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與實踐

2022-08-18 16:03:04 字數 4745 閱讀 1784

內容提要:勞動與實踐在形式、內容、過程和結果上是相同的,都是體力和腦力的付出,都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因而兩者是等價的。對它們作不同的理解原因在於實踐和認識的發展程度以及現行的哲學和政治經濟學在研究物件上的分歧。

這種分歧不利於正確理解勞動與實踐的真實含義。財富不等於商品。

關鍵詞:勞動實踐等價

勞動和實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唯一方式。對勞動與實踐的不同認識,是不同哲學和政治經濟學分支的焦點。那麼,什麼是勞動?

什麼是實踐?國內出版的漢語詞典中,對勞動的解釋是:勞動是人類創造物質或精神財富的活動,包括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對實踐的解釋是:

實踐是人們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有意識的活動。

先說勞動。勞動的方式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勞動的內容和過程是體力的付出和腦力的付出,勞動的結果是得到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體力的付出就是體力勞動。

大腦的思維活動就是腦力勞動。大腦是人體的最高指揮機關,人的一切活動就是在大腦的指揮下進行的。大腦的活動產生意識,意識是大腦活動的產物。

人的活動只有體力活動和腦力活動兩種,再沒有第三種活動方式。因此勞動包括了人的全部活動方式。人在勞動中獲得的對自身和對自然、對社會的認識就是精神產品,就是意識。

精神產品就是廣義的精神財富。任何人的勞動都是由人的大腦支配的有意識的活動。沒有什麼人的勞動不是靠大腦意識支配的,也沒有什麼人在體力勞動時大腦意識不在活動,不在指揮身體的。

而且,人在沒有體力支出時,大腦意識也在活動。或者說,人在付出體力勞動之前,也許就有腦力勞動在構思、在謀劃;在勞動之餘或之後,人的大腦又在總結勞動經驗,為勞動的繼續作好準備。大腦的意識活動貫穿於勞動的始終。

即使是體力勞動也伴有腦力勞動的付出,沒有單純的體力勞動。沒有腦力勞動的體力勞動是不存在的。勞動所創造的財富包括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廣義的精神財富,就是指大腦所得到的意識,它首先存在於大腦中,是無形的,抽象的。精神財富與意識本質上是指同一物件。任何腦力勞動都創造精神產品,不創造精神產品的腦力勞動是不存在的。

既然腦力勞動無處不在,既然任何腦力勞動都創造精神產品,那麼,我們就可以大膽地講,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勞動,人的一切勞動都創造精神產品。

再說實踐。實踐是在人腦意識的指揮下進行的活動。我們可以反問一下,又有什麼人的活動不是在大腦意識的指揮下進行的呢?

就是大腦有問題的人,他們的活動也都是在大腦的指揮下進行的。人類的實踐需要體力和腦力的付出。實踐的方式與勞動的方式相同,包括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

腦力勞動無處不在,它貫穿於實踐的全過程,只要有體力勞動就有腦力勞動。任何體力勞動都伴隨一定量的腦力勞動,單純的體力勞動是不存在的。實踐的內容和過程就是人的體力與腦力的付出過程,也就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過程。

無論人們的實踐是有目的的還是無目的的,它都能產生出物質產品或精神產品即意識。人類所需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意識就是在實踐中產生的。人的實踐活動必然能創造出物質產品或精神產品。

不創造物質產品或精神產品的實踐是不存在的。產品與財富本質上是乙個概念。因此,實踐的方式也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實踐的內容和過程是也體力的付出和腦力的付出,實踐的結果也是得到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從上述解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勞動與實踐在方式、內容、過程和結果上都是相同的,都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付出,都得到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勞動與實踐其實是乙個概念的兩種不同表述,其本質含義是相同的,都是指人的活動。那麼,又為什麼會出現勞動與實踐在理解上的差別呢?

或者說,為什麼會認為它們不同呢?我認為,這個不同和差別可能來自現行的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現行的政治經濟學主要是研究商品及其生產規律的,它把商品作為它的第一研究物件,勞動一般被狹義地理解為專指創造商品的活動。

作為人類社會勞動成果和財富的一部分的非商品形態則不是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物件,而且,政治經濟學往往把財富與商品等同看待。因而,在現行的政治經濟學裡一般把能夠生產出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商品的活動算作勞動,而對於沒有創造出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的活動,一般沒有賦予它應有的勞動意義。顯然,無論是物質財富還是精神財富都不與商品同義,商品只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中的一部分。

財富不僅僅包含商品,還有大量的由人類社會勞動創造的不是商品的東西也是人類寶貴的財富。把財富當作商品或是能直接轉化為貨幣的產品是對財富概念的錯誤理解。

具體說,對勞動的狹義理解有七個方面的表現。1、勞動被認為是指有目的的勞動,是為一定目的而勞動的。如打掃衛生是為了把某地方打掃乾淨。

2、勞動成果的具體性。要勞動,就是為了得到具體的勞動成果,如狩獵勞動就是為了得到具體的獵物。3、功能性。

勞動產品要能滿足人類的需要或提高人的勞動生產能力。如果既沒有生產出能夠滿足人類需要的勞動產品又沒有提高人的勞動生產能力,就不算是勞動。4、勞動的簡單性。

勞動是利用現有的知識技能去生產勞動產品,它所利用的知識是現有的,使狹義勞動在知識界面上體現為簡單性。5、勞動的間歇性。即人既需要勞動也需要休息。

勞動不是連續的,而是間歇的。6、是勞動的個體性。勞動一般被看成是人的個體行為,而不是一種社會行為。

7、勞動是指直接生產出商品的勞動,即能生產出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沒有或不能生產出用於交換的產品的則沒有被認同為勞動。而且,只有商品才能被稱為財富,因為,商品法則要求能夠被稱為財富的東西要能夠直接轉化為貨幣。

在商品經濟中,不能直接轉化為貨幣的勞動產品就沒有被稱作財富。能創造商品的勞動才是勞動,不能創造商品的勞動就不是勞動。這是對勞動概念錯誤認識的重要表現

人類社會的勞動實踐是從非商品實踐開始的。當今的社會生產不只有商品生產,還有非商品生產;商品生產只是社會生產的一部分,而且商品生產還要與非商品生產相銜接、融合。商品也只是社會產品的一部分,有很多社會產品不是商品,科學家、公務員的勞動就很難說是商品。

政治經濟學把商品作為研究物件,勞動價值理論就是在研究商品生產及其規律後得出的。由於商品生產只是人類社會生產的乙個狹隘表現,從而導致了勞動價值理論的狹隘適用性。從研究商品中得到的商品生產規律以及由此所推導出的資本主義發展規律就會出現與現實情況不符的結果。

而實踐則與狹義勞動概念的上述特性正好相反。1、人們的實踐兼有目的性和非目的性。有時人們的實踐是有目的的,但有時是不知道實踐的目的的,或者說人們不是為了某種目的而實踐的。

雖然實踐可以使人得到某種收穫,但是,人們在實踐中所得到的收穫往往不是人們事先想要得到的。比如,人們在狩獵實踐中得到了狩獵方法,但狩獵方法並不是人們狩獵的起始目的,而是狩獵勞動的副產品。2、實踐的成果兼有具體性和抽象性。

實踐有具體的成果,也有抽象的成果。出去走一趟得到對社會的映象,這種實踐成果是大腦對社會事物的認識,是抽象的。3、實踐的功能性和非功能性。

有時實踐行為和實踐成果往往不具有具體的功能,特別是那些尚未見成效或尚未表現出大數規律的實踐,實踐的功能是很難表現出來的。4、實踐的簡單性和上公升性。既有簡單的實踐,又有發展的實踐。

但從總體上、從長時段看,實踐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不斷上公升的,由簡單到複雜,由低階到高階。5、是實踐的間歇性和連續性。實踐有時表現為間斷的、不連續的特性,好象做完了這件事又去做另外一件事,互不相干。

然而,實踐卻伴隨人的一生。人從出生到死亡,生命不息,實踐不止。人的腦力勞動實踐在人的一生實踐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6、實踐的個體性和社會性。有個人的實踐,也有社會的共同實踐;個人的實踐一般要融入社會實踐中。7、實踐的非商品性和商品性。

實踐的最初成果不是商品。但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實踐成果中的一部份就變成了商品,但仍有很大一部份不是商品,如經驗、建議等就不是商品。財富是乙個相當廣義的概念,它包括能直接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也包括不能直接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精神財富大多是不能夠直接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或不能直接轉化為貨幣的勞動產品。雖然前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但是,我們不能認為它們就是可以直接轉化為商品和貨幣的東西。因此必須正確理解財富的概念。

對勞動概念和實踐概念出現理解差異還有如下原因:

一是實踐首先是乙個哲學概念和範疇,存在於認識論哲學中。對於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是不需要使用這個概念的。而勞動則是乙個具體的概念,是能夠養家餬口的活動。

每天為了生計必須勞動。二是勞動概念的具體性與實踐概念的抽象性。能創造出具體產品滿足生計需要的勞動就是勞動;休息、娛樂、出行、交友等就不是勞動。

三是實踐的概念是伴隨著對認識的理解而產生的,它產生的時間要晚於勞動概念。當人類社會對自己的意識活動還沒有認識的時候,實踐的意義就不被理解,認為有很多實踐活動是無效勞動,從而把勞動從實踐中分離出來了,把實踐同勞動分開了,而形成了兩個概念。這是由實踐的程度所決定的意識水平決定的。

反過來,沒有對認識的正確理解就不會有對實踐的正確理解。也就是說,這是乙個認識發展的過程和結果,當實踐和認識還沒有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人們對於實踐的豐富存在和意義也就不會有正確的理解。現實中,對勞動的狹義理解依然沒有得到根本的變化,人們對沒有或者不是直接生產出滿足人類自身需要的物質產品的活動仍然沒有認同為勞動,而是認為是無效勞動。

其實,只要我們好好想想「磨刀不誤砍柴功」、「前人栽樹後人吃果」這兩句話就可以理解某些實踐對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意義。我們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生存和發展,只不過是「磨刀」與「砍柴」、「栽樹」與「吃果」的關係罷了。如果沒有栽樹,又哪能吃果呢?

但是,由於所栽的樹有的成活了,有的卻沒有成活;或者,有的人栽了樹卻沒有吃到果子,我們就對為沒有成活的樹所付出的勞動不予承認,或因為自己沒有吃到果子就說當初的勞動是無效勞動。

如果廣義地理解實踐的概念、狹義地理解勞動的概念,那麼,實踐概念的外延要比勞動概念的外延大得多;而且,實踐包括勞動在內,勞動包括在實踐之中,是實踐的乙個子系統。顯然這種假設是不正確,是違背勞動的本義的。勞動本來就是廣義的,而不僅僅是能生產出具體勞動產品、能滿足人們即時的物質需求的活動;而是包括不能生產出具體產品、不能滿足人們即時的物質需求的活動。

不具體的、不能即時消費的產品能夠滿足人們以後的需要,或對人們的下一次的生產消費有幫助,能夠被人們利用,因而也是有用的,只不過可能不是自己用而是別人用;不是當時用,而是以後用。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勞動與實踐等價。人的一切活動都是人的勞動實踐,都能創造物質財富或精神財富。得出這樣的結論,將有助於我們正確認識價值。

《勞動與實踐》教學計畫

一 指導思想 一是以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精神為指導,積極探索課程改革新路,著眼於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現狀,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培養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促進辦學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 ...

勞動實踐計畫

爾林兔中學勞動實踐教學計畫 學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教書育人和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學生自身素質 充分發揮知識技能優勢 服務社會的重要渠道,是第一課堂教育的有效延伸。一 目的意義 為了加強本校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愛科學 愛勞動的習慣,提高環境教育意識,使全校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

勞動實踐計畫

二0一二年度勞動實踐活動計畫 勞動是鍛鍊人身心健康發展的途徑 是培養乙個人具有良好品格的方法之一,因此,我們必須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勞動教育是小學教育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培養學生熱愛勞動 學會勞動,在德 智 體諸方面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學年,通過勞動教育活動讓學生初步掌握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