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三四語感教學法」的理論詮釋和操作說明

2022-03-09 02:51:56 字數 5424 閱讀 2950

「七三四語感教學法」的理論詮釋和操作說明 2009-08-03

語感教學是一種教學思想,這在語文教育理論界已經基本達成了共識,但是,語感教學能否具有自己的可供操作的教學方法或模式,目前還處在研究試驗和操作模式的初步創擬階段。李海林指出:「應該說,語感教學目前還停留在一種教學思想的層次上,語感教學研究目前最急迫的任務,就是總結前人的經驗,系統設計出語感教學的具體操作手段和方式,並在實踐中廣泛開展實驗,不斷完善,力爭在不太長的時間內為廣大語文<>

一、七個步驟——語感教學的操作平台

1、認讀,整體感知;

2、朗讀,解析語句;

3、品讀,鑑賞語言;

4、研讀,**問題;

5、美讀,綜合領受;

6、聯讀,拓展延伸;

7、寫讀,化入為出。

這是乙個富有彈性的、極具包容力的語感教學操作平台。它不是固定不變的,只是乙個「召喚結構」(接受美學術語)罷了。七步,也就是不包括匯入和小結、練習的課堂教學七個環節,是課堂教學設計的主體框架。

每個環節的標題是兩個概念,前者是讀的方法,也可以是教學任務,後者是教學任務。

第一步「認讀,整體感知」。其中的「認讀」作為一種讀的方法,一般來說,它是學生個體在用心默讀,或小聲念讀,可以在課前預習時,也可以在課上「匯入」環節後,依教學需要而定。而作為一項教學任務,它則要求學生對字的音形、詞句的意義進行確認,注意<>

第二步,「朗讀,解析語句」。「朗讀」作為一種讀法,在語感教學的課堂上要受到高度重視。雖然不是每堂課必須朗讀,但可以說多數課文都非朗讀不足以生效。

實施語感教學,教師必須具有自覺的朗讀教學意識,要具備較高的朗讀能力,起碼要具備較強的朗讀指導能力。學生朗讀前或朗讀過程中間,教師一定要給以切實的指導。「朗讀」更是乙個教學目標,朗讀水平的高低是語感力的乙個重要標誌。

朗讀是治耳之功,更是治心之策,長期的朗讀訓練,其雕琢學生語感的功能是其他教學方式不可替代的。「解析語句」是朗讀之後的乙個教學任務,對於詞語或句子意義、技法以及句子之間的關係等內容,如果吟誦之後還有障礙,那麼討究就是必要的了。當然在「解析語句」這個階段,需要的只是淺層次的討究,它直接針對的是語言的表層,而不是語境的深處。

所以,它是解析,不是品味。

第三步第四步,「品讀,鑑賞語言」,「研讀,**問題」。這兩步屬於精讀階段,但二者又有明顯的區別。「品」,即品味,它直接訴諸主體的感知、感受;而「研」是細究,它直接訴諸主體的認知、理解。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人們並不對二者進行區別,往往重理解,輕感受;或者只有理解,忽視感受,造成理解與感受的錯位。

語感教學強調「品讀」,也就是強調個性化閱讀,創造性閱讀,有創意的解讀。它是讀者在既有的語感圖式的基礎上,讀出自己的感受。「鑑賞語言」是品讀的目標指向(品讀的指向不只是語言)。

在具體的鑑賞過程中,實際上是指向言語的,是指向言語形式的,因為語感是言語形式之感。言語不同於語言,它是語言在具體語境中的運用。所以,「鑑賞語言」時,需要讀者透過語表意義,感悟語句深處的意義、意蘊、意境、情味、意圖,那些用語精警處、技法奇特處、意味深長處、別有用心處等等,都是品讀的鑑賞點。

「鑑賞語言」最常用的方法是增刪調換法、批註評點法、切己體察法、創設情境法。

「研讀」,即研究性的閱讀,作為一種閱讀方法,它靠的是分析思維,是理性的;它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形態是集體<>

第五步,「美讀,綜合領受」。「美讀」的表現形式還是朗讀,但不是指導朗讀,訓練朗讀,而是欣賞朗讀,享受朗讀。其方式是教師範讀、放朗讀錄音、優秀學生示範朗讀或學生個人的陶醉式自由朗讀。

「美讀」不僅指讀得好,讀得美,還指一種美好、愉悅的內心感受。只有到了這個教學環節,範讀才是最有效的;上課伊始就範讀,就像外行人聽京戲,是隔著一層的。「綜合領受」是「美讀」的目標指向。

「領」是領悟、理解,「受」是感受、感知,「綜合」就是理性和感性兼而有之。也就是說,在聽人美讀,或自我美讀的當下,耳朵要有動作,心理也有動作,都是同時指向上面所學之收穫的。這收穫,有對知識、內容、問題的理解、認識和回顧,也有對情景、情感、韻律的想像、體驗和回味。

第六步,「聯讀,拓展延伸」。「聯讀」作為一種讀書的方法,它是對與課文相關內容的選擇性閱讀。「聯」,就是閱讀內容之間的關聯。

從範圍方面來說,聯讀有課內聯讀有課外聯讀兩種。作為課堂教學的乙個環節它就是課內聯讀。從內容選擇標準的角度,聯讀又可分為對比聯讀、擴充套件聯讀、補充聯讀、驗證聯讀、整合聯讀等多種。

作為一種教學任務,它意在培養學生善於聯絡、善於總結的讀書習慣和拓展性、整合性、批判性思維品質。「拓展延伸」是「聯讀」的的目標指向。既指擴大閱讀範圍,也指整合閱讀材料,同時也是一種讀書能力。

第七步,「寫讀,化入為出」。這是一種讀寫結合的實踐訓練,就是在讀書之後寫語感隨筆。從讀的角度說,它是課堂教學後學生對學習結果的反思和總結;從寫的角度說,它是寫作訓練的一種方式。

「寫讀」的內容有明確的規定性,是寫對課文言語的感悟。雖然它也是一種「讀後感」,但它卻不是僅指思想的反省。一般來說,乙個詞語的推敲,一種技法的回味,乙個觀點的啟迪,乙個意象的感悟等等,都是寫語感隨筆的素材。

它可以是乙個語段,也可以是一篇短文;可以由教師給定題目,也可以是學生的自由發揮。「化入為出」是「寫讀」的目標指向。「入」是讀的結果,「出」是寫的結果,「化」是培養目標,它是一種從讀到寫的轉換能力。

能「化入為出」者是最善於讀書的人。

二、三個原則——語感教學的基本策略

原則是對人的規範性要求,這裡的三個原則,是教師實施語感教學時的工作規範,是教學策略的反映。如果說「七個步驟」告訴我們怎麼做,那麼,「三個原則」是在告訴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1、以學為中心

學生語感的生成和提高,主要**於主體的語言學習和實踐,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語感教學首先強調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七個步驟的每一步,都是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的責任就是指導和點撥。

「七三四語感教學法」與其說是教學方法,倒不如說是一種學習方法。貫徹「以學為中心」的教學原則,要求教師做到以下以點:

一是少講精講。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乙個最要命的傾向,就是教師講和太多,學生學得太少。實施語感教學首先要解決這個問題。

教師的精講主要在這樣幾個方面,即精講訓練點,培養學生扎扎實實的語文基本功;精講疑難點,切實幫助學生掃清障礙;精講精神點,重在為學生奠定精神的底子;精講規律點,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精講激趣點,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少講的是:課文內容,重複性知識,作者、背景方面的細碎資訊,越俎代庖式的教學結論,非教學語言等。

二是多給學生學習的時間。「七三四語感教學法」的教案設計是有時間分配的,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都有時間記錄,學生的學習時間起碼要佔一堂課的70%以上。雖然在具體的施教過程中不要求把握得非常精確,但是,時間比例的分配要大體符合這個要求。

設計時間分配的意圖還在於控制教學節奏,減少教學盲目性,避免少慢差費,以便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是多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學生是否能夠學得起來,光是給足時間是不夠的,自由、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保證。教師科學的施教精神,民主的教學態度,平等的角色意識,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心態。

在語感教學的課堂上,教師的話語霸權地位要得到徹底的扭轉,學生如魚在水的學習氛圍必須形成。

2、以讀為主線

「七三四語感教學法」的課堂教學過程是以「讀」來串聯的。正如洪鎮濤先生所言,語感教學的全部秘訣就是乙個字——「讀」。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聽不見讀書聲,學生不能夠泡在語言文字裡,對文字只是蜻蜓點水式的了解,那樣無論如何是學不好語文的。

我們在「七三四語感教學法」中設計的認讀、朗讀、品讀、研讀、美讀、聯讀、寫讀,稍加變通,基本上包括了各種合理的讀書方法。貫徹「以讀為中心」的教學原則,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1)科學合理地以讀為線索設計教學過程。每乙個教學環節都是以讀來領起的,不讀就不可稱為語文課堂。雖然讀多讀少,如何去讀都不一樣,但離開文字閱讀讀是不行的。

強調讀才能把語文教學目標落到實處,避免了空洞的研討和無根的訓練。也只有在讀的過程中,學生才有所感悟,有所收穫。當然,不同特點的課文有不同的解讀方式,有不同的教學過程,所以,讀的設計要符合文字的特點,符合學生學習的需要。

在這方面,有許多問題值得語文教師去研究。

(2)加強讀法指導。既然「讀」是課堂教學的主線,那麼,讀的指導就成為課堂教學能否收到實效的關鍵。以朗讀為例,朗讀對語文學習的意義何在,朗讀的技術要求是什麼,語調、語氣、語速、重音、停頓、情感把握等應該怎樣在文中標示,如何在語文課堂上訓練學生朗讀?

這些都是實施語感教學的前提條件。讀的指導一般包括這樣幾個方面:背誦的原理及應用,朗讀的原理及應用,聯想想像原理及應用,探尋語言隱含意義的方法及應用,語感分析的方法及應用。

教師要在這些地方用心學習指導,學生才能學會讀書。

(3)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語文教學的少慢差費,高耗低效,直接的原因是學生對學習語文無興趣,養不成習慣。無法可依的語文課堂教學,造成教師教的盲目性,學生學的盲目性。

「七三四語感教學法」規定了明確的教學環節,意在加強教學節奏感,使課堂結構清楚明了,便於教師和學生把握;規定了每個教學環節的讀書方法和教學任務,哪一步學什麼,怎麼學,都是明確的,長期訓練,必成實效。所以要求教師要嚴格執行操作要領,按照循序漸進的規律,引導學生逐漸養成習慣,提高素質。

3、以變應不變

「七三四」語感教學法,是乙個富有彈性和張力的語感教學操作平台,不是乙個僵化的、固定的教學方法,它的乙個原則是「以變應不變」。所謂「不變」是說,有乙個基本的操作框架,為教學設計者提供了正確的思維方向、基本原則和大體步驟,防止教育理念的偏離;同時,七個步驟為教學設計者提供了具體的操作要領,使其有了抓手,更方便教學。所謂「變」是說,七個教學步驟是可以隨著文字特點和教學需要的變化而隨時變化的。

環節可以減少,讀法可以變化,教學任務也可能變化。古人說:「大體須有,定體則無」,正是如此。

具體說來,其可變化處有:

(1)環節不固定,可以是七步,也可以是四步,或五步。一般來說,四五步者居多,視文字特點和教學需要而定。

(2)教學環節的名稱也不必規定得過死,只要能夠突顯出來,眉目清晰即可。

(3)讀法不固定。比如第二步的「朗讀」,如果課文不適宜朗讀,可能會變為速讀,跳讀,尋讀,瀏覽等。

(4)教學任務不固定。「解析語句」,也可能變成「理清思路」;「鑑賞語言」也可能變成「學習技法」等。每乙個教學環節也不一定只有乙個教學任務。

三、四個視角——語感教學的方向定位

如果說「七個步驟」屬於課堂教學的微觀操作層面,「三個原則」屬於課堂的中觀策略層面,那麼,「四個視角」則屬於課堂教學的巨集觀方向層面,是語感教學思想的直接反映。語感水平在主體的語文素養結構中居於核心的位置,語感就是「綱」,其他都是「目」。在語文教學中,語感教學就是「綱」,其他都是「目」。

實施語感教學目的在於解決語文教育的錯位現象,端正語文教育的方向。語文教育領域存在四個錯位現象,即內容和形式錯位,感受與理解錯位,整體與區域性錯位,目的和手段位錯。針對這四種錯位現象,我們在設計實施語感教學的時候,要把握好這樣四個視角:

1、言語形式——課文內容——言語形式

由言語形式切入,同時觀照課文內容,最後再回到言語形式上來。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一直比較重視「說什麼」的理解,至於「怎麼說」則往往以為是形式問題而掉以輕心。其實,「怎麼說」與「說什麼」血肉相連,難解難分,由於文章的思想內容全由語言形式轉化而來,不同的表達方式常使同一表達物件具有不同的內涵、意蘊,不同的色彩、情調,使之富於不同的韻味,傳遞不同的資訊,產生不同的效果。因此 「怎麼說」並不單純是個形式問題,正如布萊希特所說的,形式「往往就是內容」(見《外國文學研究》2023年第3期)。

練評講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

文章 佛山市南海區桂江一中龍海平 主講 陳志濤 一 練評講 教學法的由來。2005年到2007年,我們佛山市南海區石肯中學主持乙個課題,名稱叫做 中難度題型搭台訓練教學研究 教師應當怎樣命好課堂練習題和用好課堂練習題,為學生解決中難度題型搭建平台。事實上,當一節課的練習題命好之後,怎樣用效果才最好?...

大學英語課文整體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

課文整體教學法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課文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課文整體教學是近年來針對傳統分塊教學提出的。與分塊教學相比,他所具有的合理性和良好效果,將在實踐中得到證明,成為區別於傳統教學法乙個重要教學路子。它改變了過去那種 分析難句 翻譯 出示例句 挑選片語 背誦 的八股式教學模式。本文擬...

「單元整合式小學語文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

作者 王希鋒 小學語文教學 人物版 2018年第12期 一年多來,我們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了深入調研和分析,總結出了其存在的主要問題 基礎知識 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部分教學內容與學生現有體驗脫節,教學目標不夠明確,語文學習重寫輕讀,教師過於注重文字人文性 弱化了語文學科的本體性與實踐性,命題方向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