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楷字書寫的結構規律

2022-05-02 04:33:04 字數 3885 閱讀 3887

(據古代書法結字規律整理、提煉,適用於毛筆、鋼筆)

2023年9月

700多年前,繼「書聖」王羲之之後,集大成之大書法家、大畫家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浙江湖州人士,人稱「趙吳興」、「趙松雪」),於《定武蘭亭跋》有言:「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

」此段書論,歷來被廣泛引用,古今諸家所持見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竊以為「用筆之法」、「結構之法」難有輕重高下之別,恰如一時瑜亮。故而餘雖不才,嘗披覽歷來書論,願續貂於其後,拋磚引玉,思來者。

結構是什麼意思?

我們先來說一說把字寫好的三個最一般的要求:

一,每個筆畫不僅僅寫正確,還要寫漂亮;(——這在古代叫「用筆」)

二,每個筆畫組成乙個字。當組合成字的時候,這些筆畫要按照一定規律來組合,不能想當然地胡亂組合在一起;(——這在古代叫「間架」、「結構」)

三,每個字組成一篇字,這篇字應該是總體看起來整潔、均勻、有一定連貫性,間距也要差不多。(——這在古代叫「章法」)

總之,筆畫單個兒練習容易,但是一旦組合欠妥,安排不當,就會或鬆散,或擁擠,或畸形。布料再好,如果裁剪無度,尺寸不對,則難成華裝。材料再好,如果堆砌無度,建築無方,則難成大廈。

以上三個要求當然可以按照順序來鍛鍊,但是最好同時鍛鍊。從上面三點,可以看到「結構」指的是筆畫的安排的規律。正楷字由於很規範,所以有很多結構規律從古流傳至今,值得我們借鑑。

1、上面是寶蓋頭「宀」的字,其餘筆畫應被覆蓋於其下。(特殊:「家」的宀可大可小,如:

;「安」的宀要小,如: )「宀」的鉤,要對準字的中心,不能寫長了。古代說:

要寫得像鳥兒在看它自己的胸口的羽毛一樣。——這句話說得很妙,可以多加體會。如:

寧、官、空、宇、宙、寶。

2、最後一筆是單個橫畫的字,應寫長一些。如:土、至、顯、塵。

3、以左半部為主的字,左邊要高,右邊要低。如:部、幼、即。

4、以右半部為主的字,右邊要長,左邊要短。如:績、議、讀。

5、有橫畫貫穿中間的字,中橫應該寫得長些。如:喜、吾、安、善。

6、有豎畫貫穿中間的字,中豎應該正直不歪。另外,如果豎畫穿透全字,上端短一點,微微露出即可。如:中、平、豐、神。

7、這些字的「橫折鉤」不應彎曲、短小。如:葡、萄、蜀、葛。

8、這些字的「橫折鉤」不應直長,應彎曲一些。如:句、勻、勿。

9、這些字應該橫短撇長。如:左、在、尤、龍。

10、這些字應該橫長撇短。如:右、有、布。(古代「左」的筆順是先橫後撇,且撇畫應該直一些;古代「右」的筆順是先撇后橫,且撇畫應該彎曲一些)

11、橫畫短豎畫長的字,撇捺應長。注意撇短一點,捺長一點。如:木、本、朱。

12、橫畫長豎畫短的字,撇捺可變成兩點。如:樂、集。

13、這些字應該橫長豎短。如:十、上、下、士。

14、這些字應該橫短豎長。如:才、鬥、豐、井。

15、上下有橫畫的字,應上短而下長。如:正、亞。

16、左右有豎畫的字,應左短而右長。如:目、自、因、固。

17、左為撇畫右為豎畫的字,應左撇短右豎長。如:川、公升、邦。

18、左為豎畫右為撇畫的字,應左豎短右撇長。如:伊、侈、修。

19、點畫多的字,各點方向要不同,要有所變化。如:亦、然。

20、橫畫多的字,各橫長短要不同,這樣才顯得不呆板。如:三、真、善。

21、左中右結構的字,中間一定要寫端正。如:謝、樹。

22、上下結構(包括上中下結構)的字,上下一定要對齊;有橫畫的選擇其一放長,有捺畫的選擇其一放長。如:黃、嬰、蓉、盒。

23、「口」字在左邊的字,要上邊對齊,「口」靠左上。如:吸、呼、畔。

24、「口」字在右邊的字,要下邊對齊,「口」靠右下。如:和、知、細。另外,要注意「口」的寫法要錯開筆畫組合在一起,不能寫成正方形。

25、外圍是四個「口」的字,整個字形要寫成正方形。如:囂、器。

26、這些字的橫畫不要寫平,要寫斜,寫平了就沒有氣勢。如:七、也、地。

27、這些字的橫畫不要寫斜,要寫平,寫斜了就會不端正。如:雲、去、且。

28、這些字的撇畫是豎撇,不要寫得太斜。如:大、丈、尺、月、史。

29、斜鉤要有力,不能太彎曲(斜鉤要多練習,注意角度)。成、武、或。

30、臥鉤(心鉤)要彎曲,不能太直。如:心、思、息、必、志。

31、帶有豎彎鉤的字,右邊要伸出去,能夠包著上邊。如:勉、旭、拋。

32、撇畫如果和捺畫交叉,交叉點一定要在豎中線上。如:天、父、文。

33、有兩個捺畫或以上的字,其中乙個捺畫要變成「長點」(反捺)。如:返、談。

34、豎彎鉤在字下面的時候,豎要短,彎鉤部分要右邊伸出去。如:見、元、先、毛。

35、豎彎鉤在字右邊的時候,豎要長,彎鉤部分要短。如:化、孔。

36、這些字的斜鉤,要有力。不能太直或太彎曲。如:風、飛、氣。

37、有併排幾個撇的字,撇畫不能平行。如:友、及、反、皮。

38、連著三撇的字,下撇應頂著上撇的中間。如;修、參、須、形。

39、「氵」的最下點的提鋒,應與第一點的結尾相對應。如:治、洪、流、海。

40、「卜」字在字中間的時候,要寫正不要偏。如:是、足、走、定。

「卜」字在字右邊的時候,點要寫成長點,且不能太斜。如:撲、樸。

41、「土」字要寫正不要偏,與下面左邊的豎畫要對正。如:者、老、考。

42、筆畫很多的字,要安排恰當,筆畫要清晰,字形不要寫得太大或者太拘束。如:贏、鼎、繁、馨、囊、糜、零、靡。

43、這些字的中豎畫要寫成「懸針豎」(末端是尖的)。如:中、巾、申。

44、這些字的中豎畫不能寫成懸針豎。如:木、單、卓。

45、一般來說,懸針豎在正楷字的書寫中不能多用。(懸針豎用多了,會讓字的火氣太大。)豎畫做偏旁時最好不寫成懸針豎。如:仁、情、隊。

46、外形斜的字,注意要寫端正。如:乃、母、力。

47、外形本來就瘦的字,字形不要寫得太短太胖,但不能太瘦。如:了、卜、身、目、耳、貝。

48、外形本來就矮的字,要寫得扁一些。如:白、工、四。

49、人字頭(「人」)的字,撇捺的夾角一般是90°左右。如:會、合、金、命。

50、這些字的豎鉤可以稍微拖長一點,讓它好象帶有往下的趨勢。如:丁、宇、亭。

51、這些字的捺畫最好寫成長點(「反捺」)。如:莫、矣、矢、契。

52、「卩」在字中要偏下一些。如:印、卻、即。

53、「門」字框的字,不能封門,點畫不能寫平寫小,可以寫長一點點。如:閒、問。

54、「口」字框的字,如:同、周、因、國。裡面部分要聚攏緊湊,位置居中或者靠上。「口」字框的字,有兩種寫法可以交替使用。

一是封口,這樣顯得規矩。(但是老是這樣就顯得沉悶壓抑。)

二是開口,這樣顯得靈活。(但是老是這樣就顯得大而化之。)

55、帶這些偏旁部首的字,如「廠、廣、屍、疒、戶、弋、戈、勹、虍」等。寫的時候必須讓裡面部分的外沿與上沿平齊或者略略超過上沿。此法在古代稱為「扛肩」。

如:釐、慶、左、石、展、疼、房、式、或、與、皮、虎、司。

應這樣寫:

不這樣寫:

56、「令」、「冬」、「專」、「盡「字的最後一點不能寫得太斜,可以寫得像短豎,直一點,如此看起來像晶瑩的露珠,將滴而未落,顯得靈動。

57、「心」、「飛」、「非」、「作」字的最後一點不能寫得太斜,可以寫得像短橫,平一點,如此看起來像蓄勢的翅膀,將飛而未翔,顯得靈動。

58、左右結構的字,如:「扌、亻、糹、口、山、冫、氵、又、訁、釒、忄、車、土、白、木、足、方、禾、火、弓、馬、女、阝、犭、公尺、光「等,一般要把左邊寫小、寫短一點。(另外,左右結構的字不能「分家」。

)如:接、體、組、喊、峰、冷、河、對、話、鋒、情、輕、境、的、林、踩、放、科、烽、張、騎、妙、附、狼、精、輝。

當然,如果右邊部分筆畫較少,就另當別論了。(繁體字的左右結構也要另當別論。)如:扛、仁、隊、江、紅、和、弘。

補充:筆順

筆順正確,會讓筆畫流暢,連筆會更順手,字形顯得不呆板,書寫速度會更快,書寫質量會更好。

掌握正確的筆順規律,多加琢磨筆畫規律,對於把字寫好、寫快,進而過渡到「行楷」有很大幫助。

左右結構的字書寫練習

寫字課教學反思 富裕縣紹文中學姜波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學寫 左右結構的字 重點讓學生認識分析左右結構字的特點,寫好左右結構的字。在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特點讓學生主動快樂地識字寫字。一 觀察比較,探索規律 在引入新課時,我通過讓學生觀察三個 脫 字,比較三個字當中哪個最漂亮,從而明確漢字間架結構的重要性,...

第四課《正楷字的基本筆畫 撇 》

教學內容 正楷筆畫的名稱及寫法 教學目的 通過講解正楷筆畫的名稱及寫法,讓學生掌握正楷筆畫的名稱及寫法。教學過程 撇 撇如同人的手足,可伸可屈,在結構組合中,它主要起到平衡字勢的作用。撇的形態舒展,筆意流暢,瀟灑時如同蘭葉,豎實處恰似大象的長牙,撇畫用筆由按到提,由重到輕,速度由慢而快,線條由粗而細...

關於漢字書寫問題的研究

仁里集鎮中心小學 相關文章 書寫與自我建構書寫的語言文化分析 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中的上海書寫詞式書寫分析 書寫 教育與當代大學生主體精神成長新時期湖北作家 底層書寫 一瞥電子書寫與文學的變遷 臨摹書寫筆跡的檢驗 四段式 英語書寫教學法 落實新課標要求切實搞好漢字書寫教學 摘要 當前中小學生甚至教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