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濟學複習

2022-03-08 20:08:00 字數 5425 閱讀 6100

xiniz

一、填空題

1.生產可能性曲線是在(資源)既定的條件下所能達到的兩種物品最大產量的組合。

2.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表示某種商品的**與供給量之間(同方向)變動。

3.當邊際效用為正數時,總效用是增加的;當邊際效用為零時,總效用(達到最大);當邊際效用為負數時,總效用(減少)。

4.短期邊際成本是短期內每增加一單位(產量(產品))所增加的成本總量。

5.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對整個行業來說,需求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對個別企業來說,需求曲線是一條(由既定**出發的平行線)。

6.利息是(資本)這種生產要素的**。

7.在資訊不對稱情況下,擁有資訊少的一方作出不利於另一方的選擇,這種情況被稱為(逆向選擇)。

8.個人收入減去(個人所得稅)等於個人可支配收入。

9.經濟增長的前提是(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源泉是(資源)的增加,核心是(技術進步)。

10.is曲線是描述物品市場達到均衡時,(國內生產總值)與(利率)之間存在著反方向變動關係的曲線。

11.如果把2023年作為基期,物價指數為100,200l年作為現期,物價指數為120,則從2023年到200l年期間的通貨膨脹率為(20%)。

12.需求管理是通過調節(總需求)來達到一定的政策目標的巨集觀經濟政策工具。

13.浮動匯率制分為(自由浮動(清潔浮動))和(管理浮動(骯髒浮動))兩種。

1.西方經濟學是研究(市場經濟)制度下,資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學。

2.供給的變動引起均衡**(反)方向變動,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動。

3.影響供給彈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時間)。

4.適度規模就是指生產規模的擴大正好使(收益遞增) 達到最大。

5.短期總成本曲線是一條從(固定成本)出發,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

6.壟斷企業實行歧視定價可以實現更大的利潤,其基本原則是對需求富有彈性的消費者收取(低)價,對需求缺乏彈性的消費者收取(高)價。

7.衡量社會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線稱為(勞倫斯)曲線,根據這種曲線計算出的反映社會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標是(基尼係數)。

8.按當年**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稱為(名義國內生產總值),按不變**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稱為(實際國內生產總值)。

9.經濟增長是指(gdp(國內生產總值)或人均gdp(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

10.短期總供給曲線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線,表示短期中物價水平與總供給量是(同方向)變動的關係。

11.商業銀行體系所能創造出來的貨幣量與法定準備率成(反)比,與最初存款成(正)比。

12.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是(物價指數)。

13.擴張性財政政策包括(增加**支出和減少稅收),緊縮性財政政策包括(減少**支出和增加稅收)。

1.經濟學根據其研究物件的不同,可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巨集觀經濟學);根據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為(實證經濟學和規範經濟學)。

2.在供給與供給量的變動中,**變動引起(供給量)變動,而生產技術的變動引起(供給)的變動。

3.研究消費者行為的基數效用論認為,效用可以(計量並加總求和),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數表示。

4.當邊際產量為零時,(總產量)達到最大。

5.壟斷競爭市場與完全競爭市場的關鍵差別是完全競爭產品(無)差別,而壟斷競爭產品(有)差別。

6.勞動的供給曲線是一條(向後彎曲)的曲線。

7.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決定了人們不用購買仍然可以消費,這種不用購買就可以消費的行為稱為(搭便車)。

8.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與實際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稱為(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

9.經濟增長是指(.gdp(國內生產總值)或人均gdp(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

10.投資函式是指(投資)與(利率)之間的關係。

11.長期中存在的失業稱為(自然)失業,短期中存在的失業是(週期性)失業。

12.巨集觀經濟政策應該的目標是實現經濟穩定,為此要同時達到四個目標:充分就業、物價穩定、(減少經濟波動)和(實現經濟增長)。

13.內在均衡是指(充分就業與物價穩定),外在均衡是指(國際收支平衡)。

1.經濟學研究方法中的實證方法要回答的問題是(是什麼),規範方法要回答的問題是(應該是什麼)。

2.替代效應使**上公升的商品需求量(減少),收入效應使**上公升的商品需求量(減少)。

3.當市場供求關係實現均衡時,需求**與供給**相等,需求量與供給量也相等,處於這種均衡狀態的市場稱為市場處於(市場出清)狀態。

4.研究消費者行為的序數效用論認為,效用只能表示出滿足程度的(高低與順序),因此效用的大小只能用序數表示。

5.在分析技術效率時,短期是指企業不能全部調整(所有生產要素投入)的時期。

6.會計成本與機會成本之和稱為(經濟成本) 。

7.假設某一市場的銷售額為1000億元,在該市場上最大的四家企業的銷售額分別為200億元、160億元、140億元和100億元,則該市場上的四家集中率為(60%)。

8.如果一件事件未來的可能結果可以用概率表示就是(風險)。

9.國民生產總值以(人口)為統計標準,國內生產總值以(地理上的國境)為統計標準。

10.平均消費傾向與平均儲蓄傾向之和等於(1),邊際消費傾向與邊際儲蓄傾向之和等於(1)。

11.商業銀行體系所能創造出來的貨幣量與法定準備率成(反)比,與最初存款成(正)比。

12.供給推動的通貨膨脹是由於(成本)增加而引起的通貨膨脹。

13.擴張性財政政策包括(增加**支出和減少稅收),緊縮性財政政策包括_(減少**支出和增加稅收)。

14.對國內產品的支出=國內支出+(淨出口)。

1.稀缺性就是指資源的(相對)有限性。

2.供給的變動引起均衡**(反)方向變動,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動。

3.消費者願意對某種物品所支付的**與他實際支付的**的差額稱為(消費者剩餘) 。

4.總收益減去(會計成本)就是會計利潤,會計利潤減去(機會成本)_就是經濟利潤。

5.(用公式表示)在完全競爭市場上,企業短期均衡的條件是(mr=mc),長期均衡的條件是(mr=mc=ar=ac)。

6.勞倫斯曲線是用來衡量(社會收入分配(或財產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線。

7.公共物品是由集體消費的物品,它的特徵是消費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

8.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是(技術進步),充分條件是(制度與意識的相應調整)。

9.根據總需求-總供給模型,總供給不變時,總需求增加,均衡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物價水平(上公升)。

10.消費函式圖中的45°線表示在這條線上任何一點都是(收入等於儲蓄)。

11.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是(物價指數)。

12.財政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支出)與(稅收)。

13.開放經濟中的乘數(小於)封閉經濟中的乘數。

1.基數效用論採用的是(邊際效用)分析法,序數效用論採用的是(無差異曲線)分析法。

2.財政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支出 )和(稅收)。

1.需求的變動引起均衡**(同)方向變動,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動。

2.需求缺乏彈性是指需求量變動的比率(小於)**變動的比率。

3.消費者願意對某種物品所支付的**與他實際支付的**的差額稱為(消費者剩餘)。

4.如果商品**不變而消費者的收入增加,則消費可能線向(右)平行移動。

5.在經濟分析中,利潤最大化的原則是(mr=mc)。

6.在短期,管理人員的工資屬於(固定成本)本,生產工人的工資屬於(可變成本)成本。

7.市場集中程度指大企業在市場上的控制程度,用(市場占有額)來表示。

8.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平均收益(等於)邊際收益。

9.擁有資訊多的一方以自己的資訊優勢來侵犯擁有資訊少的一方的利益,實現自己利益的可能性被稱為(道德危險)。

10.公共物品是由集體消費的物品,它的兩個特徵是:(消費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

折舊=(ndp)。

12.需求管理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兩個內容。

13.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專案分(經常專案)、(資本專案)、(官方儲備專案) 。

14.外在均衡是指(國際收支平衡)。

1.「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是人類社會所必須解決的基本問題,這三個問題被稱為(資源配置)問題。

2.需求曲線向左移動是需求(減少),向右移動是需求(增加)。

3.邊際效用是指某種物品的消費量每增加一單位所增加的(滿足程度)。

4.生產要素是指生產中所使用的各種資源,這些資源可以分為(勞動)、(資本)、土地和企業家才能。

5.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平均收益(等於)邊際收益;而在其他市場上,一般是平均收益(大於)邊際收益。

6.分配理論是(**)理論在分配問題上的應用。

7.公共物品是由集體消費的物品,它的特徵是消費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

8.國內生產淨值-間接稅=(國民收入)。

9.m2=(m1)+(定期存款與儲蓄存款)。

10.消費函式圖中的45°線表示在這條線上任何一點都是(收入等於儲蓄)。

11.貨幣供給是指(流通中的貨幣量)。

12.週期性失業又稱為(總需求不足)的失業,是由於(總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業。

13.在開放經濟中,出口的增加會使均衡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收支狀況(改善)。

1.選擇就是如何使用(有限資源)的決策。

2.**機制包括(**調節經濟的條件)、(**在調節經濟中的作用)以及(**調節經濟的方式)。

3.如果把等產量線與等成本線合在乙個圖上,那麼等成本線必定與無數條等產量線中的一條相切於一點,在這個切點上就實現了(生產要素最適組合或生產者均衡) 。

4.會計成本是指企業生產與經營中的(各種實際支出)。

5.壟斷企業實行歧視定價可以實現更大的利潤,其基本原則是對需求富有彈性的消費者收取(低)價,對需求缺乏彈性的消費者收取(高)價。

6.收入再分配政策主要有兩大類,即(稅收政策)和(社會福利政策)。

7.摩擦性失業是經濟中由於(正常的勞動力流動)而引起的失業。

8.總需求-總供給模型是要說明(均衡的國內生產總值)與(物價水平)的決定的。

9.簡單的凱恩斯主義模型說明了在短期中,(總需求(總支出))是決定均衡國內生產總值的最重要因素。

10.在lm曲線不變的情況下,自發總支出增加,is曲線向(右上方)移動,從而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利率(上公升)。

11.經濟週期的中心是(國內生產總值的波動)。

12.在開放經濟中,出口的增加會使均衡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收支狀況(上公升)。

1.當前世界上解決資源配置和資源利用的經濟制度基本有兩種,一種是(市場經濟制度),另一種是(計畫經濟制度)。

2.在供給與供給量的變動中,**變動引起(供給量)變動,而生產技術的變動引起(供給)的變動。

3.邊際效用是指某種物品的消費量每增加一單位所增加的(滿足程度)。

4.當邊際產量為零時,(總產量)達到最大。

5.在經濟分析中,利潤最大化的原則是(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

6.當收入絕對平均時,基尼係數為(零);當收入絕對不平均時,基尼係數為(一)。

7.市場失靈指在有些情況下僅僅依靠(**調節)並不能實現資源配置最優。

8.國內生產淨值-間接稅=(國民收入)。

9.資本──產量比率是指(生產一單位產量所需要的資本量)。

西方經濟學複習

一 填空題 1 經濟物品的第乙個特點是有用性 第二個特點是人們獲得時通常都要花費代價,第三個特點是經濟物品相對於自由物品來說一定是稀缺的。2 在收益水平既定的條件下,生產者會追求以最小的成本投入來獲取既定的收益 在成本投入既定的條件下,生產者追求以既定的成本來獲取最大化的收益。即要實現利潤最大化,就...

西方經濟學複習要點

引論1 經濟學的出發點 稀缺性 2 經濟學解決的問題 資源配置 資源利用 3 實證分析與規範分析的區別與聯絡 4.機會成本與生產可能性曲線 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概述以及有關的基本概念 1 需求與需求量的變動 2 供給與供給量的變動 3 供求定理的應用 4 支援 與限制 的概念,影響 5 需求 供給 的...

西方經濟學考試複習

西方經濟學 微觀部分 考試知識點歸納 一 名詞解釋 1.隱成本 廠商本身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 2.供給量 一定時期內,生產者在某一 下對商品或勞務的意願銷售量 3.生產者剩餘 生產者所獲得的收益除去生產所付出的代價所剩餘的差額 4.無差異曲線 反映了消費者的偏好,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