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教學設計

2022-04-30 04:30:04 字數 6114 閱讀 1620

福建省小學資訊科技教材(2008版)五年級下冊第九課

【作者簡介:官京紅,男,2023年9月生,連城縣新泉中心小學高階教師。手機:135********】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網際網路上查詢資料的二種常用方法,即通過專業**資料**和搜尋引擎**查詢某一相關資訊的方法。

2.進一步學習使用ie瀏覽器上網際網路,初步學會使用恰當的關鍵詞查詢資料。

3.嘗試通過上網查詢資料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體驗資訊科技的優越性,進一步激發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

4.養成引用他人資料時能自覺註明出處的蒐集資訊習慣,形成尊重他人智財權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體驗網際網路上查詢資料的二種常用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蒐集、交流資訊的良好意識。

難點:根據資訊需求確定恰當的關鍵詞搜尋相關資訊,並能在資訊海洋中篩選出有用資訊,不會在網路中「迷航」。

三、課前準備:

1、除錯網路,確保上網正常、區域網資源互訪正常。

2、在教師機上建立學習小組學習任務資料夾。

3、《侏羅紀公園》**剪輯片段。

四.教學過程

(一)學科聯合,任務驅動

匯入:課前,你們班的語文教師交給同學們乙個任務,同學們知道嗎?

(語文教師交代的任務是:在網路上查詢資料,了解某家姓氏的**和家族中歷史名人,完成五年級語文下冊中「關於某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綜合性學習的任務。)1.分析任務,明確要求

a:資訊需求分析:了解某家姓氏的**和家族歷史上的名人事蹟。

b:資訊查詢途徑:上網際網路查詢。

2.組建小組,分工合作

1(為便於評價學生學習情況,兩科教師共同設計任務卡,每個小組完成2個任務卡) 任務一:姓氏的來歷

任務二:家族中的名人生一

生一生二

生二生三

生三生四任務要求:協作完成。最終成果用一篇word 檔案表示,檔名為:

某某姓氏的來歷,存在電腦d 盤小組資料夾中。 生四任務要求:獨立完成。

最終成果要以「學生姓名+家族中名人事蹟」的格式命名word 檔案,存在電腦d 盤小組資料夾中。

(二)自讀教材,體驗方法

過渡:俗話說,「心急吃不成熱豆腐」、「磨刀不誤砍柴工」。要在網路上查詢自己所需的資訊,必須掌握網際網路上查詢資料的常用方法。

接下來請同學們學習書中告訴我們的方法,練習查詢資料的基本功。

活動一:查詢有關恐龍的科普知識。

1.激趣匯入:****《恐龍》剪輯,師問:同學們看了覺得如何?現在還有恐龍麼?要求上網查詢資料證明。

2.活動組織:學生自讀教材內容,邊看邊操作,上網瀏覽水平差的學生可以跟著水平高的同學練習。要求學生在有關恐龍科普知識的頁面上,找到敘述恐龍滅絕的文章,並把網頁儲存在相應的資料夾中。

3.教師巡視,掌握學生自讀自練情況,相機個別指導。

4.活動小結:

活動二:查詢有關「酸雨」的資訊。

活動要求:要求同學們跟著課文提示的步驟操作一遍後,還要找到一篇介紹「酸雨的危害」的文章,把該頁內容儲存在相應的資料夾中。

課堂討論:上網查詢資料的途徑和方法有哪些?

教師相機小結並板書:

1.通過專業**資料**查詢相關資訊。

2.通過的搜尋引擎中輸入關鍵字查詢某一相關資訊。

(三)小組合作,自主**

過渡:經過前面的練兵,同學們基本掌握了網際網路上查詢資料的方法。接下來進入實戰階段。

要求同學們一定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出色地完成語文教師教給資訊科技教師的任務,既給同學們自己長臉,同時也給我長長臉。

1.再次出示如前面所示的任務卡,明確要求。

2.討論:怎樣查詢到自己所需的資料?

3.提示:a:到家族**上查詢有關資訊。b:在搜尋引擎中輸入「李姓名人」之類的關鍵字查詢。

4.學生上網**,搜尋資料,並按要求儲存資料。

(四)評價任務,體驗成功

1.選擇1~2個小組,展示他們搜尋到的資料,簡要介紹所在小組姓氏的**和歷史上出現過的名人。教師通過廣播系統轉播該小組的成果。

2.組內、組間交流他們搜尋到的家族中的歷史名人。為了激發交流欲,師可以提出話題:比一比,看看哪個姓氏中的歷史名人多?

(五)拓展延伸,鼓勵發展

1.要求學有餘力的同學完成教材中「試一試」的內容,有興趣的還可以閱讀百度搜尋**中的幫助頁面——「新手指南」。

2.在語文教師的指導下完成《關於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設計說明】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教材內容分析

我校使用的是閩教版資訊科技新教材(2008版)。五年級下冊的教材安排了網路應用初步的教學內容,本課是第9課,主要任務是掌握在網際網路上查詢資料途徑和方法。

教材中安排了二次學生活動,分別對應網上查詢資料的二種常用方法,即通過專業**資料**和搜尋引擎**查詢所需資訊的方法。教材內容很好地體現了編寫原則,「做一做」中的內容讓學生有內容讀,有實踐做,讀完、做完能對網上查詢資料產生興趣,同時也解了網上查詢資料的方法,能進一步熟練地操作ie瀏覽器上網。「試一試」的內容主要供學有餘力的同學練習,其他同學可不作要求。

2.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學習態度:在網路教室上課,學生學習興趣雖然高漲,但興趣點顯然並不在教學內容上,而主要集中在qq聊天、養寵物、玩遊戲等活動中,課堂上很容易出現「教師苦口婆心地講,學生愛理不理地聽」這一現象。學生一旦取得了單機的控制權,就會迫不及待地開qq、玩遊戲。

這給資訊科技課堂的紀律調控帶來了很大難度。

知識基礎:通過前面5課的學習,同學們已基本掌握上網瀏覽的方法,能夠比較熟練

地使用ie瀏覽器,網路應用初步的知識掌握得較好。至於本節課中要求學生將搜尋到的資訊用word檔案格式存在指定的資料夾中的操作,只有部分同學掌握,要求在課前加強這一部分知識的教學,課中發揮小助手的作用,確保本節課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鑑於本課之前已安排了5課時的上網應用初步的教學內容,學生對上網已有一定的認識和體驗,相對而言,本課的教學內容就顯得比較簡單,學生完全可以自學自練,用比較短的時間完成教材中查詢資料的活動任務,給教師自主安排教學內容留餘地。

3、學習環境分析

硬環境:學校有乙個網路教室,裝了電信寬頻,雙dsl-2m接入,基本能滿足學生上網瀏覽的網速要求。

軟環境:《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修訂稿)》中指出,「鼓勵以跨學科的活動為主題,實現技術學習與技術應用之間的整合,體現雙價值」。據我了解,五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材中安排了《走進資訊世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活動中要求學生上網查詢資料並完成《關於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如果沒有資訊科技課堂的支援,語文教師這一教學任務將很難落實。

於是,我與語文教師商定,將語文綜合性學習中「上網瀏覽,了解某姓的**和歷史名人」的教學內容引入到資訊科技課堂,實現二者的有機整合,體現「資訊科技既是學習的物件,又是學習的工具」的思想。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內容:

一是遵照:教材怎麼編,我就怎麼教。教材中的活動一和活動二為必學內容,有利於學生掌握查詢資料的方法。我安排學生依據教材內容自學自練,這是「遵照」。

二是突破: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教材中的內容只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要求,完全按教材教,顯然不利於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為此,我在「活動一」中新增了「現在還有恐龍麼?要求上網查詢資料證明。」的教學內容;在「活動二」中新增了「找到一篇介紹「酸雨的危害」的文章」的教學內容。

這是對教材有所突破。

三是創新:將語文科綜合性學習中「上網查詢資料並完成《關於某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的教學任務引進資訊科技課堂,實現資訊科技學科的「雙價值」。這是教學內容上的創新。

二.教學目標與重難點分析

小學資訊科技教育的課程目標為培養——發展學生積極學習和**資訊科技的興趣;養成——鞏固良好的資訊意識和健康負責資訊科技使用習慣;形成——提高資訊處理能力;培養——強化學生使用資訊科技支援各種學習和解決各類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這是確定教學目標的依據。再加上前面對教學內容的分析,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

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集成為如下四點:

1.了解網際網路上查詢資料的二種常用方法,即通過專業**資料**和搜尋引擎**查詢某一相關資訊的方法。

2.進一步學習使用ie瀏覽器上網際網路,初步學會使用恰當的關鍵詞查詢資料。

3.嘗試通過上網查詢資料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體驗資訊科技的優越性,進一步激發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

4.養成引用他人資料時能自覺註明出處的蒐集資訊習慣,形成尊重他人智財權的意識。

這四個目標很好地體現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驗網際網路上查詢資料的二種常用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蒐集、交流資訊的良好意識。」但是,在學生體驗網際網路上查詢資料的過程中,網路上的資訊非常豐富,對學生選擇恰當的資訊提出挑戰。

再加上網際網路上的資訊良莠不齊,對學生的自控能力也是一種考驗。為此「根據資訊需求確定恰當的關鍵詞搜尋相關資訊,並能在資訊海洋中篩選出有用資訊,不會在網路中『迷航』」就成為網路課程的難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三.教學程式分析

1.技術學習的心理過程分析

心理學認為,學習不是知識經驗從外到內的輸入過程,而是學習者通過新舊知識經驗之間充分的相互作用而「生成」自己的知識的過程。理解依賴於個人的經驗,知識不是教師傳授得到的,而學習者在與情景互動作用過程中構建的。基於以上認識,我設計了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的教學流程:

2.教學程式體現的基本教學思想和主要理念(見下表)

基本程式設計意圖依據的教學思想或主要理念

學科聯合任務驅動創設任務情境

激發學習興趣

學科整合與任務驅動思想:從語文學科與資訊科技的資訊處理任務出發,創設真實的任務情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

任務學習,擁有學習的主動權。

自讀教材體驗方法尋求解決方法

掌握基本方法

真正的好課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操作,或者邊探索

邊操作,而不是都是的技術表演。

新教材的編寫原則之一是:讓學生有內容讀,有實踐做,讀完、做完,能對某種基礎知識、技術應用感興趣或學到一

種基本操作技能。教材的編寫有利於學生邊探索邊操作。

小組合作自主**遷移基本方法

解決實際問題

資訊素養思想:教學重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資訊科技

觀,不能停留在教學生學會一種操作,製作乙個作品,培養

學生利用資訊科技進行跨學科學習、探索實踐、表達思想,

同時要讓學生了解資訊科技是一種科學文化的積沉,學生較

多地掌握可廣泛遷移的知識和方法。

評價任務體驗成功了解學習情況

強化**興趣

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

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拓展延伸鼓勵發展兼顧學生差異

完善學科任務

給學生留有探索的空間,培養創新意思與創新能力。鼓

勵學生更自主的技術實踐與更開放的科技**與技術創新。

三、設計特色簡述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學科集成為教學特色,在整合的教學流程中突顯了二個亮點:

一是突出任務驅動的教學思想。

「任務驅動」是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應用於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資訊科技課中體現「任務驅動」,就是從乙個個學生喜聞樂見的資訊處理任務出發,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協作交流、最終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的過程。在我的教學設計中,提出的任務不僅相當明確,而且每個任務的完成都有最終成果的表現形式。

例如,將活動成果以某種檔案格式儲存在指定的資料夾中。這樣就能加強學生課堂活動的有效調控,易於評價學生在資訊科技活動中的參與度和學習水平。

二是突出能力遷移的教學思想。

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呂品教授認為,資訊科技突飛猛進,新技術、新產品、新軟體層出不窮。因此基礎教育應給學生乙個比較穩定、終生學習有用的東西。一是培養自學能力,使學生在新東西面前能通過自學掌握;二是讓學生較多地掌握可廣泛遷移的知識和方法。

我在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中,讓學生經歷了從模仿(跟著書本自學自練)到自主**(獨立查詢所需資訊)的學習過程,培養了查詢資訊的實際操作能力,課堂上完整地展示了乙個學生由不大會到比較會的學習過程。

四、教後反思

1、語文科的學科任務與資訊科技的教學任務整合,語文教師的威信遷移到資訊科技課堂,有利於課堂紀律調控。

2、資訊素養的形成是多種學科相互作用的結果,單憑資訊科技一門學科,不利於學生資訊素養的形成。其中,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生活經驗對資訊的選擇、甄別、表達有重要的影響。資訊科技對學科學習提供技術支援,在技術素養的培養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家中擁有電腦的學生技術素養明顯高於其它學生,體現資訊科技的掌握離不開大量的上機練習。譚浩強教授曾說過,資訊科技課程誰能做到「無機上課」,那麼,他就能做到「無水游泳」。農村小學資訊科技硬體配備不足影響了資訊科技課程的有效落實。

第1課上網查詢 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第 課上網查詢資料 掌握訪問 和 關鍵字 查詢的操作方法。了解收藏 和設定主頁的方法。過程與方法 利用 任務驅動 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加以適當的引導,帶領學 生學習上網查詢資料的操作方法,學生自主 收藏 和設定主頁的方法,並在 實際生活中得到靈活的應用。情感態度與...

順序查詢和折半查詢

注 正面實驗題目 實驗時間 姓名 學號和專業年級均不寫 實驗目的及要求 了解和掌握靜態查詢表的查詢過程 掌握順序查詢演算法 掌握折半查詢演算法 要求完成靜態查詢表的順序查詢和折半查詢演算法的實現。實驗裝置環境及要求 pc機一台,記憶體要求128m以上,vc 6.0整合開發環境。實驗內容與步驟 1 在...

《探索「上網查詢」技巧》教學案例

背景分析 一 教學基本背景 1 教學內容 福建版初中資訊科技 七年級上冊 第三單元第2節擴充套件教學 2 學習物件 初一年9班 4 教學環境 連線網際網路的多 網路兩台教師機 二 教學設計分析 1 教學內容分析 福建版初中資訊科技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節 上網查詢資料 主要學習了搜尋引擎的分類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