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教育的意義

2022-08-24 06:09:04 字數 4104 閱讀 4612

西方有位學者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誰都希望自己幸福,可誰都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幸福。」無庸置疑的是,我們都認可童年對於人一生幸福的重要性。

對人的一生而言,童年時期所受的教育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那麼讓孩子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呢?我們在眾多的教育內容中提倡國學經典教育,這是因為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國學經典教育是最有價值、最優質的教育,是奠定他一生幸福的根本。

國學經典教育與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的對立物是專業教育。專業教育狹隘地讓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為從事特定的職業做準備。它試圖通過早年的學校教育,使受教育者一勞永逸地學得終身受用的知識和技能。

然而,過早的專業學習、過細的專業劃分,嚴重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不僅如此,由於人才的培養需要一定的週期,甚至是比較長的時間。當學生經過數年學校教育,學成單一的技能畢業時,社會上特定崗位的人才空缺,也許已經由於轉崗或在職培訓等其他途徑而得到補充。

而僅僅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既缺乏較高的綜合素質,也沒有其他技能,勢必很難適應社會的需要。

通識教育不是為了培養某種特定的技能,也不是為受教育者謀求某種職業而做準備。它的目的不是獲得具體有用的知識,而是要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它不在於叫人思考什麼,而在於叫人如何思考。

它精心設定包括文學、歷史、哲學、藝術以及科學原則和方法在內的一系列課程,旨在促進學生對真、善、美的崇敬之心,旨在喚起學生對一切偉大、深邃、美麗事物的敏感和驚奇,同時也讓學生了解人類在探尋知識過程中思考的重大課題和運用的基本原則。因此,以經典閱讀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是西方通識教育的最基本形式。西方通識教育的核心內容,只有「西方文明」和「經典研讀」兩大門類。

一些具體的課程,都是在此基礎上生髮出來的。

我國的通識教育,也有必要以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經典為核心,以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三百千千」、唐詩宋詞、《四書》、《五經》等為主要學習內容。學習國學經典,也就是在與我們的「先聖先賢」對話和交流,在一步步地楔進我們的歷史和傳統。通過國學經典教育,可以親近我們的祖先,領會他們的旨趣,把握它們的神髓,形成恢弘的歷史意識,從而能對各種事務應付裕如。

由於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未來具有不確定性,作為家長,不能簡單快捷地給予孩子多少「**」,而是要花費必要的時間和耐心,讓孩子通過學習國學經典,接受通識教育,學會「點金術」,從而令人信服地勝任任何職位,駕輕就熟地精通任何學科。

國學經典教育與博雅教育

香港嶺南大學前任校長陳坤耀曾解釋博雅教育的宗旨,就是要教導人「學識廣博,生活高雅」。北京師範大學的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則是博雅教育的另一種表達。「博雅」一詞由「博」、「雅」兩個單字組成,分別說的是知識和為人兩個面向:

「博」就是要具有淵博的知識和多方面的技能,「雅」就是要德行完美,氣質優雅,擺脫庸俗,走向卓越。

乙個人野性未馴、恣意妄為、舉止言動不合禮儀,就不會被視為優雅;乙個人為生計所促迫,把工作當作獲得報酬和維持生計的手段,而不是把它當成自己與社會聯絡的紐帶和生命價值的實現,他的生活也不可能優雅。同樣,乙個人不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不能自覺地把生命和知識的根鬚扎在傳統文化的沃土上,對自己的母語運用不到位,他也與博雅相去甚遠。

沒有乙個民族像我們這樣與自己的傳統如此決絕。近乙個世紀以來,主流意識對於我們的祖先的傳統和文化一直持鄙薄、仇視和批判的立場。很多人之所以狠心地用手割斷自己的「臍帶」,挖掉自己的「心」(許嘉璐先生語),大抵有三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因為不了解傳統,基於從眾的心理,人云亦云;一方面是因為近代以來國力不振,國勢衰頹,傳統文化被當作了替罪羊;還有乙個原因,就是認為國學經典內容沒有實際用處。在是否有用特別是這種用處能否看得見作為評判尺度的前提下,國學經典的學習才長期處於被忽視、被輕賤的尷尬境地。

實際上,在西方教育中,一直存在著和中國古典教育雖然在具體內容上不同,但精神實質相一致的博雅教育。其目的是培養具有高度古典文化修養的統治精英,其核心內容就是經典文字研讀、古典語言訓練和古典文化的薰染。英國紳士有句名言:

雖然希臘文、拉丁文對於管理印度殖民地毫無實際用處,但只有精通希臘文、拉丁文的人,才能統治印度。在古代中國,雖然《四書》、《五經》和八股文沒有提供治國經邦的具體策略,但它們卻是訓練治國之術的有效手段。只有精通《四書》、《五經》和擅長寫作八股文的人,才有可能以此開啟科舉之門,參與國家管理。

知識和道德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國學經典所代表的傳統學問,更是具有極為厚重的倫理色彩,所謂「學優者德厚,學淺者德薄」。學習國學經典的過程,不僅是增進知識的過程,不僅是「把知識消化於生命,轉化為生命所具有的德性」的過程,而且具有薰陶氣質、變化性情、提高涵養的意義。國學經典教育不僅培養文義通曉、才華擅長、經書熟習、學問通徹的博學之士,更是要培養行誼謹厚、立品端正、品行端方、敦品勵行的謙謙君子。

歸結到一點,就是要既博又雅。

國學經典教育與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作為應試教育的對立面提出來後,得到了舉國上下的廣泛認同,但在實際操作層面,很多人簡單地把素質教育等同於撇開教材的學習,開設琴棋書畫等培訓班,培養學生的一技之長,素質教育就這樣被曲解成了技能的培養。

那麼,何謂「素質」呢?素質是指人或事物根本性的結構,具有基礎或前提的意義,並蘊涵著無限發展的可能。「素」有白色的、空無的、本來的、最初的意思;「質」則有形體、根本、質地的意思。

所謂素質,實際上指的是可為各種具體技能提供依託和基礎,又潛藏著發展的動力,並且能夠突破侷限,具有無限可能性的統一體。所謂素質教育,就是合理調整和安排素質結構,並不斷完善和優化素質結構的活動和過程。

只有觸及人的素質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打乙個比方,素質好比一塊土地,而各種技能,不過是土地上生長出來的莊稼。土地為莊稼的生長提供了依託和基礎,使得種子所具有的發芽、生根、開花、結實的潛能得以實現。

素質教育,好比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工作。下下棋、彈彈琴,乃至學習繪畫、唱歌和跳舞,不過是在素質的沃土上栽種一些花草,而並不是根本的改良土地;不過是在素質的模板上增加一些圖案,而並不是改善這塊模板的結構。說到底,學習具體技能是僅僅著眼於「器」、「用」、「末」的問題,而不是著眼於「道」、「體」、「本」的問題,都並沒有抓住問題的癥結和關鍵。

國學經典教育不僅與素質教育具有一致的指向,而且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不二法門。表面上看,國學經典教育不直接養成某種技能,是一種「無用術」,但它實際上是從更深厚和高遠的層面做好夯實基礎、調整結構、完善素質的工作,是一種源於根本、專注根本、為著根本的教育。浸潤在國學經典中,能感受和體味經典世界裡所蘊含的古人的思索,從而獲得智慧型和力量。

所以,國學經典是鍛鍊思維能力的工具,具有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意義。正如朱自清先生在《經典常談》中指出的那樣,「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國學經典教育對於提高人文素養也具有其他任何教育內容所難以比擬的作用。

國學經典教育與人文教育

教育以人為物件,本來是人的教育,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教育的目的,是要將人從不成熟的狀態中解放出來,帶到更自覺、更理想、更圓滿的境地。所謂人文教育,就是為了促進人性境界的提公升,為了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個人生命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實現。

人文教育主張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發展豐富、健康的人性,使教育的物件不只是學得表淺的知識,而且通曉支撐這些知識的文化意蘊;人文教育不只是培養沒有靈魂的專家,而是要造就具有文化修養的個體。

但由於知識性的擠迫、專業性的侵蝕,特別是由於白話文運動和反傳統思潮的影響,我們的現代教育,事實上已淪為單純傳授知識的工具。比如在啟蒙教育階段,兒童入學第一課,往往是配有插圖的「上、中、下、人、口、手」以及「小鳥飛,小狗叫;小兒追,小狗逃」之類。這樣的學習內容主要限於識字,是一種有知識而沒有文化的教育。

甚至與傳統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和「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相比,都過於平白,明顯流於表淺,而缺少人文性。

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國學經典已經深植於中國人的精神家園裡,流淌在每個炎黃子孫的血脈中。經典是連線我們和歷史傳統之間的一座橋梁,缺乏經典教育,我們就無法踏上回到自己精神家園的道路,只能成為文化上無家可歸的流浪者。

學習國學經典,實質上就是走向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感受這個家園的溫馨,參與這個家園的建設,形成對它的情感皈依。接受經典教育的過程,也就是把自己生命的根鬚,扎根於豐厚的傳統文化土壤的過程;就是把自己從乙個生物學意義上的自然人,變成乙個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人的過程。

我們倡導國學經典教育,是基於傳統經典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和社會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的真切體認,是出於對中華傳統文化血脈的尊重和發揚,是我們承認自己為中華民族的子孫並且現在也不想割斷這種親緣關係的深情回顧。

總之,國學經典教育是實施通識教育、博雅教育、素質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徑。只有學習國學經典,才能砥礪我們的品行、健全我們的人格,使我們成長為德行高尚、知識廣博、行為優雅的現代中國人;只有學習國學經典,才能植根於民族傳統,掌握優雅、精緻的祖國語言,使我們成長為既有知識又有文化的現代中國人。

學習國學經典的意義

學習國學經典的意義 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西方有位學者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誰都希望自己幸福,可誰都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幸福。無庸置疑的是,我們都認可童年對於人一生幸福的重要性。對人的一生而言,童年時期所受的教育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那麼讓孩子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呢?我們在眾多的教育內容中提倡國學經典教育,這是...

中小學開展國學經典誦讀的意義

我所說的所謂經典誦讀,主要是指在小學生中開展 三字經 規 論語 道德經 大學 中庸 孟子 等國學經典的誦讀活動。那麼,開展國學經典誦讀,對孩子又會產生什麼作用和影響呢?下面我就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國學經典誦讀對孩子的作用及影響。一 國學經典誦讀,有利於培養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據科學研究發現,世界上但凡...

國學經典與教育

國學經典與教育 學習心得體會 通過這一段時間對國學的學習,真是受益匪淺,感觸頗深。感覺國學不僅在廟堂上生輝,在民間照樣閃光。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乙個文化綿延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也是因為國學文化一直貫穿於每乙個中國人的成長歷程。眾所周知,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它提倡注意個人修養,推崇 修身齊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