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架拆除作業的作業危險性評價

2022-09-12 00:03:05 字數 2456 閱讀 8844

單位:承包公司培訓中心作者:付洪

摘要:腳手架的拆除是施工過程中的一項高危作業,一旦發生事故將造成嚴重的人員**或財產損失,因此,對腳手架的拆除作業做乙個客觀的評價,對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尤為必要。本文首先介紹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並根據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方法對腳手架拆除進行客觀評價。

通過評價的出腳手架的拆除作業屬於高度危險作業,在作業過程中需要加強安全管理。。

關鍵詞:腳手架高度危險作業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

腳手架是建築施工中必不可少的臨時設施,比如砌築轉牆、澆築混凝土、牆面抹灰、裝飾和粉刷、結構構件的安裝等,都需要在其旁邊搭設腳手架,以便站在上面進行施工操作,堆放施工材料和必要時的短距離水平運輸。腳手架雖然是隨著工程進度而搭設,工程完畢就拆除,但是,它對建築施工速度、工作效率、工程質量以及工人的人身安全有著直接的影響。腳手架的搭設和拆除均是高空作業,同時也屬於特種作業,在搭設和拆除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塔吊等大型裝置的使用以及與其他工種交叉作業,因此,在搭設和拆除過程中都需要加強管理力度,尤其是在拆除過程中,常常伴隨著很多高空落物,給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帶來了很大的隱患,因此對腳手架拆除過程的作業條件危險性做乙個客觀評價,可以更好地了解作業過程中施工現場存在的危險性,從而針對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部署,並加強監管。

下面用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對腳手架拆除過程中的作業條件危險性做出乙個評價。

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是對生產作業單元進行的危險性評價。生產作業單元是生產系統的基本單位,包括人員、裝置、物質、能量、資訊等系統基本元素,具有系統的基本特徵。

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把發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員暴露於危險環境的情況和事故後果嚴重度作為影響生產作業條件危險性的因素,分別考慮它們的評價分數,並按三者分數的乘積計算生產作業條件的危險性分數

d=lec

式中: d—生產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數; l—事故發生可能性分數;

e—人員暴露情況分數;c—後果嚴重度分數。

腳手架拆除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主要事故型別為高處墜落和物體打擊,兩者發生的可能性都很高,但也不會經常發生,根據表1應當選取l值為3。

表1 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可能性分值(l)

外架拆除過程中,作業人員是連續暴露於危險環境,對於落物傷人的情況也是連續暴露於潛在危險環境,根據表2應對選取e為10。

表2 暴露於潛在危險環境的分值(e)

腳手架拆除導致的事故都是非死即傷,事故後果是很嚴重的,造成的傷害也不可估量,根據表3應該選取c值為7。

表3 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可能結果的分值(c)

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評價人們在某種具有潛在危險的作業環境中進行作業的危險度,該法簡單易行,危險程度的級別劃分比較清楚、醒目。根據選取的數值,危險性分值d=lec,d=3*10*7=210。根據計算d值為210,屬於高度危險。

表4 危險性分值(d)

由以上計算可以得出,腳手架拆除作業屬於高度危險作業,因此,腳手架拆除過程中要加強管理,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加強腳手架拆除作業過程中的安全管理。

首先,工程施工完畢,應經單位工程負責人檢查驗證確認不再需要腳手架時,方可拆除。拆除腳手架應制訂方案,經專案技術負責人核准後,方可進行。

其次,拆除腳手架應符合下列規定:1. 拆除腳手架前,應將腳手架上的材料、工具和雜物清除乾淨。

2. 拆除腳手架時,應設定警戒區,設立警戒標誌,並由專人負責警戒。3.

拆除前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並督促其按要求作業。4.腳手架的拆除,應按後裝先拆的原則,一般按照:

安全網→欄杆→墊鋪笆→剪刀撐→小橫桿→大橫桿→立桿的順序進行拆除。拆除腳手架時不准分立面拆架或在上下兩步同時進行拆架。做到一步一清、一桿一清。

拆立桿時,要先抱住立桿再拆開最後兩個扣。拆除大橫桿、剪刀撐時,應先拆中間扣件,然後托住中間,再解端頭扣。所有連牆杆等必須隨腳手架拆除同步下降,嚴禁先將連牆件整層或數層拆除後再拆腳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應大於2步。

拆除後架體的穩定性不被破壞,如附牆杆被拆除前,應加設臨時支撐防止變形,拆除各標準節時,應防止失穩。 當腳手架拆至下部最後一根長鋼管的高度(約6公尺)時,應先在適當位置搭臨時拋撐加固,後拆連牆件。

再次,腳手架的拆卸必須遵守下列安全要求:1.架體拆除前,必須察看施工現場環境,包括架空線路、外腳手架、地面的設施等各類障礙物、地錨、纜風繩、連牆杆及被拆架體各吊點、附件、電氣裝置等情況,凡能提前拆除的盡量拆除掉。

2.仔細檢查吊運機械包括鎖具是否安全可靠。吊運機械不准搭設在腳手架上,應另行設定。

檢查個人所使用的工具,如扳手有無斷裂或不牢靠等,如有問題,必須修復方可使用。個人安全防護用品必須佩戴齊全。3.

拆下的零配件要裝入容器內,用吊籃吊下;拆下的鋼管要綁紮牢固,雙點起吊,嚴禁從高空拋擲。4.拆卸連線部件時,應先扣件完全解開,然後開始拆卸,不准硬拉,嚴禁敲擊。

5.當日完工後,應仔細檢查崗位周圍情況,如發現留有隱患的部位,應及時進行修復或繼續完成至乙個程式、乙個部位的結束,方可撤離崗位。6.

拆除過程中,遇到大風大雨等惡劣天氣是必須停止作業。7.嚴禁作業人員帶病上崗和酒後作業。

8.嚴禁垂直交叉作業,拆除過程中下方不得有其他人員施工。9.

值班人員要切實負起責任,嚴禁有人員從下方穿梭。

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

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衡量人們在某種具有潛在危險的環境中作業的危險性的半定量評價方法。它是由美國安全專家格雷厄姆和金尼提出的。該方法以與系統風險率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之積來評價系統人員 風險的大小,並將所得作業條件危險性數值與規定的作業條件危險性等級相比較,從而確定作業條件的危險程度。...

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

表2 暴露於潛在危險環境的分值 3 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的可能結果 造成事故或危險事故的人身傷害或物質損失可在很大範圍內變化,以工傷事故而言,可以從輕微傷害到許多人死亡,其範圍非常寬廣。因此,k j 格雷厄姆和g f 金尼需要救護的輕微傷害的可能結果,它值規定為1,以此為乙個基準點 而將造成許多人死亡...

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

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衡量人們在某種具有潛在危險的環境中作業的危險性的半定量評價方法。它是由美國安全專家格雷厄姆和金尼提出的。該方法以與系統風險率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之積來評價系統人員 風險的大小,並將所得作業條件危險性數值與規定的作業條件危險性等級相比較,從而確定作業條件的危險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