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文化經典閱讀

2022-05-21 12:21:03 字數 3742 閱讀 9850

第二編第二部分第十二章第六節

1.閱讀下面《論語》《孟子》選段,完成後面題目。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

孟子曰:「曾子養曾皙,必有酒肉;將徹①,必請所與②;問有餘,必曰『有』。曾皙死,曾元養曾子,必有酒肉;將徹,不請所與;問有餘,曰『亡矣』。

將以復進也。此所謂養口體者也。若曾子,則可謂養志也。

事親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離婁》)[

【注】 ①徹:通「撤」,撤除。②與:通「予」,給予。

(1)下列對上面兩個選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孔子認為「養」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與「養」犬馬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b.在事親方面,曾子和曾元供養父親都有酒肉,但孟子對曾子的言行更加肯定。

c.孔子說的「是謂能養」的「養」,與孟子說的「養口體」的「養」的內涵相同。

d.關於如何事親,孔子比較重視精神上的事奉,而孟子比較重視物質上的供養。

(2)如何做到「孝」?請結合上面的選文,談談你的理解。

【解析】 (1)d.兩人都重視精神上的事奉。

【答案】 (1)d

(2)要做到「孝」,既要懂得「養」父母(「養口體」),讓父母衣食無憂;更要懂得「敬」父母(「養志」),尊重、滿足父母的意願。

2.(2023年福州質檢)閱讀下面《孟子》選段,回答問題。

徐子曰:「仲尼亟①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

」孟子曰:「原泉混混②,不捨晝夜,盈科③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

苟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離婁下》)

【注】 ①亟:屢次。②混混:水流豐沛浩蕩的樣子。③盈科:水注滿低窪處。

(1)下列對上面選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徐子引用孔子讚美水的話,但不知其用意,便請教孟子,想弄清說的是什麼道理。

b.在這段對話中,孟子以水喻人。認為水應有源,人應有本,否則必將枯竭、浮躁。

c.孟子嘆息時間像流水一樣,奔騰不息。一去不復返,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珍愛生命。

d.孟子所說的「聲聞過情,君子恥之」,是在批判某些人追求不適當的虛假名聲。

(2)孟子還說過「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與上文所闡述的道理相同。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盈科而後進」「不盈科不行」的理解。

【解析】 (1)c.這是孔子的嘆息。

【答案】 (1)c

(2)做學問要像有源之水,先蓄滿低窪處,而後循序漸進,按部就班,永不停留,以求達到至善的境界。(有其他不同見解,言之成理即可)

【參考譯文】

徐子說:「孔子幾次稱讚水,說『水呀,水呀!』他所取於水的是什麼呢?

」孟子說:「有本源的泉水滾滾地往下流,晝夜不停,把窪處注滿,又繼續向前奔流,一直流到海洋去。有本源的便像這樣,孔子取它這一點罷了。

假若沒有本源,一到七八月間,雨水眾多,大小溝渠都滿了;但是一會兒也就乾枯了。所以名譽超過實際的,君子引為恥辱。」

3.(2023年福建三明期末測試)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

(1)對上面選段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孔子認為對物質生活不能太講究,有飯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斷地追求道德完善。

b.在為人處世方面,孔子認為做人要腳踏實地,做事要勤快機敏,說話要謹慎。莫輕率,要經過思考。

c.孔子認為在人際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斷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為正人君子,獲得生活的滿足和精神快樂。

d.孔子說的這段話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卻概括了對君子各方面的要求,這些都學到就能達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2)結合上面選段,聯絡實際,談談你對「飯疏食飲水,曲肱(彎著胳膊)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論語述而》)這句話所表現的孔子思想的理解。

【解析】 (1)①「孔子認為要接近仁道」有誤,應是要接近有才有德之人。②「獲得生活的滿足」有誤,獲得的應是道德和精神方面的。

【答案】 (1)c

(2)示例: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認為君子不應總是為自己的物質享受而奔波,更重要的是追求精神的完善。這在當前還有教育意義,現在物質比古人豐富了,但也不能過分追求物質享受。

4.(2023年福建廈門六中高三12月月考)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①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有子曰:「禮①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②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注】 ①禮:在春秋時代,「禮」泛指奴隸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範。孔子的「禮」,既指「周禮」,禮節、儀式,也指人們的道德規範。

(1)翻譯上面選段中畫線的句子。

(2)孔子認為君子應當具有哪些品格?為什麼孔子認為「知和而和」「亦不可行」?

【解析】 (1)注意「者」「知和而和」「以」「節」等。

(2)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結合孔子的主張分析作答。

【答案】 (1)①(做人)要以忠和信為主,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②但是,若有行不通的地方,還一味地為恰當而求恰當,不用一定的規矩制度來加以節制,也是不可行的。

(2)君子應當具有莊重威嚴、認真學習、慎重交友、過而能改的品格。因為孔子以為「和」是有原則的,凡事都講「和」,不用一定的規矩制度來加以節制,是行不通的。

【參考譯文】

孔子說:「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就是學習了也不能鞏固。(做人)要以忠和信為主,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有子說:「禮的作用,以遇事做到恰當為可貴。古代那些聖明君主治理國家的方法,寶貴的地方就在這裡;他們不論大事小事都要做得恰當。

但是,若有行不通的地方,還一味地為恰當而求恰當,不用一定的規矩制度來加以節制,也是不可行的。」

5.(2023年江蘇南通第三次調研)用斜線(/)給下面畫線部分文言文斷句,並回答問題。

公叔文子為楚令尹,三年,民無敢入朝。公叔子見曰:「嚴矣!

」文子曰:「朝廷之嚴也,寧雲妨國家之治哉?」公叔子曰:

「嚴則下喑,下喑則上聾,聾喑不能相通,何國之治也蓋聞之也順針縷者成帷幕合公升斗者實倉廩並小流而成江海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嘗有所不受也」。

(《說苑政理》)

(1)文言文斷句。

何國之治也蓋聞之也順針縷者成帷幕合公升斗者實倉廩並小流而成江海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嘗有所不受也。

(2)用自己的話概括這段文字闡述的道理。

【答案】 (1)何國之治也/蓋聞之也/順針縷者成帷幕/合公升斗者實倉廩/並小流而成江海/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嘗有所不受也。

(2)為政者要廣開言路,善於聽取意見。

【參考譯文】

公叔文子做楚國的令尹,三年,老百姓沒有敢到朝堂的。公叔子進見說:「太嚴厲了!

」文子說:「朝堂上嚴厲,難道說還妨害國家的治理嗎?」公叔子說:

「太嚴厲下面就不敢說話,下面不敢說話上面就聽不到意見,上面聽不到意見下面不敢說話就不能相互溝通,哪兒還有國家的政治清明呢?我聽說過,順著一針一線縫紉能製成帳幕,累積一公升一斗能夠充實倉庫,合併細小的流水能夠成為江海。賢明的君主有聽取意見並不實行的,沒有不聽取意見的。

」6.(2023年台州第三次統練)閱讀《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

①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②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

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③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針對文言文閱讀試題多以敘述性文字為主的特點,在進行整體性閱讀時,要用心去查詢文中的人和事,盡量把文中下列相關的內容圈點出來 人有幾位,如何稱謂 主角是誰,與他人關係怎樣 事有幾件,由幾人所幹 事件關係,有何意義,大體分分層次。接著審清題目,帶著這些問題再去研讀文段,不在無關處糾纏,要在緊要處下工夫。...

2019屆高考語文文學作品複習測試題

二四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題。建築的閱讀 節錄 張抗抗 對於大多數文學家來說,建築也許常常被作為書來閱讀。大的巨集偉如 巴黎聖母院 小的精巧若 醉翁亭記 讀到精彩之處,讀到忘形之時,就有了批註。文學家 批 建築物,便誕生了 阿房宮賦 滕王閣序 岳陽樓記 等等傳世名篇。於是建築與文學渾然一體,一...

2023年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複習方法

1高考語文文言文主旨把握 研讀高中語文文言文課本。在複習時不要輕易捨棄課本,反而還要加強對課本的複習。只要認真分析一下歷年的高考試題就會發現,每年的文言文試題都和中學階段學習的文言文課文有著密切的聯絡,儘管選的文段我們沒有見過,但考查的所有的知識點都可以在課本中找到,也就是說都是課文中學過的內容。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