方法。為了更直觀、簡明,列表如下:

典故語境

省略語序

語境意義:作者上下文有關詞語

的真正意思作者或有關背景

所敘之事想象

所寫之景

精練語言含蓄

跳躍性直接抒情

抒情方式觸景生情

藝術移情入景

以動寫靜、以小見大、

表現手法虛實結合、比喻、對偶、

象徵、襯托等等

3、注意分析詩的表現手法古詩常用一些表現手法和修辭方法來表達情感、體現思想,如寓情於景、寓理於景、借景抒情等表現手法及比喻、誇張、擬人、對偶、借代、襯托、反襯等修辭方法,因此鑑賞古詩要注意分析詩中所用的表現手法及其作用。

4、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與慣用意象古詩常用典,用典可收到言簡意賅的奇特效果。典故的複習要力避艱深難懂,但學生接觸過的並且是非常熟悉的應掌握,如「武陵人」、「廉頗老矣」、「青衫司馬」、「豆蔻詞工」、「封狼居胥」等。古詩中的一些慣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別詩常用「柳」、「月」、「長亭」等意象,抒愁寫恨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表現志向氣節常用「菊」、「蘭」等意象。

掌握典故含義,把握慣用意象,可以找準理解詩詞的切入點。

5、從詩中描寫的物件來體味意境詩歌的意境是通過描寫的物件來表現的。因此,要體味一首詩的意境,可從詩中描寫的物件著手。如歐陽修的《豐樂亭遊春》描寫的是暮春時節豐樂亭周圍的景色及遊人盡興遊春的情懷,這種意境是通過詩中的「紅樹」、「青山」、「綠草」、「落花」等景物來表現的。

要體味這首詩的意境,就必須抓住這些描寫的物件,結合全詩來分析。

6、強化書面表達,注意邏輯條理考生對於一首詩歌往往有一定的見解和感悟,但是一旦述諸語言,學生的思維卻大打折扣,寫出的鑑賞文字缺乏邏輯性、條理性,不能準確地運用有關的詩歌鑑賞術語,表達不出自己的想法。從閱卷效果來看,閱卷教師也往往喜歡那些捲麵清爽、表述嚴密、條理清晰、邏輯合理的答卷。

分點答題,點後例證。採用

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標誌明顯的樣式,往往會得到條理清晰的評價。

就詩論詩,不枝不蔓。強調對詩歌本身的理解,答題時一般無需引經據典,泛泛而談。

適當運用鑑賞術語。如:「有我之境」「無我之境」「以我觀物,萬物皆著我之色彩」「言有盡而意無窮」等鑑賞術語,使答案顯得更技高一籌。

組織答案,因題而異。①對「問答題」,做到「問什麼,答什麼」。②對「綜述題」,一般採取「總——分——總」的模式,即「詩歌寫了什麼——如何寫的——這樣寫的好處」。

③對「對比題」,應該做到:通過研讀,比照它們的異同;根據題目的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詞句加以分析闡述。④回答「詩歌表達了怎樣的主旨」試題,應指出詩歌表現(或突出)的思想傾向、情感特徵,並具體剖析它是通過運用何種藝術手段和詩歌意象來表達其思想和情感的。

答案的組織,不同題型有不同的規則和套路,需要在訓練中細緻揣摩、認真總結。

答題要做到準確、規範。具體來說,就是要:①緊扣要求,②吃透提示,③表述準確,④要點齊全,⑤分析具體,⑥組織有序,⑦語言流暢。

二、古代詩歌鑑賞之四關注

「四關注」即關注詩題,關注作者.關注註解,關注考題。

關注詩的標題可以幫助你推敲詩歌的意旨。看人先看頭.賞析詩歌先賞題,題目即文章的額頭,富含諸多資訊,如時間、地點、人物、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以及詩歌的型別等。我們學生在鑑賞詩歌時應注意從題中去挖掘有效的資訊以幫助我們解讀詩詞,而且有不少詩歌的考題的設定和題目有關,研讀詩歌的題目,往往可以得到提示性的暗示。

如2023年高考全國卷(一),要考生鑑賞的詩歌是李華的《春行即興》,詩歌的題目告訴我們,題材是首寫景抒情的詩,「春行」二字就明示了寫作物件是描寫春景,「即興」二字又可以看出詩人是採用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既然是寫春景,那麼主題可能是贊春,也可能是傷春,那我們解讀此詩時就會扣住詩歌中的景去把握詩人的情感,這樣鑑賞難度就不是很大。再如2023年全國卷(二)鑑賞的詩歌是自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詩題中給我們明示了如下資訊:寫作時間是唐代時重要的節日冬至這一天的晚上,地點是詩人客居的邯鄲,要傳達的情感是思家,我們的學生如果注意挖掘這些資訊,並結合這些資訊去解讀本詩是不會有什麼隙礙的。

因此我們在鑑賞古代詩詞時一定要認真的研讀詩題,切忌一瞥而過,錯失許多鑑賞詩歌的有效資訊,從而為鑑賞詩歌增加人為的難度。

其次要關注作者。鑑賞詩歌最好要「知人論詩」,不同的詩人有不同的人生境遇.有不同的人生體驗,有不同的志趣與追求,而詩歌是詩人思想情感的外化。因此不同的詩人就會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表現出不同的感情主基調。

如杜甫的詩沉鬱頓挫的基調居多,憂國憂民的思想是他的主旋律;而「豪放飄逸」則是李白不變的氣度,憤世嫉俗是他人生的關照;「建功報國」是陸游的永恆的主題;「恬淡優美,含蓄生動」是王維的特質;「清麗俊逸」是李商隱的詩風;「蒼涼雄健」是「三曹」的共性。如果我們把握了詩人的風格,熟悉詩人的人生感悟.解讀他的詩歌就不是很難了。例如2023年福建高考考的是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一詩的鑑賞,考生在解答第二問「對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做簡要分析」時,如果注意聯想李白的詩擅長大膽的誇張和想像的藝術手法,解答此題就不會出現偏差。

為此我們要關注作者,要借助你已有的有關詩人的資訊幫助解讀詩歌,這樣可以大大降低鑑賞的難度。

再次要關注註解。有些詩歌在詩的下面提供了一些註解,或是對詩中的有關意象作解釋,或是介紹詩人的寫作背景,對此我們要緊扣有關資訊去解讀,決不能置之不理,或是熟視無睹,特別是介紹背景的註解,我們一定要把詩歌放到相應的背景中去揣度,要分析詩人在此背景下會是怎樣的情感,在詩中可能會流露出怎樣的思想。如2023年天津高考卷是要考生鑑賞南宋汪元量的《湖州歌》(其六),下面的註解是「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這一資訊對考生很重要,考生扣住了這一資訊就自然會把詩人和國家衰亡的情感聯絡起來,這樣就能準確的把握思想情感,就不會轉向思家思親人的主題,如不緊扣這一註解很容易轉向這些方面,那就和詩人的情感大相徑庭了。因此學生在鑑賞詩歌時一定要關注註解,要充分運用註解的資訊為鑑賞詩歌服務。

最後還得關注考題,從具體考題的題幹中挖掘資訊幫助解讀詩歌。其實在許多高考試題中題幹本身就為學生鑑賞詩歌提供了許多顯性或隱性的資訊,對此學生應注意挖掘把握,讓它為我所用。例如2023年重慶高考卷它的題幹是這樣設計的:

「『琵琶起舞換新聲』與『邊愁』是否矛盾?為什麼?」這一題幹就明顯的暗示詩歌的情感是寫「邊愁」,這就有助我們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我們只須分析詩人是怎樣表現這種情感就可以,而對考生來說最難的是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把握了情感去分析其表現方法應該是不難的。

所以說鑑賞古代詩歌關注題幹也是個不可小視的問題。

板書 標題:時間、地點、人物、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以及詩歌的型別

作者:「知人論詩」,不同的詩人有不同的人生境遇.有不同的人生體驗,有不同的志趣與追求

註解:歷史背景、詩人生平事蹟、典故解析

題幹:顯性或隱性的資訊、題型(6種常見題型)

三、常見古典詩歌的分類

古詩按格律,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古體詩(古詩、古風)與近體詩相對

特點:句數自由(四言古詩、七言古詩、雜言詩),字數、平仄、用韻、對仗自由。

體例: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行(《琵琶行》)、引(《李憑箜篌引》)、吟(《秦中吟》)

近體詩(今體詩,格律詩)律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排律)

1、絕句(五言絕句、七言絕句)

特點: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韻有定位,字有定聲,聯有定對。

2、律詩特點:一韻到底,二、四、六、八字壓韻(一可押可不押)、頷頸聯對仗(首尾不論)

舊體詩:古典詩、詞、曲(與新詩相對)

詞:小令(五十八字以內),中調(五十九字至九十字),長調(九十一字以上)

古詩按思想內容,主要分為這樣幾種:

1.送別贈別詩。這是古詩詞中的乙個大類。因為送別常與登山臨水相聯絡,故又稱「山水送別詩」。

①一般按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離愁別緒,從而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表達依依不捨之情,或敘寫別後的思念。②或表達對朋友的祝願與祝福。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別董大二首》(高適)、柳永的《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2.詠史懷古詩。其主題不外乎兩大類。①通過昔盛今衰,古今變化,來借古諷今。

如李清照的《夏日絕句》、劉禹錫的《石頭城》、。②通過讚揚古人的英雄事蹟,表達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抒發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的心情(懷古傷今)。如杜甫的《蜀相》、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等,都遺響千古。

③通過昔盛今衰的變化,表現時事變遷,物是人非的感傷。如劉禹錫的《烏衣巷》。

3.邊塞征戰詩。大都是以描寫戰爭為主題,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李頎等。①或者表現戰士們奮勇殺敵,保家衛國,或者表達一種建功立業的理想。

如楊炯的《從軍行》「寧為百夫長,勝做一書生。」 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其四)》「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②或者揭露戰爭的殘酷性、非正義性,表達對和平的嚮往。如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②往往和戰爭或貶謫聯絡在一起,反映徵人厭倦戰爭,渴望與妻兒團聚,渴望過安寧生活等內容;抒發對家鄉的思念,對親人的牽掛之情。高適的《燕歌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昌齡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等,均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古代詩歌鑑賞

1 體裁 五絕,七絕,五律,七律,宋詞,元曲 以格律詩和詞為主 以唐 宋詩詞為主。題材 寫景,思鄉,詠懷,詠史,送別,詠物 內容 主旨,情感,意境,詩眼,意象,語言,體裁,風格 手法 象徵,用典,對比,襯托,直接胸臆,動靜,虛實,情景交融。2 題目型別 從設題方式上看,可以分為判斷賞析 問答賞析 續...

古代詩歌鑑賞

古代詩歌鑑賞 語言 表達技巧 1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 1 2 題。11分 酒泉子潘閬 長憶西湖,盡日憑欄樓上望。三三兩兩釣魚舟,島嶼正清秋。笛聲依約蘆花裡,白鳥成行忽驚起。別來閒整釣魚竿,思入水雲寒。1 有人說 長憶西湖 的 憶 字是全詞關鍵,請作簡要分析。5分 2 這首詞運用了情景交融和虛實結...

古代詩歌鑑賞

但普通讀者尤其是中學生往往不知如何去鑑賞中國古代詩歌。從研讀標題 作者 正文 注釋四個方面詳細解說古代詩歌鑑賞的基本方法。關鍵詞 詩歌鑑賞 方法 研讀 一 研讀標題 吳齊賢 論杜 曰 唐人作詩,於題目不輕下一字。可見標題的重要,它是文章的眼睛,是詩歌鑑賞的切入點,它往往富含著諸多的資訊,認真研讀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