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學生成長的名人故事 政治家成長故事 獨尊儒術漢武帝

2022-02-25 15:20:17 字數 1257 閱讀 7287

漢武帝名徹(約前480年—前400年),漢景帝第三子,在位54年。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統治期間,中國的封建社會達到空前的鼎盛時期。

漢武帝劉徹在七歲時就被立為太子,16歲時就繼承了皇位,當上了皇帝。16歲,對於乙個要管理國家政事的皇帝來說,簡直是太小了。但是小小的劉徹並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孩子,相反他很有一套治國的辦法。

即位後不久,他就下了一道詔書,讓丞相等朝廷中的重要**向朝廷推薦社會上的賢士,以便重用他們為國家效力。詔令一下,各地反響強烈,人們爭先恐後地向朝廷進行推薦,最後,總共有100多人被選送到**。到了朝堂上,漢武帝親自主持考試考這些被推薦來的各地的賢士,其中的乙個主要的考題就是讓他們說說怎麼樣才能讓國家安定、人民富裕。

一時間,人們的答案很多,有的說應該實行嚴厲的刑罰,讓人們不敢再犯罪,這樣國家就會安定;有的說應該減輕農民的負擔,讓他們能夠按時播種或者收割莊稼;還有的人說應該鼓勵人們從事手工業和商業,這樣人們的生活才會好起來。漢武帝聽了這些回答沒有任何表示。

在這些人中,有乙個叫董仲舒的。這個人很有才能,學問也很好。他回答說:

「那些不在傳統的孔子學說範圍之內的各派學說,都不應該讓它們再發展,應該只發展孔子的學說。」 當時,社會上存在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學說派別,它們之間互相有爭論,有的甚至還攻擊朝廷的統治,這讓漢武帝很是惱怒。董仲舒的一番話,正好符合漢武帝從思想上統一天下的願望,因此董仲舒受到了漢武帝的讚賞。

這時,丞相向漢武帝說:「各地推薦來的賢士,在學術上都不屬於一派,本來各派之間就有爭論,如果把這些人都留下來用的話,他們不但不能治理好國家,反而會把朝廷擾亂,這些人不應該都留下。」

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和丞相的建議,只把公孫弘等幾個屬於孔子學說的儒家學派的留下並且加以重用,其餘的人一律都沒有留用。從此,儒家作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一直延續下來。這件事情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意思是:

只尊崇儒家的學說,別的派別的學說都不許發展)。

漢武帝小小年紀就敢作出如此重大的、不同於前人的決定,這充分地體現了他的膽識,以至於後來隨著他的成長,實行了一系列的得力的措施,使漢朝進入了鼎盛時期。

漢武帝在位期間頒行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建立察舉制度,設立大學,鞏固了封建**集權;他北擊匈奴,南滅南越,兩次遣張騫出使西域,並開闢了自長安到歐洲羅馬帝國的「絲綢之路」;還實行均輸平準等政策,使得經濟迅速發展。劉徹的這一系列措施使西漢帝國空前鼎盛。但他後期變得好大喜功起來,不但舉行了數次勞民傷財的封禪儀式,還沉迷於長生不老術。

西元前八十七年二月,劉徹外出巡遊,到達扶風(今陝西興平)時,得病,不久,劉徹病死於巡視途中,廟號為世宗溢號為武帝,葬於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8.5千公尺處)。

學生成長故事個案交流要求

匯集多方智慧型,以責任培育責任 思明第二實驗小學教育故事 成長故事徵集 教育故事教師篇要求 班主任 段長 特色學校建立課題核心組所有成員 需填寫個案研究表及完成一篇教育故事 個案研究表見附件 1 本次徵集的教育故事以敘事性短文為主,字數在800以上。2 教育故事既要有對中心人物的刻畫,還要有對場景的...

我的成長故事

愛秀的學習顧問一直打 給我,讓我好好考慮。在那幾天我真的有想很多,但真的不想因為錢的事情就把這一次次說不定時最後一次的機會放棄了,學費是分期付款,但是覺得很值。每天早上室友在睡覺,我早起去晨讀 室友逛街買衣服,我在愛秀練習。也許自己不是最優秀的,但一定是對的起自己的。有很多時候自己好想放棄,每天乙個...

我的成長故事

似水年華,光陰似箭,一晃在教育崗位上過去了十五個春秋。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 這麼多年來一直秉承這修理念。同時告誡自己,身為人師,要起表率,要有內涵,要有素養。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要不斷學習,創新理念,才可能更好地去教育學生。2000年9月從師範畢業走上教育崗位,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冬去春來,花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