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保護建設工程技術規範附件

2022-04-09 02:11:01 字數 4266 閱讀 8074

為指導本市平原地區濕地保護恢復及建設,更好地發揮濕地的多種生態服務功能,根據國家和本市相關濕地保護建設技術標準和規範,特制定濕地保護建設工程技術規範。

一、建設範圍

實施平原地區百萬畝森林建設工程範圍內涉及的各種濕地型別,包括河流、池塘、水產池塘等濕地保護、恢復及建設。

二、建設原則

(一)生態性原則

從維護濕地生態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濕地退化的要求出發,通過適度人工干預,來建設濕地景觀,維護濕地生態過程,為濕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棲息空間;建設優先採用有利於保護濕地環境的生態材料和工藝;岸帶宜採用自然或生態的護岸措施。

(二)經濟性原則

要在保證各項使用功能正常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造價;既要考慮到濕地景觀建設的費用,還要兼顧到建成後的管理和執行費用;建設中,合理利用現有濕地景觀資源,充分利用濕地提供的水資源、生物資源和礦產資源等。

(三)整體性原則

應維持和恢復濕地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使濕地植物、水系、地形地貌等組成要素形成乙個連續體,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以及維持濕地資源的穩定性。

(四)美學原則

濕地景觀建設的整體風貌應與濕地生態特徵相協調、體現自然野趣、地域特色和現有的歷史文化和名勝古蹟;要按照濕地景觀建設的最大綠色原則和健康原則、體現濕地的獨特性、景觀協調性、可觀賞性等,實現人與自然和諧。

三、建設主要內容

(一)水體景觀建設

濕地內以水為主體的景觀建設,應通過地形改造等工程,採用自然或生態的措施來營造包括淺灘、池塘、沼澤、小湖、開敞水面、河流片段等型別。

(二)植被景觀建設

根據濕地植物的幹、枝、葉、花、果等觀賞要素與季相特徵、塑造不同季節的濕地植被景觀;根據濕地植物自然形態、採用孤植、叢植、群植等配置方法,塑造各種形態的植物景觀。

(三)人文景觀建設

人工營造的步道、木棧道等濕地硬質景觀應與濕地自然景觀相協調,體現濕地所在地的民俗、傳說和風土人情等地方特色;在不破壞濕地環境條件下,優先採用生態材料和生態工藝、充分利用濕地所在地的自然材料。

四、主要技術要求

(一)濕地植物恢復技術

1.濕地植物選擇

濕地植物應選擇能夠抵抗冬季低溫凍害等抗逆能力強和抗病蟲害強的濕地植物種類,並考慮其在濕地恢復中所起的作用。如所起的作用是進行汙染物處理,應選擇根系比較發達,對汙水耐受能力強和淨化效果好的濕地植物種類,主要選擇植物有:蘆葦、香蒲等;如所起的作用是營造濕地景觀,應選擇顏色豐富(包括葉、莖和果實的顏色)、植物形狀以及株高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的濕地植物種類,主要選擇植物有:

水蔥、水芹、千屈菜、水生鳶尾類等;如所起的作用是營造野生生物棲息地,應選擇可提供隱蔽場所和食物供給的濕地植物種類,主要選擇植物有:蘆葦、菰、慈姑等。

2.濕地植物配置

植物恢復的主要目的是促使恢復區植被多樣性和植被蓋度得到提高、景觀優美和增強濕地系統的自我維持能力等方面,因此,濕地植物配置可以按照功能或者水文環境變化進行。

(1)功能配置模式

主要包括物種多樣化模式、優勢種主導模式、水質淨化型模式以及景觀功能型模式。

物種多樣化模式:陸生、濕生、挺水、漂浮、沉水等濕地植物依序構成濕地恢復區植被系統的組成部分,並逐步形成乙個有機和諧統一的組合體,各組成部分比例協調,景觀層次和色彩豐富。如挺水植物選擇蘆葦、菰、香蒲、旱傘竹、藨草、水蔥等,溼生植物包括斑茅、紅寥、野薺麥等;浮葉植物主要包括睡蓮、荷花、芡實等;沉水植物主要包括竹葉眼子菜、黑藻、穗狀狐尾藻等;漂浮植物有水葫蘆、浮萍、豆瓣菜等。

優勢種主導模式:優勢種在濕地恢復區起主導作用,是植被恢復工程的主體部分,也是濕地景觀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種為伴生物種。如在水產池塘中以大片的荷花種植形成的景觀,點綴有香蒲、茭白和水蔥。

水質淨化型模式:以淨化功能較強的濕地植被為主,水域內點綴少量其它的水生植物,主要以保持水質良好,水體透明為主。如:蘆葦、香蒲為主,點綴睡蓮、浮萍等。

景觀功能型模式:主要用於水邊的植物配置、駁岸的植物配置、水面的植物配置、堤、島的植物配置等。配置時要考慮物種搭配和生態功能,做到觀賞功能和水體自淨功能統一協調。

物種搭配應主次分明,高低錯落,符合各水生植物對生態環境要求。如種植蘆葦、水蔥,搭配千屈菜、鳶尾、香蒲、菖蒲、慈菇等,形成多色彩的濕地植被景觀。

(2)水文環境變化配置模式

包括常水位以上灘地植被帶恢復配置模式、常水位以下植被帶恢復配置模式、濱水帶(水陸交界地帶)植被恢復配置模式、隔離帶植被配置模式以及固坡及護岸植被帶配置模式。

常水位以上灘地植被帶恢復配置模式。以種植低矮溼生植物的幼苗為主。如:

斑茅、紅寥、野薺麥等。常水位以下植被帶恢復配置模式。以種植高大挺水植物的幼苗或繁殖體為主。

如:蘆葦、香蒲、水蔥等。濱水帶植被恢復配置模式。

以種植濕生灌木繁殖體或幼苗為主。如:檉柳、旱柳、天目瓊花、灌木柳、紫穗槐、榆樹等。

隔離帶植被配置模式。以種植高大喬木和灌木為主。如:

楊樹、刺槐、柳樹、榆樹、檉柳、君遷子、紫穗槐等。固坡及護岸植被帶配置模式。以種植根系發達的灌木為主。

如:紫穗槐、天目瓊花、紅瑞木、絲棉木等。

(3)栽植方式

栽植密度:水生溼生植物斑塊式間種,種植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尺5株。

苗木規格:要栽植大規格苗木,其中落葉喬木幹徑6厘公尺以上;常綠喬木3公尺以上;花灌木3年生以上、分枝3個以上;蘆葦要求多年生地下莖30厘公尺以上,香蒲、菖蒲、水生鳶尾以及慈菇要求為多年生帶主芽地下莖。

苗木質量:苗木要求植株健壯、無病蟲害,株型完整、勻稱,根系發達,喬木和灌木苗木達到二級以上質量標準。

(二)濕地水域恢復技術

濕地水域恢復技術應用於水文條件遭到破壞的退化濕地。主要是通過工程措施對水體形狀、規模、空間布局進行調整,穩定水域面積,優化濕地恢復區域內水資源分配格局,重新建立水體間良好的水平聯絡和垂直聯絡,改善濕地生態環境,保證濕地生態系統營養物質的正常輸入輸出,調節濕地生物群落的水分條件。

濕地水域恢復技術主要包括:擴挖小水面、溝通小水面、區域性深挖和區域滯水四種技術。擴挖小水面技術是對過小水面的岸邊進行挖掘,擴大水面浸潤區域,增加淹水面積。

溝通小水面技術是通過對相鄰的過小水面進行連通,增強水體間自然滲透,增加水體聯通性和穩定性。區域性深挖技術是對水體較淺的區域進行區域性深挖,增強垂直方向的水文聯通,增加濕地區域性水量。區域滯水技術是在區域下游地帶修建小型滯水、留水設施,控制水的流失,增加區域水體面積以及水量的穩定性。

(三)濕地地形改造技術

濕地地形改造技術應用於退化濕地地形的改造,營造濕地生物生存的適宜環境。主要通過工程措施削低過陡或過高的地貌、平整區域性地形(適合鳥類等需要)、營造生境島、規整小型水面的形狀,改善和營造濕地植被和水鳥的生存環境,增加濕地生境的異質性和穩定性。

濕地地形改造技術主要包括:營建淺灘濕地、規整小型水面和營造生境島。淺灘濕地營建技術是通過對臨近水面起伏不平的開闊地段進行區域性土地平整,削平過高的地勢,營造適宜濕地植被生長和水鳥棲息的開闊環境。

小型水面規整技術是通過規整小型水面的形狀,增加濕地的穩定性。生境島營造技術是針對不同種類水鳥的棲息環境要求,基於原有的地形條件,在距離岸邊一定距離的開闊水面處營造適宜水鳥棲息的島嶼。

(四)濕地基質恢復技術

濕地基質恢復技術主要應用於土壤較為貧瘠或缺少壤質土的退化濕地的恢復。通過工程措施對營養貧瘠區域回填壤質土,增強濕地基質儲存水分和營養物質的能力,為植被提供良好的營養條件,為鳥類等動物提供棲息地。

濕地基質恢復技術主要包括:分層回填壤質土、種植坑回填壤質土和種植槽回填壤質土。分層回填技術是在土壤貧瘠的開闊區,分層回填符合濕地植被生長要求的土壤,恢復濕地基質。

種植坑回填技術是在恢復區範圍內,挖掘不同規格的種植坑回填壤土,恢復濕地基質。種植槽回填技術是在土壤貧瘠的岸帶,挖掘種植槽,回填壤土,恢復濕地基質。

(五)濕地岸坡恢復技術

濕地岸坡恢復技術與岸坡條件關係密切,不同的坡度、坡高、岸坡物質等條件直接影響採用何種恢復措施。根據濕地岸坡護坡採用的技術手段和護坡材料的差異,濕地岸坡護坡分為木樁護坡,塊石護坡,生態磚、生態混凝土護坡,生態袋護坡,植物護坡,生物工程護坡等方法。

(1)木樁護坡技術

以木樁成排垂直於水平面緊密打入較陡的岸坡。木樁的規格和布置須抗剪斷、抗彎、抗傾斜、阻止土體從樁間或樁頂滑出。從木樁結構型別上劃分有單排樁、雙排樁和群樁等。

(2)塊石護坡技術

一般用在需要穩固的岸坡臨近水邊地段,其下層以碎石鋪設,上層鋪設粒徑較大的塊石,以塊石的重力作用固著壤土,防止水流衝擊侵蝕,石塊的重量和形狀選擇需根據不同的水流沖刷能力來確定。

(3)生態磚、生態混凝土和生態袋護坡技術

一般用在受水流沖蝕而容易坍塌的濕地岸坡區域,利用其重力作用固著岸坡,阻擋水流的進一步沖蝕,並為濕地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長提供適宜的空間。

(4)植物護坡和生物工程護坡技術

主要是利用具有生命力的濕地植物根、莖(稈)或完整的濕地植物體作為護岸結構體的主要元素,按一定的方式、方向和序列將它們扦插、種植或掩埋在濕地岸坡的不同位置,在濕地植物生長過程中實現加固和穩定岸坡,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

濕地保護建設工程技術規範

附件5 濕地保護建設工程技術規範 為指導本市平原地區濕地保護恢復及建設,更好地發揮濕地的多種生態服務功能,根據國家和本市相關濕地保護建設技術標準和規範,特制定濕地保護建設工程技術規範。一 建設範圍 實施平原地區百萬畝森林建設工程範圍內涉及的各種濕地型別,包括河流 池塘 水產池塘等濕地保護 恢復及建設...

屋面工程技術規範

3.0.5 屋面防水工程應根據建築物的類別 重要程度 使用功能要求確定防水等級,並應按相應等級進行防水設防 對防水有特殊要求的建築屋面,應進行專項防水設計。屋面防水等級和設防要求應符合表3.0.5的規範。表3.0.5 屋面防水等級和設防要求 4.5.1 卷材 塗膜屋面防水等級和防水做法應符合表4.5...

護坡工程技術規範

工程概況 一 工程概述 1.工程名稱 山西鄉寧焦煤集團通合煤業 邊坡加固工程。2.工程地點 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棗嶺鄉。3.工程規模 共分為6個單項工程。4.計畫開工日期 2013年11月15日 以實際開工報告為準 5.施工目標 一 質量目標 合格 二 工期目標 按合同要求,結合我專案部實力,90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