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程序的國際比較研究

2022-09-07 15:06:05 字數 1017 閱讀 2684

【摘要】從放開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和債券市場利率以來,中國已經進入利率市場化的快速程序。伴隨著中國利率市場化的實質性程序,利率風險也不可避免的到來。從巨集觀上看,利率風險主要表現為利率的波動對金融體系和巨集觀經濟的不利影響。

本文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通過比較世界各國的利率市場化程序,得出經驗與啟示,以期有利於我國利率市場化程序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利率管制

一、發達國家的利率市場化

(一)美國的利率市場化

在上世紀30年達經濟大危機之後,為了限制銀行間的存款利率競爭,美國逐漸形成了各種嚴格的分業經營和嚴格的金融管制,特別是對商業銀行管制。在2023年的銀行法案中規定:禁止會員銀行對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對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設定利率最高限度,即q條列。

但是在2023年代,美國金融形勢非常緊迫:q條例對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的影響更推動了近20%的通貨膨脹率;非常高的市場高利率;存款機構的存款大幅縮減,導致了嚴重的「金融脫媒」,各存款機構都出現了經營困難。因此,美國開始走上解除利率管制,進行利率市場化道路。

美聯儲根據當時的經濟發展情況、銀行業的經營情況及資金情況,在2023年6月先將10萬美元以上、3個月以內的短期定期存款利率自由化,後又將90天以上的大額存款利率的管制予以取消,並將定期存款利率的上限逐漸提高,以緩和利率管制的程度。2023年3月,美國**通過了《解除存款機構管制與貨幣管理法案》,決定從2023年3月31日起,分6年逐步放棄對定期存款利率的最高限制,即取消q條例。到此,「金融脫媒」現象得到緩解。

到2023年1月,美國所有的存款利率和大部分貸款利率的限制均被取消,從而實現了利率由市場自由決定。但美聯儲仍然管理和決定在貼現利率,並從此影響市場利率的變動。美國的利率市場化,先後用了十幾年的時間。

(二)日本的利率市場化

以穩定金融機制為目的的利率管制,和在二戰後,日本**出於鼓勵經濟增長的需要而將人為壓低利率作為一項長期的政策,對促進經濟的增長發揮了歷史性的作用。金融機構的收益和業務極其穩定,金融體制也得以穩定發展。在戰爭時期、戰後復興及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利率管制對金融和經濟的發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日本**和銀行都從利率管制中獲得了利益。

利率市場化研究

目錄內容摘要2 abstract3 正文1一 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程序1 二 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2 一 利率市場化加大了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2l 商業銀行競爭加劇,存貸利差縮小3 2 收益變動風險4 3 期限選擇權風險4 4 利率結構風險4 5 利率操作風險5 二 利率市場化加大了商業銀行的潛...

利率市場化歷史程序

1996年6月1日人民銀行放開了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1997年6月放開銀行間債券回購利率。1998年8月,國家開發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首次進行了市場化發債。1999年10月,國債發行也開始採用市場招標形式,從而實現了銀行間市場利率 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發行利率的市場化。1998年,人民銀行改革了貼現利...

中國利率市場化程序概況

1993年 中國共產黨的十四大 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 提出,中國利率改革的長遠目標是 建立以市場資金供求為基礎,以 銀行基準利率為調控核心,由市場資金供求決定各種利率水平的市場利率體系的市場利率管理體系。1996年 1996年6月1日,人民銀行放開了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此舉被視為利率市場化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