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調研報告

2022-06-15 17:12:03 字數 4930 閱讀 2678

大學生求職擇業取向調研報告

來自河北北方學院的實地調查

一、調研背景

擇業,乙個在時間沖刷下永不褪色的話題,已經隨時代的發展成為人們,特別是大學生必須面對的乙個嚴峻的問題。時代在變化,大學畢業生的擇業觀也隨之變化,究竟走出象牙塔的我們該何去何從,面對機遇該如何抉擇呢?

二、調研目的

通過了解在校大學生對自身素質的評價、對就業形勢的看法和就業期望以及學校就業指導,旨在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乙個新的描述,幫助大學生盡快認識自我,以便學校為大學生提供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的就業引導,為大學生在今後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使大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

三、調研過程

1.調研時間:2023年5月19日-2023年5月25日

2.調研地點:西校區逸夫圖書館201、205閱覽室,東校區綜合第

一、二教室

3.調研物件:河北北方學院東西校區大學生

4.調研方法:問卷調查法。發放問卷總數為60份,實收問卷總數為56份,有效問卷為56份,**率為93% ,有效率為93%。

四、工作分配

1.資料收集:

2.問卷調查:

3.結果彙總:

4.調查結果分析:

五、調研結果與分析

通過調查,經過認真思考與查詢資料,並通過對結果的討論,我們組對調查結果作了以下思考分析:

1.就業形勢分析

(1)在我們的調查中,除1人對當前就業形勢不了解外,56人之中只有3人認為當前就業形勢較好,有12人佔調查的21.4%認為就業形勢還算正常,其餘40人佔總體的71.4%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感到壓力重重。

(2)只有四分之一的大學生表示一直在關注就業資訊,58.9%的大學生只是偶爾關注,在看到時留意下。對就業資訊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其為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未來職業的成就高低。

(3)在學生認為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被納入了前三項選擇。在就業過程中,有69.6%的大學生認為「實踐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專業技能」、「發展潛力」、「社會經驗」分別佔53.

6%、53.6%、48.2%,也是企業看重的因素。

(4)對於畢業初的薪酬,有24人認為起初工資為2000~3000元,20人認為應該為3000元以上,兩部分加起來佔總人數的78.5%,在物價日益增加的基礎上,大學生要求這樣的工資是不高的,可以看出激烈的社會競爭對大學生薪酬期望的影響。

2.就業取向分析

(1)大學生今後就業的崗位大多集中在國企及**部門,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城市或東南沿海城市,總體趨向穩定。大學生畢業後的行業型別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和**部門,分別佔58.9%、37.

5%,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私營企業、合資企業分別佔14.3%、32.1%、14.

3%、17.9%,有28.6%的人選擇自主創業。

到北京上海廣州等經濟較發達的城市或東南沿海城市發展自己的事業仍然是大部分大學生的選擇,佔58.9%;有39.3%的大學生選擇去中小城市發展自己的事業。

(2)大多數大學生畢業後選擇考研深造。有32.1%的大學生希望直接就業,還有8.

9%的大學生打算自主創業,考公務員和出國留學的人分別佔7.2%、1.8%。

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大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

(3)多數學生把「收入及福利」、「工作地點」、「實現自我價值」作為選擇工作時重點考慮的因素,三項佔的比例分別為62.5%、48.2%、48.

2%。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

(4)對於所學專業,12.5%的大學生很滿意自己所學的專業,51.8%的學生滿意自己的專業,26.

8%的人認為自己的專業一般。僅有5人,佔8.5%不滿意自己所學的專業。

有一半的大學生還是覺得自己的專業是有前途的,僅有6人認為自己的專業很沒前途。超過半數的人認為專業對口對未來工作不再重要,選擇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

3.就業指導分析

(1)一半大學生獲取就業資訊的主要渠道是社會招聘會。學校推薦和校園招聘會分別佔19.6%、48.

2%,有35.7%的大學生選擇人才**,30.4%的大學生從親朋好友方面得到就業資訊,也有部分大學生,佔26.

8%通過電視報紙等**渠道獲得就業資訊。

(2)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有37.5%希望學校在大學生就業方面著重「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同時「加強創新能力培養」、「注重社交能力指導」、「培養自主創業能力」等方面分別佔26.8%、19.

6%、14.3%,也是他們希望學校加強的服務。

(3)有27人佔調查的48.2%做過長期或短期的職業規劃,28.6%的大學生想過進行規劃卻無指導,23.

2%的大學生沒進行過職業規劃,可見現在大學生已普遍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

(4)對於為畢業後就業所做的準備工作,73.2%的大學生認為努力學好專業知識是最重要的,51.8%的人希望通過兼職或實習獲取工作經驗為畢業後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外,有一部分學生選擇參加就業指導課程和職業資格培訓、與老師或已畢業的師哥師姐**,分別佔28.3%、14.3%、17.

9%。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社會、學校、大學生自身三方面造成的,我們組主要對這三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社會因素

1.整個社會就業現狀差強人意。2023年應屆大學生數量由2023年的699萬上公升至727萬。

我國正處於轉型期,**機構改革和經濟體制轉軌迫使國有單位減員增效,吸納能力大幅下降,整個社會就業形勢日趨嚴峻。**一直在努力通過發展服務業等多種途徑緩解壓力,但據權威**,中國未來3~5年,每年城鎮需安排2200~2300萬人就業,即使經濟保持7%~8%的增長率,仍會出現每年上千萬的「工作缺口」。在社會就業市場的吸納能力沒有相應增長的背景下,我國高校大規模擴招後的本科生相繼畢業,一年多於一年。

因此,畢業生就業問題顯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

2.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造成就業率下降的內生原因。一般來說,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有利於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但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方式正加速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一方面,高新技術企業對就業崗位的需求數量有限;另一方面,對就業者的技術水平、職業素養、創新能力要求不斷提高。「求職難」正成為勞動力市場的普遍現象,甚至一些高學歷人才也加入了失業大軍,或者「降格以求」加入到低層次就業崗位的競爭。

(二)學校因素

1.高等教育本身存在問題

(1)高校培養層次比例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各層次就業率與同期招生數層次結構呈反向,研究生供小於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專科生供大於求。

(2)高校現有學科專業結構存在問題。有的專業過熱,出現了扎堆的現象,有的專業則無人問津,人才稀缺。學科專業供求錯位,專業設定趨同化、集中化,這樣勢必造成課程結構的僵化、脫離實際。

學校不能以市場需要、知識結構需要為導向,學科專業結構、課程結構急需調整。

(3)重學術教育輕職業教育。畢業生多數要走向生產第一線,而學校辦學的指導思想和課程設定都偏重學術性,忽視學生就業所需的職業技能培養,學校教育與市場要求嚴重脫節。

2.學校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欠缺。很多學生到了畢業時才想到就業問題,才認識到就業問題與自己息息相關,這與學校就業指導方面工作的匱乏有很大的關係。

很多學校沒有就業指導課,即使有也不夠系統,很多時候就是請一些專家講一講就業的形勢,或者就業過程中注意的事項就作罷,很難達到指導的目的。

(三) 大學生自身因素

1.自我定位存在問題,就業觀念存在誤區。現在有些大學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滿意的工作。

在選擇就業城市時,他們喜歡去大城市,喜歡去沿海地區;在選擇單位時,他們喜歡去機關高校等單位,在選擇崗位時喜歡待遇好的。而事實上存在著更多就業機遇的往往是西北地區、民辦企業等等,但這些往往不是大學生選擇的物件,在這些更能夠發揮大學生作用的地方往往招不到大學生,因為大學生認為這樣的地方會埋沒了自己,會讓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在擇業時更喜歡留在大城市。而大城市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對人才也是非常挑剔的,所以常常有人很難就業。

2.缺乏實踐創新能力,學業不精導致就業難。由於近幾年公辦高校擴招,加之民辦高校急增,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招生分數不斷降低,加上不少大學生學習不認真,動手能力差,缺乏實踐經驗,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

有些學生上大學並不是為了學真知,而是為了混文憑,抱著這種想法進入大學的人往往不會踏踏實實地坐下來研究學問,更不用說培養自己的實踐創新能力了,因而在走入社會時往往在專業技能方面敗下陣來,喪失了就業的機會。

六、調研結論

針對本次調研結果的分析,我們小組經討論,就關於緩解大學生就業嚴峻形勢,提出以下建議:

(一) 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

1.注重專業學習。專業強、基礎實、理論深、技能佳,是每個用人單位渴望的人才標準。

大學期間的專業學習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基礎,大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注重加強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苦練內功,提公升素質,培養能力,掌握技巧,為順利就業打基礎、創條件、做準備。

2.加強實踐鍛鍊。從進入大學起就要全面關注社會動態,有意識地進行就業規劃,通過各種途徑尋求實踐機會,為將來的就業競爭增加砝碼。

要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全面掌握知識,以便在各行各業都能夠快速接手工作。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適當地做些兼職工作,增加對社會的認識和經驗的積累。

3.更新就業觀念。對於大學生自身來說,首先要有乙個健康的心理來直面壓力和挑戰。

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健康觀念,先爭取工作崗位,為社會和家庭「減負」,再在工作中磨練自己,尋找機會進行突破。要認清就業形勢,主動學習和掌握就業技巧,提高擇業能力,對自己要有正確的認識,合理地確定就業期望值,只有這樣,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在就業競爭中處於主動地位。

(二)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加強就業指導

1.高校教學改革應堅持推進素質教育,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優化人才培養結構。高等學校應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為基礎,培養服務社會各級各類需要的多種人才。

在培養中應充分重視市場需求,建立科學的評價分析和**體系,把握社會實時經濟走勢和就業市場的變化情況,按照社會發展方向設定專業,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畢業生,有效地提高畢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增強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

毛概調研要求及調研報告評分標準

搞好調查研究工作,必須做到三點 第一,了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制定 變化過程及由此產生的社會影響。要了解社會在如何發展,老百姓在想什麼 幹什麼 盼什麼,創造了什麼新鮮經驗,有什麼熱點 難點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特別是通過制定政策去調節。在確定調研的專案以後,還要做好乙個基礎的工作,就是要準備好調研提綱,...

毛概暑期調研分析 1 8

3 人們對中國傳統禮儀的認識單調 針對對中國傳統禮儀的認識多少這一問題,我們設計 是否了解廣東農村傳統的婚 喪 祭等禮儀 這一題目,結果顯示只有9.38 人表示非常了解,15.63 表示了解,71.88 表示知道一點,3.13 表示完全不了解。可見,現在人們對傳統禮儀的了解很少很少,而且渠道狹窄,6...

毛概實踐報告

關於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活動社會 實踐調查 報告專業班級 電子資訊1203 姓名 聯想 指導老師 李仁卿 調查時間 2014年10月1日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一種以實踐方式實現高等學校教育目標的教育形式,是高校學生有目的 有計畫地深入現實社會,參與具體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以了解社會,增長知識技能 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