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戰略與競爭優勢 聯想與戴爾之戰

2022-07-29 12:03:02 字數 2824 閱讀 6578

聯想是全世界第乙個引入影視明星作廣告的pc廠家,從1+1電腦,到各種系列的家用或商用機,聯想玩的都是這種將pc品牌消費化,將**敏感度隱藏起來的「增值遊戲」

·在任何乙個戰場上,如果你要玩pc遊戲,都不得不直接面對戴爾模式的三個金律:壓縮庫存,傾聽顧客意見;直接銷售。

在2023年,楊元慶與他的團隊有乙個「420誓師大會」,會上他宣布了新聯想的戰略目標:「我們一定要和聯想的全體同仁一起,使聯想在10年內成為全球領先的高科技公司,進入全球500強」。在這一「戰略」體系中,他同時宣布了「聯想三層產品業務鏈」:

第一層業務鏈是提供現金流的台式商用、台式家用、筆記本和主機板業務,第二層增長業務是伺服器、手持、外設等,支撐未來發展的第三類業務是所謂的服務類業務,包括資訊運營、it服務和it141等,這是為了更遠期的持續發展需要播種、長線培育的業務。按照聯想的戰略布置,通過服務助產品增值、產品助服務成長的業務發展策略,同時兼顧這三個層面的發展。

「這是乙個既能幫助我們提高投入成效,又能降低投入風險的業務發展策略」,楊元慶對此是信心百倍的。但是,熟悉這三個層面業務理論的人都知道,這種業務戰略安排的關鍵有乙個所謂的「階梯實現」:「從現實到未來的階梯」是由第一層業務,也就是有較大利潤和現金流的核心業務,支撐第二層增長業務與第三層種子業務。

而「從未來到現在的階梯」,則是通過種子業務的培育、測試、選擇與淘汰來保證業務鏈的持續。 從這種角度看聯想,我們可能就不會像楊元慶那麼樂觀,因為聯想在第一層面的pc業務,明顯地將無法避免與戴爾之戰,我的判斷是,這一戰聯想贏的可能性極小,因為戴爾的核心競爭力恰在此時好是聯想核心競爭力的克星。

在乙個既定的產業中,對競爭優勢的爭奪主要是圍繞所謂的「三維競爭優勢」——客戶優勢、地域優勢和產品優勢展開的。聯想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將這三者集成為一體,創造性地將高科技的pc競爭轉化成了消費化競爭。

通過把握消費者心理,通過品牌推廣,通過銷售渠道控制與區域網路建設,通過在國企及**部門方面建立起業務關係網,聯想將銷售點、消費者(特別是**和企業)與它自己之間的三角關係變成了乙個「價值增值遊戲」,每個參與者都從遊戲中獲得了好處,從而使得聯想成為最大贏家。

從1+1電腦,到各種系列的家用或商用機,聯想玩的都是將**敏感度隱藏起來的「增值遊戲」。聯想是全世界第乙個引入影視明星作廣告的pc廠家,這種將pc品牌消費化的中國式創造,成功地將渠道利潤做到了乙個新的高度,從而將只會「高舉(價)高打(中心城市)」的ibm、康柏、hp等擠出舞台。

但是,這一招對戴爾基本無用。在任何乙個戰場上,如果你要玩pc遊戲,都不得不直接面對戴爾模式的三個金律壓縮庫存、傾聽顧客意見、和直接銷售,這三個金律在產品、客戶和地域上創造的競爭優勢,在除中國外的市場上都屢戰屢勝。

如果你不能從成本和收益上拿出趕走遊戲主角的方案,結果就只能是自己被趕走,這就是ibm、康柏等退出pc的原因。不是ibm、康柏真的沒有實力與戴爾長期一拼,而是ibm、康柏沒想出比戴爾更好的招來當老大。這個「招」就是競爭優勢與核心競爭力結合下的贏利模式。

所以我一直在強調乙個觀點:聯想進入國際市場絕不僅僅是乙個規模和品牌問題,而是它的競爭優勢與核心競爭力結合下的贏利模式問題,為什麼acer在國際市場終究無法成大器,原因也在於此。

聯想當然不願意承認戴爾對自己構成的是致命威脅,他們寧願相信戴爾無非是在「效率」上比自己做得好,而如果單純比效率,聯想有什麼比不過?2002年3月聯想集團高階副總裁馬雪徵在香港表示,聯想加速其按訂單生產(made-to-order)的個人電腦(pc)業務,以抵抗戴爾電腦的競爭,來維護其市場份額。馬雪徵稱,加強聯想集團的按訂單生產的電腦業務,是為了加強其競爭實力。

戴爾能稱霸全球個人電腦生產商,部分原因就是在按訂單生產的銷售模式的實力。

針對這種情況,戴爾公司的主席兼ceo麥可·戴爾也在香港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一點都不奇怪。我們的許多競爭對手以前都這樣做過,他們是否成功了呢?

我想許多人都會作出否定的答案。至於聯想是否會取得成功,我們還是拭目以待吧。」

聯想是不是可以從效率上與戴爾一博?到目前為止,結果仍然是個謎,但聯想顯然比我們更清楚謎底。事實上,聯想已經作出了回答,當聯想在2023年底提出「關聯應用戰略」,實際上等於在宣布啟動它的第二層面(伺服器、手持、外設等)來接替第一層面(台式商用、台式家用、筆記本和主機板業務等)成為未來兩到三年的「現金流」。

現在的問題是,第二層面的錢什麼時候才真正賺到?賺錢的第一層面能不能挺到足夠的時間使第二業務真正賺錢?

應當說,「關聯應用戰略」是乙個很好的概念,這個概念成功地將第一層面的計算機與第二層面的外設,手持,甚至伺服器等有機地結成乙個整體,「實現以主動的方式,無縫地整合網路資源,為使用者提供高效、貼切的服務,充分釋放網路能量」(楊元慶的話)。

但任何概念轉化為實際操作都面臨著「落地問題」,這裡面至少有三個問題是聯想必須面對的:

第一, 相關廠商對「關聯應用戰略」的認同與響應問題,要「實現以主動的方式,無縫地整合網路(終端)資源」,首先需要製造這些終端按統一的標準與聯想合作,比如,你要用手機來控制計算機,控制家用電器,沒有摩托羅拉,諾基亞或者tcl或者長虹等廠家的支援,憑聯想自己單打獨鬥,如何成大氣?***在技術上早就成熟了,但為什麼到最近兩個才在歐美成為消費主流?原因就在於生產***的索尼等廠家得到好來塢的支援,沒有片源,機子有什麼用?

光憑索尼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是難以支援整個產業的。

第二, 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問題,若干「整合家用電器的努力」都以失敗告終的多,比如電視與錄相機的整合,攝相機與照相機的整合,都沒有獲得大的成功。有時候消費者並不象我們想象的那麼「功利」:明明電視與錄相機(或者***)機「整合」可以大大地節省空間與成本,但消費者有時候並不接受這種整合。

聯想的「關聯應用戰略」不是簡單的整合,但它背後的「哲學」思想與上述思想是一致,這種整合其實早在五年前摩托羅拉與諾基亞就提出過,摩托羅拉的「digitaldna」不就是想追尋那個「飛躍無限」的「total solution」(全面解決方案嗎)?但摩托羅拉不也還在手機產業中苦苦掙扎嗎?

第三, 這一戰略與聯想的核心競爭力是否一致?這才是聯想真正的硬傷。

企業競爭優勢與價值鏈管理

培訓時間 6小時 培訓大綱 一 企業競爭優勢是利潤率的根基 二 企業的四大競爭優勢源泉 1 壟斷的競爭優勢 2 資源的競爭優勢 3 核心能力的競爭優勢 4 戰略活動的競爭優勢 三 基於價值鏈的戰略活動分析 1 價值鏈的理解 2 價值鏈理論的由來與發展 3 企業價值鏈的分解 4 企業價值鏈分析 四 價...

知識網路與集群企業競爭優勢研究

作者 封涵莊琦 環球市場資訊導報 2018年第18期 集群企業正成為聯絡地方產業集群與全球生產網路的重要紐帶,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業集群公升級和演進的微觀動力。本文將研究的視角深入到集群內部,以知識網路分析為起點,運用結構和關係兩個維度定性和定量描述了知識網路的特徵,論述了知識網路與集群企業競爭優勢...

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競爭優勢構建

作者 付寶強 現代企業文化 理論版 2008年第19期 摘要 面對日益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企業必須保持良好的競爭優勢才能在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人力資本作為企業價值創造的資本之一,對企業的價值貢獻越來越大。任何企業要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提高管理效率,增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就必須進行有效的人力資源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