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調節學習策略型學習者實現自我效能的超越

2022-03-28 19:37:37 字數 4727 閱讀 8957

桑青松**

(安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安徽蕪湖 241000)

【摘要】自我調節學習與自我效能感是當今教育心理學和教學心理學的兩個重要概念。自我調節學習是學習者為了保證學習的成功、提高學習的效果、達到學習的目標主動地運用與調控元認知、動機與行為的過程。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它是直接影響個體自我調控的關鍵變數。

文章在分析策略型學習者與自我調節學習的基礎上,認為增強策略型學習者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手段,也是策略型學習者實現自我效能超越的重要內容。自我調節學習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備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 策略型學習者自我調節學習自我效能感自我超越

1 問題的提出

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自我調節學習理論的研究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們的關注。zimmerman等人(1986,1989,1990,1992)的研究詳細論述了自我調節學習理論的內容與結構, 對自我調節學習迴圈模式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提出自我調節學習迴圈模式。 [1] zimmerman和martinez-pons(1988)通過訪談法開展了大量的實驗研究,結果發現,中學生常用的自我調節學習策略共有10種,學生自我調節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與學業成就有很高的相關,並能很好的**學生學業成就的分布。

[2] 國內學者周國韜(1997)、李曉東(1998)等人運用結構訪談法,結合我國的國情,從學生學習的實際情境出發, 對學習者自我調節學習進行過深入的**,他們發現自我調節學習者能主動去獲得知識和技能,而不依賴教師、家長或其它教育機構。[3] 在自我調節學習策略與學生學業成就的實驗研究過程中,自我調節學習策略與學生學業成就的高低有密切的聯絡,高成就組學生在學生自我調節學習策略的運用、策略運用的頻率以及堅持性上都顯著高於低成就組學生。[4]自我調節學習既是個體解決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促進自身認知發展的重要途徑,增強學習者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開展策略型學習者的培養與教育,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手段,也是教育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我調節學習突出了動機的重要地位,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認為學習者為達到學習目標,能依據自我效能感靈活地運用某些特殊的自我調節學習策略去促進學習。自我調節學習的迴圈模的使用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擁有學習的自控權,而這種感受又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部動機的主要源泉。自我調節學習作為認知目標的一種心理操作,只有充分調動學生認知的、情感的、行為的、生理的等諸多因素參與,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主動探索與發展。

自我調節學習是積極激勵個體擁有與呼叫適當學習策略的學習,也是使學習者積極主動對認知活動增強自我意識、有效進行自我監控的學習。策略型學習者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增強,是實現個體自我效能超越的重要內容。

2 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策略型學習者自我效能超越的基石

2.1 策略型學習者的界定

所謂策略型學習者就是指能夠為自己學習活動設定明確目標,自覺地運用多種型別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執行性控制過程建立學習計畫,並有效對學習程序進行監控和調節,高效完成活動任務的學習者。策略型學習者掌握和運用學習策略的能力是在學習中隨經驗的增長和積累而逐漸得到發展的。學習者通過對自己學習的反思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做出用什麼方法處理新資訊的決策,逐漸豐富自己擁有的學習策略的儲備,發展靈活運用學習策略的能力,形成對自己學習的元認知,並掌握一整套策劃、啟動、實施、監控、調節和評價學習的有用技能。

[5]策略型學習者是能夠高效運用學習策略且自覺地將學習策略內化為主體需要的學習者。從內化的學習來看,無論是學習的量還是質,都有賴於學習者對學習策略的運用。學習策略的主要功能就在於,它可以通過對學習方法的積極運用,促進學生智慧型的發展,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性格特徵,導致行動上的主動和堅定,帶來學習成效的大幅度提高,這為學生素質的主動發展創造了基本的條件。

從外化的學習來看,學生對心智技能的運用,必須有學習策略的指導和監控,才能更好地面對外部環境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迅速而準確地對這些問題進行判斷、加工和處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教學和評價,則更有利於學生成為乙個有效的策略型學習者。

2.2 策略型學習者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

b.j.zimmerman等人認為,自我調節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是乙個不斷思考、判斷和適應的學習過程。它是達到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最佳途徑。[6]自我調節學習實際上包括了學習者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節。

它是學習者為了保證學習的成功、提高學習的效果、達到學習的目標主動地運用與調控元認知、動機與行為的過程。執行性控制作為學會學習中的重要組成成分,西蒙(h.a.simon,1979)將執行性控制過程定義為「支配乙個思維著的人的行為的控制結構就是一種策略或程式,該策略或程式為履行某一種任務而對認知資源進行配置。」學生可以運用執行性控制管理學習過程,協調各種學習策略和研究技能的運用。

策略型學習者在自我調節學習策略的運用過程中,策略的運用、策略使用的頻率及策略應用的堅持性三方面都顯著高於低成就組學生。[7]策略型學習者能夠主動選擇認知調控策略,進行自我指導、監控和評價,有計畫地組織學習活動;能夠積極選擇動機策略,進行自我強化,具有自我效能感;能夠積極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策略,自我構建有利的學習環境。從元認知的角度來看,策略型學習者自我調節學習是在獲得知識過程中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

這些過程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任務、做出決策。從動機的角度來看,策略型學習者的自我調節學習是自覺自願進行的,是學習者主觀能動性的體現。從行為的角度來看,策略型學習者的自我調節學習表現為選擇、建構甚至是創造最適宜的學習環境和物質環境。

策略型學習者具有較強的自我監控學習能力,他們是能夠參與並控制學習過程的自我調節的主體。策略型學習者善於運用各種策略去協調和管理自己的學習與研究。它是由一系列互動的、以動態方式彼此影響的組成成分構成的活動。

這些活動的目的是建立乙個計畫去達到乙個目標,選擇特殊的策略或方法用於目標的實現,運用所選擇的方法去實施計畫,對形成性與非形成性的主要成分進行監控,必要時也可修改計畫、方法或最初的目標,對於達到目標的途徑進行科學地評價,以確定其是否有效。當然,評價是乙個完整的過程,它可以幫助策略型學習者組建起可供未來在相似情境中使用的一整套策略。此外,策略型學習者是自主的學習者和有效的合作者。

在基於問題的學習過程中,策略型學習者需要自我激勵、設定學習目標、做獨立的研究、進行自我引導的學習、將新建構的知識應用到複雜的問題解決之中,還要監控和反思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他們完成問題解決之後,他們學會成為獨立自主的思考者和學習者,通過基於問題學習,最終使學習者成為乙個願意合作也善於合作的人。

對策略型學習者與一般學習者特徵進行的實驗研究結果表明,自我調節活動在策略型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中發揮重大作用。與低學習成就的學生的比較可以發現,策略型學習者為自己設定更為明確的具體目標,使用更多的學習策略,對學習過程有更多的自我監控,而且更系統的根據自己的學習結果來調整所投入的精力。[8] 策略型學習者能對對某一項學習任務中的外顯或內隱的結果進行有意的觀察,比如閱讀時的理解過程。

策略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體會到自我效能感,這種作為個體對自己的學習和操作可能達到的水平的一種自我知覺或信念,將直接影響到他們學習的速度、水平和質量,進而產生並形成對自己學習過程負責的精神。

3 自我效能感:策略型學習者自我調節學習的內在動力

3.1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機制及對策略型學習者的影響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是社會學習理論的核心概念,它是直接影響個體自我調控的關鍵變數。班杜拉等人認為,[9] 自我效能感具有決定人們對活動的選擇及對該活動的堅持性、影響人們在困難面前的態度、影響新行為的獲得和習得行為的表現以及影響活動時的情緒等作用。自我效能主要是通過選擇過程、認知過程、動機過程和情緒反應等四種方式作用於學習主體的:

[10] 第一,選擇過程。當個體面臨不同的環境條件時,選擇什麼環境主要取決於他的自我效能感。個體往往會選擇自己覺得能夠有效應付的環境,而避免那些無法控制的環境,這些環境反過來會影響其行為和人格的發展。

在不同的活動中,個體與之發生互動的物件及其對個體知識和技能的要求不同,獲得的體驗也會有所不同,各種不同的活動方式都具有轉化為個體直接經驗的潛在可能性。因此,個體對不同活動方式的選擇,就決定了人性潛能在哪些方面得到了開發,在哪些方面又被忽視。第二,認知過程。

個體的行動要受到思維的支配並對未來的行為結果進行**。預期目標的設定則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影響。自我效能感強,個體設定的目標就越具有挑戰性,其成就動機也越高。

自我效能感強的人往往把行為的成功歸因為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把行為的失敗歸因為自己努力程度的不足。這種思維方式能促使個體提高動機水平,發展技能。第三,動機過程。

自我效能通過動機過程對個體發生作用並影響到個體在活動過程中的努力程度。自我效能感強的人在活動中會做出更多的努力並持之以恆,直到達到活動的目標。第四,情緒反應。

自我效能將決定個體的應激狀態、焦慮和抑鬱等情緒反應。自我效能感強的人相信自己能夠對環境中的潛在威脅施以有效控制。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則常常體驗到強烈的應激反應和焦慮,並會採取消極的退避行為或者防衛行為,這些行為方式大大限制了個體主動性的發揮。

自我效能感不僅對人的行為結果發生重要影響,而且在調節人的行為上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具有較高自我效能感的學生比低自我效能感的學生,表現出更好的學習方法,以及對自己學習結果自我監督的傾向。策略型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與完成任務的持續性、任務的選擇、技能的獲得、學業成就等學習結果之間存在正相關,它受制於個人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替代經驗、言語勸說和情緒喚醒等因素的影響。

教師向學生介紹有關成敗歸因方式,分析其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再讓學生參與分析討論影響學習成績的原因,並且對主要因素諸如能力、努力、任務難度、運氣等所起的作用程度做出評定,這對於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具有積極作用。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歸因和評定及時做出反饋,對學生正確的歸因予以肯定、鼓勵,對錯誤的歸因要指出其歸因誤差,並加以矯正,幫助學生建立起積極適當的歸因模式。此外,教師通過自我調控的具體方法,諸如自我調控十四法、出聲思維、直接指導法、規程化訓練等幫助學習者掌握自我調控的具體策略。

3.2 自我效能感:策略型學習者學習過程監控與調節的內在動力

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問卷

姓名性別 年級班級 年齡 學號 親愛的同學 你好!為了解你的學習情況和幫助你更好的成長,我們安排了這次測試。這次測試不是考試,答案沒有對錯之分,你只需要按照你的實際情況來回答題目就可以了。下面列有一些題目,每道題目後面均列有1 5的數字欄,這5個數字分別代表由 非常不符合 到 非常符合 的5種符合程...

大學生的情緒自我調節策略

要採用積極的休息方式消除疲勞。體育鍛煉是一種很好的積極休息方式,能增強機體儲存能量的能力 有利於疲勞恢復 有健腦作用 體育鍛煉有情緒鎮靜作用。同時注意生活節奏,勞逸結合,有張有弛,保持生活有規律。要學會放鬆方法消除疲勞。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天中午午休 分鐘左右的大學生比根本不午休的大學生明顯的少得病。...

教師心理健康自我調節學習心得體會

三 增強心理保健意識,掌握心理調適方法 教師應善待自己,幫助自己,要掌握心理調適方法,來維護心理健康。第一,要正確地了解自己,確認自我價值,並接受自己。古人早有明訓 人貴有自知之明 天生我才必有用 等等。很多教師由於自我認知偏差,不能正確把握自己,帶來諸多心理問題,甚至形成心理疾病。因此,如果乙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