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路南段施工設計說明

2022-07-24 09:18:02 字數 4422 閱讀 2296

道路施工圖設計說明

1 初步設計批覆

本專案根據業主意見進行方案——施工圖兩階段設計。業主對方案提出了口頭意見。

2 初步設計批覆執**況

業主針對方案的主要意見為:

1)已建星空路盡量利用。

2)路面結構型別和現狀星空路一致,採用橡膠瀝青路面。

3)增大星空路南段汙水管徑。

4)三支渠橋梁跨徑不能小於14.5公尺。

施工圖根據業主意見進行設計。

3 採用的規範、規程和驗收標準

3.1設計依據

1)道路規劃紅線;

2)規劃道路橫斷面及管綜橫斷面;

3)星空路已建段施工圖及竣工圖;

4)地勘資料;

5)地形圖。

3.2採用的設計規範、規程

1)《市政公用工程設計檔案編制深度規定》(2004.03);

2)《城市道路設計規範》(cjj37-90);

3)《公路路基設計規範》(jtg d30-2004);

4)《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範》(jtg d50-2006);

5)《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範》(jtj034-2000);

6)《城市道路和建築物無障礙設計規範》(jgj50-2001);

7)《城市橋梁設計準則》(cjj11-93);

8)《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範》(jtg d60-2004);

9)《公路圬工橋涵設計規範》(jtg d61-2005);

10)《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範》(jtg d62-2004);

11)《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範》(jtg d63-2007)。

3.3採用的施工規範、規程和工程驗收標準

1)《城鎮道路施工與質量驗收規範》(cjj1—2008);

2)《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範》(jtg f10-2006);

3)《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範》(jtj034—2000);

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範》(jtg f40-2004);

5)《北京市廢胎膠粉瀝青及混合料設計施工技術指南》。

4 設計概要

4.1 工程範圍、規模及主要工程內容

星空路位於成都市雙流老縣城以東規劃區,北起成大公路,中間與雙楠大道相交,南至老川藏路,道路大致呈南北走向。根據業主要求,設計將星空路分為兩段:雙楠大道以北為星空路北段,雙楠大道以南為星空路南段。

星空路南段設計範圍全長2569.27m。其中0+000~1+200,1+300~1+800段為已建道路,道路路幅寬度為40.

0m,斷面組成為3.5m(行人路)+4m(慢車道)+2m(側分帶)+21m(快車道)+2m(側分帶)+4m(慢車道)+3.5m(行人路)。

40公尺紅線外以種植綠化。

已建段將予以拓寬改造。改造方式為保留車行道路面,其餘部分按70m斷面予以加寬。

本次設計內容包括道路、橋涵、排水、交通、電力、照明以及景觀綠化工程。其中現有路燈及綠化需先遷移然後回遷予以利用。

本圖冊內容為道路、涵洞,其他內容見相應圖冊。

4.2. 主要技術標準

1)道路等級:城市主幹路ii級;

2)設計車速:60km/h;

3)設計荷載:路面標準軸載 bzz—100kn;涵洞公路-i級;

4)交通等級:重型;

5)路面型別及設計年限:瀝青路面,15年。

4.3 平縱線形設計要點

4.3.1 平面設計要點

道路平面嚴格以規劃提供的中線及紅線進行平面設計。

已建星空路車行道予以保留,其餘部分案70m寬斷面予以改建。

道路座標係為北京座標系。

4.3.2 縱斷設計要點

已建段維持現狀道路高程不變,其餘路段結合原地面高程、三支渠高程以及已建或已設計的相交道路如雙楠大道、貿園街、航都大道、商學街、迎龍路、老川藏路的高程進行綜合考慮確定。

道路最大縱坡為1.13%,最小縱坡為0.14%(已建段),新建斷最小縱坡為0.3%。

4.4橫斷面

道路紅線寬度為70m,斷面劃分如下:

70m=8.0m(景觀行人路)+5.0m(慢車道)+3.

0m(分隔帶)+16.0(快車道) +6.0m(中分帶) +16.

0(快車道) +3.0m(分隔帶)+5.0m(慢車道)+8.

0m(景觀行人路)

路拱形式採用折線形路拱,為向外雙面坡,橫坡度為1.5%,景觀行人路為向內單向坡,橫坡度為2.0%。

4.5 路基

4.5.1 工程地質條件

1)工程地質

根據勘察成果表明,在鑽探揭露的深度範圍內,場地地層結構主要由岷江ⅱ級階地第四系上更新統(q3)的衝洪積地層,具二元結構。上部主要為填築土、種植土、中液限粘質土、細砂土等土層,下部為含土卵石層。現將各土層特徵分述如下:

種植土:灰褐色,鬆散。主要為粘性土組成,含有機質及植物根鬚,分布於場地地表,層厚0.70~1.00m。

填築土:暗灰色,主要為碎磚、卵石、粘性土、粉土等組成,分布於部份地段,層厚0.80~1.20m。

中液限粘質土:褐黃、灰褐等色,溼,可塑~硬塑狀態。含鐵錳質氧化物及其結核,切面光滑,無搖振反應,幹強度中等,韌性中等。道路場區內均有分布,層厚1.60~4.70m。

細砂土:呈褐灰、灰色,很濕,鬆散。主要由長石、石英顆粒組成,僅分布於zk83號鑽孔地段,層厚0.80m。

含土卵石:灰色,鬆散~密實,飽和。主要由石英岩、石英砂巖、花崗岩等硬質巖卵粒物組成,呈亞圓~圓狀,磨圓度較好,分選性差,一般卵粒粒徑20~80mm,個別在120mm以上,部分花崗岩風化較嚴重,充填物以細砂、礫石為主。

本次勘察該層未揭穿,根據n120動探測試,該層內未發現有軟弱夾層。頂板埋深2.5~6.

6m。2)**烈度

根據地質勘察報告,該工程位於龍門山斷褶帶與龍泉山斷褶帶所夾的成都拗隔盆地之內,相對較為穩定,其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加速度為0.1g。

3)各土層物理力學指標

各土層物理力學指標表1

4.5.2壓實度及填料

1)車行道土基的壓實度及填料粒徑要求見表2。

表22)景觀行人路路基填料及壓實度要求見景觀設計圖。

4.5.3 路基處理

1)種植土及填築土

工程範圍內表層種植土清除60cm,填築土(含現狀道路紅線外,新建車行道範圍內綠化土)全部清除,需回填時用天然砂躒石回填。

2)溝渠淤泥處理

溝渠淤泥厚度較薄,全部清除換填天然砂礫石。

3)路床

由於天然路基強度回彈模量達不到30mpa,故在全線低填淺挖路段路床頂以下60cm範圍內換填天然砂礫石。

4)現狀側分帶

全部清除現狀側分帶內種植土,然後鋪築路面結構層。

5)路基回填填料

路基回填全部採用天然砂礫石。

4.6 邊溝及邊坡

4.6.1邊溝

本工程雨水收集與排放由雨水管線完成。

但考慮到場平進度的不確定性,挖方段雨水由路面雨水篦子進入排水管,填方路段設定臨時土邊溝,表面以5號砂漿抹面。邊溝與現狀灌溉溝渠相接。

4.6.2邊坡

本工程所處區域均已規劃,建設開發在即,為避免浪費,原則上邊坡不建擋土牆,均採用放坡形式。

挖方邊坡坡率1:1.5,填方邊坡坡率1:1.5。

4.7 路面結構

4.7.1結構組合

1)快車道

計算採用重型交通等級。路面設計軸載為bzz-100標準軸載,車道累計軸載數為1.52x107次,結構組合為:

5cmar-13gap+7cmac-20f+32cm5%水泥穩定級配碎石基層+40cm級配砂礫石底基礎。

2)慢車道

計算採用輕型交通等級。路面設計軸載為bzz-100標準軸載,車道累計軸載數為2.9x106次,結構組合為:

4cmar-13gap+20cm5%水泥穩定級配碎石基層+40cm級配砂礫石底基層。

路面計算材料引數取值及各層頂面設計彎沉值見表3。

表34.7.2 材料

1)級配砂礫底基層

底基層採用級配砂礫,要求其液限值小於28%,最大粒徑不能大於60公釐,5公釐以下粒徑的砂礫體積比不大於30%,塑性指數小於6,石料壓碎值不大於35%。壓實度要求不低於96%。施工應符合《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範》(jtj034—2000)的規定。

2)5%水泥穩定級配碎石基層

基層採用5%水泥穩定級配碎石。碎石集料應具有良好的級配,最大粒徑不能大於31.5公釐,石料壓碎值不大於30%,並不得有其他雜物,砂石應乾淨,其組成應符合表4的要求。

水泥含量指水泥與幹碎石之間的重量百分比,所用水泥宜選用終凝時間在6小時以上的水泥,強度等級採用32.5級。施工中應控制好含水量,必須拌和均勻、碾壓密實,並根據施工時的天氣情況做好保濕養生工作,宜採用溼砂進行養生,養生7天後方可施工面層。

壓實度(重型擊實標準)不低於98%,7天飽水抗壓強度≥3.0 mpa且≤4.5 mpa。

水泥穩定碎石基層施工應符合《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範》(jtj034—2000)的規定。

表43)ac-20f中粒式瀝青混凝土下面層

1、下面層為ac-20f中粒式瀝青混凝土。礦料級配組成可參考表5。技術指標應滿足表6的要求。

表5表6

施工設計說明

1 工程概述 本工程為宜良華潤lng氣化站 lng加氣站合建工程,站區位於老昆石公路北側原老黨校內,占地10.20畝。本工程設計內容包括lng氣化站工程的工藝 土建 電氣 儀表 給排水專業。工程採用lng貨櫃槽車講lng從氣源點通過公路運輸至本站,再通過站內的卸車臺將lng轉移至lng低溫儲罐儲存,...

電纜施工設計說明

10kv電纜線路說明書 第一章 總論 一 設計依據 本工程系根據xx投資計畫的通知 xx初步設計審查的意見 而進行設計的。二 設計範圍及設計規模 本工程設計範圍為 電纜配電線路工程部分。1 10kv電纜配電線路工程部分 採用地下埋管方式敷設電纜,10kv主幹電纜線路採用yjv22 8.7 10kv ...

施工圖設計說明

小洋山高泥灘圍填促淤試驗工程 陸域形成工程 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 中國上海 2009年05月 編制 劉麗娜 校核 楊旭東 審核 劉家才 審定 黃明毅 一 設計依據 1.小洋山高泥灘圍填促淤陸域形成工程設計方案的調整 及其評審意見和相關會議紀要。2.小洋山高泥灘圍填促淤實驗工程設計方案 中交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