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集觀經濟學實驗報告

2022-01-04 21:23:15 字數 4404 閱讀 7744

實驗題目:中國居民消費的影響因素分析

1、近年來中國城鄉居民消費的影響因素都有哪些,原因是什麼?(或如何影響?)

2、各個因素影響程度的大小如何?對各個影響因素進行適當排序。

3、政策建議

一、背景介紹(我國居民消費現狀簡析):

1、我國居民消費現狀不容樂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2023年-2023年gdp年均增長9.8%,近十年來(2023年-2023年,下同)更是保持11.

8%的年均增長速度。投資、消費和淨出口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但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而消費尤其是居民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呈不斷減弱態勢。

2、消費品買方市場基本形成但城鄉與地區差距明顯

改革開放給我國居民消費品市場發展開闢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消費品市場經歷了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目前的市場實現了商品**由短缺向總量基本平衡的根本性轉變,**方式由單一落後向多樣方便現代的重大變化,買方市場特徵日益明顯並基本形成。但城鎮居民購買消費品的增長幅度明顯快於農村居民,使得城鎮居民購買的消費品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持續上公升,而農村居民購買比重持續下降。

3、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差距不斷擴大

近十年來,我國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逐年提高;與此同時,城鄉居民消費支出亦逐年得到增加。但由於主要受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慢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的影響,使得原有的城鄉消費差距不僅沒有縮小,而且越來越大。

4、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地區間居民消費水平差距顯著

居民消費行為是由居民消費意願支配的,而消費意願的形成不僅由居民收入決定,還同時受消費環境和相應消費模式的制約。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長期以來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僅形成城鄉之間居民消費水平的差距顯著,還同時形成地區之間居民消費水平的差距顯著。除居民收入水平外,還有諸如基礎與公共設施、消費傾向、消費內容、消費規模和環境等都有很大不同,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後,造成了我國居民消費水平在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

二、近年來中國城鄉居民消費的影響因素

1、居民收入

凱恩斯認為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也會增加。收入直接制約著消費,收入分配嚴重地影響著消費。無論是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其消費對收入都有很強的依賴性。

當前制約消費水平增長重要因素已經從受制於供給能力的增長轉變為受制於廣大人民的消費需求,現在收入增長慢於經濟增長成制約居民消費增長的根本原因。當收入水平提高時,消費水平也隨著提高,他們之間具有正向同步變動趨勢;居民消費**指數以及恩格爾系數對居民消費水平也有一定的影響。相關的資料資料見表1。

表1(資料**:中國統計年鑑)

近十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但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的幅度明顯高於同期農村居民純收入的增長。2023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786元,比2023年增長1.54倍,而同期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4140元,僅比2023年增長94.

7%;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增長的不同步,必然導致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增長的不同步。2023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855元,比2023年增長了94.1%,而同期農村居民消費支出3265元,僅比2023年增長88.

7%。城鄉居民消費支出不僅絕對額相差較大(2023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額僅佔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額的27.5%),而且從消費支出比例上看,我國城鄉居民的消費支出差距呈不斷擴大態勢。

近十年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的歷年增長速度雖然大多數年份略高於同期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的增長速度,但均低於歷年同期全體居民平均消費支出的增長速度,直接導致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差距逐年擴大,城鄉消費水平對比項的比值雖起伏不大,但其消費的絕對值持續拉大。

2、居民的平均消費傾向

居民消費需求作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既定時期內只取決於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傾向。而且收入水平上公升下降,只是構成了需求增加或減少的上限,其對需求總量的實際影響,則是由消費傾向決定的。所謂消費傾向,即居民收入用於消費支出的比例。

西方經濟學認為,居民的平均消費傾向,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呈下降趨勢;一般而言,高收入者具有較高的平均消費傾向,低收入者平均消費傾向也較低,平均消費傾向可能大於、等於或小於1;消費傾向由多種因素共同決定,在不同條件下,各種因素所起作用大小差異極大。作為乙個發展中國家,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的增長,會出現乙個居民消費傾向遞減的趨勢。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前十餘年間,我國商品**短缺,居民也大多數處於低收入階段,居民平均消費傾向較高,若不適時地抑制消費,將會加劇商品**短缺程度,而且也難以實現高積累率和高投資率,進而保持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但我國目前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形成,商品**短缺時代已成為歷史,國家實行的是鼓勵居民消費的政策,所以會逐漸出現居民平均消費傾向遞減的趨勢,那麼我們實行消費戰略轉移的目的並不是提高居民消費傾向而是盡可能使居民消費傾向遞減的趨勢放緩。

3、居民的消費結構

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整體差距我國目前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由於各自所處消費環境、收入水平、消費觀念及消費偏好不同,因而在消費結構上存在顯著差異。農村居民目前偏向於滿足吃、住等基本生存條件的消費,而城鎮居民則偏向於衣著、精神文化等高質量生活的消費。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我國居民的消費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表現為恩格爾系數不斷減小。

雖然現階段我國居民的消費結構正從溫飽型向小康型的消費結構轉變,但是由於我國長期以來存在著城鄉經濟發展的嚴重不平衡,使得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亦呈現巨大差距,依據《中國統計年鑑(1999)》以及其他相關資料,我們主要歸納以下幾點:

(1)、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高於城鎮居民。2023年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是57.79,城鎮居民是52.

24,兩者的差距是5.54個百分點,2023年、2023年兩者的差距相繼擴大到4.57和8.

68個百分點,2023年兩者的差距高攀到8.95個百分點。如果只從恩格爾系數來看,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居民消費層次不僅滯後於城鎮居民,而且這種滯後的時間有延長的趨勢。

(2)、在衣著消費方面,城鎮居民的消費大大高於農村居民。2023年農村居民在衣著方面的消費佔其消費支出的9.72,而城鎮則高達14.

56,高於農村居民4.84個百分點;1990、1995、2023年城鎮居民分別高於農村居民5.93、6.

65和4.93個百分點。

(3)、從消費順序看,城鎮居民基本上是按吃穿住行的消費序列,農村居民則是吃住穿行的序列。從2023年到2023年,城鎮居民的消費支出由食品、衣著、家庭裝置用品及服務、文化教育娛樂服務、居住、醫療保健、交通通訊的消費序列轉變為食品、文化教育娛樂服務、衣著、居住、家庭裝置用品及服務、交通通訊、醫療保健。食品和衣著在總消費支出中下降的11個百分點主要貼補在文化教育、住房和交通通訊的支出中。

而農村居民2023年的消費序列為從食品、居住、衣著、家庭裝置用品及服務、文化教育娛樂服務、醫療保健、交通通訊到2023年轉變為食品、居住、文化教育娛樂服務、衣著、家庭裝置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交通通訊。文化教育的支出增加了將近7個百分點,是支出結構中變化最明顯的部分。

(4)、產品消費級次的差距。在居民消費的級次上,城鎮居民的消費正在從千元級向萬元級、10萬元級的消費發展,從2023年資料來看,洗衣機、彩電、冰箱都已基本達到飽和,計算機、住房和家用轎車正在形成消費熱點;農村的消費則是從百元級向千元級、萬元級的消費發展。雖然,農村居民各項中低檔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在1990—2023年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比如,自行車、洗衣機、電冰箱、電單車、彩電、收錄機、黑白電視機分別增長了1.

74%、18.5%85.7%、194.

7%、78.9%、8.8%、41.

6%、6.3%,但從2023年有關資料可以看出,除了自行車、手錶、電風扇等耐用消費品達到飽和外,農村居民對其他耐用消費品的擁有量仍然較低,如每一百戶電冰箱只有10.64臺,照相機只有2.

69部,彩電只有38.2臺。可以看出,千元級商品仍將是今後農村居民消費的主體。

(附表2)

表二: 耐用品消費數量

(5)、質量檔次的差距。在服裝消費上,城鎮居民的服裝消費主要是中高檔為主,款式也講究新潮、時髦、前衛,農村居民的消費雖然也開始由低檔向中檔變化,但總體上仍然以中低檔為主,主要指標是結實耐用。5據估計,我國高檔服裝的消費者佔城市人口的0.

6%,中檔服裝消費者佔城市人口的70—75%,佔農村人口的26%,65%的農村人口是低檔服裝的主要消費群體。

4、消費環境

城鄉居民所處的消費環境也是有很大差別的。城鎮的建設基礎好,交通條件便利,公共設施發達,市場體系發育良好,居民的消費環境舒適方便,消費條件明顯優於農民。農村大多處於地域條件偏僻的地方,交通不發達,公共設施建設不力。

具體來說,大多數農村沒有自來水和煤氣的**,電力的**也不如城鎮的及時方便,而且電價偏高。農村很少有像城鎮那樣的大商場和超市,醫療機構也沒有城鎮的發達,文化娛樂設施更是離城鎮有較大的差距。在目前的現實消費環境條件下,農民的較高層次的消費需求必然受環境的制約而造成與城鎮居民消費結構上的差異。

5、消費觀念

農民消費觀念的不優化是農民進行更高層次消費的思想上的阻礙,影響著農民消費結構的優化。造成城鄉居民消費觀念差別的主要因素有城鄉居民文化素質的差別、生活環境和風俗習慣的不同。我國農民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這與他們受教育程度較低有關。

文化素質的低下不僅對農民脫貧致富有制約作用,還會對他們的消費行為產生影響。在文化素質上與城鎮居民的差距使得農民對精神文化消費的意識不強烈,對發展消費的渴望也不如城鎮居民高漲。

《巨集觀經濟學》實驗報告

實驗題目 經濟生活中,商品需求量與商品 及消費者收入水平之間的關係 實驗目的 加深學生對消費理論的認識與理解,經濟生活中,商品需求量與商品 及消費者收入水平之間的關係,以便依據商品 及消費者的平均收入 某商品需求量的變化趨勢。實驗原理 對問題的經濟理論分析 所涉及的經濟變數 1 經濟理論分析 需求 ...

《巨集觀經濟學》實驗報告

實驗題目 北京市就業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數量關係實驗 實驗目的 1 掌握gdp增長 就業的相關理論知識。2 學習和了解相關的計量分析方法和軟體.理論基礎 1.經濟增長理論 乙個國家或地區生產商品和勞務能力的增長。給居民提供日益繁多的產品能力的長期上公升,是建立在先進技術以及所需制度和 思想意識之相應的調...

巨集觀經濟學

巨集觀經濟學 複習提綱 第一講序論 巨集觀經濟學是對整個經濟行為的研究 它分析長期的經濟增長以及總產出的週期波動 失業率和通貨膨脹 貨幣供給和預算赤字 國際 和國際金融。與之相對應的是研究個別市場 及產出行為的微觀經濟學。所有的市場經濟需要面對的三個核心的巨集觀經濟問題是 1 產出和就業率為什麼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