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標準

2022-03-08 18:20:29 字數 3494 閱讀 4739

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

(一)為指導各地組織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公升工程(以下簡稱:能力提公升工程),規範引領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課程建設與實施工作,依據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標準(以下簡稱:能力標準),特制定《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培訓課程標準(試行)》(以下簡稱:

《課程標準》)。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開展類似培訓時可參照執行本標準。

(二)《課程標準》綜合考慮我國中小學校教育資訊化環境和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水平的差異,旨在滿足不同學科(領域)、不同起點教師的能力提公升需求,推行「選單式、自主性、開放式」的教師培訓選學機制,確保按需施訓。

(三)《課程標準》要求實施主題式培訓,強化任務驅動,突出實踐導向,將問題解決與案例分析相結合,將線上學習與線下實踐相結合,促進各地採取符合資訊科技特點的培訓新模式,推行網路研修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推動教師學用結合。

(四)《課程標準》依據能力標準對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基本要求和發展性要求,設定「應用資訊科技優化課堂教學」「應用資訊科技轉變學習方式」和「應用資訊科技支援教師專業發展」3個系列的課程,共27個主題,幫助教師提公升資訊科技素養,應用資訊科技提高學科教學能力、促進專業發展。

(五)《課程標準》對教師在培訓中的實踐任務和學習成果提出明確要求,旨在推動教育行政部門、教師培訓機構和中小學校協同開展教師應用成效評價,做好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測評工作,確保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切實得到提公升。

(一)「應用資訊科技優化課堂教學」系列課程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培訓,教師能夠在多**教學環境中,合理利用通用軟體、學科軟體、數字教育資源等技術資源,有效開展講解、啟發、示範、指導、評價等教學活動,優化課堂教學,提公升教育教學能力。

(二)「應用資訊科技轉變學習方式」系列課程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培訓,教師能夠在網路教學、移動學習等資訊化環境中,合理利用通用軟體、學科軟體、數字教育資源和網路教學平台等技術資源,有效開展自主、合作、**等學習活動,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發展綜合素質。

(三)「應用資訊科技支援教師專業發展」系列課程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培訓,教師樹立主動運用資訊科技促進專業發展的意識,掌握專業發展所需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學會利用教師網路研修社群,有效參與資訊科技支援下的校本及區域研修,養成網路學習習慣,促進終身學習,實現專業自主發展。

「應用資訊科技優化課堂教學」系列課程和「應用資訊科技轉變學習方式」系列課程分別設15個和9個主題,由技術素養類、綜合類、專題類課程主題構成。「應用資訊科技支援教師專業發展」系列課程設3個主題,對應教師專業發展類課程主題。培訓機構要依據課程主題,分學科(領域)開發課程,供不同學科(領域)、不同能力起點的教師選學。

(一)依據技術素養類課程主題開發的培訓課程,其內容重在幫助教師樹立主動應用資訊科技的意識,適應不同的資訊科技環境,學會操作常用資訊科技裝置,運用通用軟體和學科軟體,使用網路教學平台,進行數字教育資源的獲取、加工和製作等。其中,「應用資訊科技優化課堂教學」系列課程重點關注多**教學環境下常用裝置與資源的使用;「應用資訊科技轉變學習方式」系列課程重點關注網路教學環境和移動學習環境下常用裝置與資源的使用。

(二)依據綜合類課程主題開發的培訓課程,其內容重在幫助教師在整體教學流程中合理應用資訊科技,優化課堂教學,轉變學習方式。其中,「應用資訊科技優化課堂教學」系列課程重點關注多**教學環境下的講授、啟發教學等;「應用資訊科技轉變學習方式」系列課程重點關注網路和移動學習環境下的自主、合作、**學習。

(三)依據專題類課程主題開發的培訓課程,其內容重在幫助教師在教育教學關鍵環節合理應用資訊科技,增強教育教學實效。其中,「應用資訊科技優化課堂教學」系列課程重點關注在多**教學環境下,合理應用資訊科技優化匯入、講解、技能訓練、總結與複習、評價等教學環節;「應用資訊科技轉變學習方式」系列課程重點關注網路和移動學習環境下,合理應用資訊科技優化學習任務設計、學習小組組織與管理、學習過程監控、學習評價等環節。

(四)依據教師專業發展類課程主題開發的培訓課程,其內容重在幫助教師利用教師工作坊、網路研修社群等,有效進行合作學習,開展協同備課、經驗分享、課例研究、專題研討、教學反思等校本及區域研修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課程主題及**列表如下,各主題具體說明見附件1。

各地要根據《課程標準》,建設一批能夠符合地方實際,貼近一線教師教育教學需要的優質培訓課程資源。培訓機構要注重與中小學合作,重點建設網路課程資源、典型案例資源、微課程資源,加工生成性資源和校本特色資源,滿足教師個性化學習需求。

(一)要切實做好培訓需求調研工作。探索利用測評工具,分析診斷不同地區、不同能力起點、不同學科(領域)教師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規劃與設計。

(二)要將提公升教育教學能力作為主要目標。以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為主線,以優化教育教學方式和關鍵環節為重點,以改善教育教學行為為目的,將技術學習與實踐應用相結合,促進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三)要適應開展混合式培訓的需要。針對資訊科技環境下教師學習特點,根據開展網路研修與現場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要求,合理設計教師實踐任務,科學設計考核評價機制,確保教師學用結合。

(四)要注重分學科(領域)開發培訓課程。針對不同學科(領域)應用資訊科技的特點,確定培訓課程內容,運用典型案例,幫助教師合理使用資訊科技,解決學科教學重難點問題。

(五)要依據課程主題開發具體課程。按照課程主題說明,選擇全部或部分內容要點,參照課程示例,設計具體課程。同一課程主題下,可根據需要設計多門課程。

要特別關注實踐任務、案例資源和考核評價等方面的要求。

(六)要遵循課程目標、內容與評價的一致性。課程目標須體現課程主題描述的相關內容,具體可測。要根據課程目標,選擇契合的學習內容和活動。

要合理設計評價指標和方式,確保有效評價學習效果。

(七)要符合相關技術和格式要求。音**、多**課件、文字、動畫等課程資源要採用通用格式與標準,具有相容性,保證學習者能夠使用不同瀏覽器與通用**軟體進行學習。為便於課程規範管理,所建課程應按統一模板(附件2)進行說明。

(八)要提供功能完備的課程執行平台。平台須具備個人空間、教師工作坊和網路研修社群等研修功能,滿足混合式培訓需要。具有充足的網路頻寬,能夠有效實現多網聯通。

(一)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課程審核遴選工作。要依據《課程標準》,本著「公開、公正、公平」原則,對擬納入能力提公升工程的培訓課程進行認真審核,遴選出高質量的課程資源。要將課程資源的數量和質量,作為能力提公升工程培訓任務承擔機構遴選的重要條件。

要將一線教師對課程資源的滿意度,作為課程評審和培訓機構調整的重要依據。

(二)各地要在訓前測評基礎上,為教師提供多套培訓課程組合選單,便於教師選學。要合理配置技術素養類、綜合類、專題類和教師專業發展類課程,以教育教學能力提公升為重點,技術素養類課程原則上不超過規定學時的三分之一。要充分利用資訊管理系統,匯聚各地培訓課程資源和教師培訓服務資訊,組織教師選學。

(三)各地在課程實施中,要加大培訓模式創新力度,推行將網路研修與現場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重點實施網路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實現教師邊學習、邊實踐、邊提公升。培訓機構要建立「個人空間——教師工作坊——研修社群」一體化網路研修體系。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培訓機構和中小學校要分工協作,分級建立培訓者隊伍,完善組織管理體系。

要將培訓重心下移,以校為本,推動每個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運用資訊科技,促進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附件:1.課程主題說明

2.課程說明模板

3.術語表

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標準

三 實施要求 一 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 能力標準 作為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依據,充分發揮 能力標準 的引領和導向作用,將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公升納入教師全員培訓,開展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測評,建立並完善推動教師主動應用資訊科技的機制,切實提公升廣大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為全面推動教育資訊化...

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標準試行

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是資訊化社會教師必備專業能力。為全面提公升中小學教師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促進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特制定 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標準 試行 以下簡稱 能力標準 一 總則 一 能力標準 是規範與引領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和專業發展中有效應用資訊科技的準則,是各地開展教師資訊科技...

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標準解讀

在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標準解讀中,詳細地介紹了課程目標 課程主題 課程建設要求 課程實施要求等作了明確的解釋,在學習中讓我知道教師樹立主動應用資訊科技的意識,適應不同的資訊科技環境。其中,應用資訊科技優化課堂教學 系列課程重點關注多 教學環境下常用裝置與資源的使用 應用資訊科技轉變學習方式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