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規劃學》考點整理

2022-09-06 16:39:03 字數 4910 閱讀 4552

考點整理

【第一章導論】

1·土地利用規劃:是對一定區域未來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計畫和安排,。

2·我國土地利用規劃體系分類:

按等級層次劃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詳細規劃(居民點用地規劃、交通運輸用地規劃、水利工程用地規劃、農業用地規劃)、土地利用專項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土地整理規劃、土地復墾規劃、土地整治規劃)

按行政區劃單位劃分:全國—省—市—縣—鄉五級土地利用規劃

【第二章土地利用規劃的理論和原則】

1·土地利用規劃的原則: ①維護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原則;②因地制宜原則;③綜合效益原則;④逐級控制原則;⑤動態平衡原則

【第三章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概述】

1·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概念:是在一定規劃區域內,根據當地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土地自身的適宜性以及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協調土地總供給和總需求,確定或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用地布局的巨集觀戰略措施。

特點:整體性、長期性、戰略性、控制性

2·土地利用結構:係指國民經濟各部門占地的比重以及其相互關係的總和。

3·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內容:

①土地利用現狀分析;②土地供給量**;③土地需求量**;④確定規劃目標和任務;⑤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調整;⑥土地利用分割槽;⑦制定實施規劃的措施

縣級土地總體規劃側重點:

①落實市級土地利用任務,確定全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目標和任務;

②土地利用規模,結構和布局的合理具體安排;

③土地用途管制分割槽及其管制規劃;

④城鎮村用地擴充套件便捷的劃定;

⑤土地管理復墾開發專案的安排。

4·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程式:

1)準備工作階段(①組織準備;②制定工作計畫;③制定技術方案;④收集資料)

2)方案編制階段(①土地利用現狀評價與土地供需**;②土地供需平衡分析;③確定土地利用目標與基本方針;④編制供選方案;⑤方案擇優;⑥編制成果規劃成果資料)

3)規劃審批階段(①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果評審;②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審批)

5·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審查報批程式:

①審查報批的前期工作;②申報;③審查;④批覆

6·土地利用戰略研究:①明確規劃要解決的問題;②分析土地供需基本狀況;③確定土地利用的戰略目標;④確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針

【第四章土地供給量**】

1·人口自然增長法:包括人口自然增長和人口機械增長兩部分

2·土地利用現狀分析評價的內容:

1)土地利用基本狀況描述;

2)土地利用現狀分析(①土地資源數量分析;②土地資源質量分析;③土地利用開發程度分析;④土地利用結構分析;⑤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3)土地利用評述

3·土地利用現狀評價指標體系:

1)土地利用開發程度(a)

①土地墾殖率=耕地面積/土地總面積*100%

②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土地總面積*100%

③土地農業(或建設)利用率=農業(或建設)用地面積/土地總面積*100%

④耕地復種指數=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耕地總面積*100%

⑤人口密度=人口總數/土地總面積(人/平方公里)

⑥人均居民點用地面積=居民點用地總面積/人口總數

2)土地集約經營程度(b)

①單位用地產值率=土地產出價值/用地面積

②單位產值占地率=用地面積/土地產出價值

③交通密度=交通線總長度/土地總面積

④城鎮化水平=城鎮人口總數/人口總數

3)土地利用綜合效益(c)

①單位播種面積(或收穫面積)產量(或產值)=作物總產量(或總產值)/作物總播種面積(或收穫面積)

②糧食耕地年單產=糧食總產量/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復種指數

4·土地適宜性評價:就是評定土地對於某種用途是否適宜以及適宜的程度,它是進行土地利用決策、科學地編制土地利用規劃的基本依據。

5·土地生產潛力:是指在一定的技術投入條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潛在生產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

6·土地人口承載力:又稱土地承載力或資源承載力,它是指一定地區的土地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

【第五章土地需求量**】

1·耕地需求量**:(糧食用地+經濟作物用地+蔬菜用地)

以糧食用地為例:

總人口=基期人口*(1+自然增長率)年數+機械變動人口

糧食總量=總人口*人均糧食占有量=糧食耕地單產*耕地面積=糧食播種單產*糧食種面積 ↓

糧食耕地面積=糧食播種面積/復種指數

經濟作物用地和蔬菜用地同上

2·居民點用地需求量(指標概演算法)

(z2—居民點規劃占地面積 n—規劃人口數 j2—人均用地定額)

【第六章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

1·土地利用結構編制方法:土宜法、綜合法、模型法

重點:綜合法p97土地利用綜合平衡表填寫

2·土地利用結構的時空布局形式常稱作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模式。常見模型有:

①土地利用分割槽

土地利用地域分割槽:是根據自然、社會、經濟相結合的地域分異規律和土地利用條件、特徵、發展方向及途徑的相對一致性而劃分的土地利用綜合區域。

土地利用用地分割槽:又稱土地利用控制分割槽。是在土地適宜性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以及今後土地利用結構調整的需要劃分的用地區域。

分割槽方法:綜合分析法、主導因素法、疊置法、聚類法

②土地利用型別

【第三篇土地利用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

土地利用詳細規劃:是在總體規劃或土地利用專項規劃的控制和指導下,直接對某一地段或某一土地使用單位的土地利用及其配套設施作出具體的安排,它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或土地利用專項規劃的深入和細化。

【第八章交通運輸用地】

1·公路的三個投影面:①平面上的投影—公路平面圖;②平行路中線的立面投影—公路縱斷面圖;③垂直路中線的立面投影—公路橫斷面圖

2·公路選線原則:①要適應遠景交通流向和運輸量的需要;②因地制宜;③要根據城鎮和居民點的布局狀況,做到路線順直短捷,節約用地;④要與其他交通線路布局協調統一,形成乙個較為合理的交通網;⑤要經濟合理

3·山嶺、重丘陵地區選線特點:

其線形可以歸納為沿溪線、山坡線、山脊線和越嶺線

沿溪線就是沿溪流岸鋪設的線路,選線時應綜合考慮定位(路線位置的高低)、選岸(選擇走溪流的哪一岸)和橋位選擇(路線選擇在何處跨橋)

4·選線方案擇優:

評價時可採用三項指標:①道路的工程造價;②年度運營費用;③占地面積損失

【第九章水利工程用地規劃】

1·水利工程用地型別:①防洪工程;②灌溉工程;③治澇工程;④水電工程;⑤輸水工程

2·水庫用地要求:水庫庫址選擇是供水工程規劃的首要問題,庫址選擇要做到經濟合理,以求達到省工高效之目的。具體要求包括:

①庫址地形:地形要肚大口小;

②庫址水源:水源豐富,要有足夠的積水面積;

③河段落差:庫址河段應有適當的落差,能夠集中滿足發電需要;

④壩址地質條件:壩址地質條件好,基礎穩固不沉陷、不漏水;

⑤灌溉條件:庫址距離灌溉區要近,地形要高於灌溉區地面,以使引水渠道短,沿渠水量損失小和建築物少,並能保證自流灌溉;

⑥淹沒損失:庫區淹沒損失要小,淹沒農田、村莊和交通設施少,避免大規模的人口遷移。

3·灌排水工程系統:

①取水樞紐:從水源飲水灌溉農田;

②輸水配水系統:通過各級渠道輸送和分配水道田間。灌溉渠道一般分為幹、 支、鬥、農、毛五級;

③田間調節系統(田間工程):將水輸送到田塊,滿足作物需要;

④排水洩水系統:將田塊多餘的水排至容洩區。排水渠道一般分為幹、 支、鬥、農、毛五級;

⑤排水樞紐和排水容洩區

⑥灌溉排水系統上的建築物

【第十章農業用地規劃】

1·耕地規劃的內容:①耕地組織形式;②耕作田塊配置;③田間灌排渠系配置;④田間道路配置;⑤農田防護林配置;⑥田間設施綜合配置

2·耕地組織形式:係指實施作物種植結構和作物輪作制度的耕地利用方式

①輪作田區組織形式(固定輪作或分割槽輪作);②耕作田塊組織形式(單田輪作)

3·耕作田塊配置內容:①耕作田塊的長度;②耕作田塊的寬度;③耕作田塊的規模;④耕作田塊的外形;⑤耕作田塊的方向;⑥耕作田塊的質量組成

4·田間道路的種類:機耕道、田間道、田間小道(輔助田間路)

5· 田間設施綜合配置具體形式:(具體圖示見p218)

①道路設定在灌水地段上端與鬥渠結合布置;

②道路設定在灌水地段下端與鬥溝結合布置;

【第十一章土地利用專項規劃】

1·土地利用專項規劃:是為了解決某個特定的土地利用問題而編制的一種土地利用規劃型別,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有機組成部分。

2·基本農田:。

3·基本農田保護區:指為對基本農田實施特殊保護而依照法定程式劃定的區域。

4·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

規劃原則:①切實保護耕地的原則;②綜合協調的原則;③雙軌並行的原則區劃完整性的原則

劃區定界(規劃步驟):①實地勘察;②編號登記;③簽訂公約;④設定標誌

5·土地開發:是指人類通過一定的行政、經濟、技術的手段,擴大對土地有效利用範圍,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滿足人們對土地不斷增加的需求。它包括兩方面含義:

①土地利用範圍的擴大,即對未利用土地的開發;②土地利用深度的開發,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6·土地整理:係指合理組織土地利用的調整與治理。通過對土地利用環境條件的改善和生態景觀建設,消除土地中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制約或限制作用的因素,促進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約化。

7·土地整理的範疇:

農地整理:①農田整治;②農地改造;③地塊調整;④土地結構調整;⑤宜農荒地的開發;⑥農村建設用地整理

市地整理

8·土地整理的規劃程式:①選擇土地整理單元;②編制土地整理規劃;③審批土地整理方案;④組織土地整理實施;⑤土地整理成果檢查驗收

9·土地復墾:凡是在生產過長中,因塌陷、挖損、壓佔等造成破壞的土地,採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復到可利用狀態的活動,稱作土地復墾。

10·土地整治:係指改變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態環境條件的綜合措施

土地整治規劃:是指為了使土地資源得以永續利用人為地創造土地生態良性迴圈的途徑和措施的總體安排。

【第十三章土地利用規劃的論證方法】

1·土地利用規劃的可行性研究

土地利用規劃

土地 由地球陸地表面一定立體空間內的氣候 土壤 地質 地貌 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構成的自然地理綜合體,同時包含著人類活動對其改造和利用的結果,自然經濟綜合體。基本農田 水資源 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淡水數量。土地保護規劃 為了使土地資源得以永續利用人為創造土地生態良性迴圈的途徑和措施的總體安排。復種指數...

土地利用規劃

1 土地的概念 1 土地是多學科的研究物件 2 土地不等同與土壤 3 土地是乙個複雜的科學概念 4 土地本身是乙個生態系統 5 土地構成要素的不可替代性。2 土地的功能 1 養育功能2 承載功能3 倉儲功能4 生態功能5 儲蓄和增值功能。3 土地的特性 1 土地物質的自然性2 土地面積的有限性3 土...

土地利用規劃學重點

第四章 7.土地供給量 方法有 定性 主要根據 物件的性質 特點 過去和現狀的延續情況等,對土地進行非數量化的分析,然後根據這些分析,對土地利用的未來發展趨勢作出 和判斷。定量 主要是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和應用電子計算機運算,對土地利用進行定量分析,然後根據這種分析,對於未來土地利用的發展趨勢作出 和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