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技術總結

2022-05-17 08:27:31 字數 1020 閱讀 6392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各項工程也隨之得到發展。地基處理是工程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溼陷性黃土地基的處理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地基加固

引言濕陷性黃土是一種非飽和的欠壓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節理,在一定壓力下受水浸濕,土結構迅速破壞,並產生顯著附加下沉,對工程建設危害性大。因此,國家標準《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築規範》gb50025-2004規定,在溼陷性黃土地區進行建設,應根據濕陷性黃土的特點和工程要求,採取以地基處理為主的綜合措施,防止地基受水浸濕引起溼陷,以保證建築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一般在其豎向或橫向採用夯實擠密的方法,使處理範圍內土的孔隙體積減小,幹密度增大,壓縮性降低,承載力提高,濕陷性消除。

它與其它類土的地基處理為了提高強度和減小壓縮性的目的不完全相同,故其它類土的地基處理方法,對溼陷性黃土地基不一定適用。同樣,處理濕陷性黃土地基的方法,對其它類土地基也不一定適用。

一、濕陷性黃土的主要特徵

濕陷性黃土的主要特徵為鬆散多孔性、垂直大孔性和土顆粒遇水時凝聚力降低甚至消失,這些特性即是黃土發生溼陷的主要內部因素,溼陷的外部條件為壓應力和水。對溼陷性黃土進行地基處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善土的結構和性質,減少土的滲透性以及壓縮性,最大限度的避免發生濕陷性。目前道路上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有強夯法、墊層法、擠密灰土樁法和深層攪拌法等。

通過對這幾種路基處理方法進行綜合分析對比之後發現強夯法是最適合處理濕陷性黃土的方法。

二、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原則

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方法和經驗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積累,歸納起來其基本原則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消除地基的全部溼陷量,這種方法對於濕陷性黃土厚度較小時才容易達到。常用的方法有墊層法、強夯法、擠密法等,常用於甲類建築。

第二,採用樁基礎穿透全部濕陷性黃土層,或將基礎設定在非溼陷性土層上,且這種方法也常用於甲類建築。第三,消除地基的部分溼陷量,根據建築物重要性等級,限定最小處理厚度,嚴格控制剩餘溼陷量。如採用換土墊層、強夯、灰土擠密等,主要用於乙、丙類建築。

第四,溼陷是在充分浸水飽和的情況下產生的,因此地基處理的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做好建築物基礎的防水和排水,避免地表水進入地基。

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方法

定義 黃土受水浸濕後,在上覆土層自重應力作用下發生溼陷的稱自重濕陷性黃土 若在自重應力作用下不發生溼陷,而需在自重和外荷共同作用下才發生溼陷的稱為非自重濕陷性黃土。濕陷性黃土是一種十分特殊的土質,俗稱大孔土,主要分布於我國陝甘寧等缺水少雨的乾旱地區。屬砂壤土的範疇,砂壤土的粘土含量為12.50 25...

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方法

摘要 濕陷性黃土是一種在乾燥情況下,具有較高強度和較低壓縮性,遇水後在一定外力作用或在自重作用下強度驟降的一種特殊岩土。濕陷性黃土對公路工程的工程危害主要表現為遇水後的不均勻沉降,引起公路路面大面積開裂 下陷,從而引起其他次生公路病害,進一步加劇黃土地基的溼陷性,引起惡性迴圈。所以公路工程中的溼陷性...

濕陷性黃土地基溼陷機理及處理方法

張學慧鄭麗徐勇劉明 鞍山公路工程 鞍山市鐵東區中華南路45號郵編 114001 0412 摘要 本文通過濕陷性黃土地基的溼陷性以及溼陷機理的分析,對溼陷類別和等級的判別,結合阜朝高速公路黃土路基的施工,提出對溼陷性黃土路基的處理方法及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關鍵詞 濕陷性黃土 溼陷機理 處理方法 強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