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學基礎小總結

2021-12-26 01:28:09 字數 4732 閱讀 5652

2.研究物件:研究地質環境與工程建築物之間的關係,促使二者之間的矛盾轉化和解決。

4.工程地質條件:與工程建築有關的地質因素的綜合。

地質因素包括:岩土型別及其工程性質 、地質結構 、 地貌、 水文地質、工程動力地質作用天然建材

5.工程地質問題:工程地質條件與建築物之間所存在的矛盾。

3.工程地質條件形成的控制因素:區域性、分帶性規律。

1)內動力地質作用包括:構造運動、岩漿作用、變質作用

2)外動力地質作用起源於地球外部能,表現為岩石圈表層與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如風化、剝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岩作用——自然地理環境

區域穩定性理論(問答)

**1.區域穩定性定義——是指在內、外地質動力作用下,現今一定區域地殼表層的相對穩定程度及其對工程建築安全的影響程度。

**2.區域穩定性與區域地殼穩定性的區別——前者包含後者,後者通常不包括區域性外動力地質作用的研究,而只是現代地殼活動性及其對工程建設影響的研究與評價。

**3.區域穩定性分析的代表性理論有哪些——「安全島」理論、構造控制理論、區域穩定工程地質理論。

*4.何謂「安全島」理論——以李四光倡導的活動構造體系與「安全島」理論為主體,進行區域地殼穩定性分析評價。其核心思想是在現今構造活動性強烈地區,尋找活動相對微弱的「安全島」,而在現今構造活動性微弱地區,圈出活動性相對較強的活動帶。

*5.構造控制理論的兩種研究思路——①強調構造活動和岩體結構是控制區域地區穩定性的主導因素,以斷裂活動性、**活動性和斷塊穩定性狀態分析評價為主的思路。②構造應力場研究為主線,進行區域地殼穩定性評價。

*6.何謂區域穩定工程地質理論——以區域穩定性工程地質評價為核心,將區域地殼穩定性評價分為構造穩定性評價、地面穩定性評價和地場穩定性評價三個層次,在強調地球內動力作用是影響區域地殼穩定性主導因素的同時,考慮外動力和特殊物理地質現象對地面和地場穩定性的影響。

7.區域穩定性評價的目的,重點是什麼——目的:穩定性分級與分割槽。重點:構造穩定性評價研究

8.區域穩定性評價的指標確定原則——以構造穩定性指標為主,以地面穩定性和岩土介質穩定性指標為輔。

9.區域穩定性評價的重要內容——構造應力場,尤其是現今構造應力場

*10.區域穩定性研究的基本內容——①區域地殼結構與組成研究 ②區域新構造運動與應力場研究 ③區域斷裂現今活動性研究 ④區域**活動與火山活動研究 ⑤區域重大**災害研究 ⑥區域穩定性評價理論與技術方法研究

11.穩定性分割槽與分級的四個級別是——穩定區、基本穩定區、次穩定區、不穩定區

12.中國區域地質構造在近挽期的特點——西部強烈隆公升,東部相對下降和凹陷

15.乙個區域的穩定性由大到小可劃分為哪四級——地區、地帶、地段、地點

**16.影響區域穩定性的因素有哪些——①地質因素(地質體組成、結構、構造、形態和內外動力地質作用)②地球物理因素(重力場、地應力場、地熱場)③自然因素(氣象、水文)④人為因素(人類工程經濟等各類活動)

岩體構造控制論

1岩石的定義: 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地質體。(岩漿巖、沉積岩、變質岩)

2.岩體——是在地質歷史時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組分和結構的地質體。 分為:結構體、結構面(如:層理、裂隙、斷層)

3.岩體結構——岩體中結構體與結構面的組合形式。

或定義為:不同型別的基本單元(結構面和結構體)在岩體內組合、排列的形式稱為岩體結構。

結構面——岩體中具有一定的方位和厚度、兩向延伸的地質介面。(控制岩體結構的主要工程性質)

分類:①物質分介面-層面、片理面、軟弱夾層、岩漿侵入接觸面、泥化夾層。充化夾層、沉積間斷面。

不連續面-錯動面、斷層、節理、風化與卸荷裂隙。

結構體——由不同結構面分割所形成的岩塊。

岩體結構作用:①岩體結構不同,岩體物理力學性質、工程岩體變形破壞的難易程度與方式也不同。

控制了岩體的水文地質條件、風化作用。

岩體結構不同,岩體穩定性特徵完全不同。

5.岩石的形成過程及物理力學性質對岩體結構的影響:

①岩石的成分與結構:是岩石工程地質性質差異的主要原因。

②岩石的成岩環境與巖相變化:決定岩石的均一性和各向異性。

③岩石的成層條件及厚度變化:對沉積岩及負變質岩影響較大關係到岩體介質的連續性與各向異性。

④岩石組合特徵及其劃分依據:是研究岩體結構物質特徵的基礎工作。

⑤岩石的物理力學性質:對工程穩定性有重要影響,

6.結構面的成因型別:①原生結構面(沉積、火成、變質結構面)

構造結構面

表生(次生)結構面

2)斜坡變形主要有哪幾種形式?

(1)、拉裂

斜坡岩土體在區域性拉應力集中部位和張力帶內,形成張裂隙的變形形式稱為拉裂。

拉裂形成機制有三種型別:①在坡面和坡頂張力帶中拉應力集中形成拉裂;②卸荷回彈)或岩體初始應力(地應力)釋放產生拉裂; ③因蠕滑形成區域性應力集中產生拉裂

(2)蠕滑

蠕滑可以在不同情況下受不同機制的作用而發生,一般主要有三種形式:①受最大剪應力面控制的蠕滑;②受軟弱結構面控制的蠕滑;③受軟弱基座控制的蠕滑和扭流

(3)彎曲傾倒

3)滑坡形態要素是什麼?

(1)滑坡體(2)滑坡床(3)滑動面(4)滑坡周界 (5)滑坡壁 (6)滑坡台地又稱滑坡台階 (7)封閉窪地 (8)滑坡舌 (9)滑坡裂隙 (10)滑坡軸

滑坡的識別:

(1) 地形地貌方面:滑坡形態特徵、地貌不協調或反常等

(2) 變形破裂方面:滑體上產生小型褶曲和斷裂現象,滑體結構鬆散、破碎

(3) 水文地質方面:結構破碎 → 透水性增高 → 地下水徑流條件改變→ 滑體表面出現積水窪地或濕地,泉的出現

(4) 植被方面:馬刀樹、醉漢林

(5) 滑動面的鑑別及研究:勘探:鑽探變形監測:鑽孔傾斜儀

滑坡防治:

1、防預措施:

(1) 繞避:改線、架橋跨越、隧道穿越

(2) 攔截:攔石牆、攔柵網

(3) 排水:地表排水:排水溝、坡面防滲地下排水:盲溝、排水洞、排水孔

(4)監測預警

2 治理措施:

(1) 排水措施:(同上 )

(2) 削方、堆:格柵(室)護坡

(3) 支擋工程:擋土牆:砌置擋牆、加筋土擋牆

錨固:單一錨桿(索)、掛網+噴漿+錨桿(索) 構+錨桿(索)

抗滑樁:鋼管樁、鋼筋+砼樁、 砼樁

結合形式:樁+錨、樁+牆(板、梁)

(4) 坡面防護:橫向護坡,植基綠色護坡

(5) 其它: 固結灌漿,阻滑鍵(栓)

4)滑坡裂隙有哪些?它們主要出現在滑坡的什麼部位?

拉張裂隙、剪下裂隙、羽狀裂隙、鼓張裂隙和扇形張裂隙等。

拉張裂隙主要出現在滑坡體後緣,受拉而形成,延伸方向與滑動方向垂直,往往呈弧形分布。

剪下裂隙分布在滑坡體中下部兩側,因滑坡體與其外的不動體之間產生相對位移,在分界處形成剪力區並出現剪下裂隙,它與滑動方向斜交,其兩邊常伴生有現狀裂隙。

鼓張裂隙又稱隆張裂隙,常分布在滑體前緣,受張力而形成,其延伸方向垂直於滑動方向。

扇形張裂隙也分布在滑坡體的前緣;尤以舌部為多;是因土石體擴散而形成的,作放射狀分布呈扇形。

5)滑坡識別方法有哪些?

滑坡識別方法主要有三種:利用遙感資料,如航片、彩紅外**來解釋;通過地面調查測繪來解決;採用勘探方法來查明。

8)影響斜坡穩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因素綜合起來可分為兩大方面,即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內在因素包括,斜坡岩土的型別和性質、岩土體結構等;外在因素包括:水文地質條件及地表水和大氣水的作用,岩石風化,**以及人為因素等。

14)斜坡變形破壞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根據防治原則以及實際經驗,主要的防治措施不外乎是提高抗滑力和減小下滑力。

(1)抗滑工程抗滑工程是提高斜坡抗滑力最常用的措施,主要有擋牆、抗滑樁,錨桿、(索)和支撐工程等。主要有:擋牆 、抗滑樁、錨桿(索)、支撐

(2)表裡排水包括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

(3)削坡減荷降低坡體的下滑力

(4)防沖護坡一般修築導流堤、水下防波堤、丁壩以及砌石、拋石、草皮護坡等措施。

(5)土質改良提高岩土體的抗滑力

(6)防禦繞避

歸納為:擋、排、削、護、改、繞六字方針;

3)管湧和流土的異同點有哪些?

相同點:都是砂土體在滲透力的作用下發生的變形破壞形式。

不同點:①在滲流作用下單個生顆粒發生獨立移動的現象,叫管湧或潛蝕.在滲流作用下一定體積的土體同時發生移動的現象,叫流土或硫砂②發生變形破壞時的結構不同,管湧發生在土體給配較好的砂體中,而流土發生在級配不良的砂土中。

③發生變形破壞時的臨界水力梯度不同。在滲流作用下,由於無粘性土的結構特性不同,有的首先表現為管湧,爾後在更強的水動力條件下轉化為流土。產生流土的水力梯度往往較管湧的水力梯度要大。

而有的無粘性土在足夠的水動力條件下,便直接產生流土。它們主要受控於土的結構特徵。

④巨集觀因素不同,與地層的組合關係和地貌地形也有一定關係。

4)岩溶發育的基本條件有哪些?

岩溶發育的基本條件有四個:①具有可溶性岩石,②岩石是透水的;③水必須具有侵蝕性;④ 水在岩石中應處於不斷運動的狀態。

岩溶發育中最為活躍而積極的是地下水的迴圈交替條件,它受控於氣候、地形地貌、地質結構、地表非可溶岩覆蓋及植被發育條件等。

5)影響岩溶發育的因素有哪些?

一、碳酸鹽岩岩性的影響,可溶性岩石是岩溶發育的物質基礎,碳酸鹽岩的化學成分,礦物成分和結構等方面對岩溶發育的影響。

二、氣候對岩溶發育的影響,氣候型別的特徵表現在氣溫、降水量、降水性質、降水的季節分配及蒸發量的大小和變化。 其中以氣溫高低及降水量大小對岩溶發育的影響最大。

三、地形地貌的影響

地形地貌條件是影響地下水的迴圈交替條件的重要因素,進而間接影響岩溶發育的規模、速度、型別及空間分布。

工程地質學總結

第一部分水文地質學基礎 第一章地下水概論 1.1自然界中的水 1.1.1 地下水 這一名詞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地下水是指賦存和運動於地表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 包氣帶及飽水帶中所有含於岩石空隙中的水均屬之。狹義的地下水僅指賦存於飽水帶岩土空隙中的水。自然界的水分布於大氣圈 水圈和岩石圈之中,分別稱為...

工程地質學考點總結

活斷層1.概念 活斷層是指目前正在活動的斷層,或是近期曾經有過活動而不久的將來可能會重新活動的斷層。2.活斷層對工程建築物的影響 一方面是由於活斷層的地面錯動直接損害跨越該斷層修建的建築物 有些活斷層錯動時附近有伴生的地面變形,則也會影響到領近的建築物。另一方面是伴有 發生的活斷層,強烈的地面震動對...

《工程地質學》複習

1.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或地形險峻 有較厚的鬆散岩土體 有較大範圍的匯水區的地區,在強降雨 雪或者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2.抗壓強度 岩體 土體在單向受壓力作用破壞時,單向面積上所承受的荷載。3.風化作用 組成地殼的上部岩體,在太陽的輻射 水 大氣及生物...