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栽平菇異常現象與防治措施

2022-05-15 02:11:17 字數 1434 閱讀 3113

冬季氣溫低空氣中雜菌少,是栽培平菇的好季節,但有不少菇農在栽培過程中常遇到培養料變酸發臭或粗柄菇、藍色菇和瘤蓋菇現象,使成功率、產量、質量均有所下降,影響菇農的經濟效益。筆者根據多年生產經驗和實踐,現將其產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作一介紹。

一、培養料變酸發臭

培養料裝袋滅菌接入菌種之後,料內會散發出一股酸臭味,影響菌絲生產,其發生原因與防止措施:

1、培養料不夠新鮮和乾淨,帶有大量雜菌,特別是經過夏天雨季的陳料,在消毒滅菌不徹底的情況下,由於料內的各類黴菌的大量繁殖孳生,使培養料酸敗,便產生一股難聞的酸臭味。防止措施是:栽培前要選好原料,採用新鮮、乾淨、無霉變、無結塊和無蟲蛀的培養料,拌料前在陽光下曝曬3-4天,降低培養料內雜菌基數

2、拌料的水分過多,料內氧氣**不足,使嫌氣細菌和酵母菌乘機繁殖,導致培養料腐爛變質;菌絲培養階段,由於料袋堆疊,料溫增高,使雜菌生長速度加快。防止措施是:拌料時控制水分,勿過幹或過溼,棉籽殼和水之比以1:

1.3-1.4為宜,其他作物秸稈加水量以l:

1.5-1.6為宜,水中加入0.

1%-0.2%的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等殺菌劑。

3、麥粒菌種與料袋緊密接觸,由於袋壁冷凝水浸泡麥粒,使菌種腐爛。防止措施:接種時,用培養料淺蓋麥粒菌種,使菌種不能接觸袋壁。

如培養料已變酸臭,應及早從袋內倒出,加入2%石灰水,使ph值達7.5左右,含水量達60%左右,重新播種栽培。

4、料內氮素營養過高,與加入的石灰起化學反應,產生氨臭。處理方法是:培養料氨氣過重進,可加入2%的明礬水拌勻除臭。

也可噴灑10%的甲醛溶液除臭。如培養料腐爛發黑,可作為農作物優質肥料入田。栽培場地散布臭味時,可用硫酸鐵5份,硫酸氫鈉95份,磨成粉在常溫下充分攪拌後噴撤除臭。

二、粗柄菇

原基發生後,菌蓋分化和發育速度不正常,表現為菌蓋小,菌柄長,且柄粗質硬,商品價值較低。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採用了悶閉式保溫防寒措施,導致菇棚(室)供氧不足,菇體內養分運輸失去平衡。防止措施是:

遇上連續低溫天氣時,產菇的菇棚(室)採取悶閉式保溫防寒時要注意在中午進行短時間的通風換氣,但切忌大風直吹料面,防止造成幼菇死亡。

三、藍色菇

菇體生長時,菌蓋邊緣產生藍色暈圈,嚴重時甚至整個菇體如同潑上藍墨水,直到菇體採收也不再退失。產生原因是:採取柴火、煤火等帶有煙燻增溫使菇棚(室)內一氧化碳有毒氣體增多,造成菇體中毒,刺激菇體發生變色反應、防止措施

是:冬季菇棚(室)增溫方法以採用日光、暖氣、電熱等為好,如用柴火、煤火進行加溫時,應裝置封閉的傳熱排煙管道。

四、瘤蓋菇症狀為菇體發育過程中,生長較慢,菌蓋表面出現瘤狀或顆粒狀的突起物。受害嚴重時,菌蓋僵縮,菇質硬化,停止生長。產生原因是:

菇體發育時溫度過低,低溫持續時間大長,造成菌蓋內外層細胞伸長失調。防止措施是:栽培過程中必須弄清栽培品種菇體正常發育能耐受的最低溫度,冬季應選擇中低溫型品種,同時加強保溫增溫措施,控制好菇棚(室)出菇溫度。

通常中溫型品種菇棚(室)溫度應控制在8℃以上,低溫型品種應控制在0℃以上為宜。

平菇出菇期管理

菌絲長滿袋後過一段時間,袋內出現大量黃褐色水珠,這是出菇的前兆,這時即可適時轉入出菇管理。此階段管理要點如下 1 拉大溫差,刺激出菇。平菇是變溫結實,加大溫差刺激有利於出菇。利用早晚氣溫低時加大通風量,降低溫度,拉大晝夜溫差至5 10 以刺激出菇。低溫季節,白天注意增溫保濕,夜間加強通風降溫 氣溫高...

如何使平菇定時出菇

近幾年來,市場 表明,每逢佳節,鮮菇銷量錳增,上揚。因此,如果使平菇出菇量最大的第一潮菇在節日期間集中上市,菇農便可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筆者多年的實踐,以室內袋栽確定春節期間出菇為例,其技術關鍵是 一 菌種選擇。應選擇中低溫或廣溫型高產優質品種,如糙皮側耳 雜交17等。二 菌種及菌袋製作。用 倒推法...

平菇噴灑涼水增產

用涼開水在平菇出菇的不同時期進行噴灑,其生物轉化率可提高33 而且噴灑涼開水的平菇還具有轉潮快 出菇整齊 菇肉肥厚等特點。具體方法 待平菇的菌絲發透後,揭去薄膜即向菇床及周圍牆壁噴一次涼開水,使空氣相對濕度達到80 85 當珊瑚狀原基大量發生時,隨著子實體的逐漸長大後,每天噴涼開水3 5次,使空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