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優勢產業分析

2022-04-09 04:29:34 字數 4575 閱讀 8534

2008-10-8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被稱為中國的「第三義大利」。近幾年來, 由於本地、 電力、勞動力等各種資源的制約, 溫州經濟發展受限制。

文章以溫州歷年統計年鑑資料分析了溫州的產業結構,找出了目前溫州的優勢產業,並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溫州,優勢產業,政策建議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溫州由於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與許多沿海地區靠外資帶動發展的模式不同,溫州經濟主要是以本地大量的民營企業家的堅苦創業為支撐的。人多地少的自然環境使溫州人從歷史上就一直以經商維持生計。

繁榮的商業氛圍為溫州以來的發展播下了種子。甚至在改革開放以前的計畫經濟時代,溫州就有大量的民營企業家存在。他們或多或少的都以集體經濟的大傘下頑強生存。

改革開放後,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得到改善。溫州經濟開始了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

溫州經濟的繁榮以大量存在的產業集群為特徵。溫州產業集群以專業化的本地分工在國內外市場都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柳市低壓電器產業集群在國內占領了低壓電器市場的33%份額,溫州鞋業佔到了20%的國內市場,服裝產業占領國內西服市場的10%,打火機佔到了國內市場的95%,國際市場的70%,眼鏡佔到了國內市場的80%。

然而,隨著溫州經濟的發展,土地、電力、勞動力等資源制約因素越來越突出。以出口為導向的許多產業在國際市場中仍然沒有擺脫低端產品的困境,在國外市場頻頻受到反傾銷和種種**和非**壁壘的限制。自中國加入wto以來,浙江遭遇到了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兩反一保」調查、特保調查等國際**摩擦案件116起,涉案金額28億元。

其中大部分跟溫州企業緊密相關。溫州模式進入了發展的瓶頸。在比較溫州與義大利模式後,文章以溫州歷年統計年鑑的資料為基礎,分析了溫州的產業結構,找出了溫州的優勢產業,並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二、溫州與義大利的對比

儘管溫州經濟有中國「第三義大利」之譽,但與「第三義大利」相比,溫州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表1將溫州與義大利埃公尺利亞—羅馬捏區進行了對比。溫州與埃公尺利亞—羅馬捏區相比面積較少,但人口眾多。

溫州人均gdp與埃公尺利亞—羅馬捏區相比相差22倍。從產業結構上看,這種巨大的差異可能來自第三產業的差距。義大利埃公尺利亞的第三產業比重達到了64.

8%,而在溫州,經濟仍然以第二產業為主,第三產業的比重只有41.6%。溫州在提公升製造業的同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比如生產者服務業,已經成為溫州發展的重要方面。

三、溫州優勢產業分析

與義大利埃公尺利亞—羅馬捏區的對比,只是在巨集觀上指出了溫州產業結構所面臨的問題,但在目前溫州經濟中製造業仍然是發展的主要力量。製造業的發展決定著溫州經濟的興衰。由於製造業中各個產業之間的特徵差別顯著。

對溫州產業結構的**需要以製造業內部的產業為單元進行分析。我們通過溫州歷年統計年鑑的資料對溫州製造業進行結構分析。

(一)根據虧損企業率確定的優勢產業

我們以《溫州統計年鑑(1999-2005)》,將兩者相除,得到各產業的虧損企業率,以此為指標反映溫州各產業效益。

在分析各產業效益之前,我們先對溫州所有產業的效益進行了分析。我們將各年份所有產業的虧損企業數與總企業數相除,得到歷年的總虧損企業率。如下圖: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從整體上看,溫州經濟表現趨好,不過在2023年有波動。基本上在2023年,總虧損企業率維持在了5%的範圍內。下面,我們以此(5%)為標準對各產業的效益進行判斷。

在31個產業中,我們首先排除了2023年企業數目少於100的產業(15個產業),因為這些產業規模較小。然後,在餘下的16個產業中選定至少有四個年份虧損企業率低於5x的產業作為溫州市的優勢產業,結果我們最後選定了12個產業作為溫州的優勢產業。我們進一步將這12個產業的虧損企業率作圖進行分類(見圖2):

根據圖2,我們將這12個優勢產業劃分為了三類:

1、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普通機械製造業。這一類產業的虧損企業率在2023年以來,始終低於5%,表明在溫州電氣機制及器材製造和普通機械製造業是溫州發展最成熟的產業。具體一點,這些產業包括我們熟悉的集群:

柳市低壓電器,鹿城剃鬚刀,鹿城打火機,鹿城鎖,永嘉和歐海幫浦閥等。

2、服裝及其它纖維製品業、皮革、毛皮、羽絨及其製品業(如輕革業,重革業,皮鞋製造業)、交通運輸裝置製造業、電子及通訊裝置製造業、金屬製品業(如建築小五金,製鎖業,其它日用金屬製造業)、橡膠製品業。這類產業在2023年以前,虧損企業率基本超過5%,但從2023年以後,產業發展轉好,虧損企業率大都維持在5%之內。金屬製品業和橡膠製品業在2023年,2023年有所波動,但幅度不大,基本保持在5%左右。

這表明,這類產業在2023年也走向了成熟。這一類產業中也有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集群:瑞安**和休閒鞋,龍灣女鞋和合成革,甌海皮鞋,橋頭鈕扣和拉鍊,瑞安汽摩配,樂清芙蓉鎮鑽頭,瑞安鍛件,龍灣緊韌體等。

3、造紙及紙製品業、儀器儀表及辦公用機械製造業(如眼鏡製造業)、紡織業、專用機械製造業(如食品飲料菸草工業專用裝置製造業)。這類產業的乙個明顯的特點是虧損企業率高且波動幅度大。這類產業在1998和2023年的虧損企業率高達15%或20%左右。

之後,虧損企業逐漸減少,但不像第二類產業那樣穩定。這類產業依然會出現虧損企業大公升大降的情況,表明這類產業沒有走向成熟。不過從2023年以來,這類產業的虧損企業率都保持在了5%範圍之內,似乎有走向成熟的跡象,但這種跡象仍不明朗,需要結合未來的年份繼續觀察。

這類產業中也有集群,如溫州眼鏡業。

根據上面的分類,可以發現:從總體上看,在第一,二類發展成熟的產業中集群的數目也較多。或者說,集群所在的產業往往比較成熟,虧損企業率更低。

這就表明,集群,作為一種地區的發展思路,的確能提公升產業的競爭力。

(二)根據萬元能耗分析的高效產業

以萬元能耗為指標分析各產業的能源利用效率,2023年溫州各產業的萬元產值能耗見於下圖:

從圖中可見,能源利用效率高的產業包括:服裝及其它纖維製品業,皮革、毛皮、羽絨業,文教體育用品業,專用機械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業,儀器儀表及辦公用機械製造業。而能源利用效率低的產業是:

非金屬礦選和製品業,造紙及紙製品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化學纖維業,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黑色和有色)。

我們把第一部分對產業的分析中虧損企業率與萬元能耗結合在一起分析溫州有競爭力的產業:

結合虧損企業率與萬元綜合能耗,對第一部分中選出的優勢產業進行評價:其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和普通機械製造業虧損企業率和萬元綜合能耗都較低,綜合等級列為優。因此,這兩個產業對溫州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而在第一部分中劃出的第二類產業又可以再分成兩個亞類:(1)服裝及其它纖維製品業,交通運輸裝置製造業和電子及通訊裝置製造業。這些產業虧損企業率較低,且萬元綜合能耗也低,綜合等級較優。

(2)金屬製品業和橡膠製品業。這些產業虧損企業率較低,萬元綜合能耗也較低,發展潛力一般。

對第三類產業根據萬元能耗也可划為兩個亞類:(1)儀器儀表及辦公機械製造業和專用機械業。儘管萬元綜合能耗低,但虧損企業率高且波動大,發展潛力較差。

(2)造紙及紙製品業與紡織業。這兩個產業不僅虧損企業普遍,而且萬元能耗高,等級列為差。紡織業列為差等,似乎出乎意料。

所以,紡織業與服裝業儘管聯絡很強,但差別還是很大的,起碼在溫州是如此。

(三)根據創新對產業的排序

上面這三類產業的創新情況如何?溫州的這些優勢產業的競爭力是不是來自於創新?將2023年各產業根據新產品產值率進行排序見表3:

我們結合虧損企業率和萬元能耗得出的優勢產業創新能力大都不強。其中,上面分析的第一類產業中,普通機械(如幫浦閥)的新產品產值率只有5.3%,而電氣機械及器材(如打火機,剃鬚刀,鎖)竟為0。

第二類產業的第一亞類中,服裝及其他纖維製品(服裝,鞋)和交通運輸裝置業(如汽摩配)創新能力不強,只有電子及通訊裝置的創新能力較強,達到了12%。第二亞類中,金屬製品的創新率5.2%並不很高,但令人想不到的是,橡膠製品業(如輪胎,膠鞋)的新產品產值率竟達到了24.

4%。這值得特別關注。第三類產業,造紙及紙製品,儀器儀表及辦公機械,專用機械,紡織業的新產品產值率也較低。

從上面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溫州現在發展比較成熟的產業基本上不是依靠著創新。或者,這也反映了溫州集群基本上不是處於創新導向的階段。我們觀察新產品產值率高的產業:

其他製品業(工藝美術品製造,日用雜品製造),食品製造,醫藥製造,橡膠製品,飲料製造。這些產業中除了醫藥製造外都屬於傳統產業。所以,很有意思的是,溫州具有創新性的產業不是那些高新技術產業,也不是那些集群所處的產業,而是一些默默無聞,不那麼受關注的傳統產業。

這一現象的意義體現在兩點:一是證明了傳統產業並不像人們想象得那樣創新能力不強,相反一些傳統產業的創新性往往比高新技術產業還強。

四、政策建議

通過歷年統計年鑑資料對溫州產業結構進行的深入分析對**提供了相應的政策建議。首先,從溫州與義大利埃公尺利亞—羅馬捏區的對比中,可以看出溫州的第三產業比重仍然不高。發展生產者服務業,鼓勵消費者服務業應該得到相應的重視。

其次,溫州產業結構中製造業仍然佔據了最大的比重。製造業的發展決定著溫州經濟的興衰。。溫州大量的集群仍然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低端,創新能力不足,附加值不高。

鼓勵本地企業樹立品牌意識,努力實現自主創新,沿著價值鏈向上攀登應該成為當地**的重要工作議題。集群的公升級不僅需要企業與**的合作,還需要協會、科研機構等相關行為主體的密切合作。在鼓勵企業走出去的同時,還應該加強產業的組織建設,培育行業應對國內外市場的各種挑戰的應對能力。

最後,基於創新的標準對溫州產業的分析表明,溫州現在發展比較成熟的產業基本上不是依靠著創新。大部分創新性較強的產業都是傳統產業。因此,產業政策的制定不僅要對新興產業進行側重,更應該增加本地優勢產業的競爭力,努力實現由低成本的低端道路競爭向創新為高階道路競爭的轉變。

現代營銷策略在傳統優勢產業應用

摘要 電子商務在中國的迅猛發展以及物聯網的逐步推廣和應用,網路營銷技術及手段日趨成熟,電子商務有著巨大的市場和發展空間,茶葉是特別適合網上銷售的產品。因此我們應該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以品牌樹立為指導思想,用現代營銷手段,電子商務為關鍵突破口,改變傳統的商業經營模式,實行 線上交易 線下連鎖 的乙...

立足優勢產業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摘要 近年來,安定區馬鈴薯產業按照打造 中國薯都核心區 的總體要求,充分發揮 中國馬鈴薯之鄉 的地域品牌優勢,運用市場化理念和工業化思維指導種植基地建設,馬鈴薯產業已真正成為輻射千家萬戶 帶動城鄉互動 引領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如何結合自身優勢,按照...

強基層組織建設促優勢產業發展

河東鄉黨委學習推廣文建明工作法經驗交流 按照縣委安排部署,結合基層組織建設年相關內容開展,河東鄉對照本鄉實際,積極開展黨員幹部下訪尋問題 解難題,提高黨組織影響力,推進我想基層組織建設。一 分組調研,下訪調查 根據越組發 2012 10號檔案精神,鄉黨委及時召開鄉黨委會,研究我鄉具體實施意見。黨委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