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施工中若干質量缺陷的成因與處理方法

2022-06-15 16:00:05 字數 3045 閱讀 9609

一、砼的蜂窩、孔洞、露筋問題

1、成因分析:造成該質量缺陷的原因較多,主要有以下方面:砼未做到分層澆搗,一次下料過多,下部因超過振動棒影響作用半徑,少振或漏振;模板下口支模時密封不好引起漏漿、模板澆水濕潤不夠,拼縫不密;模板質量不好,表面粗糙,板縫過大;砼攪拌時間短,加水不准,和易性不好,澆築砼時有的地方漿少,石子多,形成蜂窩;砼振搗時,鋼筋墊塊移位,或墊塊太少;鋼筋過密,搗築砼時,大石子卡住鋼筋,水泥漿下不去;振搗時,振動棒撞擊鋼筋引起位移;砼施工組織不好,不按施工程式辦,影響質量。

如某小區住宅二層柱砼澆搗過程中,因施工組織不當,工人不按正確的施工工序操作,一次下料過多、拆模後發現柱砼表面蜂窩、孔洞、露筋現象嚴重,蜂窩深度達5mm~30mm,面積大於0.1m2的有多處,孔洞大於0.02m2,且貫穿柱根部的有2處,一些主筋外露且深度均超過保護層厚度50mm。

2、處理方法:在砼澆搗前應認真做好模板檢查工作,包括模板的剛度能否滿足要求,下口雜物清理是否乾淨,澆水濕潤程度,塞縫等;砼攪拌時間要適宜,一般為1~2分鐘;砼下料時,高度超過3m以上,要採用串筒或溜槽,砼要分層澆搗;砼入模後,每點振搗一般約為20~30s,砼不再明顯下沉,無氣泡,水泥漿呈水平狀態為止。如出現麻麵時,先用水洗刷乾淨後,用1:

2或1:2.5水泥砂漿抹平;如大面積蜂窩時,應扣掉鬆動石子,用水沖洗乾淨,再用細石砼補強。

如是孔洞,則應視具體情況而定,有時應檢測結構內部缺陷,按檢測結論分析,經過有關人員研究,定出補強方案後,方可處理。

二、砼強度不足,造成強度偏低因素

1、成因分析:原材料不符合要求,如水泥過期,受潮結塊,砂石含泥量過大,雜質多;砼配合比控制不當,如砂石不過磅,加水不准,水泥重量不足,攪拌時間不夠。水灰比大造成砼強度明顯下降,據試驗資料每增大0.

1水灰比,就要降低砼強度20~30%左右;砼試塊不按規定製作和養護,其代表性、真實性、可靠性有時難以作為依據,試塊超齡試壓;砼終凝後,未及時澆水養護,甚至不養護等。如某小區住宅四層柱砼,因進場原材料把關不嚴,一批小水泥被用於工程上,因安定性差,經檢測發現大部分柱砼強度不能滿足設計要求。

2、處理方法:應對砼原材料事先進行化驗和檢驗,加強質量控制;嚴格控制配合比、重量比、水灰比,保證計量準確,附加劑要按規定摻入,砼配料應按砂→水泥→石子→水的順序上料,並攪拌均勻;加強砼施工前後臺管理和技術操作交底工作,加強責任制;健全檢查和試驗制度,按規定檢查坍落度和試塊製作,做好試驗記錄,及時做好試塊抗壓報告。對強度不足的個別構件,應經過有關人員研究,定出補強方案方可處理,比如某工程柱砼補強,採取每邊加大斷面10cm,使其承載力與原設計截面的砼強度等強,並增加縱筋和箍筋與原柱主筋焊牢。

在介面處理清晰後澆灌高一標號的細石砼,拆模後細心澆水養護7d。

三、構造柱與框架柱、梁一起整澆的問題

1、分析:在主體結構施工中為圖方便省事,將框架柱與構造柱一起整澆,這樣做不但使結構受力概念模糊不清,並與設計意圖不符,而且留下了質量隱患。據對原設計結構和施工時框架梁柱與構造柱一起整澆後的變更結構進行結構受力分析比較,表明整澆後的結構儘管構造柱所在跨框架梁的跨中彎矩有所減小,但構造柱處梁上部出現負彎矩,相鄰跨樑中的跨中彎矩會增加,與原結構受力不同。

易導致框架梁區域性強度不足,使梁過早進入塑性變形階段,結構的安全儲備降低,形成結構質量隱患。

2、處理方法:嚴格按規範操作施工、澆築框架柱、梁時要在框架梁上構造柱部位預留插筋,待砼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後拆模,然後按馬牙槎尺寸要求砌築構造柱兩側的牆體,分二次澆搗構造柱砼,第一次澆搗砼至梁底並預留一部分空間,二次澆搗砼至梁底。

四、柱縱向鋼筋偏離問題

1、分析:在框架結構施工中,柱筋往往容易偏位(有的偏位達3~5cm,有時更大)。多數是由於在澆搗砼時定位措施不力造成。

錯位的柱筋,若不加以正確處理,而給予簡單急彎到位,會影響結構受力成為質量隱患。設計上要求梁柱接頭節點柱縱筋順直,那麼柱筋無論受拉,還是受壓都能正常工作。然而折曲的鋼筋就不同,它會使柱端受力發生變化,從而導致框架結構受力狀況與設計時不一樣,上端節點處梁柱彎矩值會增大,柱端抗震能力會降低,從而難以保證結構安全度,留下隱患,這個問題在工程中常會遇到並容易被忽視。

如某小區住宅底層柱,在承臺和連續梁澆搗完成後,彈線放樣柱位時,發現柱筋偏位嚴重,偏位在3~5cm的多根,個別角筋偏位更大。

2、處理方法:若採用在樓面上對錯位筋按1:6坡度較為平緩地摺曲復位,並對折曲段上下一定範圍內用箍筋加強約束,認為採用這種方法仍應慎重。

若採用對錯位較大的鋼筋加同規格的復位筋與錯位筋實現可靠連線則較為穩妥,錯位嚴重的應與有關人員共同研究加固補強方案。

五、砼施工縫留置問題

1、砼施工縫留置:宜在結構受剪力較小且方便於施工的部位,柱應留水平縫,梁板、牆應留垂直縫,如:柱子留置在基礎的頂面,梁或吊車梁牛腿的下面;和板連成整體的大斷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3cm處;單向板留置在平行於板的短跨方向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的樓板,宜順著次梁方向澆築,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間1/3範圍內剪力最小處,保證大樑的整體性。

2、施工縫處理:已澆築砼,其抗壓強度不應小於1.2n/mm2;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應清除水泥薄膜和鬆動石子或軟弱砼層,並充分濕潤和沖洗乾淨,不得積水,在澆築前施工縫處宜先鋪水泥漿或與砼同強度的水泥砂漿;砼應細緻搗實,使新舊砼緊密結合。

六、結語及建議

以上分別對主體結構施工中一些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的處理措施。認為在主體結構施工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時要層次清楚,內容嚴謹、全面,並且要有指導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作好技術交底工作,切忌施工組織設計內容流於形式,層次不清,內容含糊。如澆搗柱砼時,沒有標明分層厚度,下料多少等。

2、技術質量保證措施,要求有目標、有標準、有全面的安排布置和符合實際的步驟,強調自檢、互檢、交接檢。如現場檢查發現澆搗砼前鋼筋接頭不合格,位置未調正、模板上垃圾未清理乾淨,這時,再組織清理,困難得多,如果我們嚴格執行自檢、互檢、交接檢程式和嚴格的工序標準和明確的責任,就不應該發生這些情況。

3、組織通病分析攻關:通病分析是一項重要內容,要有目標,有計畫,有步驟,針對自己隊伍的具體情況,取每個工程合格率最低的專案作為下個月通病攻關的重點,並抓住這些內容不放,找出根源,提出措施,解決好。下個月末再檢查可能這些通病就不存在了,而新的合格率最低的專案又成為新的攻關專案。

從而鍛鍊和提高了隊伍,質量也得到保證。例如在主體工程拆模後,工地管理人員要做一次「會診」,查出問題,追究責任,分清原因,不能使這一層砼中存在的問題,下一層砼中仍有存在這種情況發生。

結構施工中若干質量缺陷的成因與處理

針對框架柱鋼筋移位,位移小的可以用1 6的方法直接矯正,位移較大且小直徑鋼筋可以用植筋的方法重新生根,但是較大直徑的鋼筋,我認為應該剔鑿砼至梁主筋,把柱主筋加拐子與梁筋進行焊接,重新生根,這樣才能保證鋼筋的抗拉強度和質量,而植筋針對較大直徑的鋼筋的抗拉能力和砼的握裹力是不夠的,複製自天工網 五 砼施...

結構施工中若干質量問題

一 砼的蜂窩 孔洞 露筋問題 1 成因分析 造成該質量缺陷的原因較多,主要有以下方面 砼未做到分層澆搗,一次下料過多,下部因超過振動棒影響作用半徑,少振或漏振 模板下口支模時密封不好引起漏漿 模板澆水濕潤不夠,拼縫不密 模板質量不好,表面粗糙,板縫過大 砼攪拌時間短,加水不准,和易性不好,澆築砼時有...

關於結構設計與施工中質量問題的成因與處理

二 建築結構設計的特徵 1.在設計的時候要分析一項關鍵的內容,即水平力。在很多結構裡,一般是那些將重力當成是關鍵要素的豎向力掌控著設計內容。對於高層來講,雖說豎直力對該項設計內容有非常深入的意義,不過橫向的力卻是最為關鍵的內容。由於建築體自身的重力,和樓面使用力在豎直方向的構件裡所引起的軸力和彎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