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初中化學 中考一模衝刺 身邊的化學物質 一 學生版

2022-05-23 04:15:02 字數 4119 閱讀 1445

備考建議和中考試卷分析:

一、通過涵義分析、分類、對比和建立聯絡等方法,注重培養正確理解和運用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能力。

1、對化學概念中的關鍵詞和特徵進行分析,抓住概念的本質

如物質分類的有關概念和化學四種基本反應型別的特徵:

2、對化學概念進行分類和對比,明確彼此之間的邏輯關係

概念之間的邏輯關係分為三種:包含、並列和交叉關係。如:

有機物和無機物之間是並列關係,單質和化合物之間是並列關係;氧化物就包含著酸性氧化物、鹼性氧化物和中性氧化物,純淨物就包含著單質和化合物等;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這是交叉關係。

二、加強對化學用語寫法及其意義的規範訓練,注重培養正確書寫和運用化學用語的能力。

在歷年的中考質量分析中,化學用語的失分一直較高,因此應對學生加強化學用語的規範訓練。

如元素符號、離子符號、化合價、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的正確書寫。

另外,還要明確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表示的含義。

三、歸納整理元素化合物知識,領會經典性化學問題的解題原則和方法,注重提高學習化學的能力。

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核心是物質具有的化學性質,即能發生哪些化學變化,因此應從各種物質的相互轉化中去歸納整理它們的化學性質。

如稀硫酸的化學性質主要就是由h+和so42—的化學性質決定的 。

(1)與指示劑反應

(2)與活潑金屬反應

(3)與鹼性氧化物反應

(4)與鹼反應

(5)與碳酸鹽反應

(6)與鋇鹽的反應

其中(1)—(5)是h+的性質(酸的通性),(6)是so42—的性質,是稀硫酸的個性。

從各種(類)物質的化學性質中找出特徵反應及其現象,就得到了各種(類)物質的檢驗方法。在此基礎上,學習諸如檢驗題、除雜題、鑑別題、推斷題等經典性化學問題的解題原則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習化學的能力。

例:為了檢驗在氫氣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中是否混入了一氧化碳氣體,我們知道驗證一氧化碳的方法就是先將一氧化碳轉變成二氧化碳(通過灼熱的氧化銅),通過驗證生成的二氧化碳來驗證一氧化碳的存在,所以在將混合氣體通過氧化銅之前要先將二氧化碳除去,以防對驗證實驗的干擾。

四、通過培養「規則意識」和「程式意識」,注重提高基本實驗技能和製取常見氣體的能力。

基本實驗技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簡單儀器的使用;二是基本操作。

運用簡單裝置和方法製取常見氣體,主要是實驗室製取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方法和裝置。具體包括藥品選擇、反應原理、發生裝置、乾燥裝置、收集裝置和注意事項。需要理解選擇不同裝置和方法製取某些氣體的原理,熟悉不同裝置的特點,弄清步驟和注意事項。

另外對實驗室製取氣體的一般步驟應該了解:

產生氣體淨化氣體乾燥氣體收集氣體尾氣處理

對此方案首先要注意各步驟的先後順序,其次還需要注意無論是淨化氣體還是乾燥氣體所用試劑都不能與所要製取的氣體發生反應。

五、注重通過科學方法提高科學**能力。

科學方法是科學**的核心。科學方法的培養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提出猜想與假設的方法;二是在設計實驗驗證猜想或假設時對實驗條件進行控制的方法。

另外對科學**的八個基本要素(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畫、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要理解其涵義。

例:某同學想用實驗證明fecl3溶液顯黃色,不是cl— 造成的,下列實驗無意義的是( )

a.觀察kcl溶液的顏色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適量氫氧化鈉溶液,振盪後靜置,溶液黃色消失

c.向fecl3溶液中滴加適量無色硝酸銀溶液,振盪後靜置,溶液黃色未消失

d.加水稀釋後fecl3溶液黃色變淺

六、明確三種型別計算的依據,注重提高在實際情景中進行綜合分析和計算的能力。

有關化學式的計算依據是任何純淨物的組成都是固定的;有關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依據是溶液在一定的範圍內有一定的組成;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依據是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恆定律和各反應物和生成物間的質量比一定的原則。

1、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無論是哪種型別的計算,解題時首先要弄清題中已知的和要求的是哪個量,是樣品(一般是混合物)的質量還是樣品中某種成分(純淨物)的質量;是物質的質量分數還是元素的質量分數;是樣品中的元素的質量分數還是純淨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是溶質、溶劑的質量還是溶液的質量。另外還需注意反應物是否全部參加了反應等等。良好的解題習慣還包括解題的格式訓練

2、對重要的計算公式能夠靈活掌握

元素的質量=物質的質量×該物質中元素的質量分數

3、要能熟練掌握一些方法

如物質相互反應後所得溶液的質量簡便計算方法:即把所有物質的質量先加起來,然後減去生成的氣體和生成的沉澱的質量。

當然也可用溶液的質量 = 溶質的質量 + 溶劑的質量的方法。

學習目標

對所學的化學知識要點,能正確辨識和直接使用;能夠根據提供的材料識別是什麼;能夠領會所學化學概念和原理的基本含義及適用條件。

對於應用層面的知識點能夠通過閱讀、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資訊;能夠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釋和說明有關化學現象和問題,能用化學用語進行表述。

知識講解

空氣、氧

模組一空氣的組成

1. 空氣的主要成分和組成

空氣的主要成分及體積分數

2. 各成分性質與用途(空氣是寶貴的資源)

模組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3. 利用燃燒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原理是:

利用紅磷燃燒消耗密閉容器內空氣中的氧氣,使密閉容器內壓強減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進入容器內水的體積即為減少的氧氣的體積。

4. 實驗現象:

紅磷在集氣瓶內燃燒,產生黃白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大量白煙(五氧化二磷小顆粒),

冷卻後,開啟彈簧夾,水經導管進入集氣瓶,進入水的體積約佔集氣瓶內空氣總體積的1/5。

5. 實驗成功關鍵:

①紅磷要過量;

②裝置必須密封;

③導管內先注滿水;

④冷卻至室溫後,開啟彈簧夾。

【思考】如果紅磷不足會怎樣?

【思考】如果裝置的氣密性不好,會導致什麼結果?

模組三氧氣的性質

1. 氧氣的物理性質

通常情況下,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氧氣不易溶於水。在1.01×105pa下,-183℃時為淡藍色液體,在-218℃時為淡藍色雪花狀固體。

2. 氧氣的化學性質

(1)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c + o2 co2

【現象】比在空氣中燃燒更旺,發出白光,並放出大量熱量,燃燒後生成一種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二氧化碳(co2)。

(2)硫在氧氣中燃燒: s + o2 so2

【現象】硫在空氣中燃燒時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而在氧氣中燃燒則更旺,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放出熱量,同時生成了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二氧化硫(so2)。

【注意:二氧化硫有毒!】

(3)磷在氧氣中燃燒:p + o2 p2o5

【現象】磷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燃燒更旺,放出熱量,並產生大量的白煙——五氧化二磷(p2o5)。

【注意】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體,而不是氣體,也不是液體。固體小顆料懸浮在空氣中形成煙。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fe + o2 fe3o4

【現象】細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只能燒至紅熱,但在氧氣中能夠劇烈燃燒,放出大量的熱量,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fe3o4)。

【思考】集氣瓶裡要預先裝少量水或者細沙,為什麼?

【思考】通過以上有關氧氣性質的實驗,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總結】

模組四氧氣的製備

1. 分解過氧化氫溶液製取氧氣

h2o2 h2o + o2↑

【氧氣的檢驗: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2. 以二氧化錳為催化劑,加熱氯酸鉀來製取

kclo3 kcl + o2↑

3. 加熱高錳酸鉀來製取氧氣

kmno4 k2mno4 + mno2 + o2↑

【注意】

①鐵夾應夾在試管的中上部。

②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試管。

③導氣管伸入試管內不易過長,略露出膠塞即可。

④加熱時用酒精燈的外焰進行加熱。要先預熱,再集中加熱有藥品的部位。

⑤用高錳酸鉀來製取氧氣時,必須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

⑥實驗結束後要先將導氣管從水槽中取出,再熄滅酒精燈。

⑦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應採用瓶口向上排空氣法,導管口要盡量伸到集氣瓶底部。

如下圖所示:【排水法該怎樣收集呢?】

2019楊浦區初中化學一模

2014楊浦區第一學期期終考試 初三化學試卷 滿分 100分考試時間 90分鐘2014.1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2 h l c 12 o 16 s 32 cl 35.5 k 39 ca 40 注意 請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卷上對應的方框內。一 單項選擇題 本題共24分 1 下列符號中,書寫正確的是 a...

初中化學中考複習計畫

四 加強資訊反饋,及時調整教學計畫。在總複習中要重視資訊反饋。我們通常說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謂檢驗就是要通過反饋資訊來了解實際與預期目的是否符合,讓教學的資訊反饋體現在教學的全過程中。1 課堂教學注意捕捉學生情感因素的反饋資訊。教師對乙個知識點的複習,學生反應會有所不同,如精神集中或煥散 ...

初中化學中考複習方法

摘要在新課程的背景下,考試既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又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試題的命制 起點高 考素質,考能力 落點低 解題時應用的知識不超過課程標準要求,既題在書外,理在書中。所以初中化學總複習應腳踏實地,夯實基礎,抓住主線,歸納方法 搞好講評,培養能力,分類推進,全面提高,注重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