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村經濟結構和農業生產結構調整調查報告

2022-07-28 20:27:06 字數 5522 閱讀 9437

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

按語:全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會議以後,騰衝縣委、**,及時於2023年10月23日,召開了騰沖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會議,會議全面傳達了全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會議精神,原縣長王彩春作了題為《全面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步伐大力提公升農業整體素質和效益》的主題報告。新一界縣委、縣**及時安排,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農業投融資體制、產業培植(包括木材精深加工、茶葉、烤煙、晾曬煙、乾果、香料、藥材、香菇、雪雞)、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情況、農業和農村工作政策研究等6個方面分13個專題開展調研後形成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立足於研究解決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具普遍性的問題和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今後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思想、工作思路、目標任務和主要措施,並於5月12日與這項工作的責任人簽定了目標考核責任書。一、一九九八年以來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情況一九九八以來,縣委、**切實加強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深入貫徹**和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圍繞增收調結構,突出特色闖市場,依靠科技增效益」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我縣根據騰衝的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以市場為導向,重點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依靠科技進步,大力組織實施「種子工程」、「畜禽良種工程」等工程,改善農產品品種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扶持龍

頭企業發展,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引導農民從事

二、三產業,提高農民人均資源占有率。五年來,我們克服了自然災害頻繁等不利因素的影響,農業和農村經濟保持了持續、協調發展的態勢。 一是農村經濟總量增加,農業產業結構漸趨合理。

2023年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112961萬元,比97年增30249萬元,增長36.6%;實現農業總產值96473萬元;比97年增21685萬元,增長37.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07元,比97年增457元,增長39.

7%。2023年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中

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為65.3:14.

6:20.1,與97年相比,第一產業下降2.

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下降0.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上公升了3.3個百分點。

二是種植業結構調整有了較大進展,培植出一批骨幹產業。糧經比例有所調整,2023年,糧經比例為69:31,經濟作物比例比97年上公升了1.

5個百分點,優質特色作物品種面積進一步擴大,無公害農業產品生產逐步擴大。主導產業得到鞏固發展,到2023年,全縣糧食總產量為22733萬公斤,比97年增12.2%;油菜籽總產1900萬公斤,增800萬公斤,增長72.

7%;林業社會產總值實現4億元,增109.27 %;烤煙產業實現產值6460萬元,稅收1160萬元,菸農收入5300萬元;茶葉總產329萬公斤、產值3455萬元、茶農收入2419萬元,分別增55.2%、150.

8%、105%。 特色產業有不同程度的發展,以冬早包穀、冬早季菜等為主的冬季農業開發和熱區開發取得新進展,到2023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9萬畝,總產9萬噸,加大了大棚菜、無公害菜和野菜的

開發力度;幹(水)果總面積達到4.14萬畝,比97年增195.7%,新植銀杏10萬畝,培植了北部地區烏梨、白花木瓜等水果產業,擴大南部地區桔子和晚柑種植面積,積極探索柯子等野生水果栽培技術;香料種植面積達到4.

2萬畝,比97年增40%,形成了以草果、花椒、八角等為主的香料種植格局;藥材、花卉等特色產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種植面積達到2200畝。 三是畜牧養殖結構進一步優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產品。到2023年,全縣肉類總產量達到3.

2萬噸,比97年增長67.2%;奶產量71噸,增208.7%,畜牧業產值實現1.

42億元(90不變價),增60%,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23%,比97年提高5個百分點;水產品產量達到2565噸,擴大了稻田養魚養殖面積。 四是農產品加工業有了新的發展,湧現出一批涉農龍頭企業。全縣共有糧油加廠(作坊)240多家,具有一定規模上檔次的加工專業大戶有17戶,開發出一批食用油系列產品,如菜籽油、草果油、八角油、花椒油、紅花油茶茶油等。

古林實業、 雲騰快餐、太極果脯、清涼山茶業、高黎貢山生態茶廠等龍頭企業的帶動力逐步增強。以蔬菜為原料的加工企業有了一定規模,如寸師傅幹醃菜、綺羅醃臘製品等。 五是科技應用水平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有一定改善。

2023年全縣優質稻種植面積12.5萬畝,其中餌絲專用公尺3萬畝,雙低油菜面積16萬畝,雜交包穀面積14萬畝;建成無公害茶葉2.7萬畝。

六是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步伐加快,農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通過發展加工業和旅遊業,開展境外

勞務輸出,逐步把農民引導到

二、三產業上來,改變了農民就業結構,增加了農民收入。 二、當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從總體上看,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確邁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但農業基礎設施脆弱、城鎮化程度低、農村經濟結構不盡合理、農產品流通不暢、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和勞動者素質不高等,仍然制約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在新形勢下,騰衝同全國、全省一樣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面臨加入世貿組織、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與挑戰,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處於重要的轉型時期:農業生產目標已從主要追求農產品數量向穩定總量、優化品種質量轉變,但「資源型、原料型、趨同性」的狀況還未根本改變;生產方式已從小農生產向產業化生產轉變,但以傳統農業為主體的生產經營格局還未根本改變;增長方式已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逐步轉變,但農業綜合素質低、總體效益差的狀況還未根本改變;資源開發方式已從掠奪型逐步向開發與保護並重的可持續發展轉變,但農業基礎設施脆弱、生態環境仍不容樂觀、人口增長對經濟和環境的壓力繼續增大的狀況還未根本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問題仍然存在,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滯後的狀況還未根本改變。主要表現在:

一是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還不夠突出,品種結構和生產布局還沒有大的變化,農業的質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縣雖加大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但在調整過程中過於強調糧經結構,種養結構比例的改變,重視面積和數量的擴張,面對提高農業質量,培

育品牌,忽視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對一些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的優質、珍稀、特色農產品扶持開發不夠,形不成規模經濟。對農業結構調整的認識還不夠全面,還沒有從根本上跳出就農業調農業的小圈子,農村

一、二、三產業結構仍不合理。 二是農業基礎設施和物質技術條件總體水平低,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比較滯後,特別是資訊和技術服務還不能滿足廣大農民調整結構的需要。我縣經過「八五」和「九五」期間的高穩農田建設和中低產田改造,農田基礎條件得到了一定改善,土地綜合生產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但目前仍有50%的農田屬中低產田,這部分農田仍處於「靠天吃飯」的現狀,特別是坡耕旱地抵禦自然災害能力更弱,基本上處於「雨養農業」的狀況。

另外,我縣雖已形成縣級以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和畜牧技術推廣中心牽頭,鄉鎮農科站和畜牧獸醫站為載體,科技示範戶為觸點的農業服務體系,但在服務過程中仍於產中指導為主,對產前的市場**和產後的流通指導較少,無法提供給農民超前市場資訊,農戶難於圍繞市場需求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三是農村市場發育不全,農產品交易市場建設滯後,農產品流通渠道仍不順暢。改革開放以來,我縣雖著力建設了一批農村集貿市場,但這些市場布局分散,規模較小,設施簡陋,功能落後,無資訊服務網路,大部分農產品仍在露天下交易;沒有貯藏、冷凍、周轉條件,交易完全處於自然成交,同時據調查我縣70%左右的農產品無固定的交易場所,均為佔道經營或市場外零星交易,已無法適應當前大市場、大流通的需要,篇二:

隆回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

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夯實現代農業基礎 --隆回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的調查與思考隆回縣是乙個典型的農業大縣、人口大縣,農業人口104.1萬,佔總人口的90.4%。

隆回縣農業的發展,經歷了由集體化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機制、體制等生產關係得到了調整,生產力得到解放,農業和農村經濟實現了階段性的飛速發展,完成了農村由貧窮到溫飽的歷史性跨越,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已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迫切要求和相當長時間內的艱鉅任務。當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隆回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現狀與成效:

近年來,隆回縣緊緊圍繞「農村發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這一目標,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不斷提高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全面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農民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主要成效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區域特色經濟更加明顯

近年來,全縣因地制宜,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大規模和產業特色的區域性生產基地,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建立了以三閣司等為主的萬畝商品魚生產基地;以七江等

鄉鎮為主的萬畝模式化稻田養魚基地;以六都寨水庫等網箱養魚基地。以縣金山牧業公司為龍頭的優質肉牛、肉羊生產基地。以320國道及花金公路沿線鄉鎮為主的無公害生豬生產基地。

建立了以小沙江為主的無公害金銀花生產基地、北山鄉鎮為主的龍牙百合生產基地、七江鄉為主的尾參生產示範片、金石橋為中心的寶慶苡公尺生產示範基地等中藥材基地。以小沙江鎮為中心的反季節蔬菜基地,以山界、北山、三閣司為中心的「三辣」基地,以桃洪鎮等320國道沿線鄉鎮為主的大棚蔬菜基地。以中低海拔鄉鎮為主建立了65萬畝無公害、綠色有機標準化種植富硒大公尺基地。

南面鄉鎮以及六都寨鎮、司門前鎮、金石橋鎮、高坪鎮為主的工業原料基地和速生豐產林基地;以西洋江鎮、六都寨鎮、南嶽廟鄉、橫板橋鎮、荷香橋鎮、石門鄉、三閣司鄉等鄉鎮柏木生態益林基地;灘頭鎮、巖口鄉、荷田鄉、六都寨鎮、高坪鎮、司門前鎮、大水田鄉等鄉鎮筍林兩用林基地。此外還有以週旺鎮、巖口鄉灘頭鎮、雨山鋪鎮、荷香橋鎮,荷田鄉等鄉鎮為重點5萬畝烤煙基地。

2、產業化經營取得實質性進展,龍頭企業和地方名牌產品形成。

近年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大幅提高,全縣湧現了頗具規模和競爭力的銀海藥業、小沙江藥材協會、恆隆生物有限

公司、毅鵬金銀花保健品****、湖南桃花食品****、隆回縣龍牙百合協會、匯隆公司、週旺家私工業園等龍頭企業,地方名牌產品如金銀花、龍牙百合、桃花三辣食品等逐漸走出隆回,走向全國甚至走出海外。

3、農產品加工產業初具規模,加工流通產值增長較快。 初步形成了門模擬較齊全、產品種類較多、規模不斷擴大的農產品加工體系。糧油、蔬菜、水產品、中藥材、烤煙、竹木等大宗農產品產業鏈頭得到不斷的擴充套件和延伸,加工體系不斷完善,農業綜合效益顯著提高。

2023年,農產品加工率達到30%,農產品加工總產值達到26億元。

4、農產品商品率提高,農村經濟發展加快。

2023年全縣農產品商品率達70%,比2023年增長45.2%。2023年農業產量總產值實現15.

59億元,比上年增長比上年增長6.1%,農民人均純收入2232元,比上年增長8%,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318元,比上年增長9.99%。

5、農業綜合開發的投入明顯增加。

「十一五」期間,我縣農業綜合開發專案投資3548.83萬元,其中**財政投資1047.36萬元,省級財政投資571.

22萬元,市級財政投資106.36萬元,縣級財政配套244.68萬元,銀行貸款988萬元,群眾自籌895.

41萬元。財政投

入極大的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改善了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帶動了農業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

6、二、三產業迅猛發展,促進農村勞動力合理轉移全縣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紮實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快速發展,在有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有效推動了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的深刻變化。據初步調查統計,到2023年底,全縣農業總人口104.1萬人,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為70.

68萬人,其中,從業人員為34.9萬人,常年性剩餘勞動力資源約18萬人,季節性臨時剩餘6.2萬人。

其中按從業結構分,從事第一產業的21萬人,佔從業人員的60.2%;從事二三產業的13.9萬人,佔39.

8%。在轉移到二三產業的農村勞動力中,行政區域(指縣市區)內就近就地轉移就業3.75萬人,行政區域外勞務輸出10.

15萬人,境外就業人員約200人,實現勞務經濟收入近120億元。

農業與農村經濟工作總結

一 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概況 2013年農業增加值比2012年增長4.5 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9791元 糧食產量達到757.1萬公斤 年出欄生豬3.7307萬頭 新增壽果100畝,品改900畝 農業招商引資2千萬元。農業和農村工作完成情況 鎮主要是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居民 社會事業發展,經過全鎮廣...

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我們花莊村是俞垛鎮的乙個偏遠村落,距離鎮里大約12公里,我村地處三縣市交界處,全村共有農業人口2358人,非農業人口104人,耕地面積4000多畝,河溝面積3000畝以上,村集體收入18萬元,三產總產值一億元,人均純收入6480元,村所在轄區私營企業6加,加油站,奶牛場各一家,主要以加工毛絨玩具 石...

農業與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述評

作者 唐功軍 農民致富之友 2017年第06期 摘要 農村 農業和農民三者之間相輔相成,緊密聯絡,三者缺一不可。離開了農業談農村發展是無水之源,離開了農村談農業生產是無本之木,離開了農民談農村和農業發展更是沒有任何意義,因此,將農業納入到農村發展的整體系統之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主要結合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