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關鍵人才的秘訣 建立三環連線

2022-07-27 17:54:04 字數 3831 閱讀 8670

平時感慨「三軍易得,一將難求」;當骨幹員工辭職時,卻又說「離了誰,地球都一樣轉」——似乎每個管理者都有過類似的「精分」表現。當然,沒有哪個員工會真的因此認為撞上了個「精分」的領導。因為說這兩句話時語境截然相反:

前者往往是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後者則是為了安撫自己和別人,其實就是自欺欺人。

地球當然不會因為少了乙個人而停轉,但組織的運轉卻是依靠人的推動。乙個螺絲釘被人拔走都可能導致機器執行故障, 而員工甚至還無法像零件那樣被等價並且立刻得到替換。根據調查,招聘同等能力的員工頂替跳槽者往往要增加20%左右的直接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很多重要位置的員工需要一定的招聘時間和磨合週期,絕非如模具化零件那樣,可以隨時下單,即裝即用。

因此,一般認為,招聘新員工會使得成本增加50%左右。如果說現代商業競爭的關鍵是人才的競爭,那麼留住人才就是比招聘人才更關鍵的人才戰略環節。那麼,如何才能有效留住人才?

人才維穩:中間過程比兩端更重要

單純的物質手段只能起到基本的防禦作用

毫無疑問,用高昂的薪水、優厚的期權,對於挽留人才有著重要作用,但絕非也絕不能成為關鍵手段。追求高薪的員工遲早會投奔另乙個開出更**碼的企業,如果你開出更**碼,不僅會增加財務成本,而且還會導致其他員工的攀比與效仿,而這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競爭」。

越來越多的人力資源總監們已經發現,單純的物質手段更多只能起到基本的防禦作用。許多以聘有豐富人才而聞名的公司,如賽仕電腦軟體(sas)、西南航空公司,都沒有發起「喊價」的人才戰爭,而是憑藉獨特且卓越的人才戰略來吸引人才。

檢查是否有效地培訓和配置了主管人員

蓋洛普公司針對英國勞工所做的調查中發現:80%的人對自己的工作缺乏認同與承諾,其中四分之一的人更處於與組織日漸疏遠的狀態。造成員工疏離組織的乙個關鍵原因是工作環境中的人際關係。

研究顯示,影響員工績效和士氣的最顯著因素是不健康的工作環境。而解決之道的最佳切入點就是管理者的自我反省。企業與其埋頭苦尋減輕員工負荷和壓力的技術型方案,不如首先檢查是否有效地培訓和配置了主管人員。

傳統的人才管理流程有著諸多弊端

有些企業對「獲取」人才的流程前端投入過多的關注。例如一家北美公司為了招募一位10萬美元年薪的專業人員花費不菲,人才到職後每年投入的培訓成本,卻不及聘用成本的1/50。這種現象可以理解,畢竟,找獵頭公司或在**刊登招聘資訊,要遠比「培訓」員工容易許多。

但事實上,這樣的捷徑反而會耗費更多成本。正如前面所述,更換乙個員工的成本約為前任成本的1.5倍。

而且,僅著重於應聘外部人才的企業,常常讓內部候選人感到不受倚重而喪失對企業的承諾。

常用的挽留手段其實也往往存在問題

很多企業都對看似穩定的5%—10%人員流動率感到滿意,但這個量的角度的穩定,極有可能隱藏了關鍵人才正在流失的事實。而且,人員流動率的數字完全無法說明員工為何離職。就業形勢不好時,企業很容易留住一群沒有組織承諾的員工。

可見,如果僅僅關注人才管理的兩個端點(應聘與留才),不注重中間培訓與配置的過程,企業就忽略了關鍵人才最重視的環節。

建立三環連線的「中間過程」

現在回到「一將難求」的這個話題上。企業對關鍵人才的爭奪不斷公升溫,所以任何企業在人才戰略都必須首先重視這類人才的管理方式。

辨認出誰是驅動企業成長的關鍵人才

首先,必須辨認出誰是驅動企業成長的關鍵人才;然後,將這些人才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焦點,而必須揚棄以往僅注重粗糙指標及結果的「聘用與留才」;最後,通過為關鍵人才培養能力、部署能使其全身心投入的工作,使他們與企業其他相關人員溝通鏈結。

對於那些缺乏關鍵技能和知識的員工來說,正式的培訓的確重要;但對於那些面臨複雜且具時效性問題的員工,即使全年無休的課堂訓練或線上學習也是鞭長莫及。與傳統「灌輸式」培訓相比,更重要的是讓員工學會「如何學習」。例如,銷售執行人員不可能再成為某個產品和服務方面的資深專家,但他必須知道從**可以獲得所需資訊、或該向誰詢問。

用行動學習培養關鍵人才

培養關鍵人才的最佳方式是讓他們在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相互學習(「行動學習」)。美國創意領導中心進行的一項著名研究發現:當高管們被問及一些促成他們管理技能與風格的關鍵事件時,只有3%的人認為是來自於正式專業訓練,有12%的人認為來自過去商業失敗的教訓,還有12%的人認為來自專案挑戰,也有相當高比例的人認為來自與同事和主管的互動。

人們在面對極具挑戰性的任務中學到的東西最多。他們實際面對並解決真實的問題,而非僅僅思考乙個假設性的問題,獲得更有效的學習。人們也經常從所信任的人身上學到東西,如老闆、部屬、同僚、或是不論組織內部或外部的生涯導師。

正確部署人才

人才配置,就是將合適的人放到關鍵職位或專案上,並確保他們的技能、志趣、能力與戰略目標一致。有時這意味著對職位設計的重新評估;有時或許意味著以虛擬辦公室或彈性工時等方式來重新定義工作環境與條件。對某些人來說,彈性的工作安排是讓他們對工作更加投入的關鍵;而有些人對工作內容大致滿意,卻僅因30%的不滿意就開始尋求其他機會。

企業無法讓所有人都滿意,有些時候,離職率就是該付出的代價。儘管如此,關鍵人才的自願離職或流失對企業戰略可能造成很大的危害。

人才的正確部署還意味著幫助那些被放錯位置的員工。錯配並不一定是因為員工能力的缺乏。比如在大銀行裡,乙個擅長複雜運算的「數字天才」真正的興趣卻在戰略層面。

這樣的員工會被定型在既有職位中,如果不選擇離開,幾乎無法突破困境。此外,一些員工在達成某個目標之後希望嘗試新的挑戰,但大多數企業仍然傾向於讓員工留任原位。因為僅基於潛能而非基於過去的資歷就聘用或調動他們,這樣風險較高。

但是,邀請這些員工來共同**重新配置職位的可能性,並不見得會比他們逐漸與組織疏離或被競爭對手挖角有更高的風險和成本。

與離職員工保持聯絡

賽仕電腦與微軟每年都會用調動機會來幫助員工找到最佳立足點。那些協助優秀人才適當重新配置的企業,通常會贏得員工的忠誠。如果短時間內無法實現完美的安排,即便優秀人才選擇離職,企業仍然有可能在未來贏回員工的心。

乙個成功的人才管理方案應包含與離職員工保持聯絡的策略。適當留給離職員工迴旋餘地的雇主,仍有可能讓已離職的員工帶著全新視野回來繼續做出貢獻。

管理者協助關鍵員工建立豐富多樣的人際網路

沒有任何人和任何工作能在隔離狀態下完成。為了有效增進績效,管理者必須協助關鍵員工建立豐富多樣的人際網路。有研究者認為,工作裡70%的知識是借由非正式網路學習到的。

乙個對施樂公司的著名研究發現:大部分負責維修影印機的服務工程師是在早上一起喝咖啡時,從同事身上學到最多的工作知識,而不是從那些經過多年編制而成的維修手冊上學得。

麻省理工學院的乙個研究更確認了社會網路的重要性。該研究發現:工程師及研究人員求助他人獲得資訊的傾向,比嘗試從檔案及資料庫中獲取資訊的傾向高出五倍。

社會網路豐富的人能較快地解決問題並獲得較好的結果。然而,讓關鍵員工與適合的人或知識鏈結,必須採取有效的手段。增強員工互動的品質與知識交流的方法很多,如鼓勵有共同任務或興趣的員工自行組成「實踐社群」等。

人才管理的「培養」、「部署」、「鏈結」 是相互連線且良性迴圈的。例如,當乙個人才被部署在更具挑戰性的任務上,與一些可相互學習的同事鏈結在一起時,必定能培養出更好的技能。而當具備成功所需的知識、技能、社會網路與人際關係時,人才便獲得了有效的部署。

最後,當人們被部署在能引發志趣的工作上時,有效的鏈結自然發生。這就是人才打造與使用的良性迴圈。

如何實現人才戰略的良性迴圈

當對關鍵人才的競爭加劇時,企業最好能有效掌握關鍵人才區域的供給與需求狀況,了解影響關鍵人才區域的因素,如關鍵員工離職率與年齡等相關資訊,然後確定實現戰略所需的技能。許多企業都已開始構建乙個可以盤點現有技能的技能資料庫。設計良好的技能資料庫能夠用來模擬分析當前可提供的技能以及執行新戰略時所需技能之間的缺口,並協助高管制定整個企業的人才管理戰略。

管理關鍵人才時,還必須提防一種「富人」與「窮人」 差別待遇的文化。重視關鍵人才並不意味著忽視其他員工,或許他們對關鍵職位人才的成功有著支配作用。例如,估計沒有幾個人會想到,迪斯尼通過調查後發現,清掃工竟然是其關鍵人員,因為這些清掃工每年與數百萬顧客進行直接溝通。

當然,大多數管理者也許沒有想到:用好組織內的潛在和現實人才,比事先招聘人才和人才要辭職才忙不迭地想辦法挽留重要得多!

如何留住企業關鍵人才

剛剛看到一篇關於如何留住企業關鍵人才的文章,感受頗多,現拿來與家人們一起分享。對薪酬不滿意不是員工離職的唯一因素,對企業發展戰略不滿 對企業文化不滿 對自身在組織中的發展前景不滿等,都是員工對現有工作不滿意的非經濟性因素,而提高員工工作滿意度是讓員工不再跳槽的關鍵所在。提公升員工滿意度的8 c 原則...

員工關係維度留住關鍵人才

對薪酬不滿意不是員工離職的唯一因素,對企業發展戰略不滿 對企業文化不滿 對自身在組織中的發展前景不滿等,都是員工對現有工作不滿意的非經濟性因素,而提高員工工作滿意度是讓員工不再跳槽的關鍵所在。提公升員工滿意度的8 c 原則 從多個角度看,提高員工滿意度需要做好以下8個 c control 控制 讓員...

用整體薪酬方案留住關鍵人才

2008年底以來,在大規模削減預算的浪潮下,幾乎沒有企業能夠獨善其身。但是,在我們即將步入新的一年之際,許多公司已經開始考慮如何在企業增長和擴張意願有所復甦的市場環境下推動企業發展。儘管如此,2010年的預算很有可能還會繼續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因此,如何從可支配的有限資源中獲取最大的投資回報,是企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