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貿商品結構的變動分析及優化對策研究

2022-08-21 07:00:03 字數 4941 閱讀 9747

建國以來, 隨著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 我國對外**獲得了長足發展, **總額不斷攀公升, 為國家經濟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 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外貿事業躍上乙個新台階。19 7 8 年一1 998 年的2 0 年間, 對外**總額年均增長速度高達15 .6 % , 佔世界**總額的比重越來越大。

2 0( 又年, 我國進出口總值達到1 15 4 7 億美元, 增長3 5. 7% , 其中, 出口額已達5 9 3 4 億美元, 增長35 .4 % ; 進口額5 61 4 億美元, 增長3 6.

0 % 。**大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然而, 也應清醒地, 這次出看到, 我國自「 九五」 時期以來, 外,貿經歷乙個調整階段, 其中包括結構上的調整, 而外貿結構中乙個很重要的部分是商品結構。

1、我國外貿商品結構變動分析

( 一) 我閱外賈育品結構丈動的厲史回碩品

建國初期,我國出口商品以初級產品為主, 工業製成品比重很低。隨著國家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工業製成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不斷上公升。從19 5 3 年的2 0.

6% 上公升到1 9 7 9 年的4 6. 4 % ,接近出口總額的112 。2 0 世紀8 0 年代以後,更加明顯的體現了這一趨勢。

19 81年我國出口商品中的工業製成品比重達5 3. 3% , 第一次超過初級產品比重46 .7 % , 以後不斷上公升, 工業製成品已成為我國的主要出口商品。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外貿出口實現了兩次大的跨越, 1986 年,紡織品取代石油成為我國第一大出口產品, 標誌我國擺脫了以資源為主的出口結構, 進人了乙個以勞動密集型製成品為主導的時期。19 95年,。但是, 在198 0 年一19 9 8 年這19 年中, 勞動密集型產品一直佔較大比重, 特別是目前作為我國最大類出口商品的機電產, 表面上屬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 但實際上我國出口的機電產品中75 % 以上是通過加工**實現的, 其中, 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加工, 增值率很低。

這說明同發達國家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佔優勢相比, 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層次較低。

口商品結構也有乙個明顯的變化過程。建國初期,我國處於經濟恢復階段, 在1 9 5 3 年的進口總值中,生產資料的比重達到9 2 . 1% , 佔了絕大部分。

60 年代國民經濟處於嚴重困難和調整時期, 生活資料佔進口總值的比重由19 5 3 年的7. 9% 上公升到19 6 2 年的4 . 8% , 生產資料則相應下降。

7 0 年代以後才明顯回公升。8 0 年代以後,改革開放不斷深人, 我國進口商品結構又發生新的變化, 工業製成品比重遠遠高於初級產品比重, 19 8 6 年以後一直穩定在80 % 以上。

( 二) 成目出口育品結構丈動的特點

第一, 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 向合理方向發展。我國出口商品結構歷經了80 年代初的以初級產品為主向以工業製成品為主的轉變,與9 0 年代中期以勞動密集型製成品為主向以資本、技術密集型製成品為主的轉變。目前, 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競爭的重要力量。

這些轉變反映我國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這種發展趨勢同世界**的總趨勢是一致的。

第二,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層次偏低, 靜態效益低下, 結構競爭力較弱。現階段, 我國經濟兩個根本性轉變尚未完全實現, 外貿出口以創匯為中心的觀念還沒有徹底改變, 造成外貿粗放經營, 出口製成品大多加工度淺, 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 特別是我國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競爭力還比較弱。這表明我國依靠產業多樣化、充足熟練的勞動力資源使製成品出口健康發展, 但還沒有在最具活力的技術密集型領域建立起國際競爭優勢。

( 三) 我閱進。育品結構丈動的特點

第一, 工業製成品進口穩步上公升, 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成為進口主導產品,進口商品結構呈現逐步優化的趨勢。198 0 年以來, 隨著我國外貿規模的擴大, 初級產品在進口總額中的比重逐漸下降, 工業製成品的進口比重穩步上公升。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的進口比重一直比較穩定,基本保持在30% 左右的水平, 近年來這一比重有下降趨勢。

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的進口比重呈上公升趨勢, 成為進口的主導產品。這種變動趨勢表明我國一般加工業的國產化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從而對原材料和中間產品的依賴程度逐漸降低。同時,隨著國內產業結構的不斷公升級,對國外先進技術和成套裝置的需求日益增加。

第二,進口需求剛性加強, 造成進口依存度較高。我國進口商品結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進口需求剛性不斷加強,造成國家進口依存度偏高。由於我國工業化起步晚,生產力水平較低且人均資源量有限,現代化建設中必需的物資、技術裝置嚴重不足, 很大程度上要依賴進口支援, 形成了強勁的進口需求和較高的邊際進口傾向, 這就造成了進口剛性。

8 0 年代後期曾一度出現原材料( 以鋼材為代表)進口過度的現象; 90 年代以來國家吸收外資增加, 外商直接投資也帶來大量裝置、零配件及輔料的進口, 使得我國進口依存度節節公升高。

二、我國外貿商品結構變動的原因分析

( 一) 目內產鴻始構的形響

理論和實踐都表明,一國外貿商品結構與其國內產業結構有密切關係。產業結構是一國進出口商品結構的物質基礎, 產業結構的狀況和演變趨勢制約著進出口商品結構層次的高低。下面就不同歷史時期國內產業結構的變動對外貿商品結構的影響進行分析。

建國初期,國民經濟處於恢復時期, 決定優先發展重工業, 忽視了對農業和輕工業的投人。結果,一方面, 造成消費品生產落後於社會需要; 另一方面,重工業的發展實際是加工工業的發展, 基礎工業受到忽視。所以多年來, 我國重工業產品在出口產品中比重一直不大, 而輕工業產品在國內長期緊缺, 難以發揮出口優勢; 反之,生產資料的進口佔我國進口商品的比重一直很大。

在重工業產品和輕工業產品出口能力不足的情況下, 國家只能將初級產品拿來出口, 以賺取外匯支付進口, 造成初級產品出口比重居高不下。

7 0 年代末, 我國開始針對國內嚴重的產業結構矛盾進行改革。首先, 加大了對農業投人, 使農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這一變化反映在我國的進出口商品結構中便是從80 年代初開始, 初級產品比重下降。

80 年代初, 我國實行鼓勵輕工業更快發展的政策, 連續10 多年的輕工業高速增長使輕重工業比例發生明顯變化: 輕工業比重從19 7 9 年的4 3 . 1% 上公升到19 9() 年的49 .

4 % ; 重工業比重則由5 6. 9 % 下降至199() 年的5 0. 6% 。

到o 年代初, 我國輕重業比例失調問題基本解決。同時, 外資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上,所以8 0 年代後期, 輕紡產品和以鞋類、服裝、玩具等為代表的雜項製品佔我國出口商品的比重均有上公升。

90年代以來, 我國加強了對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的投資, 特別是對能源、交通、通訊等「 產業瓶頸」 投資強度加大, 從而重工業重新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在這一時期的出口產品中, 辦公和電信裝置及機器比重有所上公升; 同時重工業化又帶來大量機械運輸類商品的進口,礦物燃料的濡求也在增加,這兩類商品在進口結構中的比重也上公升了。另外, 受世界範圍內新技術革命的浪潮的影響, 我國從90 年代中期開始加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2 加2 年, 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額首次超過紡織品,成為我國外貿出口的新亮點。

( 二) 成一出。育名在廿界上免爭優勢的母響

一國產品的比較優勢總是通過竟爭優勢體現出來, 而且一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更易於形成競爭優勢, 所以從競爭優勢的角度來研究商品結構更有價值。

在這裡我們引人**專業化係數飛c ( 亦稱**競爭力係數) 。其基本公式是: 件c=( 出口一進口)/( 出口十進口) 。

1 990 年一2 (x) l 年我國主要出口製成品的巧c 值最高的是雜項製品( 主要為鞋帽、箱包、玩具等) , 每年截保持在「.7 以上且呈上公升變化, 說明這類行業出口競爭力最強。機械及運輸裝置ts c 值雖全部為負, 但負值是逐漸減小的, 說明我國這類產業的竟爭力正逐漸增強, 9 0 年代以來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大量增加恰好和這個趨勢是一致的。

化學品及有關產品的ts c 值也全是負值, 其變化略有些不平穩, 但仍可見其競爭優勢逐漸好轉。

儘管的是機械及運輸裝置, 次小的是化目前我國出口製成品比重佔全部出口的so % 以上, 但竟爭既推力最強的是雜項製品, 競爭力最小的是機械及運輸裝置, 次小的是化學品及有關產品, 也即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出口商品主要來自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仍偏低, 但呈現逐步提高的趨勢。所以, 發展勞動密集型的紡織品出口,既是我們的乙個長期優勢, 也是我國經濟和外貿出口穩定增長的客觀要求。我國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競爭能力與我國機電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現狀相適應。

( 三)垮一辦司的形響

跨國公司對我國外貿商品結構的影響, 主要是通過對我國的**總量、**方式和國內產業結構的影響來實現的。

1.對我國貧易總童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 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到我國投資建廠。從而,帶來了大量建設資金、先進的技術裝置和管理經驗,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的經濟增長,突出的表現是外資企業對我國**總量增長的貢獻。從19 8 0 年到19 8 年這19 年裡,我國進出口總額增加了約7 .

5 倍,而外資企業的進出口額佔我國總額的比重則從1 9 8 0 年的0. 1% 上公升到『9 98 年的4 8. 7% , 接近我國進出口總額的一半。

2. 對我國貧易方式的影響

我國的外資企業有相當大一部分從事加工工業生產。隨著外資企業在我國對外**中的地位上公升, 加工**逐漸成為我國主要**方式中的乙個突出代表。在按**方式劃分的我國對外**構成中, 加工**項下的**額佔優勢。

進人我國從事加工生產的外資企業通過加工**的方式,銷它們的原料、零部件和機器裝置, 又控制了我國對其母國和其他國家的出口。這種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進出口商品的構成:外資企業要進行加工生產,大量進口原輔料和機械裝置, 使我國這部分產品在進口總額中的比重呈上公升趨勢。

其加工成品的出口又會引起我國出口商品結構中相應專案的比重增加。

3. 對國內產業的影響

更多的外資進人主要為了搶占我國國內市場。90 年代在我國以獨資或控股合資公司為投資方式的跨國公司, 其出口額對國內銷售額的比率遠低於全部外資企業的平均比率。這些外資的到來對國內製造業發展體現出明顯的產業壓制。

而我國為了吸引更多外資以促進國內經濟建設, 實際上給予了外企以「 超國民待遇」 。這樣, 跨國公司相對於國內企業, 其壟斷優勢更容易轉化為競爭優勢。產業壓制增加了我國產業進一步公升級的困難, 對我國外貿商品結構也帶來了不利影響。

三、優化我國對外**商品結構的對策思路

我國加人世貿組織之後, 將在更大的範圍、更寬的領域和更高的層次上融人世界經濟。要進一步發展對外**,就應從優化我國外貿商品結構人手。

我國出口商品頻遭國外反傾銷調查的原因及對策

題目 中國出口商品頻遭國外反傾銷調查的原因及對策選題的目的 通過分析其頻繁對我國出口商品進行反傾銷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應對對策 除此之外,也由我國頻遭反傾銷的現狀對我國自身的 保護措施進行 旨在減小國際對華反傾銷,以及因反傾銷對我國造成的負面影響,並增強我國的 保護力度,以促進我國經濟更高速增長。選...

國外土壤汙染防治立法及對我國的啟示

摘要 本文通過對國內外土壤汙染防治立法的介紹,指出我國應該借鑑日本 美國及澳大利亞的經驗,建立一部土壤汙染防治法,並突出強調我了國土壤汙染防治立法中所必須具有的原則及制度,預防原則 汙染者付費原則 可持續發展原則與公眾參與原則是防治土壤汙染所必須具備的原則,同時 責任制度 經濟刺激制度和土地恢復制度...

電子商務對中國外貿企業的影響及發展對策

作者 王莉娟歐陽曉波 經濟研究導刊 2014年第27期 摘要 在網路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全球經濟正進入數字資訊時代,電子商務作為一種以資訊網路為載體的 運作模式,在國際 中被廣泛應用,對外貿企業產生了重要影響。外貿企業交易成本下降,業務能力提高,發展機會增加,但外貿企業也面臨著電子商務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