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國家財政》談談如何說課

2022-07-31 01:48:05 字數 3792 閱讀 4293

我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參加過說課比賽,從中感覺到自己之前對說課還認識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只說「我是怎麼教的」,不說「為什麼這麼教」;其二,將「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與「說教學過程」等幾個環節完全割裂開來講,對其內在的聯絡沒有深刻認識;其三,把說課理解為對自己曾經上過的一節課的小結或反思,即把說課理解為一種課後的行為。鑑此,本文就在說課比賽過程中的一些體會,談談如何說課。

一、為什麼要說課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學規律的正確性已被千百年的教學實踐所證實,在集體備課中,教師在向同事交流自己的教學設想時,如果只談自己將怎樣教這節課,而不講為什麼這麼教,同事則難以提出科學的建設性意見。如果能在講自己的教學設想的同時,說明自己的教學方案的理論及實踐依據,則一方面能使自己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具有科學性及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能給同事以啟迪,並能引發同事間的較深層次的討論。

二、怎樣說課

一般來說,說課需要說明自己的本節教材的認識、學生學情怎樣、對此準備採取怎樣的教法來指導學生的學法、教學過程將如何組織等幾方面的內容。

(一)說教材

「說教材」即要說明自己對本節課的教材的認識,一般包括教學的目標、重點和難點的分析、本節課教材內容在全書或本章中的地位等內容。

1、教學目標

課標中明確規定了學生發展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所以我們在具體闡述學習目標時,應說明知識技能目標(即所謂「雙基」目標)、學習方法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例如,高中政治《國家財政》一節的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識記財政、預算、決算、財政收支的含義,理解財政收入的影響因素及財政的巨大作用。

能力目標:聯絡國家財政政策的材料,說明財政的巨大作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理解事物內部聯絡、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框學習,增強學生國家觀念,教育學生關心支援財政工作,以國家利益、經濟建設為重。一般地說,單純通過一節課就能達到形成某種價值觀或某種學習態度是不可能的。

2、教學重點與難點

以往許多教師在確定一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時,往往是從學科中心、教師中心的角度去考慮的,他們把學科的主幹知識(包括基本技能)當作教學重點,把自己從學科角度考慮的那些比較抽象、邏輯關係較為複雜的主幹知識當作教學難點,而且往往這些重難點都是從教參中「參考」出來的。熟不知教材和教參是全國統一的,而各校各班的學生卻是千差萬別的。同樣的知識對甲校的學生是難點,但對乙校的學生可能就不是難點。

由於說課是課前行為,因此,通常可將教學重點和難點改為「預設教學重點和預設教學難點」,到真正上課時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調整。

(二)說學情

要實現從「心裡有教材」到「心裡有學生」的轉變。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學會「教學觀察」技能,掌握學生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通過教學觀察,能夠及時知道自己的教法是否適應學生的需要,學生是否聽懂了講授的內容,學生對教學的態度怎樣,能夠了解學生在學習中哪些知識技能掌握得比較好,哪些還沒有完全掌握。教師可以根據這些資訊,及時對教學作出調整,以減少無效勞動,確保教學活動不偏離預定的教學目標。

在這一部分,不能簡單的說這一節內容對學生而言怎樣陌生重要,也不是簡單的把個別學生定性為某一年級全體學生的共性,如高一學生比較好動,性格上普遍怎樣。這些都比較空泛。最好能加上你所教班級的具體班情,比如我所教的四個班是普通班,9班學習興趣濃厚,但往往思維深度不夠、準確性稍微欠缺,需要引導;10班思維活躍、反應迅速,但較少主動去思考之所以然,需要提問;11班級較為沉悶,但具有一定的思維深度,需要調動積極性;12班課堂活躍,但學習自覺性不夠強,需要時常監督。

這樣可以做到因「情」施教、因材施教

(三)說教法與學法

按新的課程理念,教學的過程是以學為本,教的目的在於學,教師怎樣指導學生學習本節課知識的過程就是「教」與「學」的整合。因此,說課時可將自己對本節課的「教法」與「學法」的預設方案合起來說。

1、「教」要遵循「學」的規律。

學習是要循序漸進的,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學習本節課內容的特點對教材進行必要的優化重組。例如,《國家財政》一節教材的呈現順序是國家財政相關定義,及其作用和收支關係,由於在前一框學生已經學會了「對個人收入的分配」,因而教師可指導學生將本節知識的學習順序調整為對國家收入的分配。先通過「對個人收入的分配」的簡要複習,然後指導學生對國家收入的分配的案例了解分析,得出國家財政的含義,接著順其自然的分析財政收入和支出的定義,最後引出「收支關係」。

在此基礎上再提出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和國家財政的作用,使學習以循序漸進地方式向縱深發展,突破重難點。

知識遷移是學習的重要過程。如上例,從「對個人收入的分配」的學習成果向「對國家收入的分配」的未知領域探索的過程,就是知識遷移的過程,也是學習能力提公升的過程。

學習是需要啟發的。如上例,教師在「提出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上通過巧妙設定問題,如國家的財政收入是否想收多少就能收多少呢?,這就是在學生已有經驗基礎上學習新知的一種啟發。

而教師再通過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去探索「收入過多」與「收入過少」的未知領域,就是讓學生之間相互啟發。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小組討論的任務一定要明確,任務不能太大,對於學生得出的結論一定要給予充分的尊重並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最好在備課時能夠預先準備學生可能得出的結論或問題。

2、「教」與「學」的活動要講求效率

對於本節教材的學習重點和難點要設定出具體的學習方案,根據知識點的特點指導學生採取不同的學習方法,如**法、比較法、討論法、講授法等。但一定要注意學習的效率。教師的講授法對於知識的傳授效率是最高的,發現法、討論法則學習效率較低。

不能將全部知識的學習都採用發現法、討論法。在課堂教學中,他主學習與自主學習應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說課時,必須說明拿什麼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為什麼要進行討論(即該問題進入討論的價值所在),對討論中可能提出的問題或結論有何預見,如何應對?

3、多**手段的使用要恰如其分

一般在教學中計算機的使用通常有五方面功效:其一,使用課件(尤其是動畫)解決學習的難點,使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變得直觀、易於理解;其二,展示大量背景材料(文字、圖表、**音像等),供學生分析歸納;其三,創設課堂環境氛圍,進**境教學;其四,現場查詢網路資料,指導學生利用網路蒐集、處理資料;其五,展示習題、板書,提高課堂教學容量。在說課時,不能簡單地說「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而應說明本節課運用計算機的哪些功效解決哪些問題。

如果滿堂使用多**手段,勢必造成知識容量過大,學習有效性下降。

(四)說教學過程

一般來說,「說教學過程」主要包括「引入新課」、「教學過程的大致流程」、「重點和難點知識的學習指導方法」、「課後拓展(鞏固性練習和探索性練習)」等內容的陳述,每一環節所安排的教學時間。限於時間,通常不必詳細地解說本節課的具體學習內容,不要把「說課」當成「講課」,也不能當成「課後反思」來說。

1、引入新課的方法要根據教學內容而定,有的採取複習引入,有的採取趣味故事引入,也有的採取問題引入,有時也可在學生自主預習的基礎上直接問學生:「對於本節教材內容,你最困惑的問題是什麼?你最感興趣的問題是什麼?

」,然後組織學生相互釋疑,教師再因勢利導地切入主題。總之,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學習的主題是引入新課的重要任務,因此也是說課時的乙個陳述重點。

2、「教學過程的大致流程」通常只須簡要介紹,但要說明在什麼時機、用什麼方法或採用什麼教學輔助工具解決什麼問題,知識與知識之間的承轉如何實現?對於「重點和難點知識的學習指導方法」,通常需要比較詳細地說明,不僅要介紹「怎樣教」,還要講解「為什麼這樣教」(或者「這樣教對實現學生三維發展目標有什麼好處」)。這也是說課時陳述的重點。

3、「課後拓展」一般指布置考試真題、思考題或練習題,這些題目必須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從鞏固到內化,從內化到強化,也必須符合「一年高考三年備考」的教學理念。說課時還要簡要說明讓學生做這些題目的具體用意,它與本節課重點知識的關係或與下一節教材學習的關係。

三、總結

說課必須基於「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的指導,它沒有固定程式,你也可以把「說教法與學法」和「說教學程式」整合起來講,只要把握好講清「我將怎樣教」和「我為什麼這樣教」這兩個問題,就達到了說課的目的。

7 2國家財政

2 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 難點 促進國民經濟平穩執行的作用 依據 高一學生的生活閱歷膚淺 社會經驗淡薄,有零散的感性材料,沒有系統的理性思維。二 說學法 亞里斯多德說 告訴我的會忘記,給我看的會記住,讓我參與的會理解。現在高一學生的思想活躍 自我表現意識強,但由於各種客觀原因,不能上網查閱資料 社會調...

8 1國家財政專題檢測

第八課財政與稅收 基礎鞏固 1 近年來,我國財政投入優先向新農村建設傾斜,向社會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傾斜,向困難地區 基層和群眾傾斜。財政投入的 三個傾斜 體現了 財政優化資源配置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功能 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要求和共建共享的發展理念 國家採取緊縮性財政政策 刺激需求,拉動經濟增長...

《國家財政》教學設計

第八課第一框 國家財政 教學設計 一 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 經濟生活 第三單元第八課第一框的內容。通過這一課題的學習,有利於引導學生認識 是如何參與社會分配的,幫助學生感受財政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因此,學習這一課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從全書來看,這一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