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必修五第二單元《滕王閣序》學生版學案

2022-09-16 03:42:03 字數 4138 閱讀 4514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運用誘思**方式理清文章思路,體會作者敘事抒情的起伏變化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 誦讀全文,整體感知

(一)聽讀課文、拼注字音。

翼軫 ( ) 甌越( )陳蕃( ) 臺隍( )叨陪( )

棨戟( ) 懿範( )襜帷( ) 潦水( )捧袂( )

儼驂騑( )鶴汀鳧渚繡闥( ) 雕甍閭閻( ) 舳 ( ) 孤鶩( ) 彭蠡( )遄飛睢園( ) 睇眄( ) 地迥( ) 帝閽多舛涸轍( ) 雖賒( ) 宗愨( )簪笏( )

(二)指名閱讀課文。要求:分段讀,師個別指導正音,節奏校正。

明確:誦讀的停頓關係到語氣的準確性,本文是駢文,都是偶句,字數或四或六,也有少數七字句。駢文的主要特點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相互對稱,詞語對偶。

在聲韻上,駢文講究運用平仄,音律和諧,修辭上運用藻飾,辭采華麗,多用典故,簡練含蓄。氣勢上,有凌雲之氣,言隨意遣,如泉源之湧。

四字句的讀法只有一種模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六字句的讀法有五種模式:

(1)孟學士/詞宗;訪風景/崇阿。 (2)臨/子之長洲;窮/嶼之縈迴。

(3)鍾鳴/鼎食/之家;誰悲/失路/之人?(4)響窮/彭蠡之濱;氣凌/彭澤之樽。

(5)撫/凌雲/而自惜;幸/承恩/於偉餞。

七字句讀法有四種:

(1)襟三江/而帶五湖;潦水盡/而寒潭清。

(2)龍光/射/牛鬥之墟;賓主/盡/東南之美。

(3)臺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長天/一色。(4)都督/閻公/之雅望。

第二、三課時

二、熟讀課文,落實翻譯。

(一) 重點詞句的解釋翻譯。

引甌越( ) 牛鬥之墟枕夷夏雅望

懿範作宰儼驂騑

披繡闥紆其駭矚雲銷雨霽

彩徹區明衡陽之浦遙襟甫暢

逸興遄飛纖歌白雲遏( )氣凌彭澤( )睇眄( )地迥( )有數( )命途多舛

竄梁鴻君子見機寧移( )窮且益堅

北海雖賒( )等終軍( )接孟氏之芳齡

叨陪鯉對( )捧袂( )恭疏短引勝地不常

(二)總結填寫優化設計p24「引、窮、故、盡、屬」一詞多義。

(三)積累名句

1.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2.臺隍枕夷夏之交3.潦水盡而寒潭清

4.落霞與孤鶩齊飛5.爽籟發而清風生

6.漁舟唱晚雁陣驚寒

7.關山難越萍水相逢

8.老當益壯窮且益堅

9.楊意不逢鍾期既遇

(四) 理清全文結構

速讀課文,梳理文章的思路,從句式的對偶和長短交錯中體會敘事抒情的起伏變化。

第四課時

三、合作**,深入思考

(一)賞析2、3段,試分析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滕王閣的美景。

(二)重點賞析名句「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與「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三)**作者在著意鋪敘滕王閣周圍的美景之後,在第4、5段流露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知識積累

詩人慣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來寫了大量的寫景詩。鑑賞詩歌的寫景就要從詩人寫景的方式入手,這樣才能準確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詩人的情感。

1.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象聯想)與實寫。

景物描寫可以從正面入手,直接描寫景物的特點;也可從與其有關的側面景物寫起,來揭示該事物的特點,同時還能提供給讀者豐富的想象空間。兩種方法結合運用,可以使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更加突出。「虛」與「實」,具體點說就是無形與有形、抽象與具體、想象回憶與現實。

如「愁」是虛的,因為它是無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實的,古詩詞常借助具體、可感的事物來抒發某種感情寄託某種情懷,或借助想象或回憶來寫現實的境遇和況味。實景是詩人描寫的現實客觀景物,虛景是詩人通過聯想或想像而虛擬的景物,虛實結合更能表達出一種濃溢的情思。

2.從運用修辭的角度考慮:比喻對比誇張比擬借代雙關反問設問互文等。

《南柯子憶舊》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淒涼時候在天涯。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

解析:本詩寫景採用了遠近結合的手法。「十里青山遠」是遠景,「潮平路帶沙」是近景;②用了視聽結合的手法。

前兩句詩是視覺的描寫,「數聲啼鳥」是聽覺的描寫。③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數聲啼鳥怨年華」一句其實是表達作者內心的愁怨。

3.從運用的表現手法的角度考慮:襯托對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象徵鋪陳白描。

白描,是用簡練的墨色線條來勾勒畫面,賦形寫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在詩歌的創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詞和修飾語,也不用精雕細刻和層層渲染,更不用曲筆或陪襯,而是抓住描寫物件,用準確有力的筆觸,明快簡潔的語言,樸素平易的文字,乾淨利素地勾畫出事物的形狀、光暗(聲響)等,以表現作者對事物的感受。

例:溫庭筠的《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兩句詩,就是六個名詞(即六種景物)的組合,沒有任何修飾語。它集中地表現了早行的辛苦。

在雞鳴聲起,殘目未落之時,冒著寒霜上路,可見早行辛苦。

4.從景物的動靜的角度來寫:動靜結合、以動寫靜、以靜寫動。

例: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詩人在描繪的景物中,靜中有動,以動襯靜,動靜結合,構成動人的意境。第二聯寫物,「明月松間照,」是靜景,是所見,寫的是月光透過松枝灑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動景,是所聞,動靜融為一體,構成一副清幽可愛的風景畫。第三聯是詩人用「竹喧」烘托山靜,是所聞,用「蓮動」襯托水幽,是所見,見聞交錯,「喧」「幽」互襯,具藝術感染力。

5.從觀察的角度、立足點 、層次來寫:遠看與近觀結合、 仰視平視與俯視結合、空間的上下結合、高低結合。

看同一景物,觀察者所處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視,仰視,遠眺,近看,視覺形象會呈現千姿百態,變化萬千。從不同角度描寫,會使讀者對所描寫的景物產生更加全面的認識,獲得更完美的感受。

例: 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頭兩句描繪了秋山遠景。

第一句描寫了秋山高遠的景象,表現了詩人勇於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寫了秋山中的乙個特定場景,在白雲浮動的天空下有幾戶人家隱約可見。後兩句描繪了秋山近景。

「霜葉紅於二月花」一句,生機勃勃,鮮豔奪目,清新剛勁,形象鮮明,給人一種秋光勝似春光的美感。

6.從調動感覺的角度來寫(諸覺結合):視覺(形色)、聽覺(聲)、嗅覺(氣味)、味覺、觸覺或通感。

即調動人的各種感覺器官來描寫景物如李白的《蜀道難》「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虺,砯崖轉石萬壑雷。」就從聽覺和視覺上渲染了一種驚險的氣氛,烘托了蜀道的難與險。

7.從分析景物的全景與特寫景來考慮:粗筆勾勒與工筆細描(點面結合)

詩人在寫景狀物時,不是孤立地靜止地寫主體物,還寫主體物周圍的聯絡物,點面結合,烘雲託月,使主體形象更豐滿,更有特色。

例: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運用了點面結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畫面上顯得比較小,但處在非常顯眼的位置,是詩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屬於點的描繪;前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屬於面的鋪陳,詩句從「鳥飛絕」、到「人蹤滅」寫盡了人物處境的苦寒與孤寂,並在「山」「徑」前冠之以數量詞「千」「萬」,對突出人物堅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襯托作用。可以稱之為點面結合。

指出一點,隱括全面。

8.從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來考慮: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樣與諧調。

古詩寫景常涉及到聲音與顏色,繪形、繪聲、繪色,例: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 上聯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剛抽嫩芽。

「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優美,自然成行。

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滕王閣序知識點總結 學生版

滕王閣序 文言知識歸納 一 通假宇 所賴君子見機 儼驂騑於上路 雲銷雨霽,彩徹區明 二 古今異義 且益堅 書生 無路請纓,等終軍之 盛筵難 請灑潘江,各傾陸海 騰蛟起鳳,孟之詞宗 阮籍 千里 何知 徹區明 三 詞類活用 一 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雄州霧列,俊採星馳 上出重宵,下臨無地 2.名詞...

語文必修五第二單元試題

滿分 100分 考試時間 120分鐘 姓名一 積累與運用 每題2分,共20 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熟稔 ni n 拔擢 zhu 隕 y n 首煢煢孑 ji 立 b.自詡 x 矜 j n 育洗馬 x 決 xu 起而飛 c.槳棹 zh o 乾涸 h 逋 b 慢惡 w 乎待哉...

語文必修五第二單元測試題

第2單元綜合測試 滿分120分,時間120分鐘 一 積累運用 18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物華天寶鍾明鼎食老當益壯高山流水 b.人傑地靈淹淹一息窮且益堅青雲之志 c.千里逢迎天高地迥桑榆非晚皇天后土 d.高朋滿座萍水相逢一芥書生形影相弔 2.下列各句都有通假字的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