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學習方法

2022-06-08 07:45:05 字數 4877 閱讀 1989

1、勤於預習、善於聽課做筆記。

要想學好化學,必須先了解這門課程。課前一定要預習,在預習時,除了要把新課內容仔細讀一遍外,還應在不懂處作上記號,並試著做一做課本上的練習。這樣帶著疑問、難點,聽課的效率就會大大地提高。

初中化學內容比較多,知識比較零散,老師在講課時,著重圍繞重點內容進行講授。因此大家要仔細聽課認真做筆記,這不僅有利於進行課後複習,掌握重點,而且還可以有效地預防上課時「走神」。不過在記筆記時,要在聽清楚老師所講內容的基礎上,記重點、難點、疑點和課本上沒有的內容。

2、常複習,多記憶。

課後應及時複習,認真做好作業,這是學好化學的重要環節。複習可採用課後複習、週後複習、單元複習、章節複習、綜合複習等。複習的方法有複述、默寫、做聯絡等。

只有通過多次複習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識。現行初中化學課本中有多個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號二十多個,還有許多的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識。這些內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它們多為學習化學的基礎,若不能熟記,便會感到在「化學王國裡」行走困難。

要牢記化學的各個名詞,定義,並且要仔細加以區分,比如化合物,純淨物,單質,混合物,它們的定義不但牢記,還要加以區分比較,要扣定義裡面字眼,誰包括誰都要搞清。一旦真正搞清了,那我問你牛奶是上面哪一種物質你就不至於思索半天了。常見的化學反應是必須牢記的,要會默寫,條件、箭頭都需要注意,反應過程的現象就不用說了,重要的都得記住。

化學中的公式,就像記數學公式那樣把它理解,記住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注意變通別當書呆子。

3、吃透課本,聯絡實際。

以課本為主線,認真吃透課本,這是學好化學的根本。為此同學們必須善於閱讀課本,做到課前預讀、課後細讀、經常選讀等。既重視主要內容也不忽視小字部分、一些圖表、資料及選學內容。

中學化學內容與生活、生產聯絡緊密。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化學的同時,應盡量聯絡生產、生活實際,從身邊的生活中發現化學,體味化學,這樣就能越學越有興趣,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

4、重視實驗,培養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我們要認真、細緻地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認真做好每一次分組實驗,對實驗所用的儀器、藥品、裝置以及實驗原理、步驟、現象和注意事項,都必須弄清、記熟。

5、在學習化學之前準備好兩個筆記本。

乙個「錯題本」專記自己在練習、作業、考試中的錯題,分析出錯的原因記下正確和好的解法。另乙個「好題本」對於一些好題,好的解題方法、解題技巧、解題規律記下來,在考前看一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九年級化學易錯知識點

1.冰和水混合物是純淨物;

這是關於混合物與純淨物的概念。純淨物:由一種物質組成是純淨物;混合物:

由多種物質組成的是混合物。冰和水的混合物,雖然看上去是兩種物質,但是水——冰之間的變化是物理變化,不是化學變化。因此在化學上,冰水混合物還是純淨物。

2.只含是一種元素,不一定是純淨物

與第一題相反,有時候由同一種元素溝成的物質,反而是混合物,例如:石墨和金剛石(均由碳元素構成)、紅磷和白磷,等等。

是否是純淨物,判斷的依據是看其中是含有一種物質、還是多種物質。

3.原子核一般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而氫原子核不含中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這是正確的。但是有例外,元素週期表中的第1號元素、也是最輕的元素——氫原子的三種同位素中,有一種不含有中子。

4.一瓶水是無色透明的,可它不一定是純淨物

生活中的水中含有大量金屬離子例如鎂鹽、鈣鹽、鈉離子、鉀離子等等,當然屬於混合物。

有色無色,是否透明,不作為判斷純淨物的標誌。

5.燃燒是可燃物跟氧氣發生的反應,又說沒有氧氣也行;

燃燒,通常情況下是可燃物與空氣或氧氣發生的反應。後來擴充了定義為:燃燒是發光、光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所以有些可燃物也可以在氯氣、氮氣中燃燒,沒有氧氣也行。

6.說**是在有限空間內急速燃燒造成的,卻說鍋爐**不是化學變化;

鍋爐**,包括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鍋爐中的可燃物質**,屬於化學變化;鍋爐本身的金屬破碎,是物理變化。

7.合金「合」的是金屬,卻說鐵和碳也能形成合金;

合金,是一種金屬與其他物質熔化在一起形成的混合物。銅和金屬錫能形成合金(青銅),鐵和非金屬也能形成合金(鋼)。

8.說二氧化碳可以滅火,但鎂著火不能用它來滅;

我們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能燃燒,也不支援燃燒。這是一般情形,一些活潑金屬可以在二氧化碳、氮氣這樣的不活潑氣體中燃燒,比如mg就可以在co2中燃燒,生成氧化鎂和單質碳。

9.「鉛筆」不是用鉛做的;

鉛筆是習慣用的名字,中文名字,與金屬鉛不搭界。

10.催化劑的「催」字是加快的意思,卻說減慢也算;

催化劑,開始的時候指的是「加快反應速率的物質」,但是後來科學進步了,發現減慢反應速率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就把前者叫做正「催化劑」,後者叫做負「催化劑」,通稱還是催化劑。例如核反應的時候就需要減慢反應速率,需要負催化劑(重水)。

類似地,經濟上也不說減慢增速,而叫做負增長;管理上也不叫懲罰,叫做負激勵。

11.水銀不是銀;

水銀是汞元素(hg)的中文習慣稱呼,水一樣的銀,與銀不搭界。

12.一種溶液能使石蕊試液變藍,它不一定是鹼溶液;

根據酸鹼性的定義:能夠使石蕊溶液變藍的是鹼性溶液,而不一定是鹼溶液。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些鈉鹽、鉀鹽、銨鹽等,例如醋酸鈉、碳酸氫銨等等。

13.同種溶質的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可能更濃;

溶液的溶解度,與溫度有密切關係,見教材上的溶解度曲線。

以硝酸鉀為例,20°時候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溶解度大約30克,溶液的質量分數大約 23%。而在更高溫度、例如50°時候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溶解度可以達到90克,溶液的質量分數可以達到 41%。即便不飽和,50°的硝酸鉀溶液也可能比20°時候的溶液更濃一些。

14.50毫公升水與50毫公升酒精倒在一起,非說不到不等於100毫公升;

兩種液體混合,分子之間會互相「填空」,大小搭配,因此體積可以減小。

15.純鹼不是鹼,它是鹽;

純鹼,是碳酸鈉的俗名,是生活中的習慣用法。說它是鹽,是從化學結構上講,由金屬離子和酸根組成的是鹽,碳酸鈉是鹽。

中含氧元素,但它不是氧化物;

這是源自於「氧化物」的定義: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kclo3由三種元素組成,當然不屬於氧化物了。

17.鹽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又說硝酸銨也是鹽;

鹽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正確。但是,銨根離子和鈉離子有很多相似之處。結構上,銨根離子和鈉離子都是一價的陽離子,都含有11個質子、10個電子;化學性質上,鈉離子和銨根離子的很多鹽都具有良好的可溶性。

因此,常常把銨根離子看成是金屬離子。銨鹽例如硝酸銨、硫酸銨、碳酸氫銨、氯化銨等等都算作是鹽。

18.飽和食鹽水已經飽和了,卻說它還能溶解硝酸鉀;

溶液是否飽和,指的是在特定溫度下、針對特定的溶質,不可再溶解了為飽和溶液。因此,食鹽水飽和了,還可以溶解硝酸鉀,即使食鹽和硝酸鉀都飽和了,還可以溶解碳酸鈉……等等。

19.含碳的化合物是有機物,可是co、sic、碳酸鹽等等還算是無機物。

有機物的定義:含碳的化合物。

有機物的性質:有機物一般熔點較低,受熱易分解、容易燃燒,反應比較緩慢,並常伴有副反應發生。

含碳的簡單分子(co、co2、sic、碳酸鹽等等),或者受熱不分解,或者不容易燃燒,參加化學反應都很快,副反應很少,所以不像有機物,就算無機物了。

九年級化學重點知識

知識點1、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

詳解:物質發生變化時,往往有兩種情況,如冰變為液態的水,液態的水受熱沸騰變為水蒸氣,在這個變化中水沒有發生變化,只是狀態變了,是物理變化。再如,生活中的液化石油氣(或天然氣、煤氣)燃燒時放出熱量,氣體燃燒時,生成了不能再燃燒的物質,這種變化是化學變化。

由此可見變化有兩種:一是物理變化,二是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物質本身不改變,只是狀態、形狀發生變化。

化學變化:物質本身發生變化,同時會有放熱、發光、放出氣體、生成沉澱、顏色變化等現象產生。

二者的本質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二者的關係:在化學變化中一定伴有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中不一定伴有化學變化。

警示:現象只是判斷的依據,不是根本依據。有發光、放熱、生成氣體現象的並非一定是化學變化。

知識點2:藥品的取用

詳解:藥品的取用。

(1)原則:①「三不」,即不用手接觸藥品,不直接聞藥品氣味,不嚐藥品味。②嚴格藥品用量。

若未說明用量,則取最少量:液體取1ml~2ml,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③「三不一要」,即用剩的藥品,不放回原瓶,不隨意丟棄,不拿出實驗室,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2)方法:①固體藥品取用:取用粉末、顆粒狀藥品應用藥匙或紙槽。

其要領是「一斜二送三直立」,要將試管傾斜,用藥匙或紙槽將藥品送入試管底,再將試管緩緩直立。取用塊狀藥品或較大的金屬顆粒應用鑷子夾取,要領:「一橫二放三慢豎」,即將試管(或容器)橫放,把藥品放入試管(或容器)口以後,再將試管(或容器)慢慢豎立起來。

②液體藥品取用:滴管吸取法。取少量液體時,可用膠頭滴管吸取。

如圖甲所示。取用較多量時,可用傾倒法,步驟為,先拿下瓶塞倒放桌上,再使標籤朝手心,瓶口挨管口,將液體緩緩倒入。如圖乙所示。

取用定量藥品:取用一定質量固體藥品時用托盤天平稱量;取用一定體積的液體藥品時可用量筒量取,如圖丙所示。量液時,量筒須放平,視線與液體凹液面最低處相平。如圖丁所示。

警示:取用固體一般用藥匙或鑷子,取用一定量的液體,用量筒或膠頭滴管。使用藥品時應注意三不原則:

(1)不用手直接接觸藥品。(2)不得用鼻孔直接去聞化學藥品的氣味。(3)不得嘗化學藥品的味道。

取用時應注意:若無量的說明,固體取蓋滿試管底的量,液體取1ml~2ml。用剩的藥品:

(1)不得放入原瓶。(2)不得任意丟棄。(3)更不准帶出實驗室。

知識點3: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詳解:可用右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測定:其操作為:

在燃燒匙內盛過量紅磷(p),用酒精燈點燃後,立即插入盛少量水且瓶內剩餘體積被分為五等份的集氣瓶中,塞緊塞子。紅磷與瓶中的氧氣(o2)反應,生成細小的五氧化二磷(p2o5)固體(白煙)。這一反應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4p +5o22 p2o5。

九年級化學學習方法之我見

作者 侯建國 中學課程輔導 教學研究 2013年第05期 摘要 如何才能學好化學這門學科,是所有九年級學生所關心的問題。筆者經過近二十年的初中化學教學,經過大量學習成功和失敗的學生分析,總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化學學習方法。關鍵詞 九年級化學 六個環節 抓基礎 抓思路 抓規律 有的學生在 七 八年級的學...

化學學習方法

專題一 如何進行化學實驗觀察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研究物質的組成 結構 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在化學知識中,許多知識如化學概念 基本原理 元素化合物性質等,都是通過化學實驗而獲得的。因此,在化學學習中必須學會對實驗進行正確的觀察,並在觀察的基礎上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從而掌握化學知識。那麼,如...

化學學習方法

初三學生學好化學的四個重點 進入初三,同學們又要學習一門新的功課 化學。同學們要想在不一年的時間裡學好化學,除了要重視它以外,還必須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達爾文說過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大家一旦掌握了學習化學的方法,就一定能輕鬆 愉快地學好化學。一 勤於預習,善於聽課做筆記 要想學好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