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態學複習

2022-09-04 08:03:01 字數 5455 閱讀 7262

芝加哥學派理論:認為城市土地價值與植物對空間的競爭相似,土地的利用價值反映了人對最願意和有價值地點的競爭。這種競爭作用下導致經濟上的分離,按土地價值支付能力分化出不同階層。

伯吉斯——城市的同心圓增長理論;

赫特——扇形理論

哈里斯、厄曼——多核理論

衛星城市——受霍華德田園城市理論的啟發,在惡性膨脹的大城市周圍建立一些小城鎮,並通過這些小城鎮的合理建設規模、布局等,使之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以及疏散大城市的人口,緩解大城市的矛盾。

生態位:指物種在群落中在時間、空間和營養關係方面所佔的地位。

城市生態位:是乙個城市給人們生存和活動所提供的生態位,是城市提供給人們的或可被人們利用的各種生態因子和生態關係的集合。

城市生態位分為:資源利用、生產條件生態位; 環境質量、生活水平生態位(生活生態位)。

多樣性導致穩定性原理:生態系統的結構愈多樣、複雜,則其抗干擾的能力愈強,因而也易

保持其動態平衡的穩定狀態。

系統整體功能最優原理:理順城市生態系統結構,改善系統執行狀態,要以提高整個系統的整體功能和綜合效益為目標,區域性功能與效率應當服從於整體功能和效益。

環境承載力原理:指某一環境狀態和結構在不發生對人類生存發展有害變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類社會作用,具體體現在規模、強度和速度上。

環境承載力包括:資源承載力、技術承載力、汙染承載力。

系統研究思路

1、 黑箱研究思路:完全忽略系統內部結構,只通過輸入和輸出的資訊來研究系統的轉化特性和反應特徵的系統研究思路。

2、 白箱研究思路:建立在對系統的組分構成及其相互聯絡有透徹了解的基礎上,通過揭示系統內部的結構和功能來認識包括系統輸入和輸出在內的整體特性。

3、 灰箱研究思路:同時兼用黑箱和白箱的研究思路而派生出來的一種系統分析思路。

人類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

1、 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

2、 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汙染;

城市生態系統:城市空間範圍內的居民與自然環境系統和人工建造的社會系統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體。

城市生態系統的組成結構 (兩種分法)

1、 城市居民或城市人群、城市環境系統(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2、 自然生態系統、經濟生態系統、社會生態系統

城市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生產、資訊、能量

城市生態系統的主要特點

1、 生命系統的主體是人類;(在自然生態系統中,能量在各級營養級中的流動都是遵循「生態學金字塔」規律的,在城市生態系統中表現為相反的規律)

2、 環境主要部分變為人工的環境;

3、 是乙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4、 在能量流動方面具有明顯的特點;(城市生態系統的大部分能量是在非生物之間的變換和流轉,反映在人力製造的各種機械裝置的執行過程中)

城市生態環境五大危機:人口劇增、能量不足、糧食短缺、自然資源遭到破壞、環境汙染。

城市容量:用地容量、人口容量、工業容量、環境容量、交通容量、建築容量

城市人口:(行政)指居住在城市範圍內且持有城市戶口的人口。

城市規劃、管理、建設)指居住在城市規劃區建成區的人口。

含義:1、持有城市戶口的人口;

2、居住在城市規劃區範圍內的人口;

3、居住在市轄區域範圍內的人口;

現代城市化含義:

1、 工業化導致城市人口的增加;

2、 單個城市地域的擴大及城市關係圈的形成和變化;

3、 擁有現代市政服務設施系統;

4、 城市生活方式、組織結構、文化氛圍等上層建築的形成;

5、 積聚程度達到稱為「城鎮」的居民點數日益增加;

城市化水平:一般用城市人口佔總人口數的比重來表示。

城市人口數量——由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遷出率決定

城市人口的年齡結構——增長型、穩定型、衰退型

城市人口性比——城市人口總數或某個齡級的男女個體數比

城市人口密度——指城市用地範圍內單位面積上居住的人口數

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城市中年淨增人口數與城市總人口數之比。

城市人口機械增長率:指一定時期內城市人口遷入和遷出的差數。

城市人口增長

1、 指數增長模型

2、 邏輯斯蒂增長模型

若k>n,種群增大;

k k=n,達到乙個完全穩定的平衡種群值;

城市生態系統調控原則:協調共生、持續自生、迴圈再生

限制遷移政策的不利影響:

1、 延緩了人口城市化程序,造成了人口城市化滯後工業化;

2、 割裂了人口從農業向非農業轉移和從農村向城市遷移聯絡,影響了城市聚集效益的充分發揮;

3、 妨礙了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的建立和發展;

人類及其他生物與地質環境的關係主要表現在:

1、 地質環境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棲息場所和活動場空間,為人類和其他生物提供豐富的營養元素;

2、 地質環境向人類提供礦產和能量;

3、 人類對地質環境的影響隨著現代技術水平的提高而愈來愈大;

城市建設對地質過程的穩定程度:

1、高度穩定地段——任何外力都不能破壞的地段。

2、不穩定地段——在自然條件下處於穩定狀態,但容易被一定形式的外力或者不適宜的建築結構所破壞。

3、高度不穩定地段或者十分危險地段

城市大氣——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

城市大氣汙染源:

1、 點源:指集中在一點或可當作乙個點的小範圍內向空氣排放汙染物的汙染源。

2、 面源:指乙個面積大小不可忽略的範圍內向空氣排放汙染物的汙染源。

中國酸雨的特點:

1、 在空間地理分布上南方比北方嚴重,尤以燒高硫煤的西南城市為重;

2、 在時間分布上有季節性,冬天和春天比較嚴重;

3、 酸雨有逐年嚴重的趨勢;

4、 酸雨以硫酸型為主;

中國城市空氣汙染特點:

1、 以二氧化硫、顆粒物質為代表的煤煙汙染;

2、 北方比南方嚴重;

3、 按城市的規模分,大城市的汙染最嚴重,其次是特大城市,再是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4、 按城市功能分,綜合性的混合城市稍低於交通城市,風景旅遊城市和經濟尚不發達城市處於最低水平,汙染較輕;

城市氣候:城市內部形成的不同於城市地區的特殊小氣候。

城市氣候不同於周邊氣候的原因:

1、 城市具有特殊的下墊層;

2、 由於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取暖降溫、家庭生活等活動釋放出的熱量、廢棄和塵埃,使城市內部形成乙個不同自然氣候的城市氣候環境;

3、 由於大量氣體和固體汙染物排入空氣中,明顯的改善了城市上空的大氣組成,影響了城市空氣的透明度和輻射熱能收支,並為城市的雲、霧、降水提供了大量的凝結核;

城市「熱島效應」:指城市氣溫高於郊區氣溫的現象。

「熱島效應」形成條件主要是:

1、 城市下墊面的性質特殊,如鋪裝的道路和廣場,高大建築等;

2、 城市下墊面建築材料的熱容量、導熱率比郊區農村自然界的下墊面要大得多,熱量儲存多;

3、 城市中的建築物、道路、廣場不透水;

4、 城市中有較多的認為熱進入大氣層;

5、 城市建築密集,通風不良,不利於熱量的擴散;

城市風的特點:城市平均風速比郊區小;白天差值大,晚上小;夏季大,冬季小。

(城市鱗次櫛比的建築物,縱橫交錯的街道,使城市下墊面摩擦係數增大,使城市風速一般都低於郊區農村;城市街道的走向、寬窄及綠化狀況,建築物的高矮及布局形式,對城市的風流產生明顯的影響。)

城市水環境:是指乙個城市所處的地球表層的空間中水圈的所有水體、水中懸浮物及溶解物的總稱。

城市水環境系統特點:淡水資源的有限性特點、系統性特點、自淨能力的有限性特點。

城市水資源是指在當前技術條件下可供給城市工業、郊區農業和城市居民生活需要的那一部分水。

降雨與環境汙染:降雨將空氣中的汙染物帶到地上、地下,並可攜帶到較遠地區;雨水將溶解、攜帶垃圾中的汙染物,起著擴散作用,將對土壤、河流、地下水造成危害,汙染物還會在下水道中淤積,造成長期汙染。

雜訊:指一切不需要的聲音,也可指振幅和頻率雜亂、斷續或統計上無規律的聲振動。

(80分貝以下雜訊不傷害人的聽力,90分貝以上的雜訊將造成明顯的聽力損傷,115分貝是聽力保護的最高容許限,)

城市雜訊主要有:交通雜訊、工業雜訊、建築施工雜訊、社會生活及其他雜訊。

城市土壤受汙染的特點:

1、 城市化、工業化對城市地表所覆蓋土壤的改造,不但破壞了自然土壤的物理、化學屬性以及改變了原來的微生物區係,同時還使一些人工汙染物進入土壤,並因土壤的汙染引起農作物受害和減產。

2、 酸雨是大氣環境汙染的結果,酸雨對生態環境的危害越來越大,這在工業發達地區表現的較為突出;

3、 城市是一定區域的經濟中心,機動車輛頻繁出入,機動車排放的廢氣對土壤環境產生影響;

4、 城市工業企業多,每天都產生大量工業廢渣,這些固體廢棄物堆放對周圍土壤產生汙染;

5、 生活垃圾用於堆肥使土壤變得渣礫化,同時土壤侵入體明顯增多,不理利植物生長。

城市植被:指城市裡覆蓋著的生活植物,包括城市裡的公園、校園、寺廟、廣場、球場、醫院、街道、農田以及空閒地等場所擁有的森林、灌木、綠籬、花壇、草地、樹木、作物等所有植物的總和。

城市植被的特色:

1、 植被生境的特化

2、 植被區係成分的特化

3、 植被格局的園林化

4、 結構簡單化

5、 演替偏途化

城市植被型別:自然植被、半自然植被、人工植被

城市植被的功能:

一、 綠化美化環境的景觀效益

二、 保護和淨化環境的生態效益

1、 城市綠化實體的小氣候效應

2、 城市植被吸二氧化碳和放氧氣平衡的生態效益

3、 植物對大氣汙染的淨化作用

4、 減弱雜訊作用

三、 保護生物多樣性作用

四、 經濟效益

固體垃圾——生活垃圾、工業廢棄物

城市地質災害的主要型別:**災害、崩滑流災害、地面變形災害、開挖工程災害、水土流失災害、風沙塵暴災害、海平面上公升災害。

城市景觀:城市的所有空間範圍或城市布局的空間結構與外觀形態。

景觀特徵:

1、 生態系統的聚合(結構)

2、 生態系統之間存在物質能量交換的相互關係(功能)

3、 具有一定氣候地貌特徵

4、 與一定干擾聚合對應

城市景觀要素的基本型別

一、 斑塊

1、 干擾斑塊:在乙個本底內發生區域性干擾,就可能形成乙個干擾斑塊。

2、 殘餘斑塊:是由於它周圍的土地受到干擾而形成的。

3、 環境資源斑塊:(環境的異質性)斑塊與本底之間存在生態交錯區。

4、 引入斑塊:當人們向一塊土地引入有機體,就造成引入斑塊。

二、 走廊(廊道):兩邊均與本底有顯著區別的狹帶狀土地。

性質——阻隔、連線;

作用——運輸、保護和觀賞;

三、 本底:是面積大、連線度最高、景觀功能起優勢作用的景觀要素。

城市景觀要素特徵:

一、 城市景觀生態單元特點

1、 不同地區城市景觀外貿不同。

2、 城市景觀具有不穩定性。

3、 城市景觀呈破碎狀。

二、 城市景觀結構要素特點

1、 斑塊——呈連續島嶼狀鑲嵌分布的功能區。

2、 廊道——人工廊道(道路)、自然廊道(城市河流及自然植被帶)、特殊廊道(商業街)

城市生態學筆記

第四講城市生態規劃 本講的教學目的 熟悉城市生態規劃的基本原則與主要內容。本講的教學要求 掌握城市生態規劃的主要內容與規劃方法。本講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城市生態規劃的主要內容。本講的主體講授內容 1 城市生態規劃的概念 2 2 城市生態規劃的原則 3 2.1 整體優化原則 3 2.2 協調共生原則...

生態學複習

名詞解釋 1.生物圈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部分稱作生物圈。2.生態學 是研究生物及環境間相互關係的科學。這裡,生物包括動物 植物 微生物及人類本身,即不同的生物系統,而環境則指生物生活其中的無機因素,生物因素和人類社會,即環境系統。3.生態學形成和發展的4個時期 生態學的萌芽時期,生態學的建立時期,生態...

城市生態學實習報告

實習概況 現今世界,人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人類在地球環境中生存,不斷地改造環境,而地球環境有無時無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特別是人類城市環境中,其城市的生態環境對人類在其環境下生活和工作有著不可缺少的作用。現在,為了更好地認識和學習城市生態學著門學科和加強我們的實踐認識,老師為我們安排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