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數學知識再學習

2022-05-05 15:51:03 字數 4923 閱讀 5837

做應用題

是一種很好的思維鍛鍊.做應用題不但要會算,而且要多思考,善於發現題目中的數量關係,可以說做應用題是運用數學的開始.

加、減、乘是最基本的運算,和、差、倍數是兩數之間最簡單的數量關係.應用題的訓練,就從這

一、和差問題

說到「和差問題」,小學高年級的同學,人人都會說:「我會!」和差問題的計算太簡單了.是的,知道兩個數的和與差,求兩數,有計算公式:

大數=(和+差)÷2

小數=(和-差)÷2

會算,還要會靈活運用,要把某些應用題轉化成和差問題來算.

先看幾個簡單的例子.

例1 張明在期末考試時,語文、數學兩門功課的平均得分是95分,數學比語文多得8分,張明這兩門功課的成績各是多少分?

解:95乘以2,就是數學與語文兩門得分之和,又知道數學與語文得分之差是8.因此

數學得分=(95×2+8)÷2=99.

語文得分=(95×2-8)÷2= 91.

答:張明數學得99分,語文得91分.

注:也可以從 95×2-99=91求出語文得分.

例2 有 a,b,c三個數,a加 b等於 252,b加 c等於 197, c加 a等於 149,求這三個數.

解:從b+c=197與a+c=149,就知道b與a的差是197-149,題目又告訴我們,b與a之和是252.因此

b=(252+ 197-149)÷ 2= 150,

a=252-150=102,

c=149-102=47.

答:a,b,c三數分別是102,150,47.

注:還有一種更簡單的方法

(a+b)+(b+c)+(c+a)=2×(a+b+c).

上面式子說明,三數相加再除以2,就是三數之和.

a+b+c=(252+197+149)÷2=299.因此

c=299-252=47,

b=299-149=150,

a=299-197=102.

例3 甲、乙兩筐共裝蘋果75千克,從甲筐取出5千克蘋果放入乙筐裡,甲筐蘋果還比乙筐多7千克.甲、乙兩筐原各有蘋果多少千克?

解:畫一張簡單的示意圖,

就可以看出,原來甲筐蘋果比乙筐多

5+7+ 5= 17(千克)

因此,甲、乙兩數之和是 75,差為17.

甲筐蘋果數=(75+17)÷2= 46(千克).

乙筐蘋果數=75-46=29(千克).

答:原來甲筐有蘋果46千克,乙筐有蘋果29千克.

例4 張強用270元買了一件外衣,一頂帽子和一雙鞋子.外衣比鞋貴140元,買外衣和鞋比帽子多花210元,張強買這雙鞋花多少錢?

解:我們先把外衣和鞋看成一件東西,它與帽子的**和是 270元,差是 210元.

外衣和鞋價之和=(270+ 210)÷2= 240(元).

外衣價與鞋價之差是140,因此

鞋價=(240-140)÷2=50(元).

答:買這雙鞋花50元.

再舉出三個較複雜的例子.如果你也能像下面的解答那樣計算,那麼就可以說,「和差問題」的解法,你已能靈活運用了.

例5 李叔叔要在下午3點鐘上班,他估計快到上班時間了,到屋裡看鐘,可是鐘早在12點10分就停了.他開足發條卻忘了撥指標,匆匆離家,到工廠一看鐘,離上班時間還有10分鐘.夜裡11點下班,李叔叔馬上離廠回到家裡,一看鐘才9點整.

假定李叔叔上班和下班在路上用的時間相同,那麼他家的鐘停了多少時間(上發條所用時間忽略不計)?

解:到廠時看鐘是2點50分,離家看鐘是12點10分,相差2小時40分,這是停鐘的時間和路上走的時間加在一起產生的.就有

鐘停的時間+路上用的時間=160(分鐘).

晚上下班時,廠裡鍾是11點,到家看鐘是9點,相差2小時.這是由於鐘停的時間中,有一部分時間,被回家路上所用時間抵消了.

因此鐘停的時間-路上用的時間=120(分鐘).

現在已把問題轉化成標準的和差問題了.

鐘停的時間=(160+120)÷ 2= 140(分鐘).

路上用的時間=160-140=20( 分鐘).

答:李叔叔的鐘停了2小時20分.

還有一種解法,可以很快算出李叔叔路上所用時間:

以李叔叔家的鐘計算,他在12點10分出門,晚上9點到家,在外共8小時50分鐘,其中8小時上班,10分鐘等待上班,剩下的時間就是他上班來回共用的時間,所以

上班路上所用時間=(8小時50分鐘-8小時-10分鐘)÷2=20(分鐘).

鐘停時間=2小時 40分鐘-20分鐘

=2小時20分鐘.

例6 小明用21.4元去買兩種賀卡,甲卡每張1.5元,乙卡每張0.

7元,錢恰好用完.可是售貨員把甲卡張數算作乙卡張數,把乙卡張數算作甲卡張數,要找還小明3.2元.

問小明買甲、乙卡各幾張?

解:甲卡與乙卡每張相差 1.5-0.7= 0. 8(元),售貨員錯找還小明3.2元,就知小明買的甲卡比乙卡多3.2÷0.8=4(張).

現在已有兩種卡張數之差,只要求出兩種卡張數之和問題就解決了.如何求呢?請注意

1.5×甲卡張數+0.7×乙卡張數=21.4.

1.5×乙卡張數+0.7×甲卡張數=21.4-3.2.

從上面兩個算式可以看出,兩種卡張數之和是

[21.4+(21.4-3.2)]÷(1.5+ 0.7)= 18(張).

因此,甲卡張數是

(18 + 4)÷ 2= 11(張).

乙卡張數是 18-11= 7(張).

答:小明買甲卡11張、乙卡7張.

注:此題還可用雞兔同籠方法做,請見下一講.

例7 有兩個一樣大小的長方形,拼合成兩種大長方形,如右圖.大長方形(a)的周長是240厘公尺,大長形(b)的周長是258厘公尺,求原長方形的長與寬各為多少厘公尺?

解:大長方形(a)的周長是原長方形的

長×2+寬×4.

大長方形(b)的周長是原長方形的

長×4+寬×2.

因此,240+258是原長方形的

長×6+寬×6.

原長方形的長與寬之和是

(240+258)÷6=83(厘公尺).

原長方形的長與寬之差是

(258-240)÷2=9(厘公尺).

因此,原長方形的長與寬是

長:(83+ 9)÷2= 46(厘公尺).

寬:(83-9)÷2=37(厘公尺).

答:原長方形的長是46厘公尺、寬是37厘公尺

二、倍數問題

當知道了兩個數的和或者差,又知道這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係,就能立即求出這兩個數.小學算術中常見的「年齡問題」是這類問題的典型.先看幾個基礎性的例子.

例8 有兩堆棋子,第一堆有87個,第二堆有69個.那麼從第一堆拿多少個棋子到第二堆,就能使第二堆棋子數是第一堆的3倍.

解:兩堆棋子共有87+69=156(個).

為了使第二堆棋子數是第一堆的3倍,就要把156個棋子分成1+3=4(份),即每份有棋子

156 ÷(1+3)=39(個).

第一堆應留下棋子39個,其餘棋子都應拿到第二堆去.因此從第一堆拿到第二堆的棋子數是

87-39=48(個).

答:應從第一堆拿48個棋子到第二堆去.

例9 有兩層書架,共有書173本.從第一層拿走38本書後,第二層的書比第一層的2倍還多6本.問第二層有多少本書?

解:我們畫出下列示意圖:

我們把第一層(拿走38本後)餘下的書算作1「份」,那麼第二層的書是2份還多6本.再去掉這6本,即

173-38-6=129(本)

恰好是3份,每乙份是

129÷3=43(本).

因此,第二層的書共有

43×2 + 6=92(本).

答:書架的第二層有92本書.

說明:我們先設立「1份」,使計算有了很方便的計算單位.這是解應用題常用的方法,特別對倍數問題極為有效.把份數表示在示意圖上,更是一目了然.

例10 某小學有學生975人.全校男生人數是六年級學生人數的4倍少23人,全校女生人數是六年級學生人數的3倍多11人.問全校有男、女生各多少人?

解:設六年級學生人數是「1份」.

男生是4份-23人.

女生是3份+11人.

全校是7份-(23-11)人.

每份是(975+12)÷7=141(人).

男生人數=141×4-23=541(人).

女生人數=975-541=434(人).

答:有男生541人、女生434人.

例9與例10是乙個型別的問題,但稍有差別.請讀者想一想,「差別」在**?

70雙皮鞋.此時皮鞋數恰好是旅遊鞋數的2倍.問原來兩種鞋各有幾雙?

解:為了計算方便,把原來旅遊鞋算作4份,售出1份,還有3份.那麼原有皮鞋增加70雙后將是3×2=6(份).400+70將是 3+1+6=10(份).每份是

(400+70)÷10=47(雙).

原有旅遊鞋 47×4=188(雙).

原有皮鞋 47×6-70=212 (雙).

答:原有旅遊鞋188雙,皮鞋212雙.

設整數的份數,使計算簡單方便.小學算術中小數、分數盡可能整數化,使思考、計算都較簡捷.因此,「盡可能整數化」將會貫穿在以後的章節中.

下面例子將是本節的主要內容──年齡問題.

年齡問題是小學算術中常見的一類問題,這類題目中常常有「倍數」這一條件.解年齡問題最關鍵的一點是:兩個人的年齡差總保持不變.

例12 父親現年50歲,女兒現年14歲.問幾年前,父親的年齡是女兒年齡的5倍?

解:父女相差36歲,這個差是不變的.幾年前還是相差36歲.當父親的年齡恰好是女兒年齡的5倍時,父親仍比女兒大36歲.這36歲是女兒年齡的(5-1)倍.

36÷(5-1)=9.

當時女兒是9歲,14-9=5,也就是5年前.

答:5年前,父親年齡是女兒年齡的5倍.

例13 有大、小兩個水池,大水池裡已有水 300立方公尺.小水池裡已有水70立方公尺.現在往兩個水池裡注入同樣多的水後,大水池水量是小水池水量的3倍.

問每個水池注入了多少立方公尺的水.

解:畫出下面示意圖:

我們把小水池注入水後的水量算作1份,大水池注入水後的水量就是3份.從圖上可以看出,因為注入兩個水池的水量相等,所以大水池比小水池多的水量(300-70)是2份.

小學三年級數學知識

1厘公尺 10公釐 1分公尺 10厘公尺 1公尺 10分公尺 1公尺 100厘公尺 1分公尺 100公釐 1000公尺 1千公尺 1公里 1000公尺 1千公尺 1公里 相鄰兩長度單位的進率是10 千公尺除外 1噸 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相鄰兩質量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 兩數相加 相同...

三年級數學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梳理 第1單元 測量 1 在生活中,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 公釐 厘公尺 分公尺 做單位 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 公尺 做單位 測量比較長的路程或速度一般用 千公尺 做單位,千公尺也叫 公里 2 1厘公尺的長度裡有 10 小格,每個小格的長度 相等 都是 1 公釐。3 1...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知識點

一 兩 三位數乘一位數 1 整十 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 用0前面的數去相乘,再看乘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2 求乙個數是另乙個數的幾倍 用除法來計算 求乙個數的幾倍是多少 用乘法來計算。3 兩 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 數字對齊,從個位乘起,用一位數去乘兩 三位數的每一位,與哪一位相乘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