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利率市場化對中國的借鑑意義

2022-09-07 12:24:02 字數 1108 閱讀 2202

作者:邱盛楠

**:《環球市場資訊導報》2023年第06期近年來,我國不斷的推進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對我國的商業銀行而言是一柄雙刃劍。該文以美國利率市場化的發展為背景,分析了美國利率市場化的背景、效果及影響,並對我國利率市場化提出建議。

一、 美國利率市場化的背景

20世紀60年代以來,伴隨著美國經濟的迅速增長和國民財富的快速增加,以q條例為代表的利率管制措施越來越無法適應經濟發展,其弊端逐漸顯現。首先,由於利率缺乏彈性使得資金無法流向優質銀行,優質銀行難以擴充套件規模,無法通過正常的市場競爭實現銀行業內部的優勝劣汰。其次,僵化的理論管制無法適應當時嚴峻的通貨膨脹形勢,銀行經營舉步維艱,難以應對**市場的衝擊。

20世紀60年代,美國通貨膨脹率一度曾達到20%,甚至超過銀行存款利率上限。q條例導致銀行存款利率上調不充分,銀行存款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急劇下降。同時,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導致大量的銀行存款外流至**市場和貨幣市場。

傳統銀行業務急劇萎縮。再次,僵化的利率管制限制了貨幣調控機制發揮作用。存款利率上限的設定限制了銀行吸存的能力,當資金需求旺盛時,將造成信用**不足。

美國商業銀行為了擺脫經營困難、擴大資金**,創造了大量的新型金融工具,這些金融工具規避了q條例的限制,極大地削弱了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執行效果。到了20世紀70年代,美國巨集觀經濟穩步向好,也開始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步伐。

二、美國利率市場化的效果和影響

巨集觀經濟狀況不佳且波動劇烈。美國在廢除q條例之後的幾年中,實際利率急劇上公升,通貨膨脹維持在較高水平,而gdp增長率一直不高。2023年石油危機爆發,石油**的**推動了物價持續**,美國經濟形成「滯漲」,為扭轉經濟頹勢,美國**採取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

在這一時期美聯儲放棄利率而將貨幣**量作為貨幣政策中介指標,這也導致這一時期資金市場的利率變動更為頻繁,並導致實際利率的上公升。高的實際利率限制了投資,並引發經濟衰退。雖然在2023年和2023年gdp增長有一定回公升,但從整體上看,經濟增長滯緩,通貨膨脹嚴重,尤其從2023年以來,經濟增速嚴重放緩,通脹率大幅提高,到2023年甚至出現了經濟負增長。

過高的通貨膨脹在2023年得到抑制,之後一直處於一種較溫和的狀態,實際利率水平開始有所下降,基本是在4%左右小幅波動。gdp從2023年開始恢復正增長,且較為穩定,直到2023年經濟一直處於相對繁榮的增長週期。

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

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關於 九五 時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 初步提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本思路。1996年6月1日人民銀行放開了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1997年6月放開銀行間債券回購利率。1998年8月,國家開發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首次進行了市場化發債。1999年10月,國債發行也開始採用市場招標形式,...

日本利率市場化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作者 賈雅茹 北方經濟 2013年第08期 摘要 本文通過對日本利率市場化的過程 特點出發,進一步歸納總結了日本利率市場化的經驗和教訓。通過對我國利率市場化的分析,結合相關金融學理論,提出在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關鍵時期,應該從日本利率市場化改革中汲取的成功經驗,並進一步研究了日本對我國下一步市場化改...

中國利率市場化程序概況

1993年 中國共產黨的十四大 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 提出,中國利率改革的長遠目標是 建立以市場資金供求為基礎,以 銀行基準利率為調控核心,由市場資金供求決定各種利率水平的市場利率體系的市場利率管理體系。1996年 1996年6月1日,人民銀行放開了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此舉被視為利率市場化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